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多元回归和EOF方法预报西北地区东部9~10月降水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验正交函数展开(EOF)方法和分析的基础上,用多元回归方法对西北地区东部9~10月的降水趋势进行了拟合和预报,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1994年5月20时探空资料对西北地区东部严重干旱进行了水汽输送分析,结果表明:(1)850~700hPa水平水汽输送有一西北东南向的极小轴线,陕西位于低值舌内;(2)南、北边界经向输送比较,河套东部的净辐合量最大,河套附近净辐合量最小,(3)东西边界纬向输送均为自西向东输送,且东边界输出大于西边界输入,呈纬向水汽辐散。  相似文献   

3.
以西北地区东部的17个代表站1470—2008年的旱涝等级资料和1958—2015年5—9月气象站降水量数据为基础,建立了546年中国西北地区东部旱涝等级序列,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滑动t检验等统计方法,对其干湿演变规律进行分析,详细讨论了546年极端干旱事件及干旱持续性特征。结果表明:旱涝等级资料能够较好地反映西北地区东部干旱变化的时、空特征;在百年尺度上,20世纪发生旱、偏旱最为频繁,且高值区位于宁夏及陕北;干旱尺度因子的空间分布表明宁夏东部及陕北地区的干旱持续性相对较强,陇南及陕西南部地区的干旱持续性较差;空间范围较大且强度较大的重大干旱事件对干旱的持续发生起重要作用,历史上发生在1470—1500年和1910—1940年的两次西北地区东部百年甚至两百年一遇的极端干旱事件,对该地区干旱持续性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王玲玲 《辽宁气象》2001,(4):20-22,41
从大连地区气候规律及农业生产实际出发,制定出客观定量表征伏期旱涝特征的旱涝指数;用EOF方法对大连地区1961~2000年伏期旱涝指数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伏期旱涝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作者建立的多时次因子EOF迭代预报方法,进行了四川盆地夏半年降水异常的短期气候预测试验和业务应用。结果表明,考虑前期着急海区多时次海温因子,预测四川盆地降水异常,效果令人鼓舞。这一步证明了这种容纳多时次资料,基于EOF迭代的物理统计方法是一种具有强预报能力,实用有效的预报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EOF-CCA模型在山东季降水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胡桂芳  张苏平  谢考宪 《气象》2000,26(7):12-16
首先介绍了EOF-CCA模型的基本原理及建模步骤,阐明了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和典型相关分析(CCA)两种统计方法在短期气候预测应用中结合的必然性及优越性,并指出该模型可由一个气候场或多个气候场去预报另一个气候场。然后以山东13站的报隆水量场为预报场,分别以前期整个北半球和东亚区域的500hPa月平均们势高场为因子场,建立了位势高度场的前13个主分量场与季降水场之间的EOF-CCA模型,最后对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北夏季降水的EOF分析及其与500hPa高度场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12  
王宝灵  董安祥 《高原气象》1995,14(3):342-347
本利用我国110°E以西的140个台站7-9月月降水量及500hPa10°×5°网格点资料(1960-1990年),与7-9月月降水量分别进行EOF分解,并与500hPa高度场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7-9月月降水量第一特征向量在青藏高原东北侧有一高值中心,该中心与有关学计算的信噪比高值中心和准3年周期显的区域一致(均指降水量);7-8月月降水量第一特征向量与500hPa高度场在20°-40°  相似文献   

8.
吴震  王业成 《气象科学》1996,16(2):190-195
本文根据世界气象组织提出的气象异常指标,结合南京的降水量实际情况,确定了秋季旱涝划分等级标准,运用统计检验,公度法和水平平衡观点给出了预测南京秋季干旱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我国西北地区五省29个气象台、站1958~1980年25年逐旬降水资料,采用以旬降水距平为基础的干旱指标系统,计算分析西北五省干旱的年季分布特征。认为西北干旱呈东南少西北多;高山高原少旱,沙漠盆地多旱且多大旱的分布.春季多旱,夏季次之,秋季少旱。但关中陕南和北疆则夏旱多于春旱。  相似文献   

10.
应用北太平洋海温资料,分析了川渝地区盛夏雨量与海温的联系,在关键海区海温与川渝伏旱气候非同步联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多时次每温EOF迭代方法,进行了川渝地区盛夏伏旱的短期气候预测。实际应用表明:以前期多时次海温为预报因子,通过历史独立预报试验建立的多时次EOF迭代伏旱预测模型,预见期长,准确率高,并可实现动预测,具有明显的预报技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张存杰 《干旱气象》2003,21(3):90-93
文中给出了目前我国干旱气候预测的水平和使用的主要方法。指出数值模式的预测方法不仅具有明确坚实的物理基础。而且具有客观、定量的优点。是气候预测方法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分辨率的区域气候模式的发展为区域气候的模拟和预测研究带来了新的希望。发展适合西北地区的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是目前西北地区气候规律及其预测研究迫切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东亚季风对西北地区干旱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40,自引:18,他引:40  
运用小波分析方法对近50年来东亚季风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运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东亚冬,夏季风对中国西北地区气温和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东亚季风对西北地区干旱形成的影响是显著的,对季风形成前期东亚大陆地面气温和太平洋海表温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指出;前期东亚大陆陆面和太平洋洋面的热力状况会影响到东亚季风的强弱,陆面和洋面的温度差越大季风会越强,反之则会越弱,季风的强弱反过来又会影响陆面和洋面的热状况。  相似文献   

13.
西北干旱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罗哲贤 《干旱气象》2003,21(4):55-58
文中简要叙述了西北干旱研究背景的变化,西北干旱几类强讯号的研究框架,以及十五期间干旱研究的部分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利用我国141个测站1980~2000年逐月3.2m地温资料和160个测站1961~2000年逐月降水资料,用“地气图”方法对西北区内“地热涡”的分布特征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区“地热涡”平均水平尺度为560km,每个“地热涡”平均持续时间约4.3个月,而且多雨区与“地热涡”,少雨区与“地冷涡”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此结果支持文献[1]、[2]提出的地气耦合的概念模式。  相似文献   

15.
在临夏春末夏初干旱气候和环流特征分析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综合模型,经业务使用,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西北地区东部旱涝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收集、整理的西北地区东部代表站1470~2003年的旱涝等级资料,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特征和气候特征,将西北地区东部分为3个气候区,利用周期分析、coif3小波变换等统计分析方法对3个气候区534年旱涝指数的年代际气候特征及地域之间旱涝变化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不同区域旱涝的时空分布特征不尽相同,旱涝演变趋势、旱涝周期变化既有一致性,也存在明显的差异。534年以来北部、中部由偏旱趋于正常或偏涝,南部1724年以前的变化趋势由偏旱趋于偏涝,1724年以后由偏涝趋于偏旱;3个气候区都存在25年和10年的显著周期,其中中部还存在14~15年的显著周期,说明中部旱涝交替较北部和南部明显。  相似文献   

17.
西北汛期干旱预测系统是在WINDOWS98环境下开发 ,主界面是用VisualBasic6 .0和少量C ++代码写成 ,内部计算程序由FortranPowerStion4 .0写成。系统界面美观 ,友好 ,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北区东部伏秋异常干湿年环流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对西北区东部典型伏秋干、湿年成因进行了动力诊断,得出典型伏秋干年500hPa高度场上西北区上空为正距平区,风矢量场表现为反气旋加强区,垂直速度为下沉运动区,比湿为负距平,赤道东太平洋区(5°S~5°N,170°E~120°W)海温为正距平区,黑潮区和西风漂流区海温均为正距平,白令海为正距平;而典型伏秋湿年则相反。表明西北区东部伏秋干年和湿年北半球500hPa环流、比湿、风矢量、垂直速度场和赤道海温场具有近乎相反的异常特征。这是形成西北地区东部伏秋干湿年的重要物理原因。这些结果作为短期气候预测的气候背景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西北地区近40年年降水异常的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46,自引:36,他引:46  
利用西北五省(区)137个测站1961—2000年历年月降水量资料,采用EOF、REOF、小波分析对西北地区年降水量的时空分布、演变规律及各异常区的周期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西北区降水受大尺度天气系统影响,第一持征向量反映了全区一致的多雨或少雨,但也存在东西和南北的差异。(2)西北区年降水空问异常可分为6个气候区(异常型),即高原东北区、北疆区、青海东部区、西北东部区、南疆区、河西走廊区。(3)近40年中除高原东北区及西北东部区降水呈下降趋势外,其余各区呈上升趋势。(4)各异常区降水存在l0年以上较长周期和3~4年短周期振荡,但其显著周期及其年代变化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