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韩大宇 《华南地震》1990,10(1):84-89
本文在指出当前强化重点监视区地震工作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对在重点监视区内强化地震监测预报、建立防震救灾体系的重要性、可行性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在减轻地震灾害工作中如何强化和发挥地震主管部门的政府职能作用及有关问题进行了阐述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地震重点监视区工作方案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地震重点监测区的判定原则,工作任务、领导体制、监测预报、震前防灾措施、地震应急方案和愈期总结、调理及处理等问题,并 提出了各个环节的工作要点和方案设想。  相似文献   

3.
第一部分重点监视区中期综合分析预报工作一、确定重点监视区的方法及其判据1.地震活动性异常(1)地震活动的异常增强和异常平静1)大震前地震活动性的增强有两种形式①在未来大震的震中及其邻区(距大震震中200千米范围),大震发生前地震活动显著增强。这种增强现象一般不持续至大震发生,往往大震发生在峰值后的下降段。②在未来大震震中及其附近地区,地震活动并无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4.
俞维贤  王晋南 《地震研究》1993,16(4):350-358
本文利用滇西地区近些年来的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及地壳形变等方面的资料,经深入研究分析,最终选定了12个较理想的特征参数,通过综合图像识别,在64个研究对象中得到了28个D类对象,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3%。其中有16个对象历史上已有6级以上地震的记载;12个为新判定的中强地震潜在震源区;1个为判定不稳定对象。最后给出了云南滇西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中强地震潜在震源区预测图。  相似文献   

5.
辽西地震重点监视区桥梁震害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统计回归方法,对辽西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4条国家级公路的桥梁133座、4次国有铁路的桥梁331座,以桥梁震害等级划分原则,求取其震害指数、判定震害等级。  相似文献   

6.
7.
确定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首先阐述确定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分级原则(分为国家级和省级),突出重点原则(重点监视防御区面积占全国或省辖面积的较小部分,而其地震损失占总和的大部分)和科学技术思路(以地震危险性预测为基础,以灾害损失的预测为依据确定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其次,回顾了确定1996~2005年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研究成果。回顾表明,在1996~2005年间,发生在我国大陆有监测能力地区的10次强震中,有8次发生在防御区内及其邻近地区,其经济和生命损失已分别占大陆的67%和92%。最后,简要介绍为确定2006-2020年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而开展的研究工作,包括基于地震学、地震地质学、大地测量学、地震工程学、社会学和预测学而进行的10年尺度的中长期地震危险预测研究,以及所得到的2006-2020年全国地震危险概率预测图、地震危险性(烈度)预测图、地震灾害损失预测图和地震危险性综合指数预测图等。  相似文献   

8.
金祖彬 《华南地震》1990,10(1):90-93
本文分析了我国重点监测区地震工作现行运行机制的弊端。提出引入新的运行机制的设想;在重点监测区内实行行政首长负责与技术决策系统专家负责相结合的领导体制;突破行政区划约束;引入竞争机制,任务招标承包;改革科研管理体制,建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司政亚  蒋长胜  邱宇 《地震》2020,40(2):82-90
识别显著影响重点监视区地震检测能力的"敏感台站",对有针对性地开展地震台网运行维护和加强相关区域天然地震与非天然地震的监视跟踪工作有重要意义。利用基于概率的最小完整性震级(PMC)方法,通过对研究区地震台站进行"检测能力评分"(Dscore)和"缺失评分"(Missing Score)方式进行识别研究,以龙门山断裂南段强震危险区为例的重点监视区"敏感台站"识别结果表明,研究区内51个台站的"检测能力评分"及"缺失评分",可识别对重点监视区地震检测能力影响最大的台站,给出台站停止运行引起的最小完整性震级的变化,并探讨了多台站停止运行等造成影响的极限情况。上述"敏感台站"的识别方式,可为地震台网运行维护、针对特定目标区的地震监视跟踪和进一步的台网优化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平原  杨明 《地震研究》1993,16(4):379-383
本文采用信息熵方法,视地震系统为开放系统,将震源区内的各种地震前兆作为信源,求取地震孕震过程的熵值变化。通过对“滇西九○年地震短临预报指标评选及方案“中优选出的11项前兆指标的信息熵分析,表明在中强震前明显出现监视区地震短临预报的一种综合方法。  相似文献   

11.
20 0 1年 9月 2 8日~ 2 9日 ,辽宁省地震局召开了综合防御学术研讨会。省地震局局长徐心同、副局长高常波、各市地震局主管综合防御工作的领导、省局有关部门及辽宁省地震学会的负责同志共 5 0余人参加了研讨。研讨会上部署了贯彻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工作。钟以章研究员、赵松戈博士就区划图的编制、技术要求等做了专题报告。与会人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交流。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区划图》的颁布实施 ,是防震减灾事业与国际接轨的标志 ,它赋予了地震部门应有的权力 ,为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能、加强抗震设防工作创造了条件辽宁省…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我国的地震形势、观测研究现状并考考了国外地震预测实验场的经验,提出了5条制定地震重点监视区的指标,对如何总结历史地震的前兆经验,优化观测项目和观测仪器、建立前兆及综合预报判据,开展震灾预测及制订地震告警判据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回顾了新疆地震重点监视区的工作实践,认为地震重点监视区要相对稳定,要与地震预报实验研究相结合。指出重点监视区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地震监测能力,而制定,实施大震应急方案和短临预报决策方案也是其工作的重要部份。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推动城市地震对策的研究,迎接将于1988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地震对策国际学术讨论会”,天津市地震局和天津市地震学会于1987年5月20—30日,在天津市召开了我国首次“城市地震对策研讨会”。天津市科委、市建委、市科协及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的负责人出席了会议并讲了话,天津市地震局的领导致开幕词和会议总结。参加这次会议的除国家地震局及其所属的地球物理研究所的代表外,还有河北、山东、内蒙古、广东、广西、福建、陕西、甘肃、新  相似文献   

15.
以中国地震局在2007年和2012年组织的针对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两次大规模问卷调查为依据,以东、中、西部9个省的县级防震减灾机构的工作为研究对象,在对组织机构及经费保障、监测预报能力、工程性防御能力、应急准备能力、宣传教育5个方面共16个技术指标进行统计对比的基础上,就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的实施情况和实施成效从时间上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几乎所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此外,本文还针对地方防震减灾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云南地处云贵高原,地震活动频繁,是一个多震多灾的省份。当地民众对地震灾害的认知程度和自救互救能力,对于保护生命财产安全,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取云南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为样本区域,对民众的地震科普知识认知情况和互联网信息智慧化推送接受程度等进行了调研。根据调查结果分析评价,10个样本区域民众的地震科普知识整体认知水平不高,“优秀”等级的州市为0,“良好”等级的州市有6个,“差”的州市有4个;对互联网智慧化推送的民众接受程度存在比较明显的群体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历史地震及现今地震活动性的分析、活断层分段理论及地震空区理论的应用、地震平均复发间隔及复发条件概率的估算以及多学科专家综合评估方法的引入,对川西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和滇东小江断裂带(中-北段)上15个不同段落的地震潜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进一步修正并重新圈绘出位于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上的四川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其范围:北起道孚县的葛卡或者松林口一带,南至西昌市,沿鲜水河-安宁河-则木河主干断裂带展布,全长约350千米。按对未来地震震级估计的不同,该区可分成3段。第1段位于葛卡或松林口至康定之间,震级估计为7±1/4级;第2段位于康定与石棉之间,估计的震级是61/2±1/4;第3段位于石棉至西昌之间,震级估计为7-71/2。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了小江断裂带上的新塘湾和寻甸一嵩明两个段落未来15年内强震发生的概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因地制宜地把重点监视区建设成为地震监测预报和减灾初级试验场的有关问题。指出重点地震监视区应相对稳定,它的监测预报工作应是整个地震监测预报主战场的重心;在区内开展震害预测,编制防灾规划,编制大震应急方案,对建筑物实施抗震加固,有可能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paper,we analyzed the One Foundations relief and reconstruction activities after the Yaan earthquake.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participation of NGOs in disaster relief activities has undergone different stages.In the Jiujiang earthquake,NGOs participation was in the rudimentary stage.In the Wenchuan earthquake,they became one of the active participants.In the Yaan earthquake,they played an active role through a cooperation mechanism.That means NGOs have had the capability of resource mobilization and cooperation with them will improve disaster management capacities,especially in the national significant seismic monitoring and protection reg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