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汶川地震给地方防震减灾工作的几点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荣胜  黄国华  陆炳情  钱坤 《地震》2009,29(1):203-206
通过全方位考察汶川8.0级地震重灾区, 从进一步加强地方防震减灾工作的角度科学总结抗震救灾的经验教训, 并结合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际及区情、 民情和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现状, 从如何实现防震减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层面, 提出了九点启示。  相似文献   

2.
    
《地震》2001,(4)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取得了举世嘱目的成就。但是地震灾害对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始终存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的防震减灾能力与水平 ,“九五”期间中国地震局主持并由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承担建设了国家防震减灾中心技术系统。国家防震减灾中心技术系统由 7个技术分系统组成 ,它们分别是 :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数据中心、全国地震前兆台网中心、首都圈数字地震与强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局卫星通信网络中心、中国地震局计算机网络中心和国家防震减灾…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地震局防震减灾信息网发展现状和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介绍了山东省地震局在防震减灾信息网站建设方面所取得的一些进展 ;结合我国防震减灾信息网的现状 ,提出了在网络环境下 ,网站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耿丽 《内陆地震》2008,22(3):282-288
随着中国地震局“十五”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的建设完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在网络信道和软件系统方面都对现有系统进行了重新设计和建设,新疆地震局电子政务系统各项硬件条件已经具备,如何发挥这些已经建成的各项电子政务系统的作用,已经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中从电子政务组成及发展趋势、电子政务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作用、电子政务在新疆防震减灾事业中的应用现状和对本单位电子政务的几点设想与建议几个方面,就电子政务建设如何促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地震局防震减灾信息网发现状和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介绍了山东省地震局在防震减灾信息网站建设方面所取得的一些进展;结合我国防震减灾信息网的现状,提出了在网络环境下,网站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梳理近年来山西省防震减灾社会宣教工作的发展历程,分析其现状,进一步探索防震减灾社会宣教工作在建立完善联动机制,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加强防震减灾文化建设并充分利用宣传阵地开展深度宣传,加强产品研发及宣传效果跟踪调研工作等方面的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0前言金昌市位于河西走廊中东部,近年来一直被中国地震局列为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重点危险区,同时又是甘肃省政府确定的防震减灾十年目标首批达标城市之一,防震减灾工作任务艰巨。面对震情形势,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防震减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经济建设与防震减灾工作一起抓,不断加强“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全市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建…  相似文献   

8.
葛文军 《山西地震》2005,(Z1):35-36
1 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防震减灾的关系防震减灾应与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可持续发展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详细阐述了宁夏地震局防震减灾信息网络的现状、需求及今后的发展趋势,结合中国地震局“十五”地震信息减灾技术的要求,对宁夏地震局“十五”网络改造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介绍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开发建设的宁夏防震减灾数据库等网络资源,探讨了今后信息网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只有通过对地震系统职能定位进行梳理和改革,创新防震减灾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机制,才能推动防震减灾事业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和更高水平发展。大连市地震局在全面推进地震公共服务创新的基础上,通过社会资源、科技水平、组织建设三者融合发展,创新防震减灾工作思路,实现优质高效和服务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防震减灾科普已成为实现防震减灾科普社会化的最有效途径。数字地震科普馆作为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在更深更广的时空范围内进行地震知识的普及,能够极大地提高地震科普宣传的质量和效率。本文以海南省地震局防震减灾数字科普馆为例,介绍其构建及实现技术,说明其应用情况,探讨了数字科普馆对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启示及其对未来宣传防震减灾科学知识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防震减灾工作中的地震应急信息系统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描述了我国地震应急快速响应信息系统建设的有关内容,包括系统的目标、总体框架、内容和工作流程。该系统以全国地震计算机网络系统为支撑环境,以GIS软件为应用开发平台,可以实现对破坏性地震的短临预测信息跟踪与处理,对大震速报信息进行快速响应,并可进行灾害损失快速评估、震后地震活动趋势判断、防震减灾应急对策信息服务、应急指挥综合信息显示等。该系统作为中国地震局“九五”重点项目正在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13.
针对震前灾情难以预估,震后灾情获取缓慢且碎片化,灾情评估误差较大,决策支持不到位,灾情服务缺位等科学问题,综合考虑震前应急准备和灾后应急处置场景,重点研究全时程灾情与决策信息获取和分析手段,震后灾情信息实时汇聚与融合技术,震后基于致死性和易损性相结合的损失综合分析技术,不同区域辅助决策支持要点,面向多用户灾情信息服务产品可视化生成技术,建立灾情推送与信息准实时服务平台及终端,构建基于云架构的智能化、可视化地震应急信息全流程服务平台,开展应急协同服务示范,实现7级以上大地震灾情信息全时程服务。该项目将丰富地震灾情信息获取手段,形成涵盖灾情收集、信息速报、监测预警、分析评估、智能协同和动态发布等地震应急全过程技术平台,提升地震应急信息服务能力,对快速、科学施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三维及网络技术的发展,用网络虚拟现实手段对各地的地震科普馆进行数字化改造,建成基于网络的数字化科普馆系统,对于加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理念、共享防震减灾资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防震减灾技术系统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本文论述了甸防震减灾技术系统的建设与发展,分别从地震监测技术系统,地震信息网络系统,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以及地震紧急救援技术等四个方面论述了系统的现代化建设。重点介绍了地震及前兆数字化观测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地震及前兆台网的规模及作用。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presents the state-of-the-art of preparedness and reduction of earthquake disasters in China. It contains abundant information on the goal, policy, working links,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s, and ma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pproaches for earthquake disaster reduction in this country. The focus is placed on "tak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the foundation" and "management based on legal system."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计算机网络的特点,从地震科技信息介质的转变,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保障体系的完善,服务方式的改变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地震科技信息更及时、准确、全面地为防震减灾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防震减灾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防震减灾工作在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做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防震减灾工作的指导思想以及西部防震减灾工作的现状、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