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年12月26日伊朗巴姆发生Mw6.5地震,这次地震造成30000余人死亡。依据USGS及相关网站的有关资料,介绍了2003年全球因地震死亡的人数,伊朗巴姆市概况。叙述了伊朗巴姆地震的有关参数,余震及其分布,巴姆地区的历史地震活动,地震灾害、地震烈度与地震构造等。  相似文献   

2.
1990年6月21日当地时间00时31分,伊朗西北部地区发生了里氏7.3级强烈地震,造成了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现根据有关资料对这次地震的概况汇编如下。一、震源参数(1)发震时间 1990年6月20日 GMT时间21时01分、伊朗当地时间21日00时31分、北京时间6月21日05时。(2)震中位置德黑兰大学地球物理中心测定在黑海附近伊朗西北部200公里处;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在伊朗西北部(37.8N、53.6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际救援队参加伊朗地震紧急救援工作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03年12月26日当地时间5时26分(北京时间9时56分),伊朗南部著名古城巴姆发生7.0级强震,据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办公室(OCHA)报告,该地震造成4.1万人死亡,3万多人受伤。地震摧毁了巴姆城87%的建筑物,使得7.5万人无家可归。  相似文献   

4.
加卸载响应比在伊朗地区地震活动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加卸载响应比理论,分别对2005年2月22日伊朗东南部克尔曼省扎兰德Ms6.4地震和2006年3月31日伊朗西部洛雷斯坦省Ms6.1地震2个震例进行了时程曲线分析;并用加卸载响应比方法对伊朗地区进行了时空扫描。通过考察加卸载响应比异常区域的演化过程,对该地区未来的地震活动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据伊朗德黑兰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宣布 ,2 0 0 2年 6月 2 2日早晨 7时 2 8分 ,该国北部地区发生里氏 6级地震 ,震中位于德黑兰西北约2 0 0 km的布因扎赫拉地区。伊朗内政部官员 2 4日透露 ,这次地震迄今已造成 2 2 9人死亡 ,1 3 0 0人受伤 ,另有 9.5万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位官员说 ,地震还使近 2万间房屋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灾情最重的是加兹温省 ,那里的 60个村庄有 2 0 %~ 80 %的房屋倒塌 ,其中 6个村庄几乎被夷为平地。此震在首都德黑兰以及北部吉兰省、西北部的赞詹省和库尔德斯坦省等地均有明显震感。伊朗北部地震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6.
1990年6月21日凌晨伊朗西北部发生强烈地震。应伊朗德黑兰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邀请,国家地震局派出6人考察组于7月5日前往伊朗地震现场进行考察。 这次伊朗地震是自1976年唐山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大陆地震,据德黑兰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报告,该地震称西北伊朗地震,于当地时间6月21日0时30分发震,震中位置为东经36°49′、北纬49°24′,位于吉兰省鲁德巴城(Rudbar City),在德黑兰西北200多公里,震级为里氏7.3级,造成了4万人死亡,10万人受伤  相似文献   

7.
20 0 3年 1 2月 2 6日德黑兰当地时间上午 5点 2 8分 ,伊朗东南部地区发生里氏6 8级强烈地震 (根据伊朗地震台网修正后的数据。美国地震台网测定震级 6 7,中国地震台网测定震级为 7 0 ) ,震中位置为2 9 0 1°N ,58 30°E ,震源深度 33km。地震震中位于距克尔曼省省会克尔曼市约 1 80km的巴姆市。地震造成了大面积破坏 ,巴姆市有 6 0 %的房屋倒塌 ,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古迹也变成了废墟 ,巴姆及其附近地区的通讯、水、电供应均遭中断。联合国人道事务协调办公室派往伊朗巴姆地震灾区的救灾协调人员 1 2月 2 9日乘飞机对伊朗地震灾区进行了…  相似文献   

8.
据外电报道,北京时间2004年2月6日和2月7日的两次地震在印尼东部巴布亚省纳比雷地区已累计造成31人死亡,630多人受伤,上千栋民居严重破坏,部分倒塌。地面开裂和塌方严重。震中区几乎没有水、电等生命线设施。交通和通讯极其不便。  相似文献   

9.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互联网数据,统计了2001-2010年全球有人员死亡的地震灾害事件,其间共发生了232次,平均每年发生约23次;共造成约697404人丧生,每年因地震造成的平均死亡人数为69 740人.亚洲是地震灾害的多发区和重灾区,印尼、中国、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尤为严重,仍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全球地震巨灾的危险区,...  相似文献   

10.
1999年上半年全世界地震灾害总水平偏低,共发生Ms≥6地震49次,其中Ms≥7地震3次。全世界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总计为2128人,伤约6000人;经济损失约10亿美元。主要灾害地震发生在哥伦比亚、阿富汗、印度、伊朗和墨西哥 。  相似文献   

11.
1981年6月11日和7月28日在伊朗的克尔曼省克尔曼市先后发生了两次同样强度的强烈地震,共死亡4,500人,是1981年世界上造成最严重损失的地震。现根据有关资料将这两次地震的震源参数、灾情概况及地震成因看法汇编如下:  相似文献   

12.
1982年6月16日,四川省甘孜县发生6.0级地震,造成11人死亡,13人受伤,经济损失折合人民币约292万元。 地震概况 这次地震的基本参数如下: 发震时间:1982年6月16日7时24分29秒 震中位置:北纬31°50′,东经99°51′  相似文献   

13.
前言 1981年1月24日05时13分,在四川省道孚县(北纬31°00′,东经101°10′)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12公里,震中烈度Ⅷ度强,死亡123人,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这次地震前,虽有个别单位或个人在不同场合打过招呼或提出过不同程度的预报意见,但我们四川省地震局  相似文献   

14.
据美联社和合众国际社科罗拉多州戈尔登1982年1月26日和27日电综合报道,美国地质调查局说,1981年全世界发生的“重要”(si-gnificant)地震的次数及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比前一年有明显的减少,1981年全世界发生里氏6.5级或6.5级以上的重要地震从1980年的71次减少到50次;地震的死亡人数为5,239人,其中4,500人死于伊朗的两次地震。以往的年平均死亡人数为10,000人。专家们把测到的里氏6.5级或更大的地震,或震级较小些,但造成重大  相似文献   

15.
1994年第一季度,全球地震活动仍为中等水平,三个月内共发生三次7级以上浅源地震。秘鲁-玻利维亚边界发生大深震。美国加州又发生强烈地震。大洋岛弧地震带本季度地震活跃。伊朗发生三次6级地震。  相似文献   

16.
1997年上半年全世界共发生Ms≥6地震41次,其中Ms≥7有3次,成灾有13次。全世界死亡人数总计为2742人,伤8373人;经济损失为4亿 ̄8亿美元。主要灾害地震发生在伊朗、巴斯斯坦、印度和我国新疆伽师地区;从全世界范围看,1997年上半年地震灾情并不严重。  相似文献   

17.
2004年5月28日12时38分46秒(国际时),伊朗中北部发生了强烈地震。据德黑兰大学地球物理学研究所测定,此次地震的震级为里氏5.5级,震中位于马赞达兰省恰卢斯市郊区的巴拉代镇。美国国家地震信息中心(NEIC)公布的结果为:震中位于  相似文献   

18.
发 震 时 间 月 日 时 分 秒 震 中 位 置北纬东经地 点震 级(ML)震源深度(km)0 7  0 9  19  4 1  4 9 20 7  2 6  11  5 6  38 50 7  31  0 4  5 2  5 8 80 9  2 6  15  12  0 9 62 7  5 32 6  1119  4 118  0 8114  37119  5 3119  5 6110  2 9江西分宜福建连江海域南海海南陵水东南部海域4 03 14 23 2   10   注 :带 的怀疑是爆破华南地区地震目录(M_L≥3.0,2002年7~9月)…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亚洲11个重要地震国家或地区(阿富汗, 巴基斯坦, 菲律宾, 日本, 伊朗, 印度, 印尼, 中国大陆, 中国华北地区, 中国南北带)近代地震造成人员死亡率的自相似指数标度律, 并将其应用于泊松模型中, 预测2025年前亚洲重要地震国家发生地震生命损失千人、 万人和十万人以上巨灾事件的概率。 其中, 中国大陆华北地区、 日本和印尼发生万人以上死亡的巨灾概率可能较高。  相似文献   

20.
1990年震情     
全球地震活动 1990年全球发生7级以上地震21次,其中有3次中源,2次深源[表1]。释放总能量为234×10~(15)焦耳。地震频次和释放的能量不仅大大高于80年代平均值(12次/年,134×10~(15)焦耳/年),也高于地震活动较强的70年代的平均值(18次/年,228×10~(15)焦耳/年)。地震活动范围广,强度大。整个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各分支带上都有强震发生。欧亚地震带也很活跃。在其西段有5月30日的罗马尼亚中源地震和6月21日伊朗大地震。4月中国青海地震和6月苏联斋桑泊地震则分布在欧亚带的分支——亚洲大三角的两条边上。5月在非洲大裂谷发生的两次苏丹强震,震级达7.5,是自有仪器记录以来在非洲少有的大地震。全年中最强的是6月21日伊朗7.9级和7月16日吕宋7.9级两次地震,这两次地震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