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解释冈底斯南缘中酸性岩体构造环境及物质来源等信息,以西藏桑耶寺西松卡村的石英闪长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组成、全岩地球化学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①松卡村石英闪长岩体的锆石U-Pb年龄为65.0 Ma±1.2 Ma;②松卡村石英闪长岩体具有富铝(16.97%~18.33%)的准铝质钙碱性系列岩...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产于冈底斯南缘一个变形花岗岩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原位锆石LA-ICP-MS U-Pb定年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变形花岗岩为高硅(SiO2=73.38%~76.06%)钙碱性岩系,K2O/N%0=0.69.1.17.铝指数(A/CNK)=1.03~1.07,为弱过铝质岩石.变形花岗岩微量元素组成显示贫大离子亲石元素(e.g.Rb=47×10^-6~71×10^-6)和高场强元素(e.g.Nb=1.31×10^-6~-3.09×10^-6,Ta=0.23×10^-6 ~0.54×10^-6),具有岛弧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属性.变形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178±1Ma,该年龄代表岩浆结晶年龄.锆石Hf同位素组成显示εHf(178Ma)值变化于+14.1~+17.7,表明变形花岗岩岩浆来自初生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变形花岗岩的岩石成因与新特提斯洋向欧亚板块南缘的俯冲消减作用存在联系,其岩浆结晶年龄反映了新特提斯洋发生俯冲消减的开始时代不晚于早侏罗纪,说明了新特提斯洋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演化.  相似文献   

3.
冈底斯岩带中各岩体的准确定年对特提斯洋演化和青藏高原隆升研究有重要意义。日喀则大竹卡桥南花岗闪长岩体位于冈底斯岩带中段,前人曾开展过两次K-Ar法定年,但定年结果差距较大。本文利用LA-ICP-MS锆石U-Pb方法对该花岗闪长岩进行了定年。定年所选锆石发育有规律环带结构,Th/U比值为0.20~1.69,为岩浆锆石,获得80.3±3.6Ma(MSWD=3.2)的加权平均年龄,代表花岗闪长岩的结晶年龄。定年结果反映该岩体为新特提斯洋俯冲成因。岩体南侧紧邻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其岩浆活动很可能是雅鲁藏布江新特提斯洋向北俯冲所引起的。这一岩体年龄数据的报道为深入探讨晚白垩世雅鲁藏布江洋是否存在平板俯冲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4.
西藏冈底斯中段晚侏罗世许如错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对理解特提斯洋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系统研究了许如错地区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锆石Lu-Hf同位素、全岩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许如错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52.3±0.7 Ma,形成于晚侏罗世。SiO2和Al2O3质量分数较高,平均值分别为71.3%和14.2%,铝饱和指数(A/CNK)较高(1.10~1.23),属于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 Th和K)、轻稀土元素和Pb等;亏损高场强元素(Nb, Ta, Ti和P),重稀土元素,Eu, Sr和Ba等。锆石εHf(t)值(-12.5~-16.9)、全岩87Sr/86Sr(t)初始值(0.715~0.717)、εNd(t)值(-14.2~-14.5)和Pb同位素初始值(208Pb/204Pb(t),207  相似文献   

5.
在一定条件下,花岗岩对于研究古大洋板块俯冲消减及陆-陆碰撞等板块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拢布村花岗岩体位于西藏南冈底斯带中段,有关南冈底斯带花岗岩类形成年代仍存在不同认识.通过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拢布村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为157.0Ma±2.9Ma,表明南冈底斯带存在晚侏罗世岩浆活动.拢布村花岗岩富集Rb、Ba、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显示出岛弧岩浆岩的特征,指示晚侏罗世南冈底斯带存在新特提斯洋北向欧亚大陆的早期俯冲运动.研究表明,拢布村花岗岩为洋壳板块俯冲消减作用背景之下上覆地幔楔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董汉文  许志琴  李源  刘钊 《岩石学报》2016,32(12):3624-3634
本文系统地报道了冈底斯岩浆岩带东段墨脱地区辉长岩的LA-MC-ICP-MS锆石U-Pb年龄、LA-MC-ICP-MS锆石Hf同位素成分分析、全岩地球化学及全岩Sr-Nd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墨脱辉长岩形成于185.97±0.33Ma,SiO_2含量(48.19%~54.93%),MgO和Mg#变化较大(MgO=4.53%~12.76%,Mg~#=50.0~67.4)。具有高CaO(7.44%~12.11%),低碱(Na_2O=0.93%~2.36%,K_2O=0.49%~2.21%)的特征。辉长岩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与E-MORB相似;微量元素上,样品具有富集Sr、Sc等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Zr-Hf、Nb-Ta等的特征。墨脱辉长岩ε_(Nd)(t)值介于-3.06和2.84之间,~(87)Sr/~(86)Sr(t)值为0.7059~0.7103。锆石的ε_(Hf)(t)值为-4.1~0,和相对古老的Hf模式年龄(866~1036Ma)。上述特征表明墨脱辉长岩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大陆地壳的混染作用。结合对区域地质、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以及同位素等资料的全面分析,笔者认为冈底斯东段在早侏罗世应处于新特提斯洋板片俯冲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冈底斯南缘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时期岩浆岩的成因及与新特提斯洋早期演化的关系,文章对冈底斯南缘汤 白地区斑状花岗岩的岩相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LA-ICP-MS 锆石U-Pb 定年结果显示,斑状花岗岩的结晶年 龄为(190.37±0.87) Ma (MSWD=0.58),形成于早侏罗世。岩体以高SiO2 (75.20%~75.97%)、Na2O (3.39%~4.12%)、 Na2O/K2O 值(1.40~2.00) 和低MgO (0.32%~0.38%) 为特征,属于钙碱性I 型花岗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富集大 离子亲石元素(LILEs:如Rb、U 和K) 和轻稀土(LREEs),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如Nb、Ta 和Ti) 和重稀土 (HREEs),表明其形成于新特提斯洋北向俯冲相关的岩浆弧环境。同时岩石具有较低的Mg#值(26.71~41.34,平均值为 35.26) 和与下地壳接近的Nb/Ta 值,指示岩浆主要起源于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结合前人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南冈底斯 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时期的岩浆岩形成于新特提斯洋北向俯冲相关岩浆弧环境,新特提斯洋向北俯冲起始时间至少早于本 文报道的汤白斑状花岗岩的结晶年龄(190.37±0.87 Ma)。  相似文献   

8.
西藏冈底斯矿带发育大量斑岩铜钼矿床及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形成斑岩铜矿带及多金属矿带。过去的工作表明,冈底斯带南部矿床同位素年龄多小于30Ma,形成于碰撞期后伸展环境。本文测定了冈底斯矿带南缘克鲁-冲木达矽卡岩型铜(金、钼)矿集区桑布加拉矽卡岩型铜(金)矿化岩体锆石LA-ICP-MSU-Pb年龄及锆石Ce4+/Ce3+比值。矿化岩体锆石U-Pb年龄:92.1±0.6Ma,MSWD=1.0,锆石Ce4+/Ce3+比值在90~562之间,平均值为287。锆石Ce4+/Ce3+比值和玉龙矿带含矿岩体锆石的比值基本一致,显示矽卡岩矿化岩体岩浆氧逸度较高。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时间在65~45Ma之间,桑布加拉矽卡岩型铜矿化岩体锆石U-Pb年龄表明冈底斯带不但发育碰撞期后大规模成矿作用,也发育与洋壳俯冲构造岩浆事件有关的成矿作用。这为冈底斯矿带洋壳俯冲有关矿床的寻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汤白矿区位于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西段南缘,南侧紧邻日喀则弧前盆地。矿区由地表探矿工程控制3条赋存于早侏罗世角闪石英闪长斑岩中的主矿体(1号、2号和3号),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角闪石英闪长斑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测试。研究结果表明:(1)含矿斑岩的成岩年龄为183.3±1.2Ma,形成于早侏罗世;(2)含矿斑岩地球化学特征与大洋岛弧背景下的安山质岩石的地球化学性质一致,表明汤白矿区含矿斑岩形成于大洋岛弧环境;(3)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具有寻找俯冲期斑岩型矿床的巨大潜力,今后应加强该带俯冲期斑岩型矿床的勘查评价工作,特别是早—中侏罗世斑岩的成矿潜力评价。  相似文献   

10.
冈底斯带巴嘎区二云母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定年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二云母花岗岩出露于冈底斯弧背断隆带上,沿色日荣-巴嘎东西向断层呈串珠状分布.岩石具有高SiO2、K2O、Al2O3,低CaO的特点,A/CNK>1.1,并且标准矿物计算的刚玉质量分数均大于2.1%,为过铝质花岗岩,具深熔花岗岩特点,稀土和微量元素显示该岩石形成于同碰撞构造环境.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花岗岩继承锆石给出了少量太古宙和大量1 120~1 489 Ma的年龄,代表了锆石主要源区的物质年龄,这与冈底斯带上念青唐古拉群原岩年龄基本一致,反映二者的亲缘性.有深熔特征的二云母花岗岩深熔时间为139 Ma.结合区域资料,巴嘎区二云母花岗岩是在晚侏罗世时期由于新特提斯洋的俯冲作用及其弧后洋盆的闭合碰撞使冈底斯带地壳增厚熔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水新芳  贺振宇  张泽明  陆天宇 《地质学报》2016,90(11):3129-3152
西藏冈底斯岩浆岩带除了大范围分布的晚白垩世以来的花岗岩类以外,还发育少量晚三叠世—侏罗纪花岗岩,目前关于其岩石成因还存在很多争议。为了进一步认识冈底斯早侏罗世花岗岩的岩浆起源,本文选择代表性的加查县香木村英云闪长岩开展了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所研究的英云闪长岩主要由斜长石、石英、黑云母和少量的角闪石组成。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其结晶年龄为184±4Ma。锆石εHf(t)值均为正值,变化范围为7.9~10.3。在全岩地球化学组成上,英云闪长岩为中钾钙碱性、准铝质,并具有埃达克质岩石特征:高SiO2、Al2O3、Na2O/K2O(1)和Sr/Y(35.5~106),低Y(4.46×10-6~12.9×10-6)和Yb(0.51×10-6~1.39×10-6),富集Rb、Ba、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在稀土元素配分图中呈现轻稀土元素富集、中稀土亏损的右倾"凹"型的式样,无明显Eu异常。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特征表明其岩浆可能起源于下地壳基性物质的部分熔融,残留相主要为角闪石、石榴子石,无斜长石。综合前人资料,冈底斯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花岗岩的锆石Hf同位素具有由西向东、由南向北逐渐富集的规律,反映古老地壳组分的贡献逐渐增多,这暗示了南冈底斯带东部也可能存在古老的地壳基底。  相似文献   

12.
The latest Cretaceous magmatic activity in the eastern segment of the Lhasa terrane provides important insights for tracking the magma source and geodynamic setting of the eastern Gangdese batholith, eastward of eastern Himalayan Syntaxis. Detailed petrological, geochemical and geochronological studies of the intrusive rocks (monzodiorites and granodiorites) of the eastern Gangdese batholith are presented with monzodiorites and granodiorites giving zircon U–Pb crystallization dates of 70–66 Ma and 71–66 Ma with εHf(t) values of ?4.8 to +6.2 and ?1.9 to +5.3, respectively. These rocks are metaluminous to weakly peraluminous I-type granites showing geochemically arc-related features of enrichment in LREEs and some LILEs, e.g., Rb, Th, and U, and depletion in HREEs and some HFSEs, e.g., Nb, Ta, and Ti. The rocks are interpreted to be derived from partial melting of mantle material and juvenile crust, respectively, which are proposed to be triggered by Neo-Tethyan slab rollback during northward subduction, with both experiencing ancient crustal contamination. The studied intrusive rocks formed in a transitional geodynamic setting caused by Neo-Tethyan oceanic flat subduction to slab rollback beneath the eastern Gangdese belt during the latest Cretaceous.  相似文献   

13.
东昆仑南缘布青山地区是阿尼玛卿蛇绿构造混杂岩带的西延组成部分,由各种不同构造岩片混杂堆积而成.通过对布青山地区得J斯坦沟和哈尔郭勒两处蛇绿岩的详细野外调查、岩石组合研究,对两处蛇绿岩中的辉长岩分别进行了IA-ICP-MS锆石U-Pb定年,得到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516.4±6.3 Ma(MSWD=0.70...  相似文献   

14.
取自圆包山组砂岩样品中的碎屑锆石作LA-ICP-MS U-Pb定年,获得两个数据年龄区间:409~431Ma(峰值420Ma)和458~488Ma(峰值488Ma)。圆包山组底部发育的笔石化石和420Ma的锆石峰值年龄将圆包山组的时代限定为早志留世后,通过与兴蒙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对比,认为圆包山组时代为早志留世至早泥盆世。对圆包山组中发育的沉积构造进行古流向分析,认为圆包山组物源区位于杭乌拉北西方向。结合区域岩浆演化资料分析,圆包山组物源区为呼和套尔盖地区。在圆包山组中还检测到继承锆石,新元古代分布于559~952Ma,中元古代分布于1011~1460Ma,古元古代分布于1629~2490Ma。从前人对西伯利亚板块南部、塔里木板块以及南蒙古微板块的相关锆石年龄结果总结发现,华北板块与周围板块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没有或者很少有中元古代晚期至新元古代早期的锆石年龄记录,阿拉善地块也缺少1.0~1.2Ga锆石年龄记录。综上,认为研究区在古生代构造位置属于南蒙古微板块南部的一部分,元古代物源来自塔里木板块。另外由碎屑锆石年龄在地层中分布特征来看,研究区在早泥盆世后隆升作用明显,构造活动性增强,受到塔里木板块影响逐渐加强。  相似文献   

15.
张越  陈隽璐  白建科  唐卓 《西北地质》2015,48(3):127-139
新疆富蕴县境内的乌恰沟片麻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沿构造线展布的片麻状细粒花岗岩脉出露在阿尔泰造山带南缘, 围岩均为苏普特岩群黑云斜长片麻岩。运用LA-ICP-MS方法对乌恰沟片麻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片麻状细粒花岗岩脉进行锆石U-Pb测年分析。测年结果显示, 片麻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的生成年龄为(393.5±4.5)Ma, 即形成于早泥盆世, 与区域地质背景对比来看, 该岩体为碰撞造山阶段所形成;片麻状细粒花岗岩脉的侵入时代为(293.5±6)Ma, 表示该区的构造热事件时限。构造变形特征显示片麻状花岗质侵入体与该区左行韧性剪切变形密切相关, 据此推测出该地区地层变质变形时代, 以及该区左行韧性剪切作用的时限。  相似文献   

16.
冈底斯岩浆岩带(以下简称冈底斯带)是新特提斯洋俯冲和印度—亚洲板块碰撞的产物,为典型的复合型大陆岩浆弧,是研究板块增生、大陆地壳生长再造和碰撞造山的天然实验室。大量研究揭示新特提斯洋主要经历了4个重要的演化时期:分别是早期俯冲(>152 Ma)、晚期俯冲(100~65 Ma)、主碰撞(55~40 Ma)和后碰撞伸展期(23 Ma至今)。前人对其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重要的认识和进展,然而关于新特提斯洋的形成和演化以及冈底斯带火成岩岩浆源区的属性、精细的成岩过程等方面仍然存在着激烈的争议。文章首先介绍了冈底斯带的研究历史和大地构造背景,对冈底斯带目前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和争议进行了初步梳理,从13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和总结。初步的梳理给出的启示是:冈底斯带是一个典型的岩浆—构造—成矿—变形变质带,经历了长期、复杂和多阶段的演化过程,而不是简单地拼贴于古老拉萨地体之上的新生大陆岛弧体。主要认识包括:(1)冈底斯岛弧带是研究新特提斯洋俯冲最为理想的场所,记录了新特提斯洋演化的关键信息,是破解新特提斯洋板片初始俯冲时限和板片俯冲方式最佳的研究对象;(2)冈底斯带中不同时代的花岗岩基或岩株可能经历了一个多期次组装累积的过程,今后应运用晶粥体的模型去重新理解冈底斯带花岗质岩石的形成和动力学成岩过程;(3)冈底斯地区地幔的性质沿着走向表现出复杂性,具有地球化学上的不均一性;(4)冈底斯带的火成岩存在同位素上的倒转,这可能暗示冈底斯地区存在老的基底;(5)冈底斯岛弧带在构造上具有明显的掀斜性,表现出东段以下地壳组分为主,中西段以中上地壳组分为主,暗示了冈底斯带自新生代以来经历了一个不均衡的构造抬升和剥露过程; (6)冈底斯带的研究对象仍以火成岩为主,研究方法多限于传统的岩石学和放射性Sr-Nd-Hf同位素手段,而非传统的稳定性同位素(Mg-O-Li-B-Mo)的研究却鲜有报道,并且在研究内容上主要以岩石成因和地质年代学为主,而对火成岩侵位过程和成岩后的构造变形和抬升剥蚀等相关研究则相对薄弱;(7)目前,构造地质学手段在冈底斯带的研究中运用较少,常以岩浆演化来代替构造演化。最后,文章针对目前的研究现状,对冈底斯带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以藏南冈底斯带中段的东嘎花岗岩体和奴玛花岗岩体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Lu-Hf同位素和全岩地球化学综合分析,据此探讨其岩石成因和大地构造意义。东嘎花岗岩体主要由石英、长石以及少量黑云母、角闪石组成;奴玛花岗岩体主要由石英、长石以及少量黑云母组成。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东嘎花岗岩体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85.8±2.3 Ma,奴玛花岗岩体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85.9±2.2Ma和185.1±1.7 Ma,两个岩体具有一致的成岩年龄,为同一期岩浆事件的产物。在地球化学组成上,两个岩体均富集轻稀土(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具有明显的俯冲带岩浆岩特征;里特曼指数和铝饱和指数显示,两个岩体属于弱过铝质钙碱性I型花岗岩。锆石Lu-Hf结果显示,两个岩体均具有显著亏损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和极高的εHf(t)值(分别为+11.14~+15.55,平均值+13.76;+9.49~+15.52,平均值+13.56)以及相对年轻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反映了它们的源区以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为主。综合研究表明:早侏罗世(普林斯巴期)时,藏南冈底斯地区应为典型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花岗质岩石的形成和新特提斯洋向拉萨地体的北向俯冲有关,其成因与幔源岩浆的底侵引起新生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有关。  相似文献   

18.
汤贺军  孟贵祥  王召林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067-67z1068
正中亚造山带(CAOB)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北部和华北—塔里木地块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显生宙增生造山带。东准噶尔位于中亚造山带中西部边缘,北接阿尔泰造山带,南接天山造山带。该区域由几个北西—南东向古生代变质沉积单元和蛇绿岩带组成。东准噶尔花岗岩以A型和I型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