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中国天文学会天体力会专业委员会举办的“太阳系小天体的运动”讨论会于1992年6月27日—30日在吉林省长春市中国科学院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召开。何妙福任该讨论会的科学组织委员会主席,李玉林为地方组织委员会主席。来自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8个单位共28名代表提交综述报告和学术论文共25篇,其中邀请报告6篇。 这些报告的内容涉及太阳系里小行星、流星、自然卫星和人造卫星多种小天体的运动理论以及轨道确定方法和技术;轨道共振和混沌现象;动力学  相似文献   

2.
中国天文学会天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和卫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天体力学学术讨论会”于1994年11月1-5日在浙江省温州瑞安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和测绘系统的全国各地15个单位的37名代表。该会议得到瑞安市府和科委的大力支持和赞助。瑞安市副市长周正野、科委主任吴承宽同志出席了会议开幕式。这次天体力学学术讨论会包括22届IAU大会介绍、学术报告和中国天体力学的发展方向专题讨论三方面内容。参加22届IAU大会的代表黄天衣向大家介绍了22届大会的概况,特别是与天体力学专业有关的学术活动、研究热点和组织…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天文学会卫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天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天文学会联合举办的“地心参考系度规及其应用”专题讨论会于1994年9月14日至18日在上海天文台佘山25米射电观测站举行。易照华任该讨论会的科学组织委员会主席,黄为地方组织委员会主席。来自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部队院校研究所七个单位共20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代表中35岁以下的青年天文工作者占了近一半,给整个会议带来了青春的活力。地心参考系度规及其应用研究是当前天体测量和天体力学的前沿课题。特别是自90年代初以来由法国物理学家Damour,德国天文学家Soffel…  相似文献   

4.
学术活动     
由中国天文学会天体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天体力学前沿课题研讨会”经南京大学天文系、江苏省天文学会积极筹备,于1988年5月24日至27日在浙江省建德县召开。来自科学院和高校等8个单位的代表21名。他们都是活跃在我国天体力学各领域的专家和青年科技工作者(包括博士、硕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5.
在对太阳系近地小行星的多目标多任务探测中,从大量小行星中快速筛选出可到达目标小行星是小推力轨道设计中一直在努力解决的问题.考虑了小推力作用下的探测器在行星际空间中的轨道运动,通过借鉴天体力学中摄动分析法的思想将小推力作为摄动力来考虑,给出了1阶意义下给定时间内两条开普勒轨道在小推力作用下得以转移成功的必要条件.该条件形式上为几个始末轨道根数差的简单组合,计算量极小,可以用来迅速剔除掉许多无法在给定时间和小推力作用下直接到达的小行星,数值结果验证了近地小行星探测情况下该条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现代天体力学范畴除包含经典天体力学外,还包括天文动力学和星系动力学(其中不用统计力学)。现代天体力学的研究课题可归纳为三类:①具体天体的运动理论,其中的天体包括经典天体力学的研究对象月球,天然卫星,大行星,小行星和彗星,还有人体天体,双星,聚星和星系;②天体力学在地学和空间科学中的应用以及天体力学与其他学科或天文学分支的边缘领域中的课题;③天体力学的基础理论课题。 最后提出,太阳系的结构和演化、天体力学与其他学科或天文学分支的边缘领域,以及三体问题的定性和分析理论,有可能在近期内获得较快进展。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天文学中,无处不闪耀着空间天文的"身影",就连"身体瘦小"的太阳系小行星也不例外。第一艘观测小行星的空间飞行器是"伽利略"飞船,它发射于1989年10月18日,是用来观测木星的。它在飞往木星途中顺便观测了两颗近地小行星,一颗是951号"加斯帕",另一颗是243号"艾达"。1996年2月17日第一艘专门测量近地小行星的飞船--"近地小行星会合飞行"升空,其任务主要是测量433号"爱神星"。"近地小行星会合飞行"的初始轨道位于黄道面内,周期为两年,这允许它在飞行途中可观测其他小行星。1997年6月27日当它与253号"马泽尔德"相遇时,"举起"其"…  相似文献   

8.
近地小行星由于与地球的特殊关系为世人所瞩目, 对其研究始于50 年代, 近年来已成为太阳系动力学中的一个热门课题。全面地介绍了近年来关于近地小行星( 小天体) 的研究状况, 包括对近地小行星轨道演化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结果。阐明了在轨道演化过程中相应力学模型的选取、有关数值方法的引用以及积分步长变化的处理等具体问题, 并介绍了轨道长期共振的作用以及对这种共振的处理方法, 最后给出了根据目前研究所知的与地球轨道距离最近的一些小行星的轨道特征等。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上海市天文学会和江苏省天文学会联合举办的“地球自转与地球各圈层相互关系”专题讨论会于1997年6月11日至14日在江苏省无锡市江原公寓举行.韩天艺、黄成任该讨论会的科学组织委员会主席,杨玉德、萧耐园任地方组织委员会主席.来自  相似文献   

10.
近地小行星是一类可能对地球安全造成潜在威胁的太阳系小天体, 目前绝大部分的近地小行星是由地基望远镜发现的, 且数目仍在不断增加. 为了对我国未来开展近地小行星发现监测提供参考和借鉴, 利用国际小行星中心公开的数据库对所有近地小行星首次发现时刻的观测资料开展了多维度统计分析. 发现望远镜探测能力的限制会对近地小行星的发现造成选择效应, 导致不同轨道类型近地小行星发现的相对比例逐年变化且与直径有关. 另外, 结合数值模拟获得的轨道数据, 对近地小行星首次发现时的观测场景进行了还原, 获得了发现时刻近地小行星位置在不同天球坐标系的分布, 分析了其分布特征与季节、测站纬度和小行星直径的依赖关系. 最后, 通过分析数据定量考察了太阳、月球和银道面对近地小行星发现的影响, 发现地基望远镜一般难以发现来自太阳方向90$^\circ$范围内直径140m以下的近地小行星, 并且随着小行星直径的减小该限制范围也将变大; 月光污染对近地小行星发现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望月前后几天的观测限制可导致约29%的目标无法被发现, 而且分析表明农历上半月发现的目标一般比下半月发现的更难以被跟踪观测; 银道面特别是银心方向会对近地小行星发现产生影响, 使得黄道面附近存在与季节相关的观测``盲区''.  相似文献   

11.
《天文爱好者》2010,(2):48-49
彗木相撞 撞出的天文情缘 陈韬与天文学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始于1994年7月的彗木大相撞。(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与木星相撞)“万一有彗星或者近地小行星与地球相撞,悲剧是不是会再重演?”还在读初中的陈韬胆大无惧,决心去搜寻、发现那些对地球具有潜在威胁的太阳系小天体,与天文学的不解之缘由此开始。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对太阳系内暗弱小天体的探测能力,将位移叠加方法应用于时序光学图像的处理,提高了暗弱小行星的识别效率.通过试位法预估动目标的视运动速度,确定动目标的存在性,进一步根据目标星象特征判据(信噪比和星象伸长率)迭代确定动目标的精确位置.将位移叠加方法运用在近地天体望远镜同一天区连续曝光的多幅图像的处理中,成功探测到暗于21 mag的单帧不可见动目标,验证了图像位移叠加方法探测暗弱动目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学术活动     
由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上海天文学会和上海天文台联合举办的“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中的数学方法研讨会”于1991年11月11日至15日在四川乐山市举行。来自天体测量、天体力学、太阳物理、地球物理等专业的科学家和研究生4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安排了四个专题讲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天文学会卫星动力学委员会于1984年11月16日至21日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了人造卫星资料处理和定轨方法学术讨论会。到会的有中国科学院各天文台站和空间中心、南京大学天文系、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测绘和国防科研部门以及其他有关单位的代表共59人。会上宣读了论文报告共26篇,书面报告8篇,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在卫星观测资料处理、卫星  相似文献   

15.
田伟 《天文学报》2021,62(2):16-62
作为一颗与地球共轨道的小行星,(469219)Kamo'oalewa是一个具有很高研究价值的近地小天体,也是中国首次小行星探测计划的目标天体之一.针对其轨道特性,建立了兼顾太阳、地球和月球非球形引力作用的小行星动力学模型.并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国际小行星中心(Minor Planet Center,MPC)提供的2004|2018年间的光学观测数据对该小行星的轨道进行确定.拟合后观测残差的均方根误差约为0:2″(与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的Horizons在线历表系统相当),其中2004年期间数据的观测残差有所改进.最后,对小行星(469219)Kamo'oalewa的轨道误差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预报了2020-2025年期间该小行星的轨道误差.  相似文献   

16.
近地小行星(10302) 1989 ML和(4660) Nereus作为下一代深空探测的候选目标一直备受关注. 在考虑太阳系主要天体的动力学背景下, 通过计算最大Lyapunov指数(MLE)及MEGNO (Mean Exponential Growth factor of Nearby Orbits)指数讨论它们的稳定性. 同时, 对每个小行星, 在其观测误差范围内按多元正态分布各选取1000个克隆粒子, 通过统计分析显示这两个小行星在10万年内可能的运动范围, 给出半长径-偏心率空间中的出现次数分布图, 并统计小行星与地球或其他大行星之间的密近交汇及碰撞的概率. 此外还对这两个小行星的标称轨道进行长期共振、Kozai共振及平运动共振的动力学分析. 综上得出结论, 1989 ML处在平运动共振主导的区域, 发生密近交汇的概率较小, 从而其轨道相对较稳定; 而Nereus处在地球的密近交汇区域, 轨道极不稳定.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和星表与天文常数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1983年学术讨论会,经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筹备,于4月24日~26日在武汉召开。参加单位有中国科学院所属各天文台,南京大学和北师大天文系以及测绘部门的代表共76名。中国天文学会副理事长、  相似文献   

18.
宇宙信息     
WISE首次发现近地小行星 美国宇航局的大视场红外巡天探测器(WISE)新发现了它的首颗近地小行星,而预计在整个工作寿命中它总共会发现大约数百颗。:这颗直径1千米的小行星编号为2010 AB78,发现于2010年1月12日。发现时它距离地球大约1.58亿千米,不会对地球构成威胁,在未来的几个世纪中它也不会接近地球。这颗小行星在一条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而它的轨道面也并不和地球公转轨道面重合。  相似文献   

19.
木星“新视野” “新视野”号是美国宇航局的新一代太阳系无人探测飞船,主要任务是探测冥王星及其卫星和环绕在太阳系周围的柯伊伯小行星带。2007年2月28日,“新视野”抵达距离木星225千米的最近点,借助木星引力进行加速。利用与木星“亲密接触”的前后几个星期,“新视野”号启动它携带的7个照相仪和传感器,  相似文献   

20.
学术活动     
由中国天文学会卫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主持的第四届卫星动力学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11月中旬在福建漳州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中国科学院、高等学校、国防科委和总参测绘部门所属十九个单位的五十位代表。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卫星动力测地中的精密定轨和近地卫星定轨中的大气研究两个方面。会上共宣读了26篇论文和综述报告。紫金山天文台和总参测绘研究所的代表作了有关卫星动力测地中的多普勒资料处理和精密定轨问题的报告;上海天文台提出的报告中对Lageos卫星精密定轨所涉及到的各种摄动源作了详尽的分析,并给出了合理的数学模式。总参郑州测绘学院和广州人卫站的两篇报告,对全球定位系统(GPS)及其在大地测量等方面的应用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引起了与会代表们的注意。关于大气及其在近地卫星定轨中引起的各种问题(密度模式,阻力系数和卫星面质比的变化等)也是与会代表所关心的问题,对紫金山天文台和57653部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