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东北地区是我国湿地的主要分布区,沼泽与沼泽化草甸湿地约占全国该类湿地的48%。东北地区湿地资源丰富,湿地类型多样,发育完整,仅吉林省湿地面积有172.85万hm2。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东北湿地植物彩色图志》(周繇著,ISBN 978-7-5674-1745-8,上、下两册定价1200元)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科学、翔实介绍东北湿地植物资源的大型彩色图志。 相似文献
2.
北京翠湖湿地维管束植物多样性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北京地区湿地植物相关研究和翠湖湿地维管束植物调查结果,对翠湖湿地的维管束植物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结果显示:翠湖湿地有维管束植物306种,隶属76科228属,占北京市维管束植物总数的17.1%。翠湖湿地分布有多种国家级和北京市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如野大豆Glycine soja、芡实Euryale ferox、茭白Zizania latifolia、花蔺Butomus umbellatus等。翠湖湿地还统计到外来和入侵植物共计13种,如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等。翠湖湿地维管束植物多样性丰富,需加强植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以及科普教育。 相似文献
3.
人工湿地中植物的作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近20 a来,人工湿地系统由于具有独特的净化机理和功能而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业污水。人工湿地系统之所以受到国际上广泛的关注,这是由于它具有低能耗,低成本,运行费用少和操作简便等优势。湿地植物在人工湿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直接摄取和利用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吸收富集污水中的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而且还能输送氧气到根区,提供根区微生物生长、繁殖和降解过程中对氧的需求。通过详细阐述植物对水中营养元素的吸收作用,说明了植物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改进人工湿地处理污水能力的设想以及人工湿地系统水生植物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研究结果可以为进一步优化人工湿地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10.
11.
12.
深入解读明代造园家计成的名著《园冶》,发现该著作中有4个方面的理念与植物景观营造密切关联:“减法式”植物造景、凸显植物文化内涵、遵循植物特点和科学配置、原有树木特别是古树名木的保留。微更新的理念内涵与《园冶》中提及的植物景观营造理念有一定的契合点。以肇庆星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在《园冶》理念视角下分析景观微更新的相关策略,营造植物景观应定期给植物做“减法”,增加引鸟植物、完善鸟类栖居地,保护古树名木与传承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3.
14.
关于近现代上海历史的书籍,为数不少,但研究上海城市发展和地理环境演变的,就难得一见。不久前出版的褚绍唐教授的文集《上海历史地理》,弥补了这一不足。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