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简要介绍了海洋雷达高度计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定时抖动、时钟精度及回波中的固有噪声等因素对高度测量造成的影响,讨论了“全去斜坡”等接收系统的关键技术,研制出了中分辨率机载海洋雷达高度计接收系统,并且与发射系统联调取得了成功。系统分辨率达到了5ns的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2.
中分辨率机载海洋雷达高度计信号处理方法及其实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该文简要地介绍了海洋雷达高度计的工作原理 ,分析了“全去斜坡”技术在高度计信号处理中的时域和频域的对应关系及其相关的控制技术。研制出了分裂门跟踪和全程搜索软件 ,该软件在飞行实验中获得了成功 ,在国内首次获得了海洋回波曲线。首次提出全程搜索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平滑归并”的方法进行数据复合处理 ,进而提高了系统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利用GPS和数字滤波技术确定航空重力测量中的垂直加速度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孙中苗  石磐  夏哲仁  肖云 《测绘学报》2004,33(2):110-115
航空重力测量数据主要含有两类扰动加速度,一是可用解析式表示的有规则影响,如厄特弗斯改正,另一类是与载体非规则运动有关的非规则影响,主要指垂直扰动加速度.通常有规则影响能精确求出,困难在于精确确定非规则的垂直加速度.目前常用GPS和数字滤波技术相结合来确定垂直加速度.本文概述了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讨论了航空重力测量中有限冲激响应(FIR)低通滤波器设计参数的确定,并设计了实用的FIR低通滤波器,实测数据计算结果表明,利用该滤波器确定垂直加速度的精度为±1×10-5~2×10-5 m/s2.  相似文献   

4.
描述了利用T/P卫星测高数据确定中国海域及其邻海的海面地形。处理了T/P59~82周(Cycle)1994年第83d~311d的数据,将59~82周数据分成两部分分别估计海面高,并分析了海面高变化。结果与Basic和Rapp1992年确定的海面高作了比较。利用Shepard曲面拟合方法给出了30′×30′平均海面高结果,分别以OSU91和WDM94地球重力场模型作为参考重力场,计算了相应的30′×30′平均海面地形。  相似文献   

5.
海面高度作为最重要的海洋物理参数之一,在预防海啸、风暴潮中起到重要作用,是海洋科学,遥感测绘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粗糙度作为影响海面测高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是由风速变化引起,本文为了探究风速引起的粗糙度变化对海面测高精度的影响,分别进行了湖面实验与海面实验。通过对风速与反射信号相位差RMS关系的研究,定性分析了粗糙度对测高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射信号相位差RMS增加0.005(单位rad)时,测高的误差RMS增加了近一倍。   相似文献   

6.
在对GPS-RTK技术基本原理和先进性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渠道纵横断面测量工作实际,研究了应用GPS-RTK技术进行渠道纵横断面测量的可行性与可靠性,与传统方法对比验证表明GPS-RTK技术能够较好地满足渠道纵横断面的测量要求。  相似文献   

7.
针对GPS浮标用于卫星高度计定标时需要从瞬时海面高观测值中提取平均海面高的需求,研究了其有限冲激响应低通滤波方法。分析了窗函数设计法中几种窗函数的幅频响应特性,讨论了低通滤波器截止频率的确定原则,给出了滤波器阶数的确定方法。基于浮标测量海面高仿真序列的计算结果表明,不同窗函数的滤波效果相差不大;实际定标应用中滤波器的截止频率可设计为需要滤除海浪信号最低频率的一半,滤波器阶数可根据此设置频率计算得到。  相似文献   

8.
处理了 TOPEX/Poseidon(第 9周期至第 2 4 9周期 ) ,ERS2 (第 0周期至第 44周期 )和Geosat/GM(第 1周期至第 2 5周期 )以及 Geosat ERM(第 1周期至第 66周期 )卫星测高资料 ,求解了各自卫星任务的交叉点和垂线偏差 ,利用逆 Vening- Meinesz公式确定了 2 .5′×2 .5′中国近海海洋重力异常 ,并与我国南海船测重力异常作了比较 ,其精度为± 9.3m Gal( 1 Gal=1 cm/s2 )。本文同时导出了严密的 2维平面卷积公式 ,它与 1维严密卷积公式计算结果差值的标准差为± 0 .1 m Gal,而 2维球面公式为± 0 .5 m Gal  相似文献   

9.
基于TOPEX/Poseidon和Jason-1卫星高度计16 a原始轨道、6 a变轨轨道数据,利用同步观测期间测高数据计算中国南海海域的系统偏差,生成基于TOPEX/Poseidon高度计平均海面的统一潮高时间序列,按纬差0.1°间隔提取原始轨道2 184个正常点和变轨轨道1 626个正常点,分别对原始轨道、变轨轨道逐正常点进行调和分析及响应分析,各得到8个分潮(Q1、O1、P1、K1、N2、M2、S2和K2)调和常数。利用交叉点处升轨、降轨不符值评估潮汐参数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变轨轨道交叉点处误差相对较大,多分潮总体综合预报误差RSS值为7.28 cm。通过与全球海潮模型比较表明,该结果与海潮模型在中国南海开阔海域精度表现一致,在半封闭浅水海域差异较大;与验潮站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受中国南海复杂的潮波系统、与测高星下点距离等因素影响,中国南海北部海域RSS值较大,海潮模型结果在M2分潮单分潮预报中误差RMS值较大,为13.64 cm,其余分潮均在10 cm内。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无人机行业在测绘领域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市场上以单纯的固定翼或旋翼类型无人机居多,本文以纵横公司固定翼加旋翼组合的CW10无人机为搭载平台,以贵州铜仁某处山区地形为例,进行实际应用,测试其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区域执行测绘任务的能力.文中设定了不同飞行高度,测试其在不同成图比例尺下的成图精度,同时考虑电池的续航里程,...  相似文献   

11.
GPS与雷达测量数据融合处理方法在外弹道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PS具有全天候、覆盖范围广、定位精度受轨道影响小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航天发射试验任务的外弹道跟踪测量。在给出了GPS测量伪距及其变化率、雷达测量距离和(距离差)及其变化率的基础上,介绍了GPS与雷达测量数据融合处理计算轨道参数的方法,对实际测量数据进行应用,并与常规雷达测量数据计算的轨道参数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机载LiDAR点云数据分类技术是LiDAR数据后处理的关键步骤。信息向量机、相关向量机及支持向量机可以在LiDAR点云数据分类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三种分类器应用到点云数据分类中,通过实验验证了它们在点云数据分类中的性能,总结了它们在点云数据分类任务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探讨了"波带板法"激光准直的若干问题,这包括园形波带板的成象规律、大气折光的影响以及点光源和探测器设计中的主要问题。然后介绍我院研制的准直仪器以及在大坝水平位移观测中的试验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完善,以及海洋工程的日趋增多,对于区域海洋无缝垂直基准建模及其转换精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本文针对建立我国区域海洋无缝垂直基准体系的现状进行探讨,概要性地介绍了有关模型的建立和海洋垂直基准间的转换方法,并配案例,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遥感和GIS技术在全球海面风速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戈  方朝阳 《遥感学报》2002,6(2):123-128
将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相结合,建立了一个基于TOPEX卫星的全球海面风速分析的海洋地理信息系统(MGIS)。阐述了全球海面风速分析模型的建立方法,定义了描述风场特征的相关参数,介绍了全球海面风速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工作流程,另外,对系统的3个应用实例进行了地学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中国陆海任意点垂线偏差的快速确定及精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全国 14 89个高精度天文大地点作为外部精度检核点 ,对由 1′× 1′垂线偏差数字模型快速确定我国任意点垂线偏差的精度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 ,我国垂线偏差子午和卯酉分量的精度 :东部地区分别为±0 .94″和± 0 .99″ ,西北地区分别为± 1.71″和± 1.2 8″ ,西南地区分别为± 1.95″和± 2 .0 0″。全国垂线偏差总体精度优于± 1.5″。由 1′× 1′垂线偏差数字模型及相应软件确定任意点结果一般只需 2s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工程厦门基准站的GPS观测数据以及厦门验潮站的验潮数据,计算了厦门海域的海平面绝对变化速度,并就高程变化问题作了深入讨论,表明点位高程变化呈周期性,几期GPS连续观测受其影响不能得出实际的高程线性变化速率,指出了要监测验潮站的地壳垂直运动,最好采用多年连续的GPS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介绍了经纬仪竖轴系偏心差的检验方法和计算公式,并推导了精度估算公式,利用观测数据计算了偏心元素f以及同一台仪器采用三种方法所得结果的均值和方差,并对所取得的偏心元素进行了正态检验、粗差检验、方差检验,最后将检验结果进行了方差分析,对按三种计算公式所得的结果的精度进行了此较,并对各种方法的适用情况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应用GPS建立西安市1:500航测数字化成图的区域控制网的设计方案、外业施测、数据检核与数据处理的方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20.
断裂构造研究是重力解释的一项重要工作,与构造单元划分密切相关。全张量重力梯度数据以其信息量大、含有更高频的信号成分,能更好地描述小的异常特征等优点在地球物理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基于全张量重力梯度组合研究中国南海断裂识别及提取方法。首先,比较多种重力梯度边界识别方法,包括直接利用重力梯度三分量法和全张量梯度组合法,分析它们的优缺点。通过对比分析,传统重力梯度三分量方法不能有效地均衡深浅异常的振幅,当异常中同时出现正负异常可能产生假的边界结果。全张量重力梯度组合法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传统方法的缺陷,而且获得的边界还具有良好的连续性和收敛性。其次,利用改进的边缘检测计算理论边界提取法确定断裂的精确平面位置,得到了与全张量梯度组合法一致的结果。由此推断,南海断裂以北东走向和北西走向为主,北东东、北西、东西和近南北走向为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