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胶东地区大规模金成矿作用发生于125~110 Ma,与金成矿作用同期的早白垩世晚期艾山岩体出露于华北克拉通东缘,由深成相的石英闪长岩-似斑状二长花岗岩类及浅成相的闪长玢岩、花岗斑岩等组成,岩体发育岩浆暗色包体.对艾山二长花岗岩开展了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LA-ICP-MS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测试和研究,探讨了该...  相似文献   

2.
张媛媛  蔡丽斌  金巍  刘婷  郑培玺  李婧 《岩石学报》2016,32(9):2867-2880
辽西兴城钓鱼台地区分布一套花岗质杂岩,是新太古代"绥中花岗岩"的重要组成部分。花岗质杂岩以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为主,少量细粒黑云闪长岩(包体)及脉状花岗岩,各类岩石接触关系明确,本文定义为"钓鱼台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似斑状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脉状花岗岩的形成年龄分别为2538±20Ma、2476±56Ma、2470±18Ma,同为新太古代末期热事件的产物。通过该花岗岩组合的宏观-微观组构解析表明,似斑状花岗闪长岩表现为均匀块状构造,具有深熔花岗质岩浆的典型堆晶结构;细粒黑云闪长岩为细粒结构,呈小型暗色包体分布在似斑状花岗闪长岩中,包体的塑性变形、捕掳晶、淬冷边及反向脉等组构发育,具有铁镁质基性岩浆加入同深熔花岗闪长岩并快速冷却的特征;暗色的石英闪长岩主要分布在似斑状花岗闪长岩之下,接触带附近似斑状花岗闪长岩中的钾长石变斑晶明显增多,显示闪长质岩浆"底垫"侵位加热的特征;脉状花岗岩同时穿切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具有熔体富集脉体的结构特征。各类岩石中变形组构均不发育。钓鱼台花岗岩记录了新太古代末期地壳深熔和壳幔相互作用过程,岩石组构研究表明新太古代地壳再造作用是一个"静态"多期次的缓慢深熔过程,伴有同期幔源基性物质加入并混合,以及随后大规模的基性岩浆底侵。由此推断钓鱼台花岗岩形成的构造背景为幔源岩浆垂向底侵过程,可能是与俯冲带关联不明显的岩浆弧环境。  相似文献   

3.
斜长石作为主要造岩矿物,是研究岩石成因、示踪岩浆演化和岩浆混合过程的有效工具.对冈底斯带曲水岩基始新世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闪长岩脉和暗色包体中的斜长石进行了阴极发光图像结构特征、电子探针主量元素和LA-ICP-MS微量元素成分的分析,揭示了斜长石复杂环带的成因和相关的岩浆过程.该区斜长石的阴极发光图像呈现出多种颜色且与其An值相对应,随着An值降低依次为绿色、蓝色和暗灰色或暗红色等,并发育补丁状环带、筛状环带、韵律环带等.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中斜长石的An值具有相似的变化范围(20~55),而闪长岩脉和暗色包体中An值的变化范围较大(25~85),表明曲水岩基经历了复杂的开放过程.微量元素结果表明:花岗闪长岩与闪长岩脉和暗色微粒包体具有相同的Sr含量范围(600×10^-6~1 100×10^-6);而二长花岗岩的Sr含量(1 000×10^-6~2 400×10^-6)整体高于前者.以上研究表明,花岗闪长岩中阴极发光呈现绿色的核部或幔部是偏中性岩浆注入寄主岩岩浆混合的结果;具有高Sr含量的二长花岗岩认为是高Sr含量的岩浆结晶形成的;闪长岩脉和暗色微粒包体中的筛状结构斜长石为寄主岩捕掳晶.  相似文献   

4.
基于东昆仑造山带祁漫塔格构造走廊域晚古生代—早中生代侵入岩类的野外地质学、岩石学、时空分布和同位素定年资料,可以识别出5个构造岩浆阶段和5个构造岩浆带。研究区的岩浆活动主要集中于早中二叠世阶段、晚二叠世晚期—中三叠世早期、中三叠世、晚三叠世和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早中二叠世阶段的岩浆活动产物为花岗闪长岩+(斑状)二长花岗组合、石英闪长岩+斑状石英闪长岩组合及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组合,晚二叠世晚期—中三叠世早期(254.1~240.6Ma)为(斑状)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组合;中三叠世(安尼期晚期—拉丁初期)为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英云闪长岩组合;晚三叠世(212~225Ma)为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斑状)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组合;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瑞替—郝塘期)代表性的岩石组合为石英二长岩+(斑状)正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这些火成岩组合有规律地分布在构造走廊域内,是揭示东昆仑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天宝山矿是我国大型的多金属矿床之一.区内出露的地层有泥盆系片麻岩,石炭系大理岩和中生代中基性到酸性火山岩.侵入岩主要有华力西晚期的片麻状花岗岩和石英闪长斑岩;印支期角闪辉长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斑状二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斑岩;燕山晚期辉绿岩、辉长闪长岩、安山玢岩、英安斑岩和流纹斑岩.此外,还出露有中粗粒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石英二长岩等燕山晚期交代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6.
博罗科努石炭纪侵入岩为一巨大的岩基,主体岩性为闪长岩,边部发育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花岗岩、斑状花岗岩等,属富含角闪石强-中等钙碱性系列.该岩体的形成主要与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在闪长岩中获得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308.2Ma±5.4Ma.岩体侵入最新地层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为石炭纪活动陆缘火山岩的深成组分,它们共同组成该区的陆缘型岩浆弧,从而说明该区在晚古生代存在古板块的俯冲作用.  相似文献   

7.
西藏日土岩基三宫岩石序列地球化学、年代学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西藏日土岩基三宫岩石序列由花岗闪长岩、英云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组成,富含包体,包体由砂板岩捕掳体、角闪石析离体和镁铁质暗色深源包体组成。寄主岩的地球化学性质显示高硅、铝不饱和-弱饱和、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富集轻稀土、弱-中等的铕异常,寄主岩地球化学协和图指示岩浆来源为壳幔混源,花岗闪长岩锆石~(206)Pb/~(238)U年龄为115.5±0.4Ma,该混源花岗岩序列与狮泉河带闭合过程中岛弧与班戈地体的碰撞有关。  相似文献   

8.
皮尔巴拉地块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面积60,000平方公里,这里有一些世界上最老的(3500Ma)并且出露最好的太古宙岩层。花岗岩形成了100公里宽的卵形岩基,构成该地块约60%,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1)混合岩,片麻岩和叶片状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和钠质花岗岩,年龄从至少3400Ma到约2900Ma。2)不同年龄的叶片状斑状石英二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但以3000Ma的为主。3)年龄为2700—2600Ma的构造运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旧井岩体BS03号钻孔的岩石学、岩石化学以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S03号钻孔所见的主要岩石类型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其次为英云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及中粗粒花岗岩、伟晶岩、细晶岩等。似斑状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以及英云闪长岩的铝碱指数(ASI)为1.0左右,均为准铝质;而石英闪长岩的铝碱指数(ASI)仅为0.66~0.68,表现为明显的铝不饱和。上述各类岩石均表现为I型花岗岩的稀土配分曲线特征,且其稀土配分曲线总体较为相似,说明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成因联系。Nd、Sr同位素地质特征揭示:该区花岗岩的成岩物质来源于下地壳,并可能有上地幔物质的介入。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广西岑溪地区糯垌岩体及其岩石包体的成因,对糯垌岩体的岩石包体进行详细的岩相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分析。岩相学研究表明糯垌岩体的岩石包体主要为斑状黑云母钾长花岗岩、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二长片麻岩、二长变粒岩、钾长变粒岩和花岗闪长岩,按成因分为捕掳体和残浆包体两类。斑状黑云母钾长花岗岩包体(样品F16—7—6)和黑云斜长片麻岩包体(样品F16—13—4)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152. 3±2. 2) Ma和(252. 7±4. 4)Ma;斑状黑云母钾长花岗岩与寄主岩石形成时代一致,黑云斜长片麻岩与大冲花岗闪长岩的侵位时代一致。岩石包体和寄主岩石在hark图解、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和微量元素蛛网图中具有相似的演化趋势,表明寄主岩石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同化混染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同西岩体出露于西昆仑造山带西段,主要岩性为高钾钙碱性的石英闪长岩和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石英闪长岩中普遍发育椭球形或卵形暗色镁铁质包体,包体岩性主要为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的SiO2的含量为56.6%~65.3%,Mg#为0.45~0.46,包体SiO2的含量为52.9%左右,Mg#为0.48。相对于石英闪长岩,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具有较高SiO2的含量(SiO2=65.0%~73.3%)和较低Mg# (Mg#=0.36~0.44)。微量元素分析数据表明,石英闪长岩与暗色包体的REE球粒陨石标准化图呈右倾型,Eu负异常不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强烈亏损Nb-Ta、Ti等元素。温压计算显示石英闪长岩为相对低温(638~768℃)的中-深成岩体(平均深度为8.8km),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具有相对高的结晶温度(752~771℃)。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石英二长岩形成年龄为470±1.2Ma,略晚于前人报道的石英闪长岩侵位年龄。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与石英闪长岩来源于不同的岩浆,二者之间不存在分异关系。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历史,早期的石英闪长岩为大洋板片俯冲过程中地幔楔部分熔融岩浆的分异产物,晚期的石英二长岩-花岗岩则来源于碰撞后伸展阶段由于软流圈地幔物质上涌加热导致变泥质岩石熔融的结果。大同西复式岩体的成因指示了西昆仑造山带在早奥陶纪经历了由俯冲向碰撞后伸展的构造体制转换。  相似文献   

12.
马绪宣  施彬  熊发挥  李海兵 《岩石学报》2020,36(10):3063-3080
冈底斯岩浆带位于拉萨地体南缘,其形成过程主要受中生代新特提斯洋板片俯冲和新生代印度-亚洲陆-陆碰撞控制,是揭示青藏高原形成过程和深化大陆动力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曲水岩基位于冈底斯岩浆带中段,介于拉萨和曲水之间,主要由花岗闪长岩、花岗岩、闪长岩和辉长岩组成。岩基花岗质岩体中包含大量暗色岩浆包体,包体产出状态有同侵位岩墙、包体墙、包体群等,表明岩浆混杂与混合现象。前人关于曲水岩基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很多进展,比如,发现这些暗色岩浆包体与寄主岩具有相同的结晶时代,主要集中在55~45Ma。但是,关于曲水岩基形成在俯冲背景还是碰撞背景还存在着争论。这些广泛分布的暗色岩浆包体和寄主岩的关系,及其所代表的岩浆混合过程还需要精细的矿物学工作。因此,本文在综合分析野外岩性分布、暗色岩浆包体出露形态的基础上,重点选择花岗闪长质寄主岩和其中的暗色岩浆包体中的角闪石进行矿物显微结构和构造的分析,并结合电子探针数据,以探求曲水岩基的岩浆混合过程。我们初步认为曲水岩基的形成经历两期混合过程:早期的基性岩浆和酸性岩浆端元在深部的混合;晚期基性、酸性岩浆混合后的中性岩浆爆破、上升,并继续与酸性岩浆混合。此外,曲水岩基形成于俯冲到碰撞的转换过程,受控于俯冲板片作用所产生的弧型岩浆和板片回旋及稍后的断离所产生的地幔岩浆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临沧岩体和平和街岩体是两个出露于滇西澜沧江带的海西-印支时期花岗岩类岩基,主要岩性为斑状(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在这些花岗岩中,作者发现有很少报道的自然铅副矿物存在,其平均含量20g/t,最高含量可达36g/t,它们可能是在后期的变质热事件过程中形成的,X粉晶衍射分析表明,其表面有一层氧化膜(密陀僧PbO),它对于自然铅的保存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湘赣交界地区发育的万洋山岩体进行锆石SHRIMP U-Pb定年和岩石学、地球化学分析。该岩体由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本次主要讨论英云闪长岩及其中发育的石英闪长岩包体,并获得英云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为438.0±3.0 Ma,石英闪长岩包体的锆石U-Pb年龄为425.6±3.1 Ma,为晚志留世。英云闪长岩矿物组合为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石英以及少量的角闪石、磁铁矿和榍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为低硅、准铝质及钙碱性的花岗岩,在岩石类型判别图解中为I型花岗岩。石英闪长岩包体为细粒结构,矿物组合为角闪石、斜长石、黑云母、石英及少量辉石,表明岩石包体是岩浆成因的;包体中存在异常共生矿物斜长石斑晶、针状磷灰石,CIPW标准矿物计算中未出现刚玉分子,地球化学组成显示其具有低硅、低碱、准铝质的钙碱性岩类特征;包体还表现为富Mg、Fe以及高Mg#值(45~50),显示出包体高镁、偏基性的特征;包体与寄主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和微量元素蛛网图分布特征基本一致,表明二者在成因上相关联。石英闪长岩包体分异指数DI=45~48与辉长岩接近,SiO_2含量略高于辉长岩,表明石英闪长岩包体源于上地幔基性辉长质岩浆、经岩浆混合演化形成。英云闪长岩显示为岛弧岩浆岩、具有活动大陆边缘岩浆岩特征,结合英云闪长岩的岩石类型、岩石包体成因认为:万洋山岩体可能是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在俯冲消减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软流圈地幔上涌,诱发岩石圈地幔和上覆的古老地壳物质重熔,形成以壳源为主、壳幔混合成因的花岗岩。  相似文献   

15.
长园带状杂岩体主要由长园石英二长闪长岩、官山石英二长岩、沙峪斑状花岗岩和西后峪花岗岩4个侵入体构成。长园石英二长闪长岩富镁贫铁,准铝质,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具弱的Eu负异常,Sr/Y值较高,是中性埃达克质岩。官山石英二长岩富碱富镁,Sr/Y和(La/Yb)N值高,具弱的Eu负异常,是典型的"C型埃达克岩"。沙峪和西后峪花岗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元素总量低,具负Eu异常。长园石英二长闪长岩和官山石英二长岩是高Sr的基性原始岩浆在中等压力(0.8~1.2GPa)条件下分离结晶的产物。沙峪斑状花岗岩和西后峪花岗岩则是由幔源岩浆与地壳岩石发生相互作用的产物。长园带状杂岩体的实例表明,埃达克质岩起源或形成的压力可以相对较低(1.2 GPa)。  相似文献   

16.
李旺  马绪宣  邱亮  司家亮  刘栋梁 《岩石学报》2023,(12):3641-3660
藏南冈底斯岩浆带经历了中生代俯冲-增生造山作用和新生代碰撞造山作用,是研究大陆地壳生长与演化的理想场所。位于冈底斯岩浆带中段的早始新世曲水岩基,主要由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闪长岩及辉长岩等组成。前人已经在年代学、地球化学等方面对曲水岩基进行了大量研究。然而,对于岩基的形成是否由岩浆补给控制及其详细过程的研究还较为薄弱。花岗闪长质岩体中暗色岩浆包体特殊的产出状态,如包体墙和弥散状分布的包体等,显示岩浆补给在岩基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包体中发育斜长石主晶包裹角闪石等客晶的嵌晶结构。本文聚焦包体斜长石的嵌晶结构及客晶矿物(如角闪石),结合背散射图像、矿物能谱扫描与矿物电子探针分析,以追踪曲水岩基形成期间的岩浆补给过程。计算结果显示客晶角闪石的结晶温度与压力最高(783~853℃、0.23~0.45GPa),包体基质角闪石次之(781~808℃、0.21~0.31GPa),花岗闪长质寄主岩中角闪石最低(769~802℃、0.18~0.26GPa)。此外,发育嵌晶结构的斜长石具有明显的成分环带,其偏钠质的核部指示了晶粥体的存在。本研究初步构建了岩浆补给模型与嵌晶结构的形成模型。镁铁质岩浆沿长英...  相似文献   

17.
对华南诸多花岗岩体暗色微粒包体的野外调查表明, 非均一包体是包体中最普遍的类型,常具有暗色基性边.岩石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包体边缘的岩性为二长岩-石英二长岩-二长闪长岩,中心则为石英二长闪长岩-英云闪长岩.从包体中心到边缘,具有Si、Ca含量和Na/K比值降低,K、Al、Ti、P和Fe+Mg含量升高的变化趋势,揭示包体应...  相似文献   

18.
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可划分为橄榄安粗岩系列和高钾钙碱性系列。前者岩石组合为辉石二长闪长岩+二长岩+石英二长岩,后者为辉长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两个系列岩石的组成矿物种类相似,但在不同岩石中的含量不同,主要造岩矿物为斜长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钾长石、石英。橄榄安粗岩系列岩石中含有大量的深源包体,包括辉石堆积岩包体、角闪石堆积岩包体和角闪石辉长质堆积岩包体,主要矿物为辉石、角闪石,其次为尖晶石、斜长石、磷灰石、金云母;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中含大量的微粒闪长质包体、镁铁质石英二长闪长质包体和富云母包体,主要矿物为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在考虑温压计使用条件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温压计计算了两个系列侵入岩及包体形成的温压条件。结果表明,橄榄安粗岩系列侵入岩侵位深度(4~6km)略小于高钾钙碱性系列侵入岩(6~7km),各种堆积包体形成于45~65km的深位岩浆房,微粒闪长质包体形成于12~15km的浅位岩浆房,镁铁质石英二长闪长质包体是早期侵入岩的边缘相,而富云母包体可能为地壳部分熔融的残余相。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从花岗岩风化残余型高岭土矿的垂直分带和元素的地化演变特点,来探寻该矿床的成矿规律。若有谬误之处,请批评指正。一、概述矿区位于海拔标高900米以上的山间谷盆之中,四周由上侏罗统南园组酸性火山岩组成的陡峻中山所环绕。谷盆由低丘与一、二级阶地组成,面积约37平方公里,盆底为峬源复式岩体(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似斑状花岗岩、石英闪长岩等),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是成矿母岩,  相似文献   

20.
铜陵中酸性侵入岩成因及锆石SHRIMP定年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铜陵地区高钾钙碱性系列侵入岩包括辉长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橄榄安粗岩系列侵入岩包括辉石二长闪长岩+二长岩+石英二长岩。高钾钙碱性系列侵入岩中含有富云母包体和微粒闪长质包体以及镁铁质石英二长闪长质包体,与区内的铜(金)矿化关系密切;橄榄安粗岩系列岩体中含多种深源堆积岩包体,与金(铜)、银、铅、锌等矿化关系密切。锆石SHRIMP定年结果表明,石英二长闪长岩为140Ma左右,花岗闪长岩为142~146Ma,辉长闪长岩为143Ma,辉石二长闪长岩为138~142Ma,二长岩为143Ma,可见两个系列侵入岩的年龄既有一定的差别,也有一些重叠。岩石地球化学及包体岩石学研究表明,橄榄安粗岩系列岩石可能为幔源碱性玄武质岩浆分异后形成,高钾钙性系列岩石可能为分异的幔源岩浆与壳源岩浆混合后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