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袁丽军 《广西气象》2007,28(A01):126-127
电视节目娱乐化是目前国内大多数电视栏目策划的倾向,本文提出了在策划气象节目时,也可以适当考虑加入娱乐因素,把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恰当地结合起来,以增加我们气象节目的趣味性和亲和力,使气象节目越来越好看,越来越受到观众喜爱。  相似文献   

2.
论电视气象节目的娱乐化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视节目娱乐化是目前国内大多数电视栏目策划的倾向,本文提出了在策划气象节目时,也可以适当考虑加入娱乐因素,把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恰当地结合起来,以增加我们气象节目的趣味性和亲和力,使气象节目越来越好看,越来越受到观众喜爱。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广大民众对电视节目的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天气预报节目能否吸引观众的注意,赢得信任,气象编导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天气预报电视节目是气象科学与电视制作技术、通讯传输技术等众多技术的结合体;它用多媒体的形式直观地向广大电视观众,将抽象、枯燥的自然科学形象地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1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电视节目都在不断地推陈出新,社会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使人们越来越不能满足于单纯地获取气象信息,对节目的趣味性和观赏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迎合时代的脚步,天气预报节目在内容和形式上要不断地进行改版。  相似文献   

5.
崔昊  李芬 《广东气象》2013,(6):56-59
1993年我国气象节目主持人首次走上电视荧屏,电视气象节目主持人正式诞生.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文化,讲究生活品位,对气象节目主持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现在千篇一律的气象节目充斥着人们的眼球,观众越来越渴望看到精细化的天气预报和气象信息的同时,也希望看到是一个独具特色、个性鲜明的气象节目主持人.这就要求电视气象节目主持人在展现自我,赢得观众关注,树立主持人的个人风格,展现主持人的个人魅力的同时,有助于打造一个强势的电视气象节目品牌.  相似文献   

6.
1引言2005年伊始,每日一期的《气象园地》系列节目在内蒙古经济频道晚间黄金时段19:30播出以来,一直陪伴广大观众走过了春、夏、秋、冬。广大观众在经历四季天气变化的同时,也对每个季节里各种天气现象,风、霜、雨、雪、阴、晴、冷、暖等有了真正的了解,同时对电视气象节目有了更深入的关注。2《气象园地》的定位气象科普片作为介绍气象科学知识的专题片,它的题材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气象园地》节目的宗旨是将气象科学中比较基本的概念和天气学中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以气象科普电视节目的形式介绍给观众;除了具有科学性、可视性以外,更重要…  相似文献   

7.
随着广电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观众对电视节目的音频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音频在节目中扩大了气象信息的传播量,提炼升华了主题,起到先声夺人、增强节目现场感的作用.气象影视节目中音频效果的好坏,跟多种因素息息相关.本文根据地市气象影视节目在音频创作中的实践和对声音客观和主观的要求,主要从片头和背景音乐的选取、主持人声音的设计构建、演播室的搭建、音频设备的选型等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为制作出声情并茂、视听俱佳的气象影视节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的电视艺术空前繁荣,电视节目种类繁多,精彩纷呈。而快速发展的气象影视节目也以其多彩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全新的天气资讯服务着广大的电视观众,因此在我们的电视荧屏上牢牢占据了一席之地。作为气象节目主持人,所具备的综合素养就是练就扎实的播音主持基本功,具备丰富的专业气象知识,不断扩充自身的知识架构,还要具备个性化的主持风格。如此才能把握好节目定位,了解观众所需,同时赋予节目更多的气象科普内涵。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节奏加快 ,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在紧张的工作之余通过休闲娱乐来放松自己。事实上 ,外出观光旅游已成为工薪阶层休闲娱乐的首选方式之一。借鉴工业旅游、农业生态旅游等特色旅游方式 ,气象部门也可以发展有别于其它行业的气象旅游业。所谓气象旅游 ,是指一种集旅游观光、参观考察气象台站、听气象知识讲座等于一体的新型旅游方式。气象旅游内容丰富 ,其不仅包括向旅客开放气象业务一体化作业室和气象影视演播室、介绍天气预报制作流程、展示气象科技产品 ,还包括进行气象科普讲座、开展各种形式的气象服务咨询、邀…  相似文献   

10.
毛俊萱 《浙江气象》2004,25(3):27-29,34
虚拟演播室技术是当前电视节目制作中的最新技术和热点,虚拟演播室的应用将极大地提高电视气象节目的创作和制作能力,满足观众对电视节目内容质量日益增长的需求.在虚拟演播室搭建完成后,最关键的是虚拟场景的制作.本文介绍了用三维动画软件Bryce来创建虚拟场景的制作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1 引言 气象电视节目是组成整个电视频道的个体,也是电视频道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元素。气象电视节目能否获得最佳的传播效果,取决于节目精彩的内容与精美的包装形式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2.
气象影视节目一直是具有实用性、服务性的电视节目。随着生活的丰富,所需信息量的增加,节目的形式也随之越来越多变。文章主要分析了几种特殊天气的外景拍摄,并探讨了外景拍摄中需注意的事项,得出气象影视节目在形式上有所创新,才能够在新媒体时代具有竞争力并更好的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13.
正确解读电视气象节目的收视率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解读虽然在所有的电视节目中天气预报收视率最高,但多数天气预报节目的知名度及观众期待度都不甚高的现象.认为随着近年来频道数目的增多,收视率也随之分流,非强势频道的电视气象节目由于频道受众较窄,收视率也不理想.通过介绍收视率,分析电视气象收视率高低之谜,找出其背后蕴含的观众导向,并以广东为例提出几条建议,如对各套电视气象栏目进行全盘考虑、统一策划;提高各频道气象节目中科普内容的比重,在个别频道增设固定科普板块;在本地频道如珠江频道中增加农业内涵等,期望多项措施提升节目质量,提高收视率.  相似文献   

14.
在构建和谐社会、努力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关注天气变化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气象指数预报已走进了百姓的生活。气象部门不失时机地对外发布内容更加精细和丰富的气象指数预报,为科学指导人们充分利用气象信息来改善生活及工作环境,提高公众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人们每天有意识地按气象指数预报来安排工作和生活已渐成为新的理念和时尚。但由于气象指数预报还是一项全新的技术性服务工作,怎样才能做到更加科学准确的发布,朝着健康有序的规范化服务方向发展,是我们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1气象指数…  相似文献   

15.
电视天气预报是以图文并茂、音像一体的独特形式向人们展示经过高科技包装的全新的气象信息。气象影视工作就是制作、营造向广大人民群众传递气象信息的窗口,编导工作就是将每日的天气预报产品进行深加工后,由制作人员包装成形象生动的画面,通过主持人的解说,并通过这一窗口传递到千家万户。编导就是这个窗口的创造者和营造者。如何使节目贴近群众?怎样使枯燥乏味的天气预报变成形式活泼、有血有肉、多姿多彩的节目?被越来越多的观众锁定……通过影响视编导的实践,做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6.
天气实况资料在气象影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天气实况资料逐渐成为气象影视节目不可或缺的内容,且应用越来越多,更加充实、丰富气象影视节目内容,为观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分析如何应用天气实况丰富和创新节目内容,增加节目亮点和看点。  相似文献   

17.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数字传输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 黑龙江省各地气象部门都有了自己的气象影视制作系统,气象节目越来越受到百姓的认可.气象栏目不但承担着公众气象信息传播的职责,而且节目中附加的广告也同样受到用户的接受,因此气象电视节目播出的质量不仅会直接影响到观众的收看效果,也会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到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本文结合实际,探讨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如何制作生成与电视台硬盘播出系统对接的文件和数字传输技术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制作气象科普动画片,使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气象科学.  相似文献   

19.
1节目创意宗旨2003年10月,经与陕西电视台体育健康频道多次协商,拟在该频道开播“天人合一”电视节目。节目创意宗旨是:用健康、活泼、灵活的表现方式,以黄绿色为主色调,利用丰富多样的气象信息,制作出一档特色天气资讯类电视节目。节目内容以气象与健康、气象与疾病、气象与重大赛事、气象与旅游、气象与交通、气象与经济等资讯内容为主。2节目的策划理念及表现形式2.1片头设计选择以明艳的黄绿色为主色调、节奏较快,展现生命、健康、活力。整个片头内容构成一个完整的事件,以叙事方式加以展现。片头长15 s,用MAYA制作的纯三维作品:透过…  相似文献   

20.
结合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CCTV-10)“今日气象”节目中“气象与健康”专题节目的制作实际,从类别和选题两方面探讨了气象科普电视节目的定位方法;同时,提出了气象科普电视节目的编导思路,即合理安排结构、善于选择表现方法、展示特定的主持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