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描述的双壳类化石共5属13种,分别采自喀喇昆仑山地区9个地点,分别采目下三叠统下河尾滩群、中三叠统上河尾滩群、上三叠统克勒青河组.所描述的该区化石绝大多数为首次报道.早三叠世双壳类动物群无疑地属于南特提斯区,中晚三叠世的双壳类及沉积具有浊流沉积特征,并根据构造研究结果,处于南特提斯区.  相似文献   

2.
江西新余早侏罗世地层中发现鹦鹉螺化石刘继钦(江西煤田地质局二二四队分宜336600)江西新余花鼓山矿区门口山向斜由下侏罗统至上三叠统地层组成。我们在该向斜找煤勘探时,有部分钻孔穿过该地层,在下侏罗统与上三叠统连续沉积的这段海相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的双壳类...  相似文献   

3.
安徽区调队三分队1984~1987年在安徽无为地区进行1:5万区调时,于无为县祈雨山上三叠统拉犁尖组中发现丰富的介形类、双壳类以及较多的植物、叶肢介化石。这批化石的发现对于了解下扬子地区晚三叠世介形、双壳类的面貌及其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对进一步澄清拉犁尖组的地质时代、沉积环境提供了较充分的动物化石依据。  相似文献   

4.
胡艳霞  徐东来  童金南 《地层学杂志》2006,30(2):T0001-T0002
贵州紫云四大寨剖面下三叠统发育较齐全,化石较丰富。在此剖面上发现了大量牙形石、双壳类、菊石等生物化石,其中牙形石在该剖面上为首次发现,并识别出了早三叠世Neospathodusdieneri带、Neospathoduscrista-galli带、Neospathoduswaageni带和Neospathodushomeri-Neospathodustriangularis带的重要牙形石分子或带化石,可与国际同期地层中相应的牙形石化石带进行较好的对比;同时还发现了Claraiagriesbachi-C.concentrica组合和Claraiastachei-Claraiaaurita组合带的双壳类代表性分子。通过对这些化石综合分析,大致拟定了本剖面下三叠统格里斯巴赫亚阶(Griesbachian)、亭纳尔亚阶(Dienerian)、斯密斯亚阶(Smithian)和斯派斯亚阶(Spathian)的年代地层单位界线。  相似文献   

5.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双壳类动物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中丰富的双壳类化石新资料的研究,划分出了两个双壳类化石组合带,并对其组合特征、地区分布和沉积环境进行了讨论,还描述5个新种,刊出了主要化石图版  相似文献   

6.
在广西右江盆地北部中—上三叠统黑苗湾组中首次采获了晚三叠世卡尼期双壳类化石Halobiacf.planicosta,Costatoriacf.nazeensis,Schafhaeutliacf.sphaerioides。它们可以划分为两个生物组合,并可与黔西南、滇东南相应时期的双壳类序列进行对比。这一发现对广西右江盆地晚三叠世的构造属性和印支运动的消亡时间,提供了较为确切的古生物地层及其年代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文海霞  石和  王道永 《地质通报》2011,30(1):179-183
广泛分布于云南思茅盆地的上三叠统歪古村组为一套含化石稀少的红色磨拉石沉积,1∶5万区调中在思茅盆地东南部的该组中采获了丰富的双壳类化石,共有21属52种。该双壳化石组合的发现对歪古村组沉积时期双壳动物群的面貌是一个补充。根据双壳化石群的时代属性,认为歪古村组应属卡尼—诺利期的沉积,并对图区晚三叠世沉积环境的演变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杨铁汾  赵江天 《地球科学》1994,19(4):421-426,T001
在甘肃合作地区早三叠世地层中发现了钙质超微化石,共属3种,共文描述了2个新属3个新种。它们位于斜坡脚-盆地的深海沉积环境中,与早三叠世早期双壳类Claraia共生,其下部有具早三叠世面貌的孢粉组合。经能谱成成分分析,这些化石为钙质。这些钙质微化石的发现使钙质超微化石的时代分布的可靠记录延至早三叠世。为今后中生代地层的划分对比及钙质超微化石的演化研究提供了较好的资料。文中依据所发现的钙质超微化石对沉  相似文献   

9.
长江源各拉丹冬地区上三叠统结扎群双壳类组合与古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江源各拉丹冬地区雀莫错一带上三叠统结扎群采获大量双壳类化石,根据产出层位,建立了Quemocuomegalodon orientus-Neomegalodon boeckhi、Halobia superbescens-Halobia disperseinsecta、Amonotis togtonheensis-Cardium(Tulongocardium)xizangensis3个组合.这一生物组合反映的地质时代为诺利期,依据双壳类化石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特征及围岩岩石化学分析,说明垂向上双壳类生活的结扎群具浅—深—浅的古地理变化特征,为区域上地层对比及生物生存环境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文章报道四咱天全沙坪、芦山双石、宝兴灵关等地的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中丰富的双壳类动物群,建立了一个以Yunnanophorus-Permophorus-Weiyuanella为特征分子的组合带,分析了双壳类化石组合特征,描述双壳类化石5新种。它的研究对四川盆地西部和西北部须家河组地层的划分和邻区对比以及古地理概况和煤地层的认识,提供了新的素材。  相似文献   

11.
张景华 《地质论评》1984,30(4):377-381
滇西晚三叠世的海相双壳类化石非常丰富,前人已经有过不少研究。本文所描述的资料,采自维西、兰坪、祥云等县的四个地点,晚三叠世诺利期地层——石钟山组。现将化石产出层位简介如下: (一) 维西城东则拉剖面上三叠统石钟山组上部与侏罗系红层呈过渡关系,自上而下为:  相似文献   

12.
喀喇昆仑及东昆仑山三叠纪地层较发育,其下、中、上三统均有存在,主要为海相沉积,其中有大量动物化石作为地层划分根据.下三叠统含放射虫硅质岩,局部见有大量玄武玢岩,代表了深海沉积;中三叠统为含双壳类灰岩、硅质岩及含海百合茎砂岩等;上三叠统,以含海燕蛤、床板珊瑚、层孔虫灰岩为主,其顶部为含有植物化石的陆相沉积.  相似文献   

13.
云南罗平岔江新江底村发现的十足目节肢动物化石产出于三叠统卡尼阶小凹组,是十足目化石在关岭生物群的首次发现,也是此类化石在中国上三叠统中首次报道。此发现增加了关岭生物群的多样性,为今后在中国三叠纪其他特异埋藏化石库中寻找更多的十足目节肢动物化石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4.
文章简述了四川江油马角坝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中的双壳类化石组合特征,描述了1新种(Claraiajiangyouensis)和1新亚种(Claraiasongpanensismagnus),划分出两个双壳类化石带(Pseudoclaraiawangi带和Eumorphotismultiformis-Claraiaaurita-Claraiastachei带)刊出了主要化石图版。  相似文献   

15.
赤布张错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于二叠纪-古近纪地层中发现动物化石、植物化石和孢粉多属多种。其中所有孢粉和植物化石在测区均为首次发现。发现软体动物并建立1新属2新种(Quemocuomegalodon orientus Yao Sha et Zhang,Q.longitatus Yao Sha et Zhang)。在藏北地区首次发现典型的古近纪双壳类化石(Pisidium amnicum Miiller)。在上三叠统中发现厚度超过800m的钙碱性岛弧型中酸性火山岩。岩浆侵入岩获得一批岩石化学资料和21个喜马拉雅期的同位素年龄数据(23~48Ma),显示南部同碰撞、北部造山后拉张的特点。新近纪火山岩分布于测区北部,划分为2个喷发旋回,为板内裂谷活动的产物。发现中-晚侏罗世地层与晚三叠世地层的明显角度不整合接触面。查明了测区北部的二叠纪地层与上覆晚三叠世至侏罗纪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16.
于二叠纪-古近纪地层中发现动物化石、植物化石和孢粉多属多种.其中所有孢粉和植物化石在测区均为首次发现.发现软体动物并建立1新属2新种(Quemocuomegalodon orrientus Yao Sha et Zhang,Q.longitatus Yao Sha et Zhang).在藏北地区首次发现典型的古近纪双壳类化石(Pisudium amnicum Miiller).在上三叠统中发现厚度超过800m的钙碱性岛弧型中酸性火山岩.岩浆侵入岩获得一批岩石化学资料和21个喜马拉雅期的同位素年龄数据(23~48Ma),显示南部同碰撞、北部造山后拉张的特点.新近纪火山岩分布于测区北部,划分为2个喷发旋回,为板内裂谷活动的产物.发现中-晚侏罗世地层与晚三叠世地层的明显角度不整合接触面.查明了测区北部的二叠纪地层与上覆晚三叠世至侏罗纪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17.
唐古拉山温泉以东约80km的冬曲一带产出丰富的侏罗纪非海相双壳类化石,中侏罗统雀莫错组顶部的紫红色细粒岩屑砂岩产Qiyangia,Yunnanopharus,Unio 3属3种,其中有新种Yunnanopharus substratus.这一动物群与过去在本区发现的中侏罗统“Cuneopsis”-Eolamprotula-Protomya动物群面貌明显不同,过去一直认为Yunnanopharus是晚三叠世的属,而Qiyangia则主要产于下侏罗统,根据地层层序及上、下层位产出的海相双壳类和腕足类化石时代分析,冬曲剖面的Qiyangia-Yunnanopharus动物群时代无疑为中侏罗世巴通期,扎窝茸组产非海相双壳类“Cuneopsis”,Yunnanopharus,Plicatunio,Nipponaia(Eonipponaia),Cyotrigonioides,Danlengicon-cha,Nakamuranaia等7属9种,其中包括新种Yunnanoconcha(?)ovalis,Danlengiconha tanggu-laensis,Cyotrigonioides(?)ellipticus和Nipponaia(Eonipponaia)?bifurcata,基于下伏海相地层中双壳类和腕足类化石的佐证,它们的时代最有可能是在晚侏罗世基末里期至早白垩世期间,据化石围岩的粒度分析以及埋藏学研究表明,这些类三角蚌类主要生活于水体安静、有机质含量丰富的淤泥质基底,繁盛于近海三角洲平原上的湖沼环境,同时,由于海退初期尚有可能受到海水短暂侵漫的影响,造成它们生存环境的咸化  相似文献   

18.
苏皖地区的“黄马青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金华  丁保良 《地质论评》1982,28(2):101-107
苏南地区中、上三叠统。黄马青群”主要出露在长江两岸地带(图)。其中以江苏南京附近及安徽怀宁月山地区发育最佳,剖面完整,出露良好,产有双壳类、叶肢介、介形类、植物、轮藻及孢粉等化石。其他地点多因构造破坏、岩体侵入或火山岩及第四系覆盖而零星出露。  相似文献   

19.
贵州关岭生物群双壳类化石的古生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描述了采集于贵州关岭生物群中4种双壳类化石,即顾氏海燕蛤HalobiakuiChen,平脊海燕蛤HalobiaplanicostaYinetHsü,斜锉蛤未定种Plagiostomasp.和麻生海扇未定种Asoellasp.。标本保存良好,时代为晚三叠世卡尼期早—中期。依据双壳类化石的古生态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指出在卡尼期早—中期,由于大量淡水的注入,关岭地区海水发生间歇性缺氧(或贫氧)事件,从而导致浮游或假浮游类型为主的双壳类化石的灭亡。  相似文献   

20.
江苏句容早三叠世鱼类化石之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江苏句容下三叠统青龙组下三叠统青龙组下部地层中发现的软骨硬鳞鱼类一新种-江苏裂齿鱼和半椎鱼类一新种-句容鳞齿鱼化石,并讨论了其分类特征、生存环境及化石埋藏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