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依据地震地热说原理,搜集国内外地震层析成像研究的成果.揭示了地震柱的物理属性。得出全球24个地震柱中已有资料的20个地震柱的深部地幔圆锥体均具有P波高速异常体特征,相反,只有火山和浅源地震活动而无中、深源地震活动的地区,比如冰岛和夏威夷,其地幔深部则为P波低速异常体。为解释这个重要的物理现象和构造现象,引入空化理论解释并提出了3个假设。地震柱概念是地震地热说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构造基础,是与当今流行的地质学派板块构造、地质力学和地幔柱理论的最大区别。深入解读地震柱的物理属性及其构造学意义.或许能为构造地质学和地球动力学带来革命性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搜集近年钻井、地震多次覆盖、重、磁、电等资料的基础上,讨论了华北板块演化与地震机制。着重以近代地质学理论为基础,如热力学、不同构造位形变和板块构造等。用Mckenzie给出的热传导方程讨论了华北板块断陷构造机制。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最著名的西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分布在欧亚地区,区内的某些地方也可以观察到强烈的板内地震活动。由于本区现代构造运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区内曾发生过各种类型的构造地震,所以这是一个研究地震构造很理想的地区。本文根据许多地震和地质资料,应用板块构造观点研究了欧亚地区的地震构造。文中简要地描述了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新生代板块构造及其活动特征,以及地震构造带和区的划分,并试图对地震活动、板块运动和区划构造应力场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些讨论。  相似文献   

4.
我国台湾岛的地震构造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简要地论述了台湾岛及其周围地区的地质构造、重力异常、地壳结构和地震活动等特征的基础上划分了地震构造带,对台湾岛上7级以上强震的发震构造条件作了初步讨论,最后用板块构造观点探讨了本区地震的构造成因  相似文献   

5.
基于板块构造理论,根据黑龙江亚板块所处的地震动力学环境和构造物理条件,结合区域地震活动图像,分析研究总结出的地震活动特征,着手建立了动力学分析模型,通过历史和新近地震活动的检验,证明该模型可以较为圆满的解释区域内绝大多数显著地震活动现象,对未来地震趋势研究工作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根据地震地热说原理,对全球地震深度进行比较研究,定义了24个地震柱,组成了M型的全球热机带,并按照地震柱的构造形态对地震柱作系统研究,得出了地震柱的一系列物理属性和构造属性,论证了依据地震柱概念解释地震和火山的成因,以及对地震和火山进行预测研究的合理性,从而丰富了地震柱概念的内涵。地震柱是地球本身重要的物理现象和构造现象,是地震地热说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构造基础,也是地震地热说与当今流行的地质学派诸如板块构造、地质力学和地幔柱理论的最大区别。为了构造地质学和地球动力学的发展,有必要深入解读地震柱的物理属性及其构造学意义,提高地震柱概念的应用价值。如果地震柱的奥秘破解了,那么全球90%的地震和火山灾难就有希望应对了。  相似文献   

7.
自野外调查的开创性论文发表以来,活动构造学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它仍然是构造地质学中一个相对年轻的分支学科。该学科主要研究板块构造运动引起的应变积累和通过发生地震(或其他事件)对应变的释放。也就是说,活动构造旨在描述板块构造的过程。确定地震年代、断层滑动速率和其他常见的活动构造研究目标,极大地加深了我们对断层力学和地壳流变学等方面的理解。地震危险性评估和风险缓解方面的需求进一步推动了对大地震和潜在破坏性地震复发特征的研究。活动构造研究中的主要数据来源是地表和浅层地下断裂作用痕迹,两者分别通过地形地貌和地层资料显示。大约在40年前,地质学家开始通过对活动断层错断地层、地貌标志物的野外观察和航空照片解译,建立了地震复发的端元模型。自那以后,特别是在最近20年内,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地形数据的丰富性和分辨率,增强了对地层单元和地貌面进行定年的能力,这为我们建立更合理的地震复发概念模型奠定了基础。本文对近年来促进活动构造研究不断发展的高分辨率地形数据和测年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地壳中的流体及其作用问题,近年来正在成为地球科学研究的新热点与焦点。文章简要介绍了地壳中流体的基本概念与主要特征及其在全球构造、板块构造、区域构造与显微结构活动中的作用;着重介绍了流体在震源过程中的作用,地壳浅部热流体的循环与地壳活动,地壳深部高层层与强震分布,断裂带中的水岩相互作用与断裂阀模式及地震水力学等。  相似文献   

9.
由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编的“亚欧地震构造图”已由地图出版社出版。亚欧地区分布着世界上最著名的西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也是世界上板内地震最活跃的地区。由于亚欧地区现代大地构造运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所以本区几乎包括了世界上所有的构造地震类型。该图为研究地震构造、地震区划和地震预报提供了基础资料。亚欧地震构造图在分析研究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板块构造观点编成。该图除了表示各种震源深度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于20世纪60年代的板块构造理论,在一开始就能够成功解释显生宙时期发生的许多地质现象、过程和事件,但是在解释大陆内部和前寒武纪时期地质记录时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挑战.就板块构造与大陆地质之间的关系来说,由于将陆内构造与陆缘构造之间在结构和成分上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割裂开来,结果导致传统板块构造模型不适用于前寒武纪地质,特别是不能解释太古宙克拉通基本地质特征的假象.然而,这些假象并不意味着,太古宙大陆地壳不是起源于板块构造体制,而是起源于所谓的前板块构造体制.目前所提出的前板块构造过程都是在停滞层盖构造体制下的垂向运动,不仅包括像重力凹沉、地幔柱和热管构造这样的内生过程,而且包括像流星撞击这样的外生过程.这些垂向过程不仅在太古宙引起了活动层盖构造的起始,而且在显生宙时期依然活跃,都是不同深度条件下地幔极向对流的结果,并非某一时期所特有.一旦将20世纪传统的板块构造运动学理论升级为21世纪整合的板块构造运动学-动力学理论,系统深入地检查物质和能量在板块边缘的垂向传输,即可发现板块构造能够解释太古宙克拉通地壳的岩石组合、构造样式和变质演化等常见特征.通过认识和理解汇聚板块边缘的结构和组成及其动力...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60年代以来板块构造理论解释海洋地壳构造与形变取得极大成功并被全球地球科学家所接受。但是人们也意识到,大陆内部构造形变并不能完全被板块构造理论所解释,因此板内构造与形变的研究一直是地球科学探索的热点之一。在过去20多年的大陆动力学研究过程中,人们提出了多种理论和假设。针对中国大陆内部的形变模式,  相似文献   

12.
日本地震学会于4月8日在东京工业大学召开为期3天的82年度春季大会。日本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多地震国家之一,特别是近些年以东海地区为中心,存在着发生大地震的危险,为此,正在加强预报研究和观测工作。在这次会议上发表了很多涉及地震活动及其预报、观测系统等全局性的报告。另外,科学技术厅也正在积极地进行关于菲律宾海板块北部(东海地区等)地震构造的综合研究,以及阐明相模湾及骏河湾地区的板块构造等有关地震方面的研究。同时,随着研究工作的开展,各领域正在进行地震对策和地震仪技术的应用研究,它对于防止大震灾害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最后大会还对本次会议的报告、科学技术厅的研究成果、地震仪技术的最新动向等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季.  AB 陈保华 《内陆地震》1997,11(3):258-264
认识造山带及其构造的成因本质对研究地震分布规律非常重要。列出了国内外研究者的造山带分类。作者综合地槽说和板块构造说,提出了造山带分类类型。认为,哈萨克斯坦东南部地震活动造山带系属地台后的远程碰撞型,中亚造山带是在切向应力作用下形成的。阐述了哈萨克斯坦东南部的地貌构造和地震活动。不对称山脉是该区造山带构造的重要特征。地台后的远程碰撞造山带的最新构造特征,既可解释地震构造反常现象,又可确定地震活动规律,这些规律可用于判断孕震带和评定地震潜在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华南大陆构造与问题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在前人成果基础上,通过以构造为主的多学科综合调研,重新审视认知华南大陆构造及其形成演化.厘定新元古代以来该大陆具有二大地块、三大类型构造单元与四大变形构造系统,由此构成华南大陆构造基本格局.研究揭示其不同构造演化阶段具有不同性质和机制及构造特征,经历了四个不同属性特点的演化阶段,包括:(1)新元古代古板块构造的拼合与裂解,尤其陆内伸展裂谷构造;(2)显生宙以来在板块构造围限下的早古生代与中生代初两期陆内造山作用,形成两期复合的陆内造山构造区;(3)统一华南大陆内扬子克拉通与陆内造山的长期并行演化和克拉通的多期逐次迁移活化;(4)中新生代现代全球板块构造体制下的板块构造与陆内构造的复合差异演化及动力学特征.本文旨在综合多学科研究,对比中国大陆与全球地质,总结华南大陆构造的基本特征、属性以及所反映的具有普适性的大陆特性和构造规律并梳理有待进一步探讨的主要科学问题,从而系统地探讨大陆构造与成因及动力学机制,探索回答板块构造尚不能解决的大陆问题,深化发展板块构造,为构建大陆构造与大陆动力学理论系统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5.
利用相干体技术探测煤矿微小构造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煤矿高产高效安全生产地质保障体系要求探明煤矿微小构造,相干体技术利用计算机分析检测三维地震数据体中相邻道之间地震信号的相似性,比常规解释方法更有利于小断层等小构造的识别;相干技术算法中C3比C1、C2两种相干算法在断层识别和边缘检测上具有更高的水平分辨率和垂直分辨率;相干体技术与地震属性技术、图象处理技术联合使用,形成煤田地震资料解释的新模式,能够更好地解决煤矿生产中遇到的构造、岩性等实际问题,极大提高三维地震成果的使用效率和应用水平;相干体技术在许厂、梁家等煤矿中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从板块构造理论的角度说明我国大陆地区构造活动与周边板作用的关系,根据全球地震活动资料进行统计预报,认为在1997-1998年内,我国东部大陆地区不会发生Ms≥7级地震,发生6级地震的危险性是存在的;我国西部有可能发生7级大震。  相似文献   

17.
北祁连山构造带位于青藏髙原的东北部边缘,隶属于秦岭-祁连-昆仑褶皱系,为一发育良好的加里东优地槽褶皱带,在近代曾发生过1927年古浪8级大震和1932年昌马7.5级强震。近年来,许多学者都运用板块构造理论对该带的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进行了重新分析和研究,並一致认为北祁连山构造带是一条巨大的早古生代晚期结束地槽活动的加里东古板块缝合线。  相似文献   

18.
秦岭及周边地区(图1)位于我国版图的中心,不但包括了我国三大主要构造单元(扬子地体、华北地体和青藏高原)的交汇部位和我国两大造山带(中央造山带与南北构造带)的交汇部位,也包括了华北地震带与南北地震带交汇部位,因此,该区域的研究是理解中国大陆内部的历史构造演化和现今构造活动和地震活动的关键区域.  相似文献   

19.
地震活动是全球构造运动的表现之一,按照全球板块构造学说,全球地震活动从其分布区域的构造特征来看,分为3类:板间地震、板内地震和洋脊地震。一、地震活动性指数A(b) 地震活动是地球本体的一种基本属性。研究全球地震活动性的历史和现状,对于分析一个特定地区的地震趋势是一项必要的基础工作和不可缺少的背景条件。地震活动性一词虽  相似文献   

20.
关于板块构造与地震的关系,文章略述了板块的划分与板块运动;划分板块的依据;地震与板块构造等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