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冯惠华  陈之莹 《水文》1994,(6):47-49,25
测定废水中COD的催化快速法冯惠华,陈之莹,韩立平(水利部水质试验研究中心)一、前言化学耗氧量(COD)是水质综合评价中的重要参数,它是指示水体被还原性物质污染的主要指标,也可将其作为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综合指标。因此,水体中COD的测定对水质监测、水...  相似文献   

2.
全国强 《地下水》2012,(2):53-55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汾河流域静乐县断面、岚县断面及娄烦县断面的水体质量进行评价,并确定水质优劣顺序,为优先污染控制以及水环境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评价结果为岚县断面监测水质较好,娄烦县断面次之,静乐县断面监测水质较差。在水质较差的断面应加大环保投入,加强水质管理,从根本上改善流域水质现状。  相似文献   

3.
李理  马腾  刘存富  高永娟 《地球学报》2008,29(6):790-794
Cr(Ⅵ)作为水体中重要的污染物质,其同位素组成对水体环境变化具有较强的敏感性.铬在氧化还原过程中产生明显的同位素分馏作用,根据水体中铬的同位素组成可指示水环境中Cr(Ⅵ)的还原程度.笔者以黄石某无机盐厂周围污染水体为例,对天然水体中的铬污染及其同位素组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水环境污染物迁移转化研究与泥沙运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岁梁 《水科学进展》1998,9(3):205-211
从三个方面,即泥沙颗粒本身的性质,污染水体中泥沙运动特点如污水氧化塘中的泥沙运动、河口段的泥沙运动,天然水体中污染物如重金属、难降解有机污染物、营养性污染物和油污染物迁移转化、归宿现象,阐述了将环境科学主要是水环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水化学和水利工程科学主要是水力学、泥沙运动力学结合起来研究水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高华峰 《地下水》2007,29(5):57-58,63
晋中市1998~2005年地下水质监测井330个,监测频率为每年每井1次(选择的水质监测水井,重点考虑经济发达、地下水利用程度高和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随着晋中市用水量逐年增加而自然来水量逐年减少,由点污染源和面污染源引起的污染不仅污染了地表水,而且也污染了地下水环境.通过分析晋中市的地下水水质资料,采用单一指标法对晋中市地下水环境作了一个科学的现状评价,以便掌握晋中市地下水质现状和动态,并为晋中市地下水环境的综合治理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非确定数学方法在水污染状况风险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水环境系统的不确定性主要包括随机性、模糊性和灰色性。考虑到水环境系统的这种性质,将模糊数学方法和随机方法同时运用到水质受污染或严重污染的风险性研究中,即分别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马尔可夫链法先对水质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然后对水污染的变化趋势的风险进行预测。通过实例计算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这为水资源的管理和科学利用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东莞市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东莞市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简析本区的环境容量和地表水体与地下水体的相互关系。分析了近20年来地下水环境质量的演化趋势,并分析了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和水环境恶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关地下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管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山东淄博煤田富硫煤(w(St>2%)煤矿作为典型研究区,阐述了由于直接排放酸性、高SO4离子、高硬度和较高矿化度(TDS)的矿坑水导致的地表水体及地下水的污染。研究区内地表水体的水质主要受控于矿坑排水的质量,区内主要河流、水库已被污染。引用这种受污染的地表水进行灌溉,会引起浅层地下水的严重污染,并影响到饮用此类地下水的人们的身体健康。为揭示污水灌溉过程中水-岩相互作用及地下水污染的机理,进行了现场土柱模拟实验,分别模拟了污水灌溉和降水入渗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污水灌溉过程中SO4-不会被吸附,也不会产生沉淀,因此,污水灌溉是污灌区地下水受污染的主要原因。降水入渗实验表明,污灌区土壤中的SO4-,Ca2+和Mg2+,也可以通过降水淋滤进入地下水,这是污灌区地下水受污染的另一条途径。就对水环境的影响而言,酸性煤矿矿坑排水的环境效应是负面的,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水体富营养化与水体沉积物释放营养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水体富营养化已经成为世界水环境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问题.简要介绍了中国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和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着重阐述了在截断外源污染后,水体沉积物对营养盐的释放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水体富营养化的研究、预防和治理工作提供了系统、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1998,(2)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水质调节与处理研究组在墨水河进行了污染河水的处理实验。经过处理的水富含氧,不仅可用来灌溉、养殖,也可以作为饮用水源。该项研究成果是他们经过细致的研究和反复的实验研究成功的一种投资少、见效快、工期短、工程量小、无毒无害无二次污染、改善水体多项理化指标、提高水环境总体水平的综合治理技术。该成果取决于新的技术路线。首先,消除水体的自身污染,包括污染水体和污染底泥。这样可使污染水体得到净化,总体环境质量得到提高。他们自行研制的释放器设有两套管路,一是由空压机带动的气路,再是由高压泵带动的…  相似文献   

11.
石油开采对地下水的污染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莹  马俊杰 《地下水》2010,32(2):56-57,106
在石油开采区,水质优良的地下水十分有限。而目前石油开采区的地下水污染问题十分突出。介绍了石油开采对水资源的破坏,分析认为原油泄漏及污水回注是石油开采区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并指出了地下水污染带来的种种危害,最后提出了污染治理措施、方法及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2.
区域地下水污染综合评价研究是一项总结区域地下水水质特征、评估地下水水质和污染状况、分析其驱动机制、研判其演化趋势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地下水污染防控以及水质改善的重要依据。受水文地质领域一些传统概念、观念以及技术方法的限制,在水质综合评价、污染评价、天然劣质水与污染的区分、人类活动影响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认知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不断受到质疑,给政府管理部门的应用和决策带来困惑。本研究通过梳理分析近年来区域地下水污染综合评价的研究现状,回顾总结了在水质综合评价、背景值、污染评价、劣质水和劣变水评估以及人类活动识别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认识和建议:(1)“指标分类评价-组合表达”的水质及污染综合评价思路,可为解决现阶段水质及污染综合评估容易造成歧义和误导的问题提供新的方向;(2)视背景值的建立不仅能够解决传统概念背景值无法获取的问题,还能有效进行污染判定、劣质水和劣变水评估以及人类活动识别,是一项亟待全面开展的基础性工作;(3)劣质水和劣变水概念及评价思路的提出,对区分天然劣质水和污染水具有借鉴意义,在科学回答这两类水对我国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帮助决策者理解水质不安全成因等方面有重要意义,但是方法学方面需要进一步探讨;(4)对人类活动影响的识别和量化,进一步推动了对输入型污染、诱导型水质恶化以及水化学场变化所引起的各种水质问题的认识,进而对判断水质演化趋势、污染防控、分类解决水质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介绍九江地区地下水类型(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和地下水环境条件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研究区地下水环境,包括地下水质量和地下水污染现状进行了评价。研究区内合格的地下水占56%,不合格的占12%,中等不合格占16%,严重不合格占16%。地下水污染形成了4个严重污染区块,全区未污染地下水仅占8%、轻微污染占36%、中等污染占20%、严重污染占36%。污染项目主要为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氛等指标。由此提出了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联合稳定同位素与水化学方法确定地下水污染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东  李成杰  李伟 《地下水》2007,29(3):80-81,106
地下水污染是废水参与地球水循环的结果,稳定同位素在全球水循环中的应用原理同样适用于研究地下水的地表污染源.通过与水化学方法结合,确定地下水的地表污染来源,计算了污水的混入比例,为今后地下水污染的治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张正强 《水文》2007,27(3):93-96
针对芒市河污染现状,结合近年收集的相关资料,对芒市河流域污染源、水质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与评价,找出了主要污染物及污染源。计算了芒市河水环境容量、污染物削减量,为做好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改善水环境质量、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淄博市洪山、寨里煤矿区隐伏的奥陶系灰岩裂隙岩溶水污染严重。水质污染突发于矿坑全面闭坑以后,污染范围与矿坑水区一致,地下水污染组份与矿坑水的高含量组份相同。水质恶化主要由矿坑水串层污染所致。在此针对串层污染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矿山水土环境污染是采矿活动引发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之一。我国矿山数量众多,水土污染比较普遍,尤以金属矿山最为严重,矿山水土污染防治是今后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内容。基于全国矿山地质环境摸底调查成果资料,对矿业活动不同阶段的水土污染风险以及不同矿山的水土污染类型、特征和污染物迁移演化规律等进行了研究。分析指出:矿业活动过程包括勘探、建矿、开采、洗选、冶炼等多个阶段,而水土污染风险贯穿于矿业活动全过程,不同阶段的污染风险不同;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水土污染物类型、特征因开采的矿产类型不同而不同,呈现出特征污染物与矿体母岩的高度相关性;矿山及其周边污染物的迁移作用受污染物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在矿山长期持续开采条件下矿山水土污染物存在累积效应,而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的污染物扩散表现出叠加效应。通过对某典型水土环境污染案例的分析研究,初步证实了上述推断。根据我国矿山水土环境污染多发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建议今后开展矿山水土污染防治工作应区分不同类型矿山、不同地质环境条件、不同污染物特征、不同污染程度,采取分类施策、系统修复、标本兼治的对策,以实现矿山环境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宋墩福  张孝金  彭欣  黄红兰 《水文》2015,35(3):31-37
将东江源沿线18个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成寻乌控制单元、安远控制单元和定南控制单元,2011~2012年间进行东江源地表水水质监测和污染负荷核算,结果表明,影响最广的主要污染源包括农业面源污染、城镇化加剧的区域生活污染和矿产企业工业点源污染,东江源地表水水质污染趋重,污染物以COD、氨氮和总氮为主,这些污染物指标均值分别为21.86mg·L-1、0.90mg·L-1、0.96mg·L-1,污染负荷分别达1 235.9t·a-1、622.8t·a-1和3 361.8t·a-1;筛选确定了寻乌、定南控制单元2个优先治理单元,以及寻乌县石排下游、定南下历河砂头下游2个重点监控点。其中寻乌控制单元主要污染物的年污染输出最大,分别占东江源流域的56.5%、51.5%、44.9%;安远控制单元的水质监测和年污染负荷量相对较低;定南控制单元主要污染物指标分别为26.4mg·L-1、1.41mg·L-1和1.13mg·L-1,劣Ⅴ类水质的功能区2个,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水质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地下水由于分布广、水质好且开发费用低而成为全世界重要的供水水源。中国北方生活供水的一半来自地下水,地下水也是干旱期重要的农业灌溉水源。然而,地下水水质日益面临来自农业、工业和城市污染源的威胁。地下水水质监测是评价水质状况最可靠的方法,并可作为供水水源保护的早期预警系统。它为水管理部门和水用户提供可靠的科学数据以便更好地管理和保护地下水资源。世界上正在执行两个巨大的地下水质监测和评价项目:一个是欧盟的水框架计划;另一个是美国的国家水质评价计划。文章评述了地下水水质监测的现状,介绍了地下水易污性评价、地下水污染源分级和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的方法。地下水易污性分区图是土地利用规划和供水水源保护的基础。地下水污染源分级结果为污染源治理提供了优先顺序。地下水污染风险分区图圈划出地下水污染的高风险区,为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地下水污染监测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污染指数法,对北方某经济开发区及周边地下水水质进行了污染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水质以轻污染和中污染为主,局部地区出现较重污染,主要指标为硝酸盐氮、三氯甲烷和三氯乙烯。通过对工业废水、再生水、河水水质的检测,发现研究区地表水水质与污水处理厂再生水排放密切相关,地下水污染很可能与开发区企业排污有关。由于开发区所处位置的环境敏感性和脆弱性,建议今后在开发区及附近继续开展相关研究,进一步查明地下水的硝酸盐氮及有机污染物来源、污染途径,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以便及时切断污染源,保障城市及当地供水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