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2.
北衙金矿富碱斑岩-滑覆构造控矿体系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和矿区勘查新进展,提出斑岩.滑覆构造体系控矿的初步设想,对矿区以后的勘查和研究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桂西北丹池成矿带控矿构造样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摘 要]桂西北丹池成矿带是我国南方一条重要的锡多金属成矿带,由芒场、大厂和五圩等3 个主 要矿田组成。作者通过系统的构造调查,将带内控矿构造样式归纳为上脉下层、以脉状矿为主的“马鞍 山式冶;上脉下层、以层状矿为主的“铜坑式冶和以脉状矿为主的“箭猪坡式冶。总结了不同构造样式的产 出地质背景和构造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芒场矿田马鞍山铅锌矿和五圩矿田箭猪坡铅锌矿的找矿 方向。  相似文献   

4.
5.
6.
马鞍桥金矿位于近EW向展布的脆-韧性剪切带内,该剪切带是区内最主要的控矿构造。在脆-韧性剪切带形成之后侵入早侏罗世的香沟花岗岩体。为成矿提供了主要的热力来源,促进了泥盆系矿源层中成矿物质的活化迁移。在成矿物质迁移过程中,由于受到泥盆系与石炭系地层平行不整合面附近脆-韧性剪切带顶部碳质片岩和大理岩的屏蔽,成矿物质开始在脆-韧性剪切带内的有利空间沉淀聚集,形成马鞍桥金矿体。  相似文献   

7.
锦屏县平秋金矿为湘黔金成矿带上的典型矿床。文章在全面剖析平秋金矿控矿构造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剪切带构造(F_1)在本区金成矿上的作用,总结了其联合控矿规律,并在矿区外围圈定找矿靶区4处,在矿区深部优选隐伏矿体定位预测区段4处。  相似文献   

8.
仲文斌 《地质与勘探》2014,50(4):649-658
上成金矿位于张八岭构造带北部,是受断裂构造控制的岩浆热液型金矿。通过研究厘定出一条近SN向断裂破碎带—其为管店-龙王尖断裂的北段分支管店-下马断裂—以及F1、F2、F3三条近NW向顺层滑动断裂。石英脉型金矿化受近NW向的顺层滑动断裂构造控制,矿体空间展布上具有平行似等距特征,蚀变岩型金矿化受近SN向断裂破碎带控制。上成金矿床2种不同金矿化类型是同一成矿作用在不同性质的控矿断裂构造下的具体表现,空间结构具有上部石英脉型金矿化下部蚀变岩型金矿化的关系。断裂构造产状变化部位有利于形成矿化弱的厚矿体,反映断裂构造局部地段的高引张空间有利于形成第Ⅰ阶段厚石英脉;而矿脉的分支复合、膨大缩小部位有利于矿化富集,反映断裂构造多期活动强烈地段则有利于Ⅱ、Ⅲ阶段矿化叠加富集。矿化的局部富集与矿体的厚度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结合矿化特征、构造控矿规律总结分析,对上成金矿床深部和外围进行了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9.
以矿区构造节理统计分析为基础,结合矿区地质特征及区域构造演化,分析了哈达门沟金矿区构造控矿特征及应力场演化。认为山前"钾化带"与矿体就位直接相关,它沟通了复式褶皱核部的隐伏岩体与浅部节理,并成为流体运移的主要通道。与成矿控矿有关的构造应力场可分为四期:第一期变形在新太古代的乌拉山旋回,最大主应力σ1方位15°~195°,共轭节理为NNW和NE向;在成岩、变质作用同时进行下除形成了区内透入性的强塑性叠加小褶皱外还有整体上的大型复背斜。第二期构造应力场作用时间在晚古生代,σ1方位约在160°~340°,形成近SN和NE向共轭节理和西侧的大桦背岩体,这一期有局部的矿化现象;前两期应力场形成了轴向近EW向的叠加褶皱、断裂和两期共轭剪节理等成矿前主要构造。第三期应力场处于主成矿期,变形为燕山运动中、晚期构造,σ1在290°方位近水平扭压,形成EW和NW向共轭剪节理;张扭性应力场使近EW向的节理弯曲变形,并形成追踪张节理,这两类裂隙成为主要的矿液通道及容矿空间。第四期构造应力场应在晚燕山运动及以后,为成矿后构造变形,σ1近直立,整体抬升使矿脉遭受剥蚀而出露地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平度市大庄子金矿床层间滑动断层构造内主构造与其次级断裂的空间上产出状态和性质等的地质研究,初步阐明了大庄子金矿床的控矿构造地质特征,并探讨了这种构造模式的形成原因及其中金矿的地质特征及赋存规律性。研究表明,大庄子金矿区外围存在良好的层间滑动角砾岩型金矿成矿条件和前景,初步圈定了成矿预测远景区。  相似文献   

11.
李红  张爱云  申爱丽 《地球化学》2000,29(1):50-55,T002
为探讨微生物在桂西北卡林型金矿氧化矿体形成期间的作用,应用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和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等方法分离、鉴定了桂西北明山卡林型金矿表生带氧化矿石、半氧化矿石、原生矿石样品中的微生物。结果表明,明山金矿表生带不同氧化程度矿石中主要微生物的分布特征不同,本区卡林型金矿表生带的成矿环境中微生物的活动十分活跃,且不同表生亚带具有不同的微生物类群特征;蜡状芽孢杆菌为好氧及兼性厌氧化能异养型细菌中的优势菌  相似文献   

12.
广西深泥田金矿床是在桂东北地区新发现的硅化蚀变破碎带微细粒型金矿,产于1:20万化探金地球化学低丰度背景区。本文介绍了深泥田金矿床发现与勘查经过、成矿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矿床不同尺度的找矿标志和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13.
陈龙照 《地质与勘探》2021,57(5):1008-1016
古木口金矿是在桂东大瑶山成矿带上发现的首例中型规模以上高品位金矿,其矿床类型属于中低温岩浆热液型。该金矿矿体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产出,受断裂、成矿结构面及构造蚀变带控制,矿床在垂向和横向上具有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及斑岩型分带特征。为及时总结矿区勘查新成果,推动该区找矿新突破,研究矿体与寒武系含碳细碎屑岩系、层间引张型走滑转换断裂、花岗闪长斑岩组合要素的空间关系,以及近矿围岩蚀变矿物组合标志、土壤化探异常等成矿综合信息;运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及异常带槽探、钻探揭露等综合找矿方法,在总结分析了矿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化时空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带的找矿方向。结果显示,该矿区深部及外围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特别是北西向断裂、引张型走滑转换断裂、伸展型脆-韧性剪切异常带利于寻找破碎带蚀变岩型富金矿,其构造相对封闭环境的深部是寻找斑岩型金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4.
广西乐业林旺金矿床构造解析及构造成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详细的构造解析表明,矿床构造线主要分为南北向、北东东向和北西向三组,其中造山期间形成的南北向构造线(不对称褶皱和逆冲断层)控制了矿床的基本构造格架。后碰撞造山侧向挤压期间构造应力场发生近直交的改变,一方面使造山期形成的褶皱发生重褶,形成走向北东东的叠加褶皱;另一方面导致F1的左旋-正滑运动,矿液沿着断层拉张的空间沉淀就位。矿床构造演化至少经历了同生期裂陷、造山期挤压和后碰撞造山侧向挤压等三个阶段,成矿发生在后碰撞造山侧向挤压阶段。层状矿体主要赋存于背斜构造中,在空间上与赋存于断层中的脉状矿体相连。能干性和渗透性明显不同的地层组合是形成层状矿体的岩性基础,断裂构造则是主要控制因素。泥质不透水层分别与反冲断层、背斜构造组成的构造圈闭,以及两期非共轴背斜叠加形成的构造高点则是形成厚大矿体的主要原因。林旺金矿在烂泥沟金矿与水银洞金矿之间形成了一个从脉状型式→脉状和层状之复合型式→层状型式的完整矿床型式系列。这种复合矿床型式直观地表明了层状矿体是后生热液成因矿床。  相似文献   

15.
北山地区金窝子金矿床成矿系统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金窝子金矿床产于华力西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其围岩上泥盆统金窝子组中,矿化类型为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研究表明华力西期—印支期花岗岩系统和低角度韧脆性断裂及其次级高角度张性-张扭性断裂系统与成矿有密切的时空及物质联系,是金矿化的主控因素;矿化类型受构造应力场和断裂力学性质控制。  相似文献   

16.
广西宜州市龙头锰矿是我国石炭系锰矿的典型代表。2014~2016年,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广西地质勘查院在南丹-宜州地区开展矿产地质调查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圈定了弄竹、塘岭找矿靶区。两个靶区经后续广西地勘资金勘查,在里苗-塘岭一带估算锰矿资源量达8000多万吨,成为我国石炭系最大的锰矿。为了揭示该矿床的成矿机制,本文从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构造环境、岩相古地理、锰质来源、矿化富集规律等方面分析了其控矿因素,圈定了成锰盆地边界线,建立了成矿模式。认为里苗-塘岭锰矿床是受NE向同沉积断裂控制的海底热水沉积矿床,是走滑拉张断陷-含锰热水-台沟相沉积环境耦合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大水大型金矿床,是大水—忠曲NWW向构造-石英闪长岩金矿床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断裂构造控岩控矿特征明显。区域NWW向F1—F5断裂构造控制了大水格尔括合石英闪长岩体和金矿床的形成和分布;次一级近SN向、NNE向和NWW—EW向次级断裂构造及与区域NWW向F3—F5断裂构造交叉与复合,控制了大水格尔括合石英闪长岩体南侧...  相似文献   

18.
十红滩砂岩型铀矿床成矿控制因素与成矿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十红滩铀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认为该铀矿床为一典型的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其形成主要受铀源、构造、目的层沉积体系、层间氧化带发育程度、地下水动力变异等因素控制。在总结这些控制因素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十红滩铀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9.
海涛 《地质与勘探》2014,50(Z1):1224-1231
“桂西北”是我国以微细浸染型金矿为主的重要金成矿集中区之一,具有重要的找矿前景和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桂西北”金矿集中区进行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并以高龙、金牙两典型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其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进而总结了研究区微细浸染型金矿的成矿作用机制、成矿模式。最后,结合桂西北地区特定的沉积古地理特征、构造、围岩蚀变等地质信息,已有的地球化学、矿产等资料以及前人研究成果,初步圈定了5个可供进一步找矿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