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关于开展中国综合区划研究若干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26
过去半个多世纪,我国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单纯对自然或某一部门进行的区域刻画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亟待开展中国综合区划研究工作。编制中国综合区划方案所要解决的重要科学技术问题包括:服务对象与研究目标;综合区划理论体系;地域系统主要要素的变化过程、格局及其相互作用关系;中国地域系统重要界线的确定;典型区域的辨识及其特征分析;世界地理格局与中国综合地域系统相互作用;数据的采集、处理、量纲化;综合区划的集成方法;中国地域系统未来发展情景分析;综合区划方案的动态演示系统。 相似文献
2.
3.
中国退耕还林综合区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退耕还林工程涉及我国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各不相同的广大区域,只有基于科学的综合区划,才能保证工程建设的圆满成功。根据我国退耕还林工作的实际需要,研究以退耕还林工程的整个工程区25个省(区、市)1897个县(市、区、旗)为研究对象,引入Matlab等先进理论和技术,横跨自然、经济、社会科学3大领域,共获取原始数据60000多个,采用以定量为主,适当结合定性的方法,实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对退耕还林区划进行了系统研究。对于较高级别的分区,采用自上而下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于较低级别的分区,采用自下而上的、定量分析的方法,即以Matlab为平台,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系统聚类分析法(HCM)进行分区。建立了退耕还林类型区划体系,即大区-区-亚区-小区,将退耕还林工程区区划为4个大区、12个区、39个亚区、116个小区。 相似文献
4.
根据实地调查资料研究河北省鸟类的组成与分布,利用差异度分析法进行地理区划,并阐述河北省四个鸟类区系分布区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6.
7.
河北哺乳及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史与地理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立汉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2,18(2):64-68
该文考证了河北 (含北京、天津 )对哺乳及两栖爬行动物习性研究并应用的历史 ,论述了现代动物学在河北的诞生过程与发展方向 ;提出河北哺乳及两栖爬行动物地理区划方案 相似文献
8.
基于地理格网的新疆地貌区划方法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遥感影像和Srtm-DEM等多源信息解译的新疆数字地貌图为基础数据源,运用地理格网方法对新疆地貌类型分布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自下而上的合并与自上而下的划分相结合的系统聚类分析法,确定各级地貌区划单元及其区划界线,实现新疆地貌的智能化分区。将新疆地貌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地貌区划。其中,一级为6个地貌区 ,二级为23个地貌区,三级为200个地貌区。研究结果表明,在所依据的地貌数据基础上,采用地理格网地貌区划方法,能够实现地貌区划的智能化分区。本研究中的地貌分区和区划等级合理,区划界线准确可靠,利用地理格网方法实现了区划的定量化和数字化。 相似文献
9.
河北哺乳及两栖爬行动物研究史与地理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立汉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18(2):64-68
该文考证了河北(含北京、天津)对哺乳及两栖爬行动物习性研究并应用的历史。论述了现代动物学在河北的诞生过程与发展方向;提出河北哺乳及两栖爬行动物地理区划方案。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下中国未来综合环境风险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综合环境风险区划是变化环境下开展综合防灾减灾工作的基础,对于综合风险防范措施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以农业、生态和人群3个系统为主要受灾体,从作物产量、生态系统变迁、高温热浪对人群的影响3个方面综合评估了4种典型浓度路径(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RCP2.6、RCP4.5、RCP6.0和RCP8.5情景下21世纪末期(2071~2099年)的中国综合环境风险,并以RCP8.5情景为例编制了未来综合环境风险区划。结果表明,该时期中国综合环境风险主要出现在黄淮海地区、华南部分地区和青藏高原部分地区。综合环境风险区划共分为6个一级区和43个二级区;一级区分别为西北低风险区、东北生态较低风险区、青藏高原生态中度风险区、晋陕生态-农业中度风险区、华南农业高风险区、黄淮海农业-热浪高风险区。 相似文献
11.
自然地理区划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从较新的角度探讨了自然地理区划的对象和原则等问题。文章指出,地球内能与太阳辐射能都是地表自然综合体演化的外部条件;高度地带性也是地理地带性规律的主要内容。并强调了水热对比关系是各级自然综合体差异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12.
13.
综合自然地理研究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该文从进一步完善综合自然地理研究的角度出发,就与综合自然地理研究有关的几个问题如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综合研究的内涵,区域综合研究以及综合自然地理研究成果的应用作了剖析. 相似文献
14.
15.
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若干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可持续发展涉及的系统是指区域人类生态复合系统,可以分解为自然、经济和社会3个子系统;可持续发展涉及的协调性应该是指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而不宜理解为经济发展指标与环境指标的协调;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除了要考虑自然条件外,还要考虑该区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注意地方特色;驱动人类生态系统演化的动力包括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只有当两这个方面形成合力的时候,区域可持续发展才成为可能,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必须把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因素作为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业气候区划新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作者1983年在本刊发表了“中国农业气候区划再论”以后,陆续出现了很多有关文献,主要的有:(1)国家气象局主持的中国农业气候区划协作组完成的一系列资料、图集和区划;(2)多数省、市、自治区在简明的农业气候区划的基础上又完成了详细的区划; 相似文献
17.
根据地理对称原理分析了江西、湖南两省在各自然地理要素以及城市分布方面的对称性,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评价两省在区位条件以及区域发展方面的非对称性。最后首次就两省地理环境对称性及区域发展非对称性的原因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江西与湖南在相同区域地质构造的背景下引发了两省在地质、矿产、地貌、水文等自然地理要素对称;自然地理要素的对称导致了两省城市、铁路分布的对称;而历史时期不同的发展机遇引起两省在人才地理方面的不对称、不同的发展环境引起两省在文化地理方面的不对称、人为的政治经济活动引起两省在经济地理方面的不对称。以上三个因素是最终导致赣湘两省区域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山区综合开发必须调整偏农型产业结构,实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旨在使山区人口向山下流动的积极的社会经济政策,摆脱与分散性密切相关的自给自足观念。由于山区物质、信息流动阻力大,城镇发展宜取多核分散型,要注意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超前建设,改善山区环境。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市分类和城市发展问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适合当前中国城市发展的城市分类为:250万人口以上为特大城市,100—250万人口为大城市,30—100万人口为中等城市,10—30万人口为小城市,10万人口以下为小城镇。基于这个分类,中国城市发展应走多元化道路,城市系统和农村集镇系统将互相配合,共同发展,城市化进程还将具有阶段性和地域差异的特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暴雨区划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近三十年水文站和气象站实测和调查24h最大暴雨均值和极值,将中国暴雨进行了初步区划。分区原则是:综合考虑暴雨强度及其分布特点、发生季节、暴雨天气系统以及地理诸因素(包括地形、拔海高度和海陆性质)。首先采用天气气候学方法对全国暴雨进行初步划分;然后,根据全国气象站25年汛期(5—9月)雨量和年雨量资料,算出各区域面雨量指标,以某区面雨量指标为变量,分别对其周围各站雨量求相关,如果相关系数通过显著性水平α=0.05,即将该站划归为同一暴雨气候区,否则,划归另一气候区。 最后将全国分为十个暴雨气候区和四个副区,并简述了各区暴雨洪水成因及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