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湿地生态旅游区以其生态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成为许多珍稀濒危鸟类的主要栖息地和繁殖地。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鸟类栖息地保护及观鸟旅游已成为湿地旅游开发的两个重要方面。为确保湿地生态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选取盐城丹顶鹤湿地生态旅游区为研究对象,根据鸟类的栖息要求,营建相应的栖息生境,并对观鸟旅游方式做了初浅的探讨,以期对以鸟类栖息地保护为主的湿地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介绍大熊猫栖息地自然遗产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是大熊猫物种演化史上的最后栖息地的缘由,论述了拯救大熊猫物种的关键是保护现存种群栖息地。在阐明山地结构模型的构建理念与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大熊猫栖息地自然遗产山地结构模型,阐述了大熊猫生态灾难与栖息地自然遗产保存技术,阐明了特种遗产资源的生物多样性代表类型。  相似文献   

3.
对物种栖息地和物种分布格局的研究是开展物种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栖息地质量对濒危物种的种群健康和种群恢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作为高原山地生态系统关键物种的顶级捕食者雪豹而言尤其如此。本研究在新疆天山中东部通过红外相机调查方法获得194个有效雪豹分布位点,结合12个环境特征变量,采用最大熵模型(Max Ent)和GIS技术对雪豹在天山中东部的潜在分布区及适宜栖息地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雪豹在天山中东部的适宜栖息地总面积约为15919 km2,高质量适宜栖息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天山中部乌苏、呼图壁和乌鲁木齐南山一带;(2)刀切法(Jackknife)分析结果表明,土地覆被类型、平均气温日较差、等温性、坡度及海拔是影响雪豹分布的重要因素,海拔2500–5000 m的落叶针叶林、草原和植被稀疏的裸岩地带是雪豹在天山中东部地区出现概率较高的区域。本研究初步确定了雪豹在天山中东部的重点分布区域,为有效开展雪豹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 Dryand是最重要的半红树植物之一,具有典型的海陆生境适应性、独特的生态功能及较高的经济价值。银叶树在我国分布面积不足30 hm2,成熟个体不超过1 500株,应定为濒危物种。针对我国银叶树资源及其保护现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5.
论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的世界自然遗产价值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从大熊猫的重要栖息地、生物多样性与稀濒物种富集的典型地区、一大批重要物种的模式标本产地、相对独立的大熊猫生态系统和相对完整的更新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的残存、独特的自然美遗产资料,分析了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在自然遗产保护上的重要性及其世界遗产价值,提出了遗产资料保护与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6.
汶川8.0级地震后岷山山脉大熊猫栖息地自然遗产保护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岷山山脉是大熊猫的主要分布区,是我国保护大熊猫栖息地的关键区域之一。由于岷山山脉大熊猫栖息地处在南北地震带上,岷山山脉是大地震多发区与大熊猫栖息地重叠带。"5·12"汶川地震的高烈度区覆盖了岷山山脉北段大熊猫主栖息地的东部与南部,地震地面破裂带与极震区纵贯南段栖息地,导致北段主栖息地局部的严重地面破坏和南段栖息地大范围的严重地面破坏。通过调查汶川地震对栖息地的破坏情况,总结历史上地震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分析汶川8.0级地震对岷山山脉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程度,进而强调岷山山脉大熊猫栖息地自然遗产的重要性,提出岷山山脉大熊猫栖息地自然遗产保护战略。建议在岷山山脉北段建立涪江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编制岷山山脉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扩展提名文本与保护规划。建议在岷山山脉南段建立龙门山地震遗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实施龙门山脉大熊猫栖息地与地震断层遗址保护计划。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孤立湿地与可通航水域没有水文联系,被认为不属于《清洁水法》中的“水域”,联邦无权管辖。为此,陆军工程兵团制定“候鸟规则”,作为对孤立湿地行使管辖权的依据。美国“孤立湿地”保护中的“候鸟规则”对我国的启示在于:(1)应从水文学角度界定孤立湿地,孤立湿地是指与其它水体缺乏联系、相对孤立的湿地,这更符合我国湿地政策的现状;(2)人工“孤立湿地”受保护,除了需满足一定的水文条件,还须是野生动物事实上的栖息地,不应限于建立“栖息地档案”意义下的野生动物栖息地或纳入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的栖息地;(3)孤立的人工湿地如果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其管辖权应由中央行使;(4)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外的其他孤立湿地,面积达到35 hm2以上,也应由中央管辖。  相似文献   

8.
广东海丰湿地是中国华南亚热带滨海湿地的典型代表,也是南中国海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多种珍稀、濒危鸟类和候鸟提供重要栖息地和迁徙中转站,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在野外湿地资源调查的基础上,阐述了海丰自然保护区湿地类型与特点、湿地动植物资源、湿地利用现状等生态特征,分析了湿地面临的主要威胁,提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管理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国东部水鸟迁徙通道主要栖息地保护恢复优先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我国东部水鸟迁徙通道的55个主要栖息地进行了保护恢复优先性评价,平均得分66.51分,其中,1个栖息地得分80~90分,15个栖息地得分70~80分,13个栖息地得分60~70分,8个栖息地得分50~60分。有16个栖息地得分在70分以上,其中6个位于黄渤海沿岸,5个位于东北和内蒙古,5个位于长江中下游,基本覆盖我国东部水鸟迁徙通道重要的繁殖地、越冬地和迁徙停歇地,保护恢复应予以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0.
可可西里地区是我国特有物种藏羚羊的栖息地,它经历了从“藏羚羊为可可西里地区的骄傲”到“藏羚羊成为国际濒危物种”再到“藏羚羊数量恢复、可可西里地区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可可西里地区被列为国家公园建制试点”的过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使可可西里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以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变化为例,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高中地理教学之中,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促进美丽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1.
以时间为主线,运用归纳总结法和类比分析法对中国旅游洞穴的保护方式进行分析。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保护方式,主要有无序自发、有序被动和有序主动3种类型。1950年以来,基本沿无序自发→有序被动→有序主动的趋势演变。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提出融“主体-客体、研究、开发、保护、管理、反馈”多位一体的保护式开发新模式。其中,主体、客体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构成内核,是该模式的“发动机”及运行和操作的中枢,由其衍生出的开发、保护、管理、研究四大运行系统与反馈系统一起构成外核,是该模式的实际操作和运行过程及结果。该模式的运行是以管理系统为操作系统和主线,经主体-客体系统启动研究系统,确定洞穴的特色,再对其他系统进行分析和构建;同时以反馈系统为调整系统和副线,实时评估运行效果,不断调整、更新各系统。  相似文献   

12.
微机BIOS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一种纯硬件方式的微机 BIOS程序保护方法 ,从根本上解决了病毒对 BIOS的侵害 ,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一个实例研究。该研究聚焦于奥地利的皮茨山谷,其从冰川保护防线之危机、冰川灾难,以及经济利益驱使下的不可避免的旅游开发三个方面阐述了冰川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相互矛盾。本文力图从法律上和民意调查的资料上为冰川保护,抑或旅游开发寻求依据。面对区域开发这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本文同时考虑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重方面。本文重在介绍西方学者的研究思路,以及法律和民意在西方决策层次上的重要意义,希望能飨同行,并与之切磋。  相似文献   

14.
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地处长江中游北岸,其生态系统完整,功能独特,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是一处典型的淡水湖泊沼泽湿地。本文在对沉湖湿地的资源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保护与恢复的指导思想、建设的总体目标等简要阐述的基础上,对当前沉湖湿地的保护与恢复提出一些发展的理念和模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沙家浜湿地景观进行了分析,并从湿地总体布局、地形与水系、水质净化、湿地景观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与恢复、科学研究与检测等方面进行了湿地保护与恢复的探索与规划,为湿地公园保护与恢复规划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陆浑湖湿地保护与恢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陆浑湖湿地的性质及其功能,分析了陆浑湖湿地的主要威胁,研究了其湿地保护与生态恢复的方法与措施,旨在保护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中华秋沙鸭等珍稀鸟类与鱼类的重要栖息地,并提出了陆浑湖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海生  陈桂珠 《热带地理》2007,27(2):107-110
湿地对维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功能退化,削弱了湿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深圳市湿地类型有3大类(近海及海岸湿地、河流湿地和湖泊湿地)13种类型,占深圳国土总面积的8.12%。深圳湿地目前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滨海滩涂湿地面积不断减小,生境面临退化;红树林和湿地水草的生存受到威胁;河流水质不断恶化,河流底质污染程度持续加剧。针对深圳湿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与恢复对策:保护好西部滨海滩涂湿地;控制污染,修复河流自然湿地;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加强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加强湿地监测和科学研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18.
19.
景观价值与景观保护评价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景观以其兼具经济、生态、文化等多重价值而为人类所重视,又由于人类活动日益强烈的干扰而面临景观破碎化和景观组分间连接性丧失的威胁,从而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文章从稀有性、多样性、功效性、宜人性、资源性以及美学价值等方面对景观价值的内涵进行了评述,并介绍了景观价值定量化研究的方法;从视觉感知的角度对景观保护的评定方法和不同景观评定的实例进行了综述,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列举了当前中国急需保护的各类景观,为中国自然保护事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