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沿海海区,全球气候变化和区域性人类活动等造成的影响表现得最为明显。因此,沿海海洋研究越来越受各海洋国家的重视。例如在美国,已实施或计划实施一系列大型研究计划,其中有: ·陆地—边缘生态系统研究计划(LMER),(国家科学基金会); ·沿海海洋过程计划(COCP),(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海军研究局);沿海海洋计划,(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计划(GLOBEC),(国家科  相似文献   

2.
新学科的诞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由于人类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使占全球面积71%的海洋成为21世纪开发的重点领域。然而,各成体系的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地质和海洋水文,已难以适应认识和解决当前面临的全球变化问题的需要。80年代初,随着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JGOFS)、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GLOBEC)、全球海洋真光层研究(GOEZS)、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LOICZ)等重大国际合作计划的兴起,处于这些学科交叉点上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这新的分支学科应运而生,至90年代,这一边缘交又研究方向已成为海洋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我国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虽起步较晚,但已取得飞速发展。至今,已开展实施了渤海生态系统动力学、东海海洋通量、台湾海峡生源要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南海碳通量、南沙群岛珊瑚礁生态系物质循环等一系列重点项目的研究,强有力地推动了这一边缘交叉学科的发展。 海洋生物地球化学是利用化学、地质、生物、物理的观点综合研究海洋中物质循环的过程与规律,突出的特点是研究生物作用下的地球化学过程,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生源要素(C,N,P,S,Si等)及与生物过程有关的其他元素。 本文从真光层内生源要素的循环、海水中颗粒物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沉积物-海水界面过程中的生源要素,以及微型生物在生源要素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等方面阐述了生源要素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进展,以期推进我国该领域研究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全球变化与海岸海洋科学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海陆过渡带的表层系统作用过程、环境资源特性及发展变化规律,与人类生存发展关系密切。全球气候与海平面自然变化、全球性频繁的地震、火山构造活动研究及国际海洋权益之重新组合,促进海岸海洋科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译者序     
南极研究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引起国际科学联盟理事会(ICSU)的极大关注。在ICSU和世界气象组织(WMO)主持下的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和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是了解主宰地球整体系统相互作用过程的两项全球尺度的研究计划,是由许多区域性研究计划和核心计划组成的。南极区域性研究计划则是其中之一。南极地区在全球变化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区中的大气—冰—海洋—生物通  相似文献   

5.
20 0 1年 8月 4日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第一井正式在江苏东海县毛北村开钻 ,这是继我国 1998年春作为“参与成员”加入“大洋钻探计划 (ODP)”,并于 1999年春在我国南海成功实施 ODP184航次钻探后 ,我国在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 (ICDP)取得的又一骄人的成绩 ,标志着我国正在向世界地学强国迈进。大陆科学钻探与海洋科学钻探并驾齐驱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取得的成果既相互印证又相互渗透 ,无疑极大地推动了全球地学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世界最早的科学钻探活动始于海洋。自 2 0世纪 6 0年代末始 ,海洋科学钻探已实施了“深海钻探计划 (…  相似文献   

6.
氮(N)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营养元素,N循环是整个生物圈物质和能量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十年来,环境和资源问题的日益突出促进了人们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研究及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海洋中的N循环亦受到了广泛关注。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IGBP)、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JGOFS)、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GLOBEC)等重大国际合作计划的实施,海洋中的N循环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 本文主要对海洋沉积物中的N循环过程进行了阐述,包括海洋沉积物中N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海洋中N与生物生产过程的关系、早期成岩作用及N的去营养化、沉积物中N循环及其控制机制、颗粒N的形成及其功能、N与其他生源要素循环的关系)及沉积物中N循环的研究方法等,以期对进一步开展N循环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莱州湾东岸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海岸带是全球变化研究的关键地区,是海、陆、气相互作用的重要界面。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3个大型计划,即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和地球环境变化中的人类作用因素研究计划(HDP)中,由HDP与IGBP分别以人类活动和地球环境为中心并相互结合,从系统性变化和累积性变化的观点,通过个人、地区、国家和国际合作的共同努力而进行。物质与能量流动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而过渡带(即界面)是进行全球变化研究的最有效地区。海岸带是最重要的过渡带。查明海岸带各地球子系统间物质与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对各子系统的描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代海岸带的新概念,以陆海相互作用为其基本特征。由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提出的关于“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LOICZ)研究计划,在近几年中成为海岸带研究的热点以及全球变化中的研究前沿。  相似文献   

8.
海洋生物对二甲基硫生产的控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甲基硫(DMS)是参与全球硫循环的最主要的海洋生源硫化物,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酸化产生重要影响.海洋中DMS的产生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生物学和生态学过程,主要涉及的生物过程包括浮游植物病毒感染、浮游动物摄食和DMSP裂解酶的活动.根据海洋生物活动在二甲基硫的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所起着的重要作用,作者综述了国际海洋科学工作者十几年来在DMS生物生产过程研究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王崇江 《海洋科学》1998,22(2):36-38
“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CLOBEC)研究计划目前已被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IGBP)接纳为核心计划之一,并且可能成为今后10a内最大的国际海洋学研究计划。其主要目的是要了解海洋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特别是物理环境变化的响应。浮游动物是研究海洋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胁迫反应理想的研究对象,其数量变动是监测海洋生态系统动态的理想指标,因此GLOBEC计划特别强调对浮游动物的研究。海洋浮游桡足类的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在繁殖盛季往往超过其他种类而在浮游动物中占据优势[1],因此海洋浮游桡足类的研究是浮游动物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赵一阳 《海洋学报》2003,25(6):142-142,U006
揭示以碳为核心海洋生源要素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是全球变化重大国际计划IGBP中的GLOBEC ,LOICZ ,JGOFS ,SOLAS核心科学问题 ,其科学意义不仅会使人类对自然科学规律的认识有重大突破 ,而且将对解决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的重大科学问题产生巨大影响 .因此 ,近年来 ,作为地学学科前沿和与国家资源环境息息相关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 ,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为顺应这一趋势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宋金明博士完成的 80余万字的我国第一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专著———《中国近海生物地球化学》…  相似文献   

11.
为加速海洋空间规划在全球范围内的实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和欧盟委员会于2019年2月启动全球海洋空间规划2030计划(MSPglobal 2030)。文章从海洋空间规划的国际指南编制、试点项目实施以及成果交流传播3个方面对该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介绍,分析该计划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结合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背景和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项目的实施,重点从规划者能力建设、气候变化影响、蓝色经济发展和加强科学技术支撑4个方面探讨海洋空间规划实施的相关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PICES),是根据1992年由中国、加拿大、美国、日本签署的国际条约正式成立的。该组织是一个区域性海洋科学组织,其目的是促进和协调对北太平洋及其邻近海域生物资源的海洋科学研究工作。它的宗旨是研究该海域的海洋环境及其与陆地和大气的相互作用,以及海洋环境对全球天气和  相似文献   

13.
许东禹 《海洋科学》1994,18(4):70-70
著名海洋科学家曾呈奎教授等学者主编的《中国海洋科学研究及开发》一书,集中国海洋科技界的精英,发挥各家的集体智慧,以精湛的笔法,系统、全面地阐述了近代中国海洋科学发展历史和海洋科学不同领域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各学科研究现状和水平,提出了今后主要工作领域和发展方向。当代人类面临人口、资源和环境3大问题。其中资源和环境直接或间接地都与海洋有关。海洋是天然资源的巨大宝库,又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场所。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又有潮汐、彼浪等动力资源。全球气候的变化直接受控于海洋分布…  相似文献   

14.
海洋沉积物中碳的来源、迁移和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活动每年向大气排放的CO2约为65亿t,其中留在大气中的约占50%,大洋吸收约16亿-20亿t,陆地生态系统大约吸收0.7亿~1.4亿t(Bates,2001;Battle et al.,2000),还有大约13亿t找不到去处,称为大气CO2丢失项,而陆架边缘海有可能是这丢失项的去处。近海沉积物是大气二氧化碳的接受者,同时当条件合适时沉积物中的碳又可被释放重新进入水体乃至大气中,是碳循环中的重要源与汇,因此海洋沉积物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全球碳循环的一个关键环节。虽然近十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对沉积物中的碳循环进行了较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海洋沉积物在碳循环中的作用和过程至今并未查清,具体体现在海洋沉积物在海洋碳循环中起什么作用?起多大作用?在哪些方面影响和控制海洋碳循环?这些均需要科学家们长期的艰苦努力,以便在更深入、更系统和更高层次上研究解决困扰当今人类的涉及碳循环这一重大环境科学问题。 海洋沉积物为海洋环境中的一个主要研究对象,其中的碳与水体-生物体以及大气、入海河流等进行着不间断的交换、大气中的气体碳经过复杂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转化为水体中的溶解碳,再变为颗粒碳,经沉降最终形成沉积物,在适宜的条件下上述的反过程同样会发生。因此,研究海洋沉积物中的碳在其循环中的作用是非常困难的。碳是最主要的生源要素,更是生命活动能流、物流中最重要的元素,几乎所有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都与它有关,因而有关碳循环的研究是目前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许多国际研究计划均以此为核心研究内容。如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IGBP)中的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JGOFS)、全球生态系统动力学(GLOBEC)以及上层海洋与低层大气研究计划(SOLAS)等(唐启升,2001;宋金明,2000)。碳循环研究以 JGOFS计划2001年基本结束为标志,通过近十几年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系统了解了海洋循环的过程及界面碳通量,对全球碳循环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作者从海洋沉积物中碳的形态与来源、海水及颗粒物中碳与沉积物碳的关系、表层沉积物再悬浮对碳循环的影响以及沉积物中碳的早期成岩作用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海洋沉积物中碳循环目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全球变化与海岸带和海岸带综合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1全球变化的发展与研究计划“全球变化”一词,最早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一些社会科学组织首先开始使用,用于指国际社会、经济和政治系统的变化,尤其是指国际安全的变化和生活质量的降低。20世纪80年代,自然科学家开始使用它,表征以地球环境为中心的一些事件,包括全球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等的变化状况。1983年,G伽伦德GeorgeGarland教授在国际科学联合会ICSU大会上提出了全球变化的概念,阐明了物理过程与生物过程相互作用的观点。自此,“全球变化”开始以地球环境为中心,更多地…  相似文献   

16.
管松  于莹  乔方利 《海洋学报》2021,43(1):155-164
为了找到逆转海洋健康状况衰退的有效途径,联合国决定自2021年启动“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以下简称“海洋十年”)计划。2020年12月31日获得联合国大会审议通过的《“海洋十年”实施计划》以“构建我们所需要的科学、打造我们所希望的海洋”为愿景,描绘了“海洋十年”的预期成果、挑战与目标,以及实施、治理、协调、筹资、监督与审查等机制。“海洋十年”被联合国喻为“一生一次”的计划,是联合国发起的海洋大科学综合性顶层计划,它将通过激发和推动海洋科学领域的变革,在全球和国家层面构建更加强大的基于科技创新的治理体系来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这将深刻改变人类对海洋的认知与行为模式,深刻影响乃至引导海洋秩序的演化过程,也会对海洋区域合作整体布局产生较大影响。建议我国以“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积极参与“海洋十年”,作为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核心抓手,尽快组建“海洋十年”国家委员会,制定中国行动方案,与国际社会一道推进海洋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大亚湾海洋生物综合实验站主办,广东海洋湖沼学会协办的第二届国际南海海洋生物学术会议定于1993年4月在广州召开。会议旨在交流南海海洋生物学的研究成果,扩大南海海洋生物各学科领域的国际合作研究,促进对南海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 会议议题为:1.南海海洋生物资源与渔业;2.海洋污损生物;3.河口与海湾生态系统及人类活动对其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刘敬圃 《海洋科学》1994,18(5):23-24
近30年来,人类的地球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以全球变化研究为对象的地球系统科学,并成为综合地球科学、生命科学、化学、物理学等的更高层次的学科。全球变化(Global change)研究主要包括3个计划:1.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2.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3.全球环境变化的人为影响(HDP/GC)。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已决定开展统观念岩石圈、生物圈、水圈和大气圈的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全球环境变化的人为影响(HDP/GC)”与已经起步的“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  相似文献   

19.
关于"赤道上层海洋的垂直运动及其对生物资源、大气的影响"的国际学术会议于1985.5.6-5.10在巴黎UNESCO召开,会议由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SCOR)主办,并由政府间委员会(IOC),关于气候变化和海洋的SCOR/IOC委员会(CCCO)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洋科学部(UNESCO)协助.这次会议有中国、美国、苏联、法国等14个国家的60多名代表参加.  相似文献   

20.
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海洋息息相关。因此,许多沿海国家均把开发利用海洋作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和海洋新秩序的建立,进一步促使沿海国家更加关注海洋性基础研究的发展,把其作为海洋科技发展计划、规划的重要内容。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推进,一些多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