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以现代石油地质理论和油气复式成藏理论为指导,总结西湖凹陷已发现油气分布规律,认为西湖凹陷具有油气规模“深大浅小”、油气类型“上油下气”、油气富集“近源近断”的特征。分析了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从而建立了特色的西湖凹陷“塔”式成藏模式。研究表明,中浅层花港组由于泥岩盖层条件相对较差以及晚期近EW向断裂对早期油气藏的破坏和改造作用,油气成藏条件不是非常有利;而深层-超深层具有形成大型油气田的有利地质条件:烃源岩持续生烃提供了充足的油气源,深层-超深层砂岩储集性能依然保持较好,异常高压改善了储层物性并提供油气运移的动力,“千层饼”式储盖组合和早期烃源断裂控制了油气纵向展布。因此,西湖凹陷深层-超深层砂岩气资源潜力较大,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2.
非洲陆缘的油气资源潜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世界主要的油气产区和投资热点之一。但目前为止,油气产出主要集中于非洲西部陆缘,非洲东部陆缘至今还没有显著的石油发现。以非洲东、西陆缘构造演化为基础,通过对比鲁伍马盆地和尼日尔三角洲盆地烃源岩、储集层、盖层、油气系统及构造圈闭等油气成藏条件,对两者油气资源差异的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由于非洲大陆东、西两侧分别与不同的板块相邻,非洲东、西陆缘的形成时间和构造演化不尽相同,导致二者油气资源分布存在较大差异。非洲西部陆缘油气成藏条件优越,优质烃源岩发育,盖层条件较好,油气成藏富集。非洲东部陆缘油气成藏条件较西非差,烃源岩品质不好,火山活动多发,其周围圈闭破坏严重。但可以从西非陆缘成功的勘探经验中得到启发:高品质的烃源岩、可以形成局部盖层和盐构造圈闭的盐层序可能成为未来重点考虑的勘探目标;赞比西三角洲的深水区域可能是今后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北海盆地油气成藏特征,对前人在该区的大量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研究结果认为,北海盆地是一个以油为主的裂谷盆地,平面上具有"北油南气"的分布特征;发育多套油气圈闭类型,其中,二叠系镁灰岩统盐岩的分布和早白垩世晚期的反转运动控制了南部盆地的油气圈闭类型,而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区域拉张运动控制了北部盆地的油气圈闭类型;北海盆地油气成藏类型大致可以划分为"新生古储"和"古生新储",北海南部盆地为"古生新储",北海北部盆地为"新生古储"和"古生新储"兼而有之的复杂的成藏组合类型。 相似文献
4.
5.
大坎波斯盆地是世界深水沉积勘探的热点盆地,但针对其北段的埃斯皮里图桑脱盆地盐上油气富集规律的系统研究尚未展开。为进一步指导埃斯皮里图桑脱盆地盐上的油气勘探,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对该盆地的油气成藏特征和主控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①埃斯皮里图桑托盆地发育盐下湖相和盐上海相2套烃源岩,且储层主要为盆地北部上白垩统—新近系深水水道砂岩;②依据盐岩层滑脱变形的构造特征,可将盐上构造格局划分为盐滑脱带、盐底辟带和盐推覆带;③盐滑脱带成藏模式表现为盐下和盐上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分别通过盐窗和盐相关断裂运移,最终在盐滑脱形成的滚动背斜等圈闭中成藏;④盐底辟带成藏模式表现为盐上烃源岩生成的油气通过盐相关断裂运移,最终在盐底辟相关背斜和盐侧翼遮挡的圈闭中成藏;⑤储层、盐相关铲式断层和盐岩活动是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6.
西湖凹陷位于东海大陆架边缘,地壳为相对软弱的过渡壳。西湖凹陷中新世末以前属于萎缩型盆地,上新世伴随冲绳海槽的形成才成为扩张性盆地。受构造控制盆地萎缩期沉积有以下3个特点:第一,整体表现为海退;第二,沉积范围逐次减小;第三,泥岩百分比越来越低,盖层条件越来越差。平湖组存在区域盖层,钻遇断块气藏;花港组存在局部盖层,背斜充满度高,断背斜充满度低,断块未成藏;新近系盖层条件更差,断背斜亦未能成藏。由此可见保存条件是西湖凹陷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保存条件好的领域是西湖凹陷下一步勘探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辽河滩海地区为辽河油田重要的油气产量接替区,搞清其成藏特点与成藏主控因素对指导该区油气勘探意义重大.总体上,油气富集带围绕生烃洼陷呈环带状分布且已发现油气藏多分布于主干断裂附近.但不同地区油气分布存在差异性:西部和中部聚油,东部油气并存;西部缓坡带主要为反向正断层控制下的断块油气藏,中部和东部陡坡带为主干断裂控制下的断... 相似文献
8.
下刚果—刚果扇盆地油气资源丰富、油气成藏条件优越。但由于受到盐岩的活动及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作用,形成了复杂的断裂系统。此文系统分析了下刚果—刚果扇盆地的断裂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认为该区平面上主要发育5个断裂带,纵向上主要发育上下两套断裂系统。断裂的形成和演化可分为三个期次,相对应可将断层分为三个级别的断层。断层的形成机制主要有盐活动及盐构造、重力滑脱作用以及古地貌格局。烃源岩的排烃时间与第三期断层活动时间相匹配,非常有利于油气沿断层进行垂向和斜侧向运移。分析认为研究区主要发育沿断阶带—碳酸盐岩运聚成藏模式、沿断层垂向运聚成藏模式以及沿盐下砂体—盐窗和Focus点运聚成藏模式共三种成藏模式。断层封堵较好,油源断层高度决定了油气运移高度和油气田规模,直接控制着油气的分布层系及规模。研究成果可指导研究区或类似地区的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9.
东海西湖凹陷油气成藏地质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东海西湖凹陷勘深资料为背景,从盆地演化、地层层序、储集岩、盖层、烃源岩、圈闭等地质因素来深讨东海西湖凹陷油气成藏情况。西湖凹陷的烃源岩主要为泥岩和煤,储集岩主要为始新统平湖组和渐新统花港组的砂岩,基层的泥岩厚度大,连续性好,多种圈闭类型,配置好。总体看来西湖凹显的生、储、盖、圈等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好,是东海大陆架油气最丰富的地区。 相似文献
10.
秦南凹陷经历了46年勘探,只发现了秦皇岛29-2油气田,尤其是近9年勘探无一油气田发现,勘探工作陷入困境。为了弄清秦南凹陷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指明油气勘探方向,利用三维地震、钻井及化验资料,梳理基础石油地质条件,通过已钻井成败分析和类比研究,明确各储盖组合的成藏主控因素,并预测有利勘探方向。研究表明:(1)秦南凹陷沙三段、沙一段烃源岩发育,TOC为1.5%~4%,类型为Ⅰ—Ⅱ1型,资源潜力大,发育潜山、沙河街组-东营组、馆陶组-明下段三套储盖组合。(2)潜山下组合成藏主控因素为储层非均质性;沙河街-东营组中组合成藏主控因素为圈闭有效性;馆陶-明化镇组上组合成藏主控因素为油源断层的运移能力。(3)东洼与东南洼间低隆起、东洼西斜坡、东洼和东南洼大断层下降盘,分别是下、中、上组合今后的有利勘探区带。本研究成果为今后秦南凹陷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也为类似地区油气勘探工作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通王断裂带沙河街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王断裂带地区位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南斜坡东部,沙河街组是本区的主要含油层系。通过烃源岩分析、储集层类型划分、孔隙流体动力场的描述、优质输导体系类型及断裂构造特征的研究,认为牛庄洼陷烃源岩主要为沙四上和沙三段深湖相一半深湖相暗色泥岩、油页岩,油气以生油洼陷为中心,呈环状或半环状分布;沙三段大型三角洲相储集砂体、沙四段中上部的滨浅湖近岸砂坝、远岸砂坝和席状砂岩储层是主要储集层类型;砂体一断层类输导体系是本区优质输导体系,牛庄洼陷北部发育的高压型复式温压系统,使油气顺着断层、砂体向南部通王断裂带常压常温和常压高温区运移。通王断裂带的油气藏主要是受断裂控制的构造油气藏,王家岗油田往西的中浅层是断层类油藏的有利地区,王家岗地区北部和陈官庄地区的西北部,是沙三段隐蔽油气藏以及断层-岩性复合型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勘探地区。 相似文献
12.
石油成藏组合与全球盆地分类系统有着重要的联系,盆地分类以后,就可以对盆地的相似性或差异性进行比较,许多含油气盆地已被归类,并且将其成藏组合与特定的构造和沉积事件对照分析,一些成藏组合受佃地初期构造事件 ,如内陆断裂或内陆坳陷、以及各种类型各种类型盆地内固有的沉积类型等因素控制。在许多具复杂地史的盆地内,油气成藏组合普遍与多期沉积旋回组合相关,或者受到如扭动构造作用,沉降,褶皱和掀斜等盆地内的构造调 相似文献
13.
以油气地质理论为指导,在构造、沉积地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西北沙巴盆地不同构造区烃源岩、储集层、圈闭等油气地质特征,并分析了构造对盆地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认为该盆地的主要烃源岩是Stage Ⅳ泥/页岩;有利储集层为由Stage ⅣC、Stage ⅣD砂岩组成的上砂岩单元、Stage ⅣA砂岩组成的下砂岩单元以及Stage ⅣC、Stage ⅣD滑塌形成的深水浊积扇;总结出下、上及深水3套储盖组合。盆地各烃源岩、储集层受构造—地貌控制分布于不同的构造区;受不同时期变形作用的影响,盆地各构造区内发育不同类型的圈闭,进而控制了盆地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 相似文献
14.
福山凹陷纵向上可分为下部和上部含油气子系统,前者的油气运聚输导为始新统流三段深层反向断裂系统,而后者则为始新统流一段、渐新统涠洲组帚状浅层同生断裂系统。深层反向断裂系统具有良好的封闭性,在福山凹陷区域北倾大单斜背景下是封堵油气聚集成藏的关键因素;浅层帚状同生断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以输导、逸散为主,致使上部含油气子系统缺乏有效圈闭;因此,下部含油气子系统优于上部。横向上由于受临高断裂和长流断裂构成的断槽控制,形成以始新统流沙港组烃源岩为主的2个生烃沉积次洼,据此可以在平面上将该区划分为东区白莲和西区皇桐含油气子系统。白莲子系统烃源岩有效厚度、成熟度、储层质量等比皇桐子系统具有明显优势,勘探前景优于皇桐子系统。总之,福山凹陷纵、横向上可划分为4个相互交叉叠合的含油气子系统,且以东区白莲子系统中的下系统油气成藏条件最佳,其集中了凹陷50%以上的资源。福山凹陷油气运聚成藏遵循"源控论"规律,油气运聚多围绕生烃洼陷富集成藏,以白莲次洼和皇桐次洼为生烃中心,大致可划分出白莲子系统和皇桐子系统2个有利油气聚集的环带,在两环带叠合处的花场—桥头地区为最有利油气富集区。 相似文献
15.
乌石凹陷发育优质烃源岩,具备优越的烃源条件,为油气的富集成藏提供了重要的前提。通过对乌石凹陷成藏主控因素深入分析,提出乌石凹陷不同构造单元的两种成藏模式。自古近纪以来,一方面乌石凹陷沉积多套不同类型的砂岩储集体,与上覆泥岩形成良好的储盖组合;另一方面,凹陷内主干断裂的发育演化不但控制了前期烃源岩的差异性沉积,同时还控制了后期已生成油气的运聚格局。在这一背景下,断裂活动与砂岩的沉积充填形成复杂的油气输导体系,加之长期差异性的油气生成控制了油气的空间分布,形成了乌石凹陷东区源内横向运移-垂向有限调节与乌石凹陷中区近源垂向运移-横向有限调节两种不同的油气成藏模式。乌石凹陷这一成藏特征的发现对后期勘探部署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Taranaki盆地是新西兰国家唯一在产油气的盆地。其勘探活动和油气发现主要在陆上和浅水区,深水区目前勘探程度极低,是近年来全球深水油气勘探关注的重要新领域之一,但存在构造沉积演化不清、勘探潜力不明的问题。从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背景入手,追溯新西兰板块漂离冈瓦纳古陆东缘之前的沉积环境及特征,结合地震地层层序的识别,划分深水区地层层序;同时运用地质类比评价方法和地球物理技术相结合,分析研究了深水区烃源岩生烃潜力、储盖组合类型、圈闭条件以及可能的油气运聚成藏模式及其勘探方向。指出:①盆地深水构造-沉积演化与目前研究认识程度较高的陆上及浅水区有差异,其地层系统及地层沉积充填格架可划分为4个层序;②深水区存在比盆地陆上及浅水区更老的新含油气系统,其沉积充填了裂谷期陆相煤系和裂后期海侵泥岩2套烃源层系,且具有“裂谷期生气、裂后期生油”的成烃特点,生烃潜力较大;③深水油气藏主要勘探目的层为三角洲砂岩及晚白垩世浅海相滨岸砂岩,而东部隆起之上的火山披覆构造圈闭为该区的主要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7.
苏北盆地盐城组天然气藏成藏条件及控制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北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已经在盐城组发现两个气田———周庄气田和溪桥气田。盐城组天然气藏埋藏浅(<1000m),研究盐城组天然气的成藏条件及控制因素,对苏北盆地的下步勘探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全面阐述了苏北盆地盐城组的成藏条件,探讨了其成藏的控制因素。通过研究,认为苏北盆地盐城组本身虽不具备生烃条件,但储盖条件较好,下部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沿断层向上运移,在盐城组圈闭配置理想的条件下形成气藏。天然气藏受气源、生气强度、断裂和盖层4个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18.
综合运用地质、钻井、生物标志物、碳同位素、储层流体包裹体等资料,在油气分布特征和来源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控制西湖凹陷孔雀亭气田油气成藏及富集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孔雀亭气田油气主要分布在始新统平湖组储层内,具有"上油下气"的纵向分布特征,以断块型凝析气藏为主,原油及天然气来源于自身和西部次洼平湖组源岩联合供烃。孔雀亭气田油气成藏及富集主要受断层封堵性、砂体厚度和储层物性及流体充注历史的联合控制,断层封堵性控制了油气藏的含油气性,砂体厚度和储层物性制约了油气层厚度和含油气饱和度,流体充注历史决定了油气藏的现今赋存相态。 相似文献
19.
张性盆地的断层既可以作油气运移的通道,又可以作为封闭界面而形成圈闭。本文分析了决定其连通与封闭的一些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