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什么是“软科学”和“硬科学”呢?简单地说,人们把工程技术称为“硬科学”,把现代管理科学称为“软科学”.举个例子说:电子计算机是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的,其中计算机的各种设备部件称为“硬件”,程序系统称为“软件”.“硬科学”与“软科学”就是借用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的名称引申而来的.  相似文献   

2.
在古代,老百姓最企盼的一件事,就是“安居乐业”。安居是乐业的前提。民谚“成家立业”也是“成家”在“立业”之先。所以民谚又说:“民以食为天,人以居为地。”总之,“居”是人的安身立命之所。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近 1 0年的公文处理工作中 ,有时发现个别单位在公文写作中 ,还存在一些不够规范、不合要求的问题 ,下面就有些问题谈谈自己之管见。1 “请示”“报告”混用这一问题 ,笔者曾在本刊 1 998年第 1期《“请示”与“报告”易混的原因及区别》中做过论述。“请示”和“报告”是两个不同的文种。“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 ,反映情况 ,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请示”是请求性公文 ,要求一文一事 ,需要批复 ;“报告”是陈述性公文 ,可以一文数事 ,不需回复。但在以往行文中 ,本应是“请示”的公文 ,…  相似文献   

4.
“此致敬礼”是书信中的礼貌用语,用在正文后面,常常“此致”与“敬礼”并用.也可以只写“敬礼”,不写“此致”.但只写“此致”不写“敬礼”或“敬意”却不妥.采用这样写法的人,可能以为自己的职务或职称或学问什么的比对方高,写上“敬礼”,实属多余,因而只写“此致”完事.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农历“甲子年”。遇甲子年气候如何,人们都十分关切。现就所查阅到的大荔地区一千多年来,逢甲子年的气候资料作一简要阐述。“甲子”是我国古代“干支纪年法”的一个年序代号,它是由“天干”与“地支”相配而成的,共有六十组,如“甲子”、“乙丑”、“丙寅“……按次序每一年用一组代表,即为“干支纪年法”,一周期为六十年。“甲子”为这六十组之首。近千年来的  相似文献   

6.
“请示’与“报告”不分,是公文处理的常见病。在实际工作中,混用、误用、连用这两个文种的现象比较普遍。值得注意的是,多见把应是“请示”的写成“报告”或“请示报告”,而很少见到把应是“报告”的写成“请示”。据分析,发生这种现象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历史因素。1951年政务院颁布第一个(公文处理暂行办法),没有“请示”这个文种。而报告的定义是:对上级陈述或请示事项用“报告”。实际是“报告”代替了“请示”的文种;195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公文名称和体式问题的几点意见(稿》中,增加了“请示”文种;1981年,国务…  相似文献   

7.
时下“知识经济”、“创新”已成为时髦的名词。“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是由经合组织在1996年报告中正式提出的 ,其意指国家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来自于知识及其创新。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知识无疑是最重要的部分。依靠科技进步推进事业发展不仅仅是一种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 ,而且也应当成为一个部门、公司乃至每个工作者具体的、实在的行动。“创新”在高科技产业领域被认为是“实行对生产要素的新的结合”。从大的概念上来讲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创新是对旧有的事物的辩证的否定 ,是对旧有事物的“扬弃” ,…  相似文献   

8.
《陕西气象》2010,(2):44-45
输入或更改日数据后,存盘保存。同时系统提示“形成日照上传数据文件吗?”如果输入或更改日照数据后,选择“是”,不修改时,应选择“否”。对日数据不做任何修改时,点击“返回”,系统提示“有数据未保存,确实退出吗?”选择“是”。  相似文献   

9.
南京的天气     
竺可桢  薛铁虎 《气象学报》1936,12(4):201-206
天气这个问题是人们三句不离口的东西,而也是人们最难了解的东西。这种只会谈而不能了解的现象,中外皆然。的确!在中国拿天气作为谈话的资料,已经谚语化了。你瞧!中国“谈话”俗语叫“谈天”,他的意思就是闲谈天气;中国“问安”或“致意”是叫“寒暄”,意思是问问“冷热”或谈谈“天气的状况是否适宜於对方的起居”。  相似文献   

10.
节气顺序和我国古代气候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四节气名称的次序,在历史上曾有过变动。我们现在“雨水”后是“惊蛰”,“清明”后是“谷雨”。可是历史上曾有过“惊蛰”放在“雨水”之前,“谷雨”放在“清明”之前的时期。本文对这种名称顺序颠倒作了研究,发现了这是古人因气候有变化所采取的相应措施,并由此推论了我国古代气候的变化,最后将所得结果与竺可桢同志生前对我国古代气候变化研究的结果相印证,发现结果是相符的。  相似文献   

11.
气象时间     
“白天”是指上午8点到晚上20点止“夜间”是指晚上20点到次日上午8点“早晨”是指5点到8点“中午”是指11点到14点“下午”是指14点到17点“傍晚”是指17点到20点“上半夜”是指20点到次日零点“下半夜”是指零点到次日早晨5点  相似文献   

12.
“大漠孤烟直”中的“烟”不像是“龙卷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鲁木齐晚报》1998年9月11日以新华社兰州专电刊登了《有关专家考证认为“大漠孤烟直”中的“烟”是“龙卷风”》。我认为将此“烟”说成是“龙卷风”,不论从实践上还是从理论上都缺乏依据。现提出商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联千古名句是唐代诗人王继出使凉州(今甘肃武威)途中所著《使至塞上》诗篇中的一句绝唱。句中“孤烟”为何物?历来有多种说法。现在甘肃的李正宇先生和宁瑞栋先生认为,这种“孤烟”是一种气柱,更可能是沙漠戈壁滩上常出现的一种“龙卷风”,是一种天气现象。首先要弄准“龙卷风”为何物?根据气象…  相似文献   

13.
“请示”与“报告”不分,是公文处理的常见病。在实际工作中,混用、误用、连用这两个文种的现象比较普遍。值得注意的是,多见把应是“请示”的写成“报告”或“请示报告”,而很少见到把应是“报告”的写成“请示”。据分析,发生这种现象主要有三个原因:  相似文献   

14.
古代神话中说:司雷之神为雷公。《云仙杂记·天鼓》中曰:“雷曰天鼓、雷神曰雷公”。这里把“雷”比作“打天鼓”,把“打鼓”的称为“雷神”,即“雷公”。古代用“雷”造的词也很多,如:“雷叹”、“雷驰”,“雷鸣电转”等等。可见雷电对人类影响之大、已广泛地渗入到人们的言谈、书、信之中。过去认为“雷”、“电”是阴和阳互相冲突的结果。《淮南子》(约在公元前120年)中曰:“阴阳相薄为雷,激扬为电”。即:阴阳彼此相击是产生雷的原因;阴阳互相渗透是产生闪电的原因。或者说:“阴”  相似文献   

15.
评比优秀,鼓励先进,是调动群众积极性的好办法,也是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的重要措施。可是,过去有的单位搞年终评优,十来个人的小单位竟设七、八个项目的优秀奖励,结果是“见者有份”,“皆大欢喜”。 也许有人会说:“先进越多不是工作越好吗?”果真如此,当然不错。遗憾的是,现在有的单位并非是工作很好的先进多,而是工作平平过,照顾的“先进”多。有的领导,为了照顾个别人的“情绪”,先进不够条件,就随便安个名目,反正让大家都“金榜题名”。以为这样一来就工作好做,领导  相似文献   

16.
邵春森 《气象》1981,7(2):38-38
“梅雨”是特指长江中下游地区初夏季节的一种特定天气气候现象。我们认为梅雨期的划分应以天气现象来确定。这是因为: 1.如依天气形势和天气系统来划分梅雨的起止,容易失去其原来的含义。正如“雨天”意义为下雨,如按天气形势或天气系统划分,把低压控制,定义为“雨天”是不妥的一样。因为低压控制仅是易于产生“雨天”的条件。 2.由长江中下游地区初夏的一段阴雨日总结出的“梅雨天气形势”,也类似于总结出的“寒潮形势”。但我们并不用“寒潮形势”来确定“寒潮”,自然也不宜用“梅雨形势”来定“梅雨”,当然,如果“梅雨天气  相似文献   

17.
《气象科技》1975,(1):2-4
是“听天由命”还是“制天命而用之”,掌握其规律,让“天”为人类服务,在这个问题上从来都存在着两种世界观、两条路线的斗争。儒家和法家对待“天”的态度也是截然不同的。孔老二等奴隶主阶级的卫道士们,利用当时劳动人民对自然界还处于不甚了解的情况,提出了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要奴隶们服服贴贴地服从他们这些“大人”、“圣人”以及代表他们利益的“上帝”的命令,不能“犯上作乱”,以达到其维护和复辟奴隶制的  相似文献   

18.
马甘 《青海气象》2005,(4):84-84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它表示寒冷冬天已经来到。青海气象谚道:“夏至连两暑,冬至数九头”。“数九”,也叫“交九”,意思是每隔九天作为一个寒讯的转折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原来计算“九九”,是由“冬至”后第一个庚日开始,后来为了计算方便起见,才有“冬至”开始算起。第一个九天叫“一九”,  相似文献   

19.
一、思路:“春寒多雨水”“春雷十日雨”“一日赤膊,三日冷缩”,这是当地流行比较广泛的农谚。“春寒”“春雷”和“赤膊”是它们的前提,而后出现了“多雨水”“冷缩”等天气过程。我们用一定量的气象要素值去表示这些前提条件分析各要素的前期变化,从中找出一定的特征和规律,建立予报工具。二、前提条件的确定:农谚中“春寒”“春雷”和“赤膊”,春雷的含义不言自明。对“春寒”和“赤膊”须规定一定的量值和形式。从实践中知道,如果以单一量值或形式去规定它,则有造成顾此失彼的情形,或者出现真伪混同,在处理中带来不便。为此采用如下的形式和量值。  相似文献   

20.
美国国家天气局从1982年下半年起,对月和季的长期天气预报的发布形式作了重要改变,即由原来的温度、降水等级的预报改为概率预报。他们认为,任何用户在考虑长期天气预报以作出决策的时候,均需要知道该预报的可信程度有多大。因此,改为“冷”、“暖”、“少雨”、“多雨”出现可能性的预报更为适用。附图为1983年8月份北美地区的平均气温和降水总量的概率预报图。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总量均分为三级,分级的办法是:“冷”、“暖”和“多雨”、“少雨”分别是温度、降水长期历史资料的30%,“正常”是40%。由于当前对正常级出现概率的预报还没有什么能力,可暂且取为常数40%,因而预报图中只给出“冷”、“暖”或“多雨”、“少雨”两种级别中占优势那个级别的概率,数值分别从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