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多样性指数在海洋浮游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09,自引:12,他引:97  
孙军  刘东艳 《海洋学报》2004,26(1):62-75
对海洋浮游植物群落分析中常用的多样性指数进行了比较研究.对物种丰富度依赖型、丰度依赖型和实测浮游植物群落中物种丰富度、Shannon指数(以2或e为底)、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指数(1-D或1/D形式)、Margalef指数、Berger-Parker指数、McIntosh指数、McIntosh均匀度指数、Brillouin指数、Brillouin均匀度指数、Fisher α指数和Q统计指数等不同多样性指数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不同多样性指数对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分析存在明显差异.对于一般情况下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的研究,物种丰富度、Margalef指数、Fisher α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相遇指数和Pielou指数的综合使用是较合适的,但对Margalef指数和Fisherα指数的结果要谨慎解释.并在综合应用各指数的基础上提出了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分析的一般步骤.  相似文献   

2.
根据2019年全年4个航次浙江沿岸海域单船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浙江沿岸海域螺贝类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及资源密度分布的季节变化,采用生态多样性指数和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ABC曲线)分析了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浙江沿岸海域全年共捕获螺贝类43种,隶属于2纲, 7目, 26科。螺贝类群落优势种为棒锥螺(Turritella bacillum)、习见蛙螺(Bursa rana)和褐管蛾螺(Siphonalia spadicea),其中棒锥螺为浙江沿岸螺贝类群落中的绝对优势种。浙江沿岸海域螺贝类年平均资源密度为212.06kg/km2,其中夏季平均资源密度为全年最高,资源密度总体上呈现由北向南逐渐增高的趋势。种类丰富度指数(D)、物种多样性指数(H’)和种类均匀度指数(J′)三种群落多样性指数均不高,螺贝类群落多样性处于较低水平;根据ABC曲线评估干扰对螺贝类群落的影响可得:全年4个季节浙江沿岸螺贝类群落均处于中等干扰状态。  相似文献   

3.
东海南部海域头足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2008年春(5月)、夏(8月)、秋(11月)、冬(2009年2月)四季东海区桁杆拖虾网调查期间所采集的头足类资料,分析了东海南部海域头足类种类组成及优势种,采用生态多样性指数分析了群落物种多样性,并运用典范对应分析法研究了头足类群落变化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东海南部海域共捕获头足类22种,隶属于3目6科8属,优势种主要有神户乌贼(Sepia kobiensis)、双喙耳乌贼(Sepiola birostrata)、短蛸(Octopus ocellutus)和杜氏枪乌贼(Loligo duvaucelii)等;种类丰富度指数D变化范围为0—1.30,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0—1.69,均匀度指数J变化范围为0.02—1.00,t检验表明,各群落多样性指数四季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根据典范对应分析认为,底层水温为影响调查海域头足类种类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4.
青岛近海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7年1月、4月和10月对青岛近海15个站位3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初步分析了青岛近海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现状,以种类组成、生物量和栖息密度为基础,应用香农-威纳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以及物种均匀度指数对青岛近海大型底栖生物的群落结构、种类组成、优势种以及数量动态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采到底栖动物226种,其中多毛类119种,甲壳动物58种,软体动物23种,棘皮动物12种。各站种类数在2~52种之间,种类最少的出现在海域东北部的S2站,最多的出现在西南部的S15站。各站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别较大,最大的为10月的S12站,最小的为1月S2站。物种丰富度的季节变化较显著,物种多样性和物种均匀度季节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2016年对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春季(5月)和夏季(8月)2个航次调查,描述了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细胞数量、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等群落特征,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的变化及平面分布趋势。结果表明,2个航次共检出浮游植物70种,以硅藻为主,细胞数量平面分布差异较大,春季生物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较低,夏季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总体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群落学样方调查法, 对中国的水生入侵种水盾草所侵入的沉水植物群落进行研究.主要以28个样地(包括4个对照样地)为调查对象, 并将道场、太湖、陶堰、柯岩、方桥和五常6个作为固定样地进行每个季度的调查.α、β多样性测度公式分析, 结果表明, (1) 各个调查群落的物种组成差异都较大, 物种数目不等; 固定样地大多在不同季节中物种数目有所变化, 春夏季多, 冬季少. (2) 一般样地的3个α多样性指数中, Simpson指数和Shannon- Wiener指数变化较为一致, 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不太一致.物种多样性与水盾草的入侵程度有关, 水盾草优势程度越高, 物种多样性就越低.(3) 对照样地??多样性指数与相应的一般样地比较, 多样性也与优势度相关.(4) 固定样地??多样性指数一般冬季较其他三个季度低, 但2001年与2002年没有大的差异.(5)βT多样性指数显示, 在0.4-2.4m水深, 种类组成都有所改变, 在0.4-0.8m和0.8-1.2m种类改变较多, 且以稀有种类为主.水盾草对本土水生植物有负面影响, 应引起高度重视, 进行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7.
南长山岛岩岸潮间带底栖藻类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格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长山岛岩岸潮间带底栖藻类群落的种类组成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4个季节的群落共有种为8种:孔石莼、海黍子、石花菜、江蓠、叉枝藻、小石花菜、叉枝伊谷草和瘤枝凹顶藻。4个季节群落中生物量的变化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绿藻和褐藻类群主要为暖温性种类,而红藻类群比较复杂,既有暖温带、温带和亚热带性种类,也有寒温带的冷水性种类。4个季节群落的物种优势度序列存在明显的差异,海黍子在春季、夏季和冬季3个群落为第一优势种,瘤枝凹顶藻在秋季为第一优势种。不同季节群落多样性指数变化如下:物种丰富度指数,春季>秋季>冬季>夏季;物种多样性指数,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均匀度指数,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群落的多样性由红藻类群控制。  相似文献   

8.
根据2008年9月~2009年2月在胶州湾中部海域进行的逐月定点底拖网调查,对该海域秋、冬季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胶州湾秋、冬季共捕获大型无脊椎动物60种,其中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是主要的无脊椎动物类群;优势种组成具有较明显的月间变化,主要为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短蛸Octopus ocellatus、脊腹褐虾Crangon affinis等湾内定居性种类及洄游性较小的种类.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范围为1.998~4.669,自9月起逐月递减,11月达到最低值,随后又逐月升高,2月达到最高值;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范围分别为1.325~2.500和0.422~0.693,逐月变化趋势与物种丰富度指数基本一致.多样性指数与海域温度、盐度和深度等环境因子均无显著性相关.多元统计分析表明,胶州湾中部海域秋、冬季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可划分为2个时间组群;组群间群落种类组成结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渤海自由生活海洋线虫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介绍Warwick和Clarke(1995)提出的等级生物多样性指数以及在自由生活海洋线虫中的应用,重点以1998年9~10月和1999年4~5月两个航次的沉积物样品,用物种数目(S)、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优势度Simpson指数(λ)、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H')、Pielou的均匀度指数(J)、Hill多样性系列指数(N1,N2和N+∞)、分类多样性指数(△)、分类差异指数(△*)、等级多样性指数(△+)对渤海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河输入的泥沙对渤海自由生活海洋线虫多样性的变化有一定的作用,距离黄河口越近的站位,群落具有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性越低,优势度越高;距离黄河口越远的站位,群落具有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性越高,优势度越低。  相似文献   

10.
孙军  刘东艳 《海洋学报》2004,26(5):139-149
1995年3月至1996年1月间对胶州湾北部水域的浮游植物进行了6个航次的调查,在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定性和定量研究的基础上,采用Q生物多样性统计指数对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区夏秋季的Q统计指数较冬春季为高.调查区浮游植物群落Q统计指数的结果与物种丰富度指数、Margalef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等其他常用物种多样性指数的比较表明,Q统计指数的分辨率高,有较好的生物学解释,同时避免了对优势种和稀有种的过高估计,是海洋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分析的一种较理想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