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上游与洞庭湖一旦遭遇洪水,将会形成全流域洪水或特大洪水,给防洪减灾带来巨大考验。从大尺度环流背景、天气系统特征以及物理量场特征3个角度出发,对1981—2012年共30次长江上游洪水与洞庭湖洪水遭遇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出消落期、汛期、蓄水期3个不同关键期内发生洪水遭遇的不同气候特征,提出面上物理量和面上综合指数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2.
长江流域气象水文中心与三峡梯调中心合作完成了《长江上游流域中小洪水天气特征分析》《宜昌与洞庭湖大洪水遭遇天气学规律研究》《气象分析预报产品评价方法研究和软件开发》等多个科研项目,归纳总结出4种中小洪水天气学模型和5种遭遇型大洪水天气学模型,开展了流域降水数值预报评估与检验,研究成果对充分发挥三峡水利枢纽的防洪作用实施上中游洪水错峰,对金沙江梯级电站与三峡梯级枢纽实施多库联调、合理利用洪水资源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背景下蚌埠市暴雨与淮河上游洪水遭遇概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6个全球/区域气候模式和VIC模型,预估了IPCC RCPs情景下2021—2050年淮河干流蚌埠水文站(吴家渡断面)的日流量过程。在此基础上,运用Copula函数构建了蚌埠市暴雨与淮河上游洪水遭遇概率模型,分析了RCP2.6、RCP4.5和RCP8.5情景下不同重现期暴雨和洪水组合遭遇概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21—2050年多模式预估上游洪水与城市暴雨遭遇的概率较基准期(1971—2000年)有所增大,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平均增幅46%~79%。暴雨与洪水遭遇概率的增大,将会增加未来蚌埠市防洪工作的难度。  相似文献   

4.
20世纪长江流域3次全流域灾害性洪水事件的气象成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20世纪长江流域曾出现上游洪水7次,中游洪水16次,下游洪水7次,其中有3次是全流域性洪水,分别发生在1998、1954和1931年。1998、1954和1931年梅雨期开始前(3~5月),长江流域降水比常年偏多。进入梅雨季以后,先后出现两场持续性暴雨:第1场出现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这场暴雨造成中下游河流的水位达到或超过警戒水位,出现局地洪涝;7月下旬长江中下游又出现1场持续性范围广的暴雨,雨水只能作为地面径流汇集到长江干流,造成很高水位的洪流。第2场持续性暴雨使长江上下游强降水时段在7月下旬重合,导致长江中下游干流洪水与来自上游的洪水在8月初至中旬遭遇,造成长江中下游灾难性的大洪水。1998、1954和1931年长江全流域性大洪水与东亚中高纬地区大气环流和东亚夏季风活动异常有联系。大气环流和东亚季风活动异常导致7月下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偏南,梅雨期持续到7月底,有利于长江中下游持续性暴雨发生的环流条件在7月下旬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5.
1998年青藏高原东侧边界层风场与长江暴雨洪水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跃清 《大气科学》2000,24(5):641-648
应用1998年6~8月四川省和重庆市探空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东侧大气边界层风场演变与长江上游暴雨和长江洪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998年夏季长江上游的暴雨天气与高原东侧成都边界层风场变化密切相关,当成都边界层为东北风时,高原东侧边界层维持气旋式偏东流场,长江上游未来产生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当为西南风等其他风向时,高原东侧边界层维持反气旋式偏南流场,未来是无降水天气;高原东侧边界层的动力激发作用是1998年长江上游暴雨产生的重要机制.并且,再次证明了西邻青藏高原的成都是长江上游天气变化关键点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从1999年叶尔羌河和克孜河洪水看新疆河流水情变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9年南疆西部的叶尔羌河发生了冰川湖大洪水,克孜河暴发了暴雨泥石流堵塞的特大溃坝洪水,给喀什地区造成很大灾害;同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新疆的暴雨洪水和冰川湖洪水以及融水与暴雨混合洪水发生频次明显增加,但总的干旱背景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7.
对郁江南宁 17场洪水的合成面雨量分布特征作了较系统的分析 ,发现引发南宁洪水的主要天气系统及其配置、合成面雨量的流域值及“6 8.8”大洪水和“0 1.7”特大洪水的合成面雨量表征 ,对今后进一步做好重大洪水的气象服务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郁江南宁17场洪水之合成面雨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兴国  苏荣在 《广西气象》2002,23(2):3-5,18
对郁江南宁17场洪水的合成面雨量分布特征作了较系统的分析,发现经发南宁洪水的主要天气系统及其配置、合成面雨量的流域值及“68.8”大洪水和“01.7”特大洪水的合成面雨量表征,对今后进一步做好重大洪水的气象服务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洪水是对人民生命财产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陕西省汉中、安康地区位于汉江上游,降水丰沛、洪水频繁、灾害不断."83.7"特大洪水,给汉江两岸,特别是安康地区带来毁灭性灾害,夺去了1千多人的生命,造成11亿元经济损失.造成大洪水的关键因素是暴雨,但并不是所有形式的暴雨均产生大洪水.本文主要分析了造成安康大洪水的暴雨特点.  相似文献   

10.
川东洪水和致洪暴雨分析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长江上游的川东地区洪水和致洪暴雨特点,提出了致洪暴雨的环流天气概念模型,预报致洪暴雨及洪水等级。  相似文献   

11.
普查1981—2012年宜昌站中小洪水个例,统计发现宜昌站中小洪水20世纪80年代偏多,90年代明显偏少,2000年以后有所增加,洪水出现时间呈现最早洪水时间逐渐提前而最晚洪水时间则逐渐推迟趋势;长江上游及分流域致洪面雨量呈现同样的周期性变换规律,长江上游中小洪水6—9月占97%,且各月面雨量特点不同,6月自西向东"阶梯"增加,7月分布较均匀,8月和9月面雨量分布则差异较大;长江上游致洪面雨量流域间差异小,但洪水过程强降雨分布及组合方式较复杂,掌握长江上游致洪面雨量分布特征可为三峡水库中小洪水调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黄河是东亚万里大河,连年大水有其特具的地球物理成因和背景,从灾害链物理和灾害史角度探讨黄河大水问题有一定的意义。首先介绍了1841-1843年黄河连年大水的发生情况,接着介绍了1830-1840年中国北方持续干旱和部分西南河流洪水,1860-1870年长江上游特大洪水,1844-1858年美国密西西比河连年大水,1839-1878年多瑙河、尼罗河以及东亚和南亚等河流大洪水,以及1819—1879年全球大地震,最后对地震与洪水的关系以及震洪关系的物理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对大洪水影响的可能物理机制主要是,密集大地震加强了一定地区对流层大气活动性,规范和稳定主雨带和主要暴雨中心,集中增大水汽含量。  相似文献   

13.
正进展报告2020洞庭湖生态气象2020年6月/10卷3期依托生态气象,守护江湖碧水"洞庭八百里,壮阔在岳阳"。洞庭湖汇集四水、吞吐长江,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也是长江最重要的调蓄湖泊和国际重要湿地。洞庭湖2/3的水域面积在岳阳境内,经由岳阳城陵矶汇入长江的水量占长江中游总径流量的46%;岳阳湿地面积达2122.8 km~2,占洞庭湖湿地面积的1/3,被誉为"中国观鸟之都"和"拯救世界濒危物种的重要希望地"。因此,岳阳不仅是调控江湖的枢纽、长江中下游防洪保安的要冲,同时也是维系我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地区。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洞庭湖湖泊日益萎缩,调洪蓄水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4.
洪水一般与大面积、长历时的强度水以及短历时区域性大暴雨天气相联系。利用气象资料及淮河王家坝的水文资料,对淮河干流上游的暴雨分布、洪水规律与致洪暴雨的天气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1988年8月下旬至9月中旬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是洞庭四水流域)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暴雨洪水,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分析发现,这场秋季特大洪水是由5次暴雨过程形成的.本文在分析秋季异常暴雨洪水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形成这场洪涝灾害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北半球西风带超长波的调整、极峰位置变化以及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特征等,发现在许多方面类似于"江淮梅雨".它的发生并非偶然:一方面,是前期长江流域和我国其它地区一系列异常天气的继续;另一方面,在多年的降水量年变程中长江中下游地区在秋季也存在一个降水量分布的次高峰.只不过其强度和历时不如1988年秋季典型而已.因此.秋季暴雨洪水不仅仅是长江上游的地区性问题.中下游地区的秋季防汛工作也不可放松.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8—2018年东洞庭湖大小西湖越冬候鸟监测数据及其他鸟类分析资料,结合长江城陵矶水位和各种气象数据,对东洞庭湖天气、气候与越冬候鸟数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洞庭湖为名副其实的越冬候鸟的天堂,近11年来大小西湖共监测到越冬候鸟39种,数量呈较显著增加趋势;因降水异常导致秋冬季水位异常变化对候鸟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寒流南下偏迟等气候异常是同期候鸟大大减少的重要原因。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候鸟数量产生严重影响;10月至次年1月中旬气温偏低、雨量偏多、日照偏少的气候条件下越冬候鸟数量较多,反之则偏少;洞庭湖观鸟节观测到鸟类种类的多少基本取决于观鸟队的数量,但气温偏高的晴朗天气观测到鸟的种类相对较多,低温阴雨天气观测到鸟的种类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7.
马德栗  刘敏  鞠英芹 《气象科技》2016,44(4):622-630
选取长江流域沿线及三峡库区12个代表站,根据中国500年旱涝图集等级和各站建站以来5—9月降水量资料,按照旱涝等级标准,分别得到长江全流域、上游流域、中游流域、下游流域及其三峡库区1470—2011年旱涝等级序列。结果表明:长江各流域及其三峡库区均呈现较为明显的旱涝交替阶段,20世纪偏旱频率强烈增加,19世纪和20世纪偏涝频率明显增加。长江流域和三峡库区偏旱以上等级具有准160年周期震荡,全流域偏涝以上存在准140年的周期震荡,但20世纪后有所减弱,三峡库区偏涝以上等级存在准百年的周期震荡。三峡建坝蓄水前后库区降水EOF时空分布呈一致减少趋势,与此同时长江上游降水呈下降趋势,反映了长江上游流域及三峡库区气候趋旱;M-K突变检验显示水库蓄水前后流域上游和库区降水均未发生显著变化。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三峡库区旱涝演变并不是孤立事件,而是与长江上游乃至整个长江流域旱涝背景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上游暴雨对1998年长江洪峰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郁淑华 《气象》2000,26(1):56-57
通过对1998 年长江上游四川境内暴雨、雨量水文资料、卫星云图等分析,归纳出了1998 年长江上游暴雨的基本特点,认识到长江上游暴雨、高原天气系统与四川云团的活动对1998 年长江洪峰的形成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9.
洞庭湖湖陆风特征与降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利用洞庭湖周围岳阳、常德和益阳三站1、4、7、10月的气象资料,研究了洞庭湖湖陆风的气候特征及其对降水、特别是对暴雨的影响。分析表明洞庭湖的湖陆风是显著的,湖陆风厚度大约为300米;湖陆风转换可以引起湖陆风散度和涡度的变化,从而引起清晨和傍晚降水的加强;一年四季都有湖陆风,但夏季更为显著,冬季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洞庭湖周围岳阳、常德和益阳三站1、4、7、10月的气象资料,研究了洞庭湖湖陆风的气候特征及其对降水、特别是对暴雨的影响。分析表明洞庭湖的湖陆风是显著的,湖陆风厚度大约为300米;湖陆风转换可以引起湖陆风散度和涡度的变化,从而引起清晨和傍晚降水的加强;一年四季都有湖陆风,但夏季更为显著,冬季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