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黑龙江省德都县龙镇附近于1986年2月9日、3月1日、8月16日相继发生5.3、5.0和5.8级4次中强地震.尽管这里是地广人稀的边陲,但地震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有数千万之巨,使近百人受伤.一向少震的黑龙江出现的震情引起一些地震专家的注意.黑龙江省地震机构建立15年来,省内很少发生中强以上破坏性地震.时间长了在我们头脑中震情观念有所淡薄,就形成“管台(地震台)、守机、报数据”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基本情况 1986年2月9日至8月16日在黑龙江省德都县龙镇附近先后发生四次地震,最大震级为5.4级(表1)。地震发生在分隔松辽盆地与小兴安岭隆起的两个不同大地构造单元、地貌单元的近东西向的讷漠尔河断裂带与其相交的孙吴地堑西部北东向断裂带的交汇处。孙吴地堑盆地全长110千米,系由近于平行的两条相对内倾的高角度倾滑断层控  相似文献   

3.
山东乳山震群的震源参数及发震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乳山地区位于胶东隆起的东部,受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和郯庐断裂左旋平移运动的影响,胶东地体构造活动强烈,发育了一系列NE和NNE向的断裂,破碎断裂及附近地区小震活动丰富,其中乳山震群为最为显著的事件之一。自2013年10月1日乳山ML3.8地震开始发展至今,序列共发生小震上万次(截止到2015年5月31日),其中ML≥2.0地震185次,包括2.0~2.9级161次,3.0~3.9级20次,4.0~4.9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德都县于今年2月9日和3月1日发生了5.0和5.4级两次地震,震中分别位于北纬48°39′,东经126°32′和北纬48°40′,东经126°32′。宏观震中区在龙镇南沾河林业局所在地,西距五大莲池火山群的中心———五大莲池市约35公里。据调查,5.0级地震的极震区在沾河林业局以南的讷谟尔乡,烈度达七度;5.4级地震的七度极震区向北扩展至龙镇以南,震害以沾河林业局附近最重,个别地点烈度接近八度。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四室提供的资料,2001年7月首都圈地区(38.0°~41.0 °N,113.0°~120.0°E)共发生ML≥2.0地震17次,其中ML≥3.0地震有3次(见表1).16日12时21分发生在献县的ML 4.1地震为本月最显著的事件.首都圈地区本月地震活动强度较上 2个月有所回升,频度与3月相当,能量释放略低于3月.本月地震的震中主要分布在首都圈东部地区(唐山地区 ),东部地区小震活动频次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但中部地区本月地震能量释放有较明显的增强.  相似文献   

6.
2017年6月以来新疆南天山乌恰—伽师地区和库车—拜城地区的小震群活跃,共发生5次中强地震.系统整理2017年6月1日~2019年2月28日新疆南天山地区17次小震群,分析震群序列特征,讨论这些小震群与中强地震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1)在乌恰—伽师地区的小震群中前兆震群占比67%,前兆震群与之后的4次5级地震具有显著...  相似文献   

7.
李永振 《地震研究》2012,35(1):12-17
1970年以来东北地区共发生13次5.0级以上地震,其中8次地震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对独立。通过系统研究东北及其邻区这8次中强地震前的小震,发现这些中强地震前存在比较明显的小震增强现象。结合东北地区小震活动的特点,提出根据小震活动空间格局是否改变统计小震频度的方法,并进行了初步的应用。结果表明:利用新方法统计小震的频度更能突出中强地震前的小震频度异常,能够有效的提取东北地区中强地震前的中短期异常指标。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四室提供的资料 ,2 0 0 1年 7月首都圈地区 ( 3 8.0°~ 41 .0°N,1 1 3 .0°~ 1 2 0 .0°E)共发生 ML≥ 2 .0地震 1 7次 ,其中 ML≥ 3 .0地震有 3次 (见表 1 )。 1 6日 1 2时 2 1分发生在献县的 ML 4.1地震为本月最显著的事件。首都圈地区本月地震活动强度较上 2个月有所回升 ,频度与 3月相当 ,能量释放略低于 3月。本月地震的震中主要分布在首都圈东部地区 (唐山地区 ) ,东部地区小震活动频次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但中部地区本月地震能量释放有较明显的增强序号发 震 时 刻  年月日时分秒 震…  相似文献   

9.
1 研究背景 2021年5月21日漾濞MS 6.4地震的发生,打破了云南地区5级地震368天的平静和6级地震6.6年的平静.此次地震平静被打破后,相继于6月10日、6月12日发生双柏5.1级和盈江5.0级地震,云南地区中强地震呈连发态势.云南地区中强地震连发研究结果(钱晓东等,2007)表明,在1/3连发震例中均有6级地震参与.因此,为了分析云南地区下一次6级地震的优势发生地点,文中统计了该区中强地震长期平静被打破后首发6级地震的优势空间分布,以期从统计角度,判断未来6级地震发生的可能区域.  相似文献   

10.
一、五大连池地震火山监测站的建立及其任务 1.建站条件及背景 (1)建站的历史背景黑龙江五大连池地震火山监测站(以下简称火山站),是经国家地震局批准,于1988年6月30日成立的,站址设在五大连池市。火山站是在原德都地磁台和五大连池市水化台,测震台基础上组建的。 1986年本区附近连续发生了四次五级左右中强地震,地震的发生同火山活动是否有成因上的联系,引起了人们的思索和关注。黑龙江省委于1986年第四十次常委会议  相似文献   

11.
赵建政 《内陆地震》1992,6(3):300-301
1 全国地震活动 据我国地震台网测定,1991年1月—12月,全国共发生M_s≥5.0级地震28次,其中5.0~5.9级地震27次,6.0~6.9级地震1次。其主要活动特征表现为:中强地震频度高、强震频度低。此为近十几年来活动强度较低的年份,可属异常现象。从地震空间分布上看,大部份地震发生在东经107°以西地区,维持着自1988年以来中强地震活动以西部为主体活动区的特点。同1990年不同,1991年5级以上地震活动分布,大多发生在北纬34°以北的地区。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海丰县西南约15公里的梅陇镇,自1971年建台至1980年底,共记录当地地震800余次。1981年的小震活动更加频繁,仅2至4月,记录小震达1500余次,且有逐步升级之势。2月28日发生2.8级(Ms)地震。3月14日发生2.9级(Ms)地震,4月9日又发生3.9级(Ms)地震,这是梅陇地区近十年来最大的一次地震,震中在梅陇东南的坡平附近,周围几个公社明显有感,地震有声,个别房屋掉瓦,旧墙裂缝扩大。梅陇震群的震级虽小,但地震连续发生,持续时间较长,究竟原因何在?本文就其构造背景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一、1991年我国地震活动概况 1991年我国共发生M_S≥5.0地震43次(大陆地区27次,台湾地区15次,南海海域1次),其中6级以上地震4次(大陆地区1次,台湾地区3次),我国大陆地区最大地震为2月25日新疆柯坪6.5级地震,台湾地区最大地震为3月26日台东6.7级地震。大陆地区27次地震分布在新疆7次、青海6次、内蒙古4次、云南3次、西藏3次、山西2次、四川1次、河北1次。 我国大陆地区地震活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主要特点: 1.1991年中强地震频度高,强度低。1991年大陆地区中强地震活动频繁,发生27次5极以上地震,在频度上超过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的年平均数(年平均数为18次),显示出当前可  相似文献   

14.
1970年以来东北地区共发生13次5.0级以上地震,其中8次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对独立。通过系统研究这8次中强地震前及其邻区小震活动的增强现象,发现这些中强地震前存在比较明显的小震增强现象。虽然小震增强现象在多数中强地震前存在,但是这种周期性的小震活动强弱交替轮回过程,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利用小震活动的增强对未来中强地震的预测比较困难。文中结合东北地区小震活动的特点,尝试提出根据小震活动空间格局是否改变统计小震频度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的应用。结果表明:利用新方法统计小震的频度更能突出中强地震前的小震频度异常,能够有效的提取东北地区中强地震前的中短期异常指标。  相似文献   

15.
辽宁地区M≥5.0地震前4级地震集中活动的震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通过对辽宁地区4次M≥5.0地震和3次典型的ML≥5.0地震前小震活动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辽宁地区M≥5.0地震前均存在4级地震集中活动的现象,且预期的5级以上地震83%发生在最近1次4级地震后的半年内,震中大部分位于N41°以南,发生在营-海-岫地区的概率超过80%,震级可通过E、T、R三个参量的拟合计算来预测。  相似文献   

16.
郑建常  冀东普  王鹏  王峰吉  赵金花 《地震》2010,30(3):129-139
应用改进的地震活动加速指数AI算法对华东地区1970年以来MS≥5.0地震进行了回顾性统计检验。结果表明, AI指数能够量化地给出中强地震前小震活动的相对增强或减弱变化程度; 在小震目录较为完整的情况下, 中强地震震中区及其附近地区震前1年的小震活动与之前三年的活动背景相比, 会出现较明显的“加速”或“减速”现象。  相似文献   

17.
1、我国地震活动概况 1989年我国共发生Ms≥5.0级以上地震36次,其中6级以上9次。大陆地区最大地震为1989年4月16日和4月25日四川巴塘2次Ms≥6.0级地震。台湾地区最大地震为1989年8月3日的Ms6.0级地震。就大陆地区而言,5级以上地震主要分布在四川、山西、云南、新疆、西藏、甘肃、青海、内蒙和宁夏。 1989年我国地震活动时、空、强的分布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①大陆地区中强以上地震频度、强度仍显示出较高水平,释放的总能量已超过1次Ms7.0级地震的能量。1988年11月以来我国中强地震活动的频度明显增加,澜沧-耿马2次7级以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部中强地震发生的地震地质标志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中国东部地区,尤其是105°~120°E,20°~35°N的中国东南部大陆地区,自有史记载以来,少有7级以上的地震发生,却有不少5~6级左右的中强地震。研究此类中强地震发生的地震地质标志很有必要。对此,经初步分析认为:1)中国东部大多数中强地震发生在早第四纪(早、中更新世)活动断裂带附近;2)中国东部大多数5~6级中强地震都与第四纪断陷盆地的发育、分布有关;3)具有明显第四纪活动的构造地貌特征的地区,如线性断层地貌或地貌面的线性分布区具备孕发中强地震的可能性;4)有历史记载以来4~5级地震活动带的空区或缺震地区,也存在发育5~6级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前言 1986年8月7日凌晨,在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境的日乃附近,发生了5.6级地震。这次地震是继1968年3月3日理塘5.7级地震后发生的又一次中强震。根据对这几年所取得资料的分析,1985年9月在全省地震趋势会商会上曾指出:1985年沿青藏高原第二弧形构造带M_S≥5级地震发生较频繁,在四川周围有9次;1982年7月以来,四川缺5级以上地震已近4年,严重缺震的现象表明,四川西部有发生强震的危险;据马氏链统计转移及综合概率法计算亦认为1986年四川有6级或6级以上地震发生的可能。这次理塘5.6级地震,正是发生在我省中期预报所  相似文献   

20.
1.1989年地震活动概况 今年我国大陆至今未发生7级以上地震,但发生7次6级以上地震,其中6次在西南地区,表明大陆地震活动仍处在起伏活跃中,西部乃是主体活动地区。 1989年1—10月,新疆境内发生的地震3.0—3.9级(M_S下同)138次,4.0—4.9级26次,5.0—5.1级3次。地震活动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地震活动主要集中于西昆仑地震带、乌恰地区和南天山地震带。北天山地震带继续相对平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