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全新世长江水下三角洲沉积中同期异相的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全新世长江水下三角洲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对该三角洲长江古河谷南、北浅地层剖面上同期反射层组特征的不同所提供的信息,结合对南、北区全新世地层沉积物的粒度成分、矿物组成和孢粉成分的研究,分析南、北区全新世地层岩性特征上的差异,从而提出北区物源除长江物质外,黄河和苏北沿岸水系物质也是重要物源.探讨了北区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的成因,阐明了北区全新世沉积地层是全新世长江水下三角洲的前缘相、前三角洲相而伴生的同期异相.  相似文献   

2.
长江水下三角洲浅孔岩芯的地层划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长江水下三角洲的分布范围、沉积相特征、全新世地层划分及发育形成作用的研究,是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开展研究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前人对长江三角洲平原区全新世地层的研究较为详尽.但对水下三角洲全新世地层的研究甚少.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研究室(1976)以浅地层剖面仪为主要手段,开展了长江水下三角洲的调查研究工作,认为在长江水下三角洲存在两套性质完全不同的岩层,上部为全新统前三角洲相沉积,质地松软,具有层理,下部为晚更新世湖相沉积,质地致密,不具层理.1978年我局在长江口外开展海洋地质综合调查,在长江口施工了17个孔深为2.4—9.4米的浅钻孔,均未揭穿全新世地层.在嵊泗以东海区有一个孔深为27米的钻孔资料表明,全新世地层厚度为21.30米,见有厚度为1.70米的暗绿色硬粘土层.但未见到详细的地层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技术分析了长江水下三角洲地区6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粘土矿物。结果表明,长江水下三角洲粘土矿物主要由伊利石、绿泥石、高岭石和蒙皂石构成;长江水下三角洲亚环境粘土矿物组成则不同,三角洲前缘亚环境中高岭石和绿泥石的平均含量高于前三角洲的含量,而前三角洲亚环境中伊利石和蒙皂石的平均含量高于三角洲前缘的含量。研究区粘土矿物主要来自长江流域,属于长江源,其分布主要受沉积动力环境和粘土本身性质的制约。  相似文献   

4.
长江水下三角洲沉积物的重矿物分布及组合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2004年取自长江水下三角洲南部区域的145个表层样品进行了重矿物研究。结果表明,本区重矿物可划分为4个矿物组合区,即三角洲前缘南部矿物区(Ⅰ区)、三角洲前缘北部矿物区(Ⅱ区)、前三角洲主体矿物区(Ⅲ区)和前三角洲南部矿物区(Ⅳ区),它们代表了不同的沉积动力、沉积环境和风化作用条件;长江水下三角洲重矿物以普通角闪石-绿帘石为优势矿物组合,以低级变质来源的绢云母、白云母为特征矿物,局部富含普通辉石和氧化铁矿物;粉砂质砂和砂质粉砂中的重矿物组成比较稳定,基本可以代表长江物源。  相似文献   

5.
长江水下三角洲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水下三角洲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的含量约为160×10-6,重稀土元素的含量约为42×10-6,稀土元素总量约为202×10-6,轻稀土元素的含量约为重稀土元素含量的4倍。现代三角洲的前缘斜坡轻稀土元素、重稀土元素、稀土元素总量依次大于前三角洲、现代三角洲向晚更新世三角洲过渡区及晚更新世三角洲区。三角洲不同区域稀土元素的分布模式相同,均呈现Eu的负异常,δEu介于0.64~0.70之间,平均0.67,在河海相互作用下,随着河流动力的减弱和海洋动力的加强,Eu的负异常加大。南支外Ce的异常与河口锋带有关,晚更新世三角洲Ce的异常与台湾暖流有关。轻稀土元素在现代三角洲前缘斜坡较富集,而重稀土元素在前三角洲区富集,REE在沉积物中的解吸或部分溶解过程是控制长江水下三角洲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长江水下三角洲表层沉积的REE受到粒径和盐度的双重控制。  相似文献   

6.
高邮凹陷阜三段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根据岩心微相分析、砂体形态和测井剖面对比分析 ,对阜三段各亚段的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 ,掌握了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和变化规律。在三角洲前缘发育区 ,由东北向西南方向 ,相带分异比较明显 ,由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 -河口砂坝变为前缘席状砂和前三角洲及较深水湖泊相沉积。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砂体相互连接 ,形成厚度较稳定的三角洲前缘复合体 ,储油物性较佳。  相似文献   

7.
金湖凹陷阜三段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岩心微相、砂体剖面层序和砂体平面展布分析,对金湖凹陷阜三段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整个凹陷共发育了3个三角洲垛体,其中源于张八岭隆起和建湖隆起的水系在西斜坡形成了广布型的三角洲前缘沉积,另2个位于卞闵杨地区和在宝应地区,三角洲前缘相带分异比较明显,由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变为前缘席状砂和前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砂体相互连接,形成厚度较稳定的三角洲前缘复合体,加之临近生油层,三角洲前缘砂体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8.
利用传统的地震相分析方法,分析总结现代长江水下三角洲浅地层地震剖面反射波的几何形态、内部反射结构、连续性、振幅等特征,形成对长江水下三角洲各典型地震相特征的认识,圈定相应的地震相范围,并结合钻孔资料,解释了长江口范围三角洲前积、浅海沉积、古河道等各沉积相的分布。结果表明,现代长江水下三角洲浅地层各地震相特征明显。典型的三角洲前积地震相主要分布在长江口外东北部,其余大部为典型浅海沉积地震相,且浅海地震相特征向口内逐渐变弱,表现为浅砂或淤泥型地震相,向口外逐渐有晚更新世基底地震相出露,并发育古河道地震相,此外,浅层气地震相嵌入区内各个地震相范围。  相似文献   

9.
长江三角洲泥丘构造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浅地层剖面仪和钻孔,在1982-1983年对全新世长江水下三角洲的演化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现代河口沉降中心前缘在东南方60-80km的浅海地区,存在着若干泥丘构造。泥丘构造由晚更新世沉积物组成,有些正在顶起上部全新统地层,有些则已出露海底达20多米。调查资料证实,这些泥丘构造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长江河口沉降中心的沉积物擀力压实用作所致。  相似文献   

10.
长江河口区水下三角洲的稳定关系着河口区域滩涂湿地的保护、经济社会的发展,研究长江河口区水下三角洲的变化规律,制定相应的控制对策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长江河口区水下三角洲近40年的4个测次的地形资料,采用平面形态与断面形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长江河口区水下三角洲的变化规律和相应的控制对策。总体来看,受入海沙量减少的影响,长江河口区水下三角洲前缘10~20 m等深线之间的区域冲刷明显。崇明东滩沙体总体变化不大,横沙东滩、南汇边滩在圈围工程影响下,面积有所淤长。横沙浅滩、九段沙窜沟发育,切割洲滩,沙体稳定性受到威胁,建议对横沙浅滩、九段沙实施守护,以控制长江河口区河势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