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从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的由来与建设目标出发,根据系统建设与业务化运行现状,提出系统建设和业务化运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基于SAR卫星遥感技术,研发了海上溢油自动识别和预警业务化系统。系统基于SAR影像自适应阈值分割和分类器增强算法实现了油膜自动识别,并将溢油遥感识别与漂移预测预警有效结合,一方面提高了溢油监测效率和溢油识别准确率,另一方面同时提供溢油识别-预测-预警一体化信息,可为业务化监测系统的运行提供有利支撑。  相似文献   

3.
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5)在海面风场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9,他引:7  
本文简要介绍了在工作站上运行有限区域海面风场数值预报业务化系统的情况。该系统以MM5V3作为主要框架,选定了积云对流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准备了三种侧边界方案,以确保有限区域海面风场数值预报业务化的运行。半年多的准业务运行表明,系统运行稳定,海面风场预报效果较好,除能直接给有关业务单位参考外,还提供给有关海洋数值预报模式使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沿海地区社会和经济活动不断增加,在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双重压力下,全球珊瑚礁生态健康状况日益衰退。如何有效地监测珊瑚礁生态系统,使管理部门能够及时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珊瑚礁生态系统的退化,已成为拥有珊瑚礁资源的国家亟需解决的环境问题。各主要国家均在大力发展珊瑚礁监测技术与装备。文中综述了国内外在珊瑚礁生态系统监测技术方面的研究现状,基于前人提出的原位在线监测技术,在南海某岛礁海域建设了珊瑚礁生态环境原位在线监测系统,并进行了1年多的业务化运行。在业务化运行期间,原位在线监测系统成功监测到了珊瑚礁的"白化-死亡-微藻附着-珊瑚骨骼腐烂-大型藻占领"这一退化过程,表明该监测系统能够实现珊瑚礁的长期、实时、连续监测。本文研究对于进一步认识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欧、美国家的海洋观测与预报系统,分析了其业务化体系的运行特点,包括管理模式、特色服务以及社会效益等;对海洋强国的生态监测体系进行了分类介绍和比较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我国海洋业务化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1欧洲洪水感知系统投入业务化2012年11月26日,欧盟委员会宣布欧洲洪水感知系统(European Flood Awareness System,EFAS)全面投入业务化运行。EFAS以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的集合预报系统为主要依据,向全欧洲提供极端天气(洪水预报)警报。EFAS是全球环境安全监测计划(Global Monitoring for Environment and Security,GMES)能源管理服务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中国海洋环境监测系统-海洋站和志愿船观测系统的建成和使用,为继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系统奠定了基础,使我国海洋监测站和志愿船监测业务发生了巨大变化。文章将从技术角度介绍系统的建设情况,论述系统建设产生的效益,并根据作者的理解和多年来从事的相关科研、业务工作所积累的经验,对系统业务化运行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业务体系、系统功能、监测业务、系统数据、系统应用等方面对国家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运行现状进行总结,并指出系统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从业务体系建设、管理制度建设、监测业务拓展、应用系统优化、数据体系建设、辅助决策支持、联动监管机制、系统安全建设等方面进行系统发展趋势探讨。  相似文献   

9.
根据平潭附近海域实际需求和地理区位特点,研发了三维温、盐、流高分辨率业务化数值预报系统,对该系统采用的模式、配置、预报结果验证和业务化运行等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该系统基于ROMS海流模式,采用正交曲线网格和网格嵌套技术;建立了包含数据预处理、温盐流预报和预报产品后处理等子程序的业务化数值预报系统。结果表明:模式预报产品具有较高精度,整个业务流程运行在30 min之内,系统运行稳定,达到业务化预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基于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的需求,对唐山市2012年9月至2013年10月的海域变化进行了2个期次的遥感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唐山市海域变化数量多、面积大、频率高,海域变化的原因主要为填海造地、基础建设和围垦养殖等人类开发活动。针对海域动态变化遥感业务化监测的需要,从海域变化信息管理模型、监测频率、时间和业务体系等方面研究了海域动态变化遥感业务化监测体系,建立了海域变化遥感信息模型,提出了海域动态变化遥感业务化监测体系方案。  相似文献   

11.
研发了福建省智能网格海洋预报业务系统,该系统覆盖西北太平洋海域,在福建沿岸海域、台湾海峡及周边海域、远海海域空间分辨率分别达到0.5 km、5 km和10 km,与传统站点预报和大面预报相比,该系统在时空上预报精细化程度更优.福建省智能网格海洋预报业务系统已成为福建省海洋预报台的主要业务系统,至今已业务化稳定运行1a.  相似文献   

12.
海洋观测网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海洋观测网的管理信息和相关业务服务功能。系统主要为海洋管理、海洋观测、海洋科研等服务。文章主要介绍了系统的架构、运行环境、安全机制和功能设计等内容。系统采用全开源的Map Server和Open Layers开发,将海洋观测网的管理信息集成到WebGIS平台下,实现对海洋观测网基础信息的分析处理及可视化快速检索、查询、统计、显示、输出及在线交流、协作等功能。系统已业务化运行多年,且运行稳定,为我国海洋防灾减灾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2002~2003渤海海冰数值预报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海冰数值预报是海冰业务预报的主要方法之一。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建立了业务化的渤海海冰数值预报系统,并进行了多年的业务化运行。随着我国卫星遥感事业和数值天气预报技术的发展,海冰预报系统也在不断发展中。本文介绍了2002~2003冬季应用HY—1卫星海冰遥感和T213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产品对该海冰数值预报系统的改进,对2002~2003冬季海冰数值预报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4.
基于北斗系统的海洋环境监测数据传输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适应复杂海洋环境条件的数据通信传输技术是获取海洋监测数据、确保海洋环境立体监测系统业务化运行的关键技术.对卫星通信设备通信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基于北斗卫星系统开发适应海洋环境条件的通用通信控制终端.并通过将控制终端安装在浮标上,将浮标采集的监测数据按规定的传输协议传输到地面数据接收站,构建从海上监测设备到地面接收站的数据链路,实现离岸监测数据利用我国自主卫星系统的可靠传输.  相似文献   

15.
海洋观测网运行状态监控系统是以保障海洋观测网长期、稳定运行为目标的业务系统。文章简要地总结了该系统的研发成果,介绍了监控系统的业务需求、总体架构设计和原型系统研发进展,重点分析了系统的主要创新点——双向标准化接口,即:基于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的状态信息获取接口和基于消息中间件的状态信息共享接口,双向标准化接口的引入极大地增强了系统的可扩展性。此外,文章还通过一系列试验对系统的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指出了可能制约监控系统规模的"瓶颈",为系统投入实际业务化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文章研究了机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在海冰航空监视监测中的应用,阐述了SAR数据获取、预处理、信息提取与解译图成图的整个流程。研究了机载SAR用于我国海冰监测业务化运行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文章研究了机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在海冰航空监视监测中的应用,阐述了SAR数据获取、预处理、信息提取与解译图成图的整个流程。研究了机载SAR用于我国海冰监测业务化运行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业务化的海洋观测系统可满足国家在海洋防灾减灾、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权益维护等方面的实际需求,是我国实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保障。我国业务化运行的海洋观测仍是以近岸观测为主,近海及中远海的海洋观测结果远不能达到国家的业务需求目标。学习借鉴海洋发达国家业务化观测的经验,对发展我国业务化的海洋观测系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对目前美国业务化海洋观测的布局、数据管理与通讯、教育与知识传播的状况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从中得到我国业务化海洋观测系统发展的方向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国外业务化海洋学系统建设的概况和特点;重点介绍了法国业务化海洋学系统的实施规划、系统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海洋站业务化观测仪器是业务化海洋观测系统的重要实体支撑。将我国海洋站中典型的国产业务化测量仪器与美国同类仪器在性能指标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世界前沿海洋仪器发展现状总结了未来主要发展趋势,探讨了我国业务化海洋仪器优先发展的主要方向。结果表明,相比美国,我国国产验潮仪精度低1个数量级,测波仪的波高、周期和波向精度分别平均低0.2 m、0.27 s和5°~10°,国产观测仪器在业务运行可靠性和稳定性方面存在不足。世界海洋观测装备将更加信息化、智能化、专业化和模块化,并通过谱系化发展使其功能日臻完善,可靠性不断提高。在此趋势下,我国业务化海洋观测仪器应优先重点发展高精度传感原件和材料、抗生物污损和防腐蚀技术以及智能电子电路、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