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西藏舍索铜多金属矿床岩相学、矿相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舍索矿床位于西藏申扎县境内,为小型矽卡岩型富铜多金属矿床。本文在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岩矿鉴定、扫描电镜与电镜能谱以及ICP-MS分析测试的基础上,查明其岩相学与矿相学特征。舍索矿床形成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1)磁铁矿+辉砷钴矿+自然铋+大量石榴石+少量透辉石,形成温度达到800℃;(2)硫铜钴矿+辉钼矿+硫铜铋矿+硫银铋矿+针硫铋铅矿+透辉石;(3)硫铋铜矿+含铋斑铜矿+绿帘石+次闪石+黑云母;(4)黄铜矿+不含铋斑铜矿+闪锌矿+绿帘石+绿泥石,形成温度约228℃;(5)低温磁铁矿+菱铁矿+碲银矿+低温石英+燧石。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铜矿、斑铜矿、自然铜、蓝辉铜矿、蓝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辉钼矿、自然铋、硫铋铜矿、硫铜铋矿、硫银铋矿、硫铜(银)铋矿、针硫铋铅矿、硫铜钴矿、镍黄铁矿、辉砷钴矿和含钴斜方砷铁矿。主要的有用金属元素为铜、铅、锌、铋、铟等,它们的含量均达到最低工业品位的要求。该矿床为典型的双交代矽卡岩型矿床,区域上应重视对该类型矿床的找矿评价。 相似文献
2.
江西永平铜多金属矿床岩相学、矿相学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平矿床位于江西省铅山县境内,为江西省规模第二大的富铜多金属矿床。在永平铜矿火烧岗采场进行野外地质调查、样品采集、室内岩相学与矿相学和电镜能谱研究的基础上,确定矿区内主要的容矿围岩为互层状安山-玄武岩和钙铁榴石矽卡岩,其中,夹有灰质硅质岩和片岩,以及层状与透镜状矿体,为典型的海底火山喷发环境。大量胶状黄铁矿的存在表明曾经发生过大规模的热水沉积作用;胶状黄铁矿普遍重结晶和钙铁榴石矽卡岩本身就代表着变质作用(或矽卡岩化作用),在成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期强烈的热液蚀变对成矿物质进一步富集成矿起到促进作用。有用元素除铜与钨外,铋与铟的含量也达到最低工业品位的要求,新发现含铼白钨矿、含稀土沥青铀矿与一系列金属铋和碲的矿物:自然铋、辉铋矿、硫铜铋矿、含银辉铜铋矿、硫银铋矿、沃仑斯基矿、碲铋矿、叶碲铋矿、铁铜碲硫铋矿、含锝碲银矿、辉铋碲银矿(?)、叶碲铋-碲银矿(?)等。 相似文献
3.
4.
拉屋中型矽卡岩型锌铜多金属矿床位于中冈底斯铅锌多金属成矿带东段。该矿床以铜铅锌矿化为主,并伴生钨锡矿化,明显不同于区域上的铅锌银矿床。锌铜多金属矿体主要产于二长花岗岩与石炭系接触带的矽卡岩中,其次赋存于角岩化砂质板岩。为查明成矿物质来源,笔者采用激光剥蚀-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LA-MC-ICP-MS)分析法,对矿床中发育的金属硫化物进行原位硫同位素分析。测试结果显示,黄铁矿δ34Sv-CDT值为-2.57‰~-1.17‰,平均值为-1.65‰;黄铜矿δ34Sv-CDT值为+1.32‰~+2.74‰,平均值为+1.73‰;方铅矿δ34Sv-CDT值为+0.84‰~+1.53‰,均值为+1.09‰。原位S同位素总体分布较为集中,δ34Sv-CDT为-2.57‰~+2.74‰,平均值为+0.09‰。综合分析认为,拉屋锌铜多金属矿床硫化物S同位素组成与区域上广泛发育的铅锌多金属矿床相似,均与印度大陆与欧亚大陆碰撞造山过程形成的S型花岗岩相关,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属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而非前人认为的喷流沉积矿床。 相似文献
5.
西藏知不拉铜多金属床是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典型的矽卡岩矿床,石榴子石是矿区最主要的矽卡岩矿物,其颗粒间的空隙是金属矿物的主要赋存部位。本文通过详细的钻孔编录,结合岩矿鉴定及电子探针分析,划分出两种不同类型的石榴子环带,并在垂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带:产于顶板凝灰岩中的石榴子石以钙铁榴石为主,环带中心颜色深,向外逐渐变浅,由纯钙铁榴石过渡到钙铝榴石;而位于底板大理岩附近石榴子石多以钙铝榴石为主,从环带核部向外颜色变深,化学组成由钙铝榴石向钙铁榴石变化,其它化学成分变化不大。反映该区上下两套不同性质围岩在石榴子石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其中上部凝灰岩主要提供了Fe,底部大理岩则是Ca的来源,热液流体贡献Si、Al及部分Fe,并随着环境和物质成分改变导致环带外侧具有不同于核部的变化趋势。这很好地解释了石榴子石矽卡岩在空间上具有上部为钙铁榴石、向下逐渐过渡到钙铝榴石的空间分带。石榴子石特征及分带显示了其属热液接触交代成因,这为矿床类型的确定提供了依据,也为在该区域内寻找类似矿床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冈底斯中东段矽卡岩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分为甲马-林周、贡嘎-扎囊-泽当和拉萨-谢通门3个次级矿带或矿集区,区域上呈现出一定的矿化分带,以甲马-林周矿集区为主要分布区.岩矿石的硫、氢、氧、铅同位素特征表明成矿流体和矿质主要为岩浆热液来源.Re-Os同位素测年说明甲马-林周矿集区的矽卡岩成矿集中在中新世15~17 Ma的较窄时间段内,与该区斑岩型铜钼矿具有相似的岩浆-构造控矿条件和深部地球动力学背景,属同一成矿系列.而冈底斯南带矽卡岩矿床可能形成于印度-亚洲板块的主碰撞期.冈底斯中东段具有良好的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地球化学条件,显示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7.
与铜多金属矿床有关的岩体受NE(NNE)向构造为主导复合改造EW向等其他方向构造的交汇部位控制,矿体赋存于岩体的特定部位及其附近的破碎带中。提出矿床(点)分布规律为NE(NNE)向成带、近EW向成行,并划分出3个次一级NE(NNE)向构造-岩浆-成矿带和4个近EW向构造-岩浆-成矿行。 相似文献
8.
江西永平铜矿外围护架山钻孔ZK725岩矿相学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容提要:护架山地区位于江西省铅山县境内永平主矿东部,近年来地质找矿获得重大突破,新增333+334类Cu资源量近30万吨。本文以护架山地区钻孔ZK725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样品采集、室内岩相学与矿相学和电镜能谱的研究,并结合野外地质调查,确定钻孔ZK725孔深766.0m以上的浅部和以下的深部矿化为两种不同成因,上部矿化体现为岩浆热液-构造叠加成矿,下部矿化段显示为永平主体矿区向东的延伸。在石英脉型矿石中发现锌锑黝铜矿,其代表着热液成矿作用的迹象,糜棱岩化岩浆岩的大量分布反映了区域内构造对矿的控制;大量胶状黄铁矿则表明曾经发生过大规模的热水沉积作用,与永平主体矿区同为一个成矿体系。新发现锌锑黝铜矿、含铼白钨矿、含铼钨铁矿、沥青铀矿、方钍石、叶碲铋矿、重硫铋铜矿、碲银矿、碲铋银矿等。 有用金属元素除铜、锌、铅、镉、钨外,本文确定铋与铟的含量也达到最低工业品位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拉陵灶火铜多金属矿床是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中部的三叠纪矽卡岩型矿床。为进一步指导勘查找矿工作,本文通过显微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对该矿床进行了详细的矽卡岩矿物学研究,以加深对其矿物学特征和成矿规律的认识。研究发现,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于金水口岩群和石英闪长岩体,其中MⅤ矿段主要形成于石英闪长岩中大理岩捕掳体的交代蚀变。矿床可划分为4个热液阶段:进化矽卡岩阶段、退蚀变矽卡岩阶段、铜钼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进化矽卡岩阶段石榴子石核部比边部更富钙铝榴石组分,边部含较多钙铁榴石组分,表明该阶段流体氧逸度逐渐增高。石榴子石和辉石分别以钙铁榴石(Ad56~Ad86)和钙铁辉石(Hd54~64Di31~41Jo4~5)为主,且辉石Mn/Fe比值<0.1,表明该矿床具有典型矽卡岩铜矿和钼矿的特征。矽卡岩矿物成分还与典型矽卡岩金矿床相似,暗示了其金成矿潜力,因此矿床开采过程中应考虑对铜、钼、金矿化的综合利用。矿体受层状碳酸盐岩分布严格控制,且矿床与石英闪长岩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矿区勘探除了外矽卡岩带,还应加强对成矿岩体内大理岩捕掳体形成的矿体的勘查。 相似文献
10.
11.
西藏列廷冈铁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北缘弧背断隆带内,是近年来勘查评价的规模可达中型的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矿床。矿区矽卡岩主要呈层状、似层状,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体赋存于下-中三叠统查曲浦组(T_(1-2)c)矽卡岩和大理岩中,矿体呈透镜状、囊状、似层状产出,矽卡岩矿物较发育。为进一步查明矿床矽卡岩矿物种属及矽卡岩类型,剖析矽卡岩形成环境及其与矿化类型之间的关系,基于对矽卡岩矿物系统的显微镜下观测,利用电子探针对矿床主要矽卡岩矿物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分析。矽卡岩矿物主要为石榴子石、透辉石、角闪石、绿帘石、绿泥石等,矿床矽卡岩具典型钙矽卡岩特征。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及交代关系推断成矿流体经历了5个阶段,分别为早期矽卡岩阶段、退化蚀变阶段、早期热液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特征矿物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石榴子石主要为钙铁榴石-钙铝榴石系列(And_(18.37~99.89)Gro_(0.24~79.05)Ura+Pyr+Spe_(0.98~6.63)),且发育环带结构;辉石主要为透辉石-钙铁辉石系列(Di_(53.56~99.91)Hd_(1.61~44.55)Jo_(0.08~5.11));角闪石主要为阳起石,次为铁、镁角闪石,均属钙质角闪石系列;绿泥石主要为富铁的铁镁绿泥石;绿帘石贫Fe、Mg。在矿床成矿演化过程中,其成矿环境是发生改变的,早期矽卡岩阶段到最晚期碳酸盐阶段,成矿环境至少经历了从高温、偏碱性的氧化环境到相对低温、偏酸性的还原环境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西藏邦铺超大型钼多金属矿床中矽卡岩铅锌矿体赋存于下二叠统洛巴堆组矽卡岩和大理岩中,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矽卡岩矿物较为发育。为进一步查明矿床矽卡岩矿物种属及矽卡岩类型,剖析矽卡岩形成环境及其与矿化类型之间的关系,基于对矽卡岩矿物系统地显微镜下观测,利用电子探针对矿床主要矽卡岩矿物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石榴子石端员组分以钙铁榴石为主,含少量锰铝榴石和钙铝榴石;单斜辉石主要为透辉石-钙铁辉石系列,含少量锰钙辉石;似辉石为铁钙蔷薇辉石;角闪石主要为钙质阳起石;绿帘石贫Fe、Mg。矽卡岩矿物组合特征表明,矿床矽卡岩兼具钙矽卡岩和锰质矽卡岩特征;早期矽卡岩形成于较强的氧化环境,成矿岩浆流体亦具有较高氧逸度。邦铺首次发现锰质矽卡岩矿物组合,表明矿区具有银矿找矿潜力,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西藏甲玛超大型铜矿石榴子石特征及成因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石榴子石是西藏甲玛超大型铜多金属矿床的主要矽卡岩矿物,分布广、颜色变化大,石榴子石矽卡岩中矿化好,是开展甲玛矽卡岩成因研究的一个重要切入点。通过对甲玛矿区大量岩矿心的地质编录,归纳石榴子石的颜色、晶形、矿物组合、矿化等地质现象,总结石榴子石在甲玛矿床的空间分布、矿化特征等,结合显微镜下鉴定,分析石榴子石的矿物学特征,并通过电子探针分析其化学成分。甲玛石榴子石集中于矽卡岩中,少量分布于角岩、大理岩和斑岩中。石榴子石为钙铁-钙铝榴石系列,以钙铁榴石为主,发育颜色与成分环带,光性异常致部分非均质。深色环带的SiO2、Al2O3含量较浅色环带高,而TFeO含量相反。石榴子石形成于矽卡岩早期,为晚期Cu、Mo、Pb、Zn、Au、Ag等多金属硫化物沉淀富集提供了有利空间。甲玛石榴子石的矿物学特征、化学成分组成、REE特征、流体包裹体、H-O同位素特征等显示其属于接触交代成因,认为甲玛是典型的岩浆热液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4.
15.
16.
西藏浦桑果铅锌多金属矿床矽卡岩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浦桑果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冈底斯成矿带火山岩浆弧内,矿区矽卡岩型铅锌矿体主要呈似层状和透镜状近东西向赋存于白垩系塔克那组第4岩性段矽卡岩化大理岩中,矽卡岩矿物较发育。为进一步查明矽卡岩矿物种属及矽卡岩类型,剖析矽卡岩的形成环境及其与成矿的关系,在对矽卡岩矿物系统的显微镜下鉴定基础上,利用电子探针对矿区内主要矽卡岩矿物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石榴子石主要为非连续的钙铁榴石钙铝榴石类质同像系列(And47.39~98.17Gro0.59~50.22Ura+Pyr+Spe0~3.53),且早期主要形成钙铁榴石,部分钙铁榴石含锰质较高;单斜辉石主要为钙铁辉石-锰钙辉石-透辉石类质同像系列(Hd37.91~74.16Jo0.91~61.66Di0.43~46.07);似辉石主要为硅灰石,端员组分为Wo99.09~99.26En0.50~0.56Fs0.13~0.24;角闪石主要为镁角闪石,具钙质角闪石属性;绿帘石贫铁、镁而富铝、钙;绿泥石属于密绿泥石类。矿床矽卡岩矿物组合特征表明,浦桑果矿床矽卡岩兼具钙质矽卡岩和锰质矽卡岩的特征。早期矽卡岩形成于高温、偏碱性、强氧化的开放体系中,成矿流体具有较高氧逸度。锰质矽卡岩矿物特征及独立银矿物的存在综合表明矿区具有银矿找矿潜力,为下步找矿工作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西藏拿顿铜(金)矿床岩矿相学、流体包裹体和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拿顿矿床位于多龙矿集区西南部,地处西藏成矿潜力巨大的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上,目前该矿床的勘查研究程度非常低,仅在地表圈定出一个铜金矿体,具有很大的找矿前景。本文对拿顿矿床的岩矿相学、流体包裹体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矿床中主要蚀变矿物有高岭土、绢云母、绿帘石、方解石、白云石等,并存在银金矿、辰砂、方铅矿、闪锌矿等特征金属矿物组合。斑晶与胶结物中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222~360℃之间,主要成分以H2O为主,含有少量CO_2,斑晶中包裹体的盐度为一组高盐度值(18.35%~26.7%NaCleqv.)和一组低盐度值(0.18%~12.85%NaCleqv.),胶结物中包裹体盐度值较低,主要分布在1.6%~12.5%NaCleqv.区间内,是在中低温、低盐度、氧化环境中形成,成矿流体受大气降水的影响较为明显。花岗闪长斑岩中SiO2含量为55.9%~65.67%,平均值为60.52%,Na_2O+K_2O含量为3.54%~5.563%,平均值为4.83%,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至钾玄岩系列。A/CNK值为1.63~2.93,平均值为2.6,反映原岩为过铝质岩石。花岗闪长斑岩中稀土总量ΣREE变化范围为29.09×10~(-6)~98.73×10~(-6),整体上具轻微铕负异常(δEu=0.7~1.12),不具铈异常(δCe=0.84~0.99);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K),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HFSE),具岛弧火山岩的典型特征。矿床脉状黄铁矿中Co/Ni比值为0.05~8.523,平均值为4.219,为热液成因,脉状黄铁矿多与石英脉共生,为后期热液作用阶段的产物。矿床中黄铁矿δ34S值的分布范围为-4.5‰~0.7‰,平均值为-1.95‰,黄铜矿的δ34S值为-7‰~-3.3‰,平均值为-5.43‰,硫同位素δ34S值偏小,且为负值,指示矿床中的硫受到了还原硫的影响。矿床中赋矿岩体为花岗闪长斑岩,发育银金矿、辰砂等特征矿物组合,流体包裹体具有斑岩型铜(金)矿床的中高温流体特征,据此判断矿床成因类型为低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叠加斑岩型铜(金)矿床。根据因子分析,矿床最早期的成岩作用形成早期的中酸性岩体;矿床的成矿作用主要为热液铜金矿化作用,随后发生铅锌矿化、磁铁矿化和钾化等作用,在成矿后期有含碳酸盐热液的侵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