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黄海海相层石油地质条件分析与勘探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黄海海相层地震资料采集技术获得重大进展,在新资料基础上,通过收集南黄海盆地及周边地区钻井、地震、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其进行石油地质条件分析。认为南黄海海相层分布稳定,残留厚度较大,存在五套烃源岩、二类储层、四套盖层、四套生储盖组合,具备形成大型油气藏的油气地质条件;指出海相下组合的有利勘探远景区为崂山断隆带的中西部,海相上组合的有利勘探远景区为青岛坳陷带和勿南沙隆褶带的西部,其中下组合的崂山断隆带中西部是首选勘探远景区。  相似文献   

2.
2005年南黄海盆地油气勘探由新生界向中古生界转变。综合利用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钻井资料,从地层层序、沉积相和沉积体系、残留盆地构造特征以及石油地质条件等几个方面阐述最近几年来南黄海盆地中古生界油气勘探的进展。中古生界残留地层可以分为下构造层(震旦—奥陶系)、中构造层(志留系)和上构造层(泥盆系—三叠系)3套层系。盆地中古生界以海相沉积为主,发育碳酸盐岩台地—斜坡—盆地相沉积体系、碳酸盐岩缓坡—盆地相沉积体系和海陆过渡三角洲沉积体系。中古生界发育下寒武统、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上、下二叠统4套区域性烃源岩,其中以二叠系栖霞组、龙潭组和大隆组烃源岩层最为有利。中古生界储层以碳酸盐岩储层为主,其次是碎屑岩储层。综合分析认为,南黄海盆地中古生界油气勘探最有利的区带为中部隆起区。  相似文献   

3.
南黄海中、古生界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近几年少量的地球物理勘探工作表明,南黄海印支面以下存在厚达5000m以上的海相中,古生界,而且保存远比苏北陆区好,是南黄海新的勘探领域,中部隆起和勿南沙隆起稳定,面积大,有望找到大中型油气田,是具有远景的勘探新区。南黄海的油气勘探,中部隆起和勿南沙隆起应注意寻找与两个不整合面有关的,上有盖层封堵的非构造型内幕原生油气藏,在有利凹陷区以及隆起与坳陷接合部位应注意寻找中,上古生界再生油气藏;北部坳陷在注意寻找陆相中生界油气藏的同时还应注意寻找断块潜山型海相中,古生界再生油气藏。  相似文献   

4.
南黄海盆地在以中、新生界为主开展的油气勘探历时近30年,至今未获工业油气流。而盆地中、古生界石油勘探程度很低.目前仅只有少数钻井钻遇中、古生界,对其基本油气地质条件认识存在不足。此文运用含油气系统理论和盆地模拟技术,利用钻井资料,类比下扬子陆区石油地质条件研究成果,对下扬子南黄海盆地中、古生界海相地层烃源岩、储层和盖层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为该盆地中、古生界下一步油气勘探指出了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5.
南黄海盆地油气勘探战略选区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选区在盆地构造区划上跨越北部断阶,北部凹陷,北部凸起,中部凹陷和中部凸起等构造单元,其中凹陷面积占75%,凸起和断阶面积占25%,区内纵向上发育中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3个构造层,各构造层均具备了油气成藏的地质条件,中,新生界是区内的主要目的层,中古生界是具有资源潜力的目的层。  相似文献   

6.
南黄海盆地不仅是扬子地台在海域的延伸,而且是下扬子地块的主体。南黄海盆地中—古生代海相沉积建造与四川盆地相似,具有与威远、安岳、五百梯、焦石坝、普光、龙岗等大型、特大型油气田相同的含油气层位,发育3套区域性烃源岩和3套完整的生储盖组合,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崂山隆起是海相下古生界的油气远景区,勿南沙隆起是海相中—古生界的油气远景区。  相似文献   

7.
南黄海盆地油气勘探至今53年,亟待突破工业油气发现关。关键的难题涉及中古生界各层系勘探前景及选区评价分析,厘清盆地中古生界分布及构成、井震油气地质特征和勘探前景,前陆期三叠系海相储层体系与侏罗系富生烃凹陷等等。公认下扬子上、下古生界发育多套优质烃源岩,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古生界历经多期复杂构造演化,被认为具有重要前景。它的油气来源、成藏与保存值得深究,是位于深部还是运移而来,可能与四川盆地具有区别。指出关键需要实施多区带多领域多角度全方位勘探。  相似文献   

8.
南黄海盆地位于下扬子地台的东北部、郯庐断裂带以东的活动区内,是一个在前震旦系变质岩基底之上,经海相中—古生界、陆相中生界和新生界多期沉积叠覆而成的叠合盆地。近年来,在崂山隆起上的地震剖面获得了较好的深层反射,隆起上存在较连续分布、厚度超过4~5 km的中生界—上古生界地层。但由于中—古生界海相地层的勘探程度低,制约着该区油气勘探的进程。通过地震资料解释,结合邻区钻井与区域地质资料,研究了崂山隆起区海相中—古生界地层的构造地质特征,结果表明,崂山隆起区以下志留统高家边组泥岩滑脱带为界划分为上下2套海相构造层,其形成演化受晋宁运动、广西运动、东吴运动以及印支运动等影响,经历了基底形成、被动边缘克拉通、稳定台地、抬升剥蚀及陆内造山阶段。其中海相上构造层假整合或不整合覆于海相下构造层之上,由于受后期印支、燕山等构造运动的强烈改造作用,造成其在崂山隆起区遭受强烈的隆升褶皱和剥蚀夷平,逆冲断裂广泛发育,并伴随着逆掩推覆和滑脱作用,上构造层的上部地层显著减薄甚至缺失,残留厚度变化较大。该区断裂发育较弱,主要有2组方向的断裂,一组为EW向断裂,这类断裂规模较大,但不发育;一组为NE向断裂。  相似文献   

9.
随着南黄海地震技术攻关的不断深入以及油气调查与勘探的持续开展,海相中—古生界的地震反射成像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海相下古生界的地震资料仍存在信噪比较低、反射能量较弱、波组连续性较差等问题。通过分析区内地层结构、构造复杂性、强反射界面对能量的屏蔽作用、多次波发育情况、碳酸盐岩地层内部物性差异等地震地质条件,提出了进一步改善海相下古生界反射品质的地震调查技术攻关方向:研发富低频强能量震源系统;针对不同构造单元的信号接收系统,获取富低频震源—电缆沉放深度组合参数;研发针对性的地震资料攻关处理技术以及开展新采集技术在本区的应用试验。  相似文献   

10.
南黄海盆地是迄今为止中国近海唯一未发现油气田的大型沉积盆地,具有陆相中—新生界和海相中—古生界2套油气勘探层系。海相中—古生界厚度大、分布广,地震资料成像品质差一直是制约其油气勘探的关键问题。针对中—古生界的地震探测技术攻关经历了地震地质研究、技术攻关和技术突破与应用3个阶段。在第1阶段工作的基础上,以区内地震地质条件与岩石物性分析为先导,以物探船不断更新和地震仪器设备升级换代为手段,以大量理论模拟、针对性室内物理模拟和持续海上试验为方法,通过采集参数不断优化,最终形成了以“高覆盖次数、富低频信号、强震源能量”为特征的“高富强”地震探测技术,突破了技术瓶颈。应用该技术,在原来为空白反射的崂山隆起发现了海相中—古生界3套可连续追踪对比的地震反射标志层组,识别出7个反射界面,建立了地层层序,揭示了残留盆地构造特征,预测了油气远景区,优选出高石稳定带为有利区带,圈定了重点构造,锁定了钻探目标,为南黄海盆地新层系油气勘查突破创造了条件,为下一步勘探指明了方向。“高富强”地震探测技术对拓展中国海域找油空间、加快海域深部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对全球具有类似地震地质条件海域的油气勘探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发育巨厚的中、古生界海相地层,油气勘探前景良好,但该地区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地震资料品质差、信噪比低。通过地震波场数值模拟分析认为,浅部强屏蔽层,中、古生界内部地层弱反射系数及多次波干扰等几方面因素是影响地震反射成像品质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难题开展了中、古生界老地层的地震资料精细处理关键技术研究,形成了多次波组合压制、多域噪音衰减、提高信噪比等几项关键技术系列。实际资料处理实践表明,针对性的处理技术系列有效地提高了中、古生界资料的信噪比,地震成像品质较以往大大提高,处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南黄海盆地属于下扬子地块海域部分,是我国海相中—古生界发育最齐全,保存相对较完整的地区之一。该区具双层基底结构及复杂的深部构造体系,经历了多旋回的盆地成生、改造及叠加过程。海相中—古生界则经历了印支、燕山、喜山等构造运动的改造,以往由于缺少深部地震资料,无法对海相中—古生界进行构造区划。通过该区沉积盆地原型的分析,结合深部地震资料的解释划分了南黄海盆地海相中—古生界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3.
黄海海域盆地构造演化特征与中、古生界油气勘探前景探讨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黄海海域跨越扬子和华北两个板块构造单元 ,发育了北黄海和南黄海两个盆地构造单元。扬子和华北板块在这里沿五连—荣城—朝鲜的临津江断裂构造带于晚三叠至早中侏罗世碰撞缝合 ,形成了与秦岭 -大别超高压变质造山带成因意义完全相同的苏北张八岭 -朝鲜临津江超高压变质造山带。北黄海盆地就位于该变质造山带北侧的华北板块上 ,而南黄海盆地则位于该变质带南侧的扬子板块上。地震剖面和北朝鲜钻井资料证实北黄海盆地是晚中生代早期 ( J3 —K1)和新生代的叠合盆地 ,盆地基底为晚印支—早燕山期碰撞花岗岩和前寒武纪变质岩 ,局部可能残留有古…  相似文献   

14.
南黄海盆地含油气系统与油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黄海盆地是目前中国近海惟一未获得工业性油气流的含油气盆地,其找油前景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根据前人的认识和研究成果,以含油气系统理论为指导,综合考虑含油气系统中烃源岩的演化阶段和凹陷分类原则,南黄海盆地在平面上可划分为6个含油气系统,每一个含油气系统都发育各具特色的生储盖组合特征及圈闭和运移条件。其中北部坳陷北凹中生界含油气系统和南部坳陷南四凹古近系含气系统为两个已知的含油气系统,北凹以寻找泰州组含油气系统的原生油气藏为主,南四凹以寻找阜宁组含油气系统的次生油气藏为主。  相似文献   

15.
南黄海盆地具有50年的油气勘探历史,但至今还是我国海域唯一尚未发现工业油流的大型含油气盆地。简要概述了南黄海盆地的油气勘探历程,以2005年为界,将其划分为前后两大勘探时期,代表南黄海盆地油气勘探由新生界向中—古生界转变的历程,共经历了自营勘探、对外合作勘探、国土资源大调查和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评价4个阶段。通过地震地层、沉积地层、构造演化和资源潜力评价的分析,指出多期盆地叠置和复杂构造演化是其中的关键点和难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南黄海崂山隆起存在新近系底界T2强反射界面,中深部发育多套碳酸盐岩高速层,并经历长期的压实作用及复杂的构造运动,波阻抗差异变小,构造特征更为复杂,使得地震波场复杂,深层有效的地震反射信号较弱,信噪比较低,成像质量较差。为了改善中-古生界反射波成像质量,着重对震源端进行攻关,优化设计了2组富低频、强能量的气枪组合震源(总容量为6390in3),分别是沉放10m的平面组合震源和倒梯形立体组合震源(4子阵沉放深度分别为7、10、10、7m)。通过外业试验,优选了低频更强的平面组合震源作为地震采集震源方案。与以往地震资料进行了对比,本次采集的地震资料能量衰减较慢,深层能量更强,整体改善了T2不整合面下伏反射层的成像质量,为该区的中-古生界油气勘探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近年来广泛收集了国内外在南黄海海域的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 ,对南黄海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并应用海洋“863”高科技成果软件——《海上油气资源综合快速评价系统》进行了盆地模拟和资源评价 ,取得了多项创新性的进展。( 1 )广泛应用国内外在南黄海海域及邻区的重磁资料和地震资料 (包括新采集的多道地震资料 ) ,采用综合地球物理解释技术 ,首次编制了全盆地 1∶ 50万的基底构造图、深度构造图、厚度图及沉积相图 ,对盆地的构造区划进行了重新划分 ,为南黄海油气勘查部署打下了良好基础。( 2 )在南黄海北…  相似文献   

18.
为优选南黄海盆地海相中—古生界油气勘探目标区,开展了上下扬子区陆域地质考察,对比分析了苏北—南黄海及上扬子四川叠合盆地海相中—古生界油气勘探现状、区域构造特征和烃源岩条件等。认为受区域构造演化差异的影响,南黄海崂山隆起海相中—古生界保留更完整,尤其是下古生界构造更稳定、地层分布广、厚度大、烃源岩条件好,发育多个大型构造圈闭,具有有利的成藏条件,是有利的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19.
尼罗河三角洲盆地已经进行了60余年的勘探实践,但是近年来随着勘探研究和钻探活动的继续深入,仍然不断有新的问题产生和新的勘探领域被发掘,显示出新的生命力和良好的勘探前景。尼罗河三角洲盆地虽然是一个世界级的富油气区,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油公司甚少涉及该盆地的研究,鲜见相关文献发表。通过对尼罗河三角洲盆地构造演化与沉积充填、烃源岩、储层等石油地质条件的研究,分析了尼罗河三角洲盆地的油气成藏特征与勘探潜力,并结合现今勘探现状指出了尼罗河三角洲盆地未来主要勘探领域与勘探方向:浅水区勘探程度较高,生产设施完善,经济门槛低,是实施滚动勘探的最佳区域;中深水—深水区渐新统是今后10年中—大型天然气田发现的主要潜力区;超深水区存在中新统和上新统大型生物气藏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20.
南黄海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其资源潜力再认识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南黄海盆地是中国近海唯一未突破工业性油气流的含油气盆地,其油气潜力目前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类比周缘勘探程度高,油气地质条件相似的油气盆地反演的油气排聚系数来估算其油气资源潜力,加上与周边国家资料的对比分析,对南黄海盆地的油气资源潜力提出了新的认识,南黄海南部盆地资源潜力优于北部盆地,盆地内部则西部均优于东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