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普宣教是湿地公园的重要职能之一。简要阐述重庆梁平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概况、科普宣教体系构建原则,并从科普宣教场所、宣教人员及受众、宣教展示牌、科普宣教策划4个方面论述了双桂湖科普宣教体系的构建,展现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科普宣教体系的亮点与特征,为我国湿地公园的科普宣教体系构建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利用问卷调查、随机采访及专人访谈等方法,对四川邛海和北京野鸭湖二个湿地公园展开了实地调研。结果表明:游客生态意识较薄弱,同时公园管理方未能较好开展生态知识宣传,湿地公园科普宣教设施和能力与游客生态旅游需求存在"断层"现象,生态科普宣教效果不佳。建议应强化针对不同年龄群体的宣教系统设计,完善解说体系和宣传体系,设立生态体验设施等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野鸭湖湿地公园湿地恢复与建设实践,总结了野鸭湖湿地公园在湿地保护与开发建设方面的经验,尤其在建设湿地园林绿化景观、科学配置湿地植物、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同时,分析了野鸭湖湿地的资源优势与不足,提出了湿地保护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对湿地公园价值认识的提升,更多游人参与到湿地公园的游憩活动中,以游人的行为活动以及设施需求为出发点建设湿地公园显得尤为重要。以九龙山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为例,采用行为观测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游憩者的结构特点、行为特征、游憩偏好和设施要求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男性学生是公园的主要游憩者,多数利用节假日与朋友结伴而来;公园的吸引半径为100 km以内,主要的交通方式是摩托车及私家车;游人最喜欢的游憩活动是欣赏自然风光以及徒步健身;期望增设垂钓、野营、空中观鸟等游憩项目。建议开发有教育价值或有经济收入的游憩项目,根据游客的需求,丰富设施以及完善现有游憩设施,加大管理、保护与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5.
《湿地科学与管理》2007,3(3):F0003-F0004
野鸭湖地处温带与中温带.半干旱与半湿润的过渡地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造就了野鸭湖四季不同的湿地景观。春天.小草破土,嫩芽吐绿,野花飘香.白鹳.长脚鹬、白鹭凌空翱翔;夏季.水波荡漾.碧草连天;秋季.万顷金黄,芦絮飞扬.百鸟欢唱;冬天,银装素裹,野鸭.天鹅水中嬉戏,灰鹤岸边漫步。  相似文献   

6.
湿地公园作为一种新兴而独特的公园类型,兼具生态保护、科普宣教、休闲游览等功能。科普宣教作为湿地公园的一个重要功能愈加受到重视。以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科普宣教开展情况为例,从宣教设施建设、宣教活动策划、宣教队伍建设、宣教群体拓展等方面进行探索与研究,以期为我国同类型湿地公园开展科普宣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湿地科学与管理》2012,(2):2-F0002
<正>北京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位于八达岭长城脚下、官厅水库之滨,总面积283.4公顷,分为合理利用区、宣教展示区、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和管理服务区五个功能区。  相似文献   

8.
9.
城市湿地公园是践行“节约型园林、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公园城市”理念的重要载体。以苏州市虎丘湿地公园为例,系统梳理了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理念: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分期建设、休养生息的建设理念,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管理理念。开展虎丘湿地公园和虎丘风景区一体化区域设计和圈层渐进开发建设模式,采用低干扰的多样化生境营造、低成本维护的植物景观设计等技术,以期为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规划和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浅议湿地公园滨水游憩空间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寻求通过户外活动来亲近自然、放松身心,湿地公园凭借其特有的湿地生态环境吸引了大批游客,作为湿地公园设计的重点,滨水游憩空间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界定了湿地公园滨水游憩空间的范围,分析了滨水游憩空间的形态特征和景观特征,简述了湿地公园滨水游憩空间临水、近水和远水区域的设计要点,为营造更好的湿地公园滨水游憩空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结合山西云竹湖湿地公园案例,在对山地型湿地公园特征和云竹湖湿地公园景观资源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山地型湿地公园景观营造理念,从保护利用、科普教育、生态观光、休闲娱乐4大功能入手,系统探析了山地型湿地公园景观营造方法及内容,以期对我国山地型湿地公园景观营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湿地是一类特殊的旅游资源,应以保护为主,开发为辅,在开发过程中必须要进行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计算。本文对阅海湿地公司的旅游环境承载力做出了系统测算,并提出了旅游调控策略。最后还对旅游承载力这一概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北京城郊山地森林游憩机会谱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中叶,到森林中休闲游憩的人数剧增,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游憩体验,美国林务局的管理者和专家发展了游憩机会谱(ROS)理念和管理框架,其主要以游憩需求为导向,依据"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管理环境"指标对游憩区进行分类分级,编制游憩机会清单,对资源进行清查、规划和管理。本文在介绍ROS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市民森林游憩的需求特征和森林游憩区当前的管理体制和开发利用现状,筛选出"自然程度"、"偏远程度"、"游客密度"和"管理强度"4个评价指标,分析提出了北京山地森林游憩机会谱,将北京城郊山地森林游憩区分为城郊开发区域、城郊自然区域、乡村开发区域、乡村自然区域和半原始区域五个游憩机会等级,并结合目前的北京市游憩资源的利用和管理现状,用GIS作图直观展示了各游憩机会的分布,分析比较了各游憩机会的供需状况,为北京城郊森林游憩的规划和管理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玉凤  刘红玉  曹晓  郑囡 《地理学报》2010,65(11):1429-1437
景观健康研究是生态系统健康的新研究方向,两者区别在于研究尺度的选择。景观健康的标准体现在景观能否可持续发展。作为城市湿地的西溪湿地公园,其可持续性表现在社会经济和生态保护的和谐发展。因此,本文从社会经济和生态保护两方面建立景观健康评价模型,运用GIS 技术使其空间化,揭示景观健康的空间差异性。结果显示:(1) 西溪湿地公园社会经济可持续性和生态可持续性的空间分异明显,社会经济可持续性较好区域主要分布在公园边界区域,占整个公园面积的2.18%,而生态保护可持续性较好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公园内部,约占39.50%;(2) 公园景观健康较好的区域分布在公园内部区域,占公园面积的25.06%;较差的区域分布在公园周边区域,以公园南边界附近分布面积较大;(3) 景观健康状态与景观要素的功能特征及其空间分布格局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社会文化的转型,人们的日常游憩需求日益增强并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公园作为城市公共游憩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日常休闲游憩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深入分析和探讨城市居民的公园游憩动机及行为特征,对于城市公园开发、建设及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南京大型综合性城市公园——玄武湖公园为例,依据问卷调查数据,研究城市居民公园游憩动机类型及其行为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城市居民公园游憩动机主要包括个人爱好与交际、接近自然与放松、情感交流和消磨时间;在动机分析的基础上将公园游憩者分为接近自然类、休闲放松类、消遣爱好类和情感交流类4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公园游憩者在人口属性特征和游憩行为特征方面具有明显的不同。在此基础上提出以游憩者行为特征与偏好为导向的城市公园规划管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利用ArcGIS和Fragstats景观格局的方法,分析了海口市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和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景观格局。结果表明:美舍河和五源河2个国家湿地公园的景观类型均以湿地为优势景观,湿地分别占公园总面积的47.63%和62.72%;聚集度指数分别为95.02和98.35,五源河湿地斑块聚集度更高。五源河的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所占百分比低于美舍河,但斑块聚集度明显高于美舍河。在景观多样性上,美舍河的香农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1.36和0.76,均要高于五源河的1.11和0.62,表明美舍河优势景观不够突出,斑块破碎化严重。美舍河和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景观格局的差异与其所处的区域位置、经济发展水平与人为干扰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在观鸟旅游的迅速发展下,湿地观鸟园建设已成为湿地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结合丹东市鸭绿江口湿地观鸟园实际情况,对设计原则和园区规划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采用综合比较的方法总结湿地观鸟园的设计思路,并对湿地观鸟园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湿地观鸟园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贵阳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范围和功能区的优化调整为例,系统分析了城市建成区内国家湿地公园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从明确调整目标、创新调整方法、统一技术要求等方面深入探析,形成科学合理的调整方案,提出坚持生态区位重要性底线、坚持城市公园基本属性的建议和思考,以期为城市建成区国家湿地公园的科学合理调整提供参考,有助于城市建成区内国家湿地公园的升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问卷调查统计,对溱湖国家湿地公园进行实证研究,归纳总结出溱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亟需解决的问题。结合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资源的特色,对其生态旅游开发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