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省东部株罗系,是中国唯一侏罗纪海交互相沉积,80年代,国内地层古生物工作者在密山,虎林地区建立了龙爪沟群上部层序。近年来,双壳类的一些古生物研究修订某些属种,而置龙爪沟群时代归白垩纪;同时,部分国内,外研究菊石学者修改了部分保存不佳的标本已定名单,把80年代前所建龙爪沟群划归早白垩世晚期。如遵此结论,则黑龙江省缺失了侏罗纪沉积,实际上亦无这种可能,本文全面系统介绍了最近几年研究龙爪沟群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北部陆相侏罗系与英国海陆交互相侏罗系的对比研究——兼论中国北部侏罗系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通过中国北部陆相侏罗系与英国苏格兰西北部海、陆交互相大河口群叶肢介组合的对比和义县组底部与叶肢介共存的孔子鸟与德国索尔霍芬灰岩始祖鸟的对比,为中国北部陆相侏罗系与海相侏罗系的对应关系提供了三条对比等时线,并为陆相侏罗系的对比与时代提供了可靠的生物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北部陆相侏罗系与英国海陆交互相侏罗系的对比研究:兼论中国北部 …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通过中国北部陆相侏罗系与英国苏格兰西北部海,陆交互相大河口群叶肢介组合的对比和义县组底部与叶肢介共存的孔子鸟与德国索尔霍芬灰岩始祖鸟的对比,为中国北部陆相侏罗系与海相侏罗系的对应关系提供了三条对比等时线,并为陆相侏罗系的对比与时代提可靠的生物依据。 相似文献
4.
西藏措勤地区一直被认为有被分别称为达雄群和接奴群的中上侏罗统,然而在1:25万《措勤县幅》区调工作中,在该区的接奴群、达雄群中发现了较丰富的双壳、腹足、海胆、菊石及植物化石,这些化石组合具早白垩世生物群面貌。根据这些化石组合及地层对比,研究区内的接奴群和达雄群应划归下白垩统则弄群上部。 相似文献
5.
6.
7.
西藏南部江孜地区白垩系的厘定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文中对藏南江孜地区深海一次深海白垩纪地层层序、系统及厚度进行了厘定。建组剖面甲不热、维美等构造复杂,地层层序变化大,重复多。厘定后的岩石层单元有加不拉组、床得组和宗卓组。加不拉组是一套以黑色页岩为主的地层,跨不白垩统一上白垩统三冬阶,下分黑层段和白层段;床得组由紫红色页片状泥灰岩组成,各坎潘期早-中期;宗且即著名的“北家混杂堆积岩”,页岩中含大量外来岩块,时代为坎潘期晚期和马斯特里赫特期。白垩系厚 相似文献
8.
浙闽赣地区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长期存在争议。最近黑龙江东部海相化石的检验使这一问题有所突破;根据与海相层交互的陆相层中各门类化石的对比,又使其它地区(包括浙闽赣地区)的问题也开始解决。众所周知,浙闽赣地区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就在建德群(或其相当地层)之中或其顶、底。本文依据与黑龙江东部的对比,并据本区近年来采用多种方法测得的,一批可靠性大的同位素年龄资料,提出了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9.
我国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长期存在争议,最近黑龙江东部相化石的检验使这一问题有所突破,根据与海相层交互的陆相层中各门类化石的对比,又使其它地区(包括浙闽赣地区)的问题进行开始解决,众所周知,浙闽赣地区株罗系一白垩系界线就在建德群(或其相当地层)之中的或其顶,,本文依据与黑龙江省东部的对比,并据本区近年来采用多种方法测得的,一批可靠性大的同位纱年龄资料,提出株罗系一白垩系界线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0.
阜新盆地的侏罗系和白垩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阜新盆地位于辽宁西部,是我国中生代重要聚煤盆地之一。盆地内出露地层为侏罗系和白垩系。地层剖面完整,化石丰富,露头良好。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1981—1982年,我们对盆地内地层层序、划分与对比和地层时代取得了一些初步认识(表1)。 相似文献
11.
长江口北翼(南通-启东段)沉积物从物性指标判别,物理性质较差,土质分类属于软土或软黏土,而从力学指标判别,力学性质较好,表现出物性与其对应的力学性质指标不完全吻合。分析了出现这种物性“偏软”、力性“偏硬”现象的原因。同时,提出了评价该类土工程特性的新指标,较好地解决了物性与力性不相符合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13.
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年代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采用界线层型标定地层界线的方法,以河北滦平县井上-大店子和大北沟两界线层型剖面的生物地层研究结果,确定我国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在大北沟组与大店子组之间,对滦平县热河群下部及其下伏岩层中的火山岩层进行40Ar/39Ar法年代学研究,并推定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年龄为140±1Ma。 相似文献
14.
随着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其对以往钻孔资料集成应用的需求尤为迫切。在煤田钻孔资料“二次开发利用”和“煤铀兼探”新方法、新思路的指导下,通过采集东胜地区钻孔资料属性数据,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将煤田、铀矿等类型的重要钻孔资料,通过整理、扫描、数据类型转换、录入和集成,建成了东胜地区侏罗系—白垩系综合钻孔数据库,实现了对多源钻孔数据的统一管理。该数据库共包含3个Access数据库和相应的成果图件。每个Access数据库均包含钻孔基本信息表、综合柱状分层表、岩性描述分层表、地层名称及代号表、地层颜色表、测井曲线数据表、测井曲线配置表和钻孔弯曲度测量数据表等8张数据表,分别详细记录了地质编录岩性信息、地层分层信息、岩石颜色信息、测井曲线信息、水文分层信息、钻孔样品采样信息、弯曲度测量信息等。通过应用实践,该钻孔数据库成果可实现连井剖面、含煤含铀目的层的顶底板标高、地层等厚图、砂体等厚图及含砂率图等重要基础地质图件的快速生成,从而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并为铀矿勘查及研究工作提供重要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5.
16.
西藏拉萨地区晚二叠世地层新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萨地区二叠统,先称“蒙拉群”。1981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孙东立等,在堆龙德庆县列龙附近原中三叠统“杳曲浦群”下部,采到晚二叠世的腕足类,瓣腮类和苔藓虫等化石,建立列龙沟组。1990年1:20万拉萨幅以“旁那组”代替“蒙拉群”。东延入1:20万沃卡幅前奥陶纪松多岩群。 相似文献
17.
西藏拉萨地区地层系统及问题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拉萨-波密地层分区西部的拉萨地区,地质工作程度较高,地层系统已初步建立并逐步完地层记录的地壳构造变动和沉积环境和演化历史,基本清楚。 相似文献
18.
中国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及其国际地层对比——以冀北—辽西地区侏罗系—白垩系年代地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冀北—辽西地区陆相侏罗系—白垩系发育,各类生物化石丰富,并夹有火山岩,是利用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同位素测年和磁性年代地层综合研究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的理想地区。冀北滦平盆地侏罗系\\白垩系界线附近的地层为大北沟组和大店子组,辽西义县—北票地区侏罗系\\白垩系界线附近的地层为土城子组和义县组。大店子组含有孢粉Cicatricosisporites Luanpingspora Jugella 组合;介形类Yanshanina Cypridea Rhinocypris组合,Cypridea Yanshanina Timiriasevia组合,Cypridea sulcata亚组合和叶肢介Eosestheria Abrestheria组合等各类化石,这些生物组合与国内、外的对比,尤其是孢粉和介形类与英、法、德、俄和加拿大等地相关地层同类化石组合的对比,其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Berriasian)。辽宁西部义县组下部的孢粉、介形类和叶肢介与国内、外的对比,也得出与大店子组的时代大致相同的结论。大北沟组含孢粉Poceites Podocarpidites Schizaeoisporites组合,介形类Luanpingella Torinina Eoparacypris组合以及叶肢介Nestoria Keratestheria组合等,这些生物组合与国内、外同类生物组合的对比,得出的时代结论是晚侏罗世晚期(Tithonian)。土城子组含有孢粉、介形类及叶肢介等6大门类化石,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得出的时代结论是晚侏罗世。因此,侏罗系\\白垩系的界线划在大北沟组与大店子组之间。生物地层的国际对比表明:此界线与国际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即Tithonian\\Berriasian界线是一致的。根据冀北—辽西地区一系列同位素测年数据推断,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年龄应接近1307Ma 。 相似文献
19.
西藏中部的海相白垩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西藏中部,大致在唐古拉山与冈底斯山之间的藏北湖区,发育了一个长条形的海相白垩系沉积区。东起纳木错,经奇林错、昂拉仁错,向西到达革吉县、狮泉河一带(图1)。 本区的白垩系最早经李璞(1955)研究,将门德洛子(多巴区)地区的地层分为四层。王文彬(1957)进一步划分为:下部门德洛子岩系和上部渠生堡岩系。 1968年,吴兆龙等提出门德洛子岩系应在渠生堡岩系之上的看法。笔者同意这一看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大兴安岭地区侏罗系与白垩系之间不整合面的讨论,以地层区域对比及同位素测年数据等信息确定其界线,达到本区侏罗系与白垩系界线的可识别性、客观性和稳定性之目的.同时,对该区主要地层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的研究,认为土城子组是碰撞造山后伸展阶段形成的一套陆相红层,也是侏罗纪结束的标准层;而满克头鄂博组、玛尼吐组和白音高老组则是碰撞造山后垮塌阶段形成的火山地层.以大规模火山爆发为特征,本区开始了白垩纪地壳演化阶段.侏罗系与白垩系界线位于土城子组与满克头鄂博组之间,二者界线以区域不整合(假整合)为特征,不整合面形成于碰撞造山后伸展与垮塌的转换时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