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青藏高原岩浆活动史及其与板块构造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威尔逊的海洋盆地生命旋回理论,阐明青藏高原南部地区岩浆作用经历了裂谷型岩浆作用-海洋型岩浆作用-岛弧型岩浆作用-碰撞型岩浆作用-陆内会聚型岩浆作用,从而揭示了青藏高原岩浆活动史与板块构造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
3.
4.
柿竹园超大型钨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条件与成矿模式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柿竹园矿床形成于极为有利的地质 地球化学条件 ,主要是 :( 1 )特别富集挥发分与钨锡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背景 ;( 2 )有特富挥发分和成矿元素的岩浆热液 ,即熔 -流体系统 ;( 3)充足的矿源及挥发分源的多源补给 ;( 4)侏罗纪蓄水盆地提供渗滤、对流的水源与部分动力 ;( 5 )极有利的构造部位 ,包括 :地块边缘环境、多组断裂面交叉部位、表层缓倾剪切面与复向斜轴部复合部位 ;( 6 )多期次岩浆热液活动和矽卡岩、云英岩及脉体的叠加 ;( 7)极优的运矿与聚矿的地层介质环境 ,即在下古生界及震旦系硅铝质细碎屑岩中运矿 ,在泥盆系碳酸盐及蚀变的矽卡岩中定位 ;( 8)极佳成矿机构的匹配 ;( 9)良好的保存和产状条件 .最后提出了两个成矿模式图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7,(11)
华北克拉通南缘在晚中生代158~112Ma发生大规模的花岗质岩浆活动,以及同时期的钼-金-银-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通过分析这些花岗岩类岩石的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精确的年代学研究成果,发现它们的地球化学特征在127Ma前后有明显差异:早期(158~128Ma)主要形成Ⅰ型花岗岩,以不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亏损Y、Yb等重稀土元素为特征;晚期花岗岩(126~112Ma)更富硅和钾,Eu负异常明显,具有更高的Y、Yb含量和Rb/Sr比值,而Sr、δEu、Sr/Y比值等明显降低,主要为A型和高分异Ⅰ型花岗岩,Sr、Nd、Hf同位素组成相对早期的更亏损,并伴随少量基性岩浆岩的发育.两期花岗岩均主要形成于以华北克拉通结晶基底为主的古老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并有幔源岩浆的参与;由早到晚,幔源组分显著增多.这些特征反映了地壳厚度有减薄的趋势,并在127Ma发生明显的减薄,证明127Ma是华北克拉通南缘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折的关键时期;该时期的构造演化及岩浆作用,与太平洋板块俯冲引起的幔源岩浆底侵从而引发的强烈壳幔相互作用有关,并促使岩石圈强烈伸展减薄. 相似文献
6.
7.
津巴布韦大岩墙Darwendale次岩浆房铂族元素成矿分布和成矿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岩墙超铁镁质岩层上部主要有三个硫化物带,铂族元素(PGE)主要分布在这些矿带中,尤其富集在硫化物带的底部。下部两个矿带属星散硫化物成矿,二者距离较远;上部矿带铂族元素品位较高,分布在十分薄的岩层中。目前对层状硫化物矿床形成的模式尚未进行足够的研究。初步认为下部两个矿带是硫化物从硅酸盐岩浆中经连续的结晶分凝作用形成;上部矿带是由于岩浆房底部比较原始的岩浆与顶部伴生浆液混合形成。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5,(8)
南阿尔金俯冲碰撞杂岩带早古生代存在517,501~496,462~451和426~385 Ma四个期次的花岗质岩浆岩.第一期岩浆岩侵位于区内蛇绿岩型镁铁质岩石之中,后三期分别对应于该构造带高压-超高压岩石~500 Ma的峰期变质及其~450和~420 Ma的两期退变质时间.结合区域地质背景、镁铁-超镁铁质岩和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研究成果综合分析,这四期岩浆岩分别是南阿尔金早古生代板块俯冲碰撞过程中,先期俯冲洋壳,之后陆壳深俯冲导致地壳加厚引发下地壳以及深俯冲板片断离导致中上地壳和造山后伸展减薄阶段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其中,洋壳型埃达克岩的形成时代(517 Ma)为南阿尔金洋壳俯冲作用时限提供了直接约束,陆壳深俯冲引发的高压-超高压峰期变质时代(~500 Ma)作用滞后这一事件约10 Myr,表明南阿尔金早古生代时期由洋壳俯冲转换为陆壳俯冲可能是一个连续的构造演化过程.这四期花岗质岩石与区内蛇绿岩型镁铁-超镁铁质岩石以及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的形成,共同记录了南阿尔金早古生代时期从大洋俯冲、之后的大陆深俯冲碰撞再到后来深俯冲陆壳折返抬升的完整构造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南部中生代陆内岩浆作用的动力学背景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根据叠置在华夏和扬子陆块的中生代岩浆岩的时代,岩石系列和岩石组合以及Sr、Nd同位素特征,分析中生代岩 浆作用特提斯陆内俯冲和碰撞-古太平洋俯冲走的动力学背景。在230-150Ma间,特提斯构造域的影响是华北与扬子陆块的水平碰撞缩短,华夏西南部是离散陆块的陆内俯冲,基结果在华夏陆块形成大规模高Isr低εNd(t)的S型花岗岩。145-90Ma间,在特提斯构造域深部效应的基础上叠加了古太平洋的俯冲走 相似文献
10.
岩浆的余热为热泉型金矿化作用浅成热液循环系统提供热源,促使热液迁移循环并改变热液性质和状态。使近岩浆热液达到超临界的高温,为热泉型金矿化作用提供热力学条件。本文根据腾冲-梁河地热系统的特点及岩浆活动的一般特征,模拟计算了岩浆余热在热泉型金矿化作用中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永梅会与中下扬子地区的成矿条件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梅会地区的区域构造,含矿地层和建造,中生代火山火山侵入岩体特征、局控矿构造以及成矿物质来源,硫氢氧同位素、负员位素、年龄同位素等成矿信息,都与扬子区、萍东区已知铜矿集区有许多相似之处。通过对比表明,永梅会地区具有极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2.
13.
全球许多造山带都不同程度地经历了增生和碰撞造山阶段,作为全球最大的显生宙增生型造山带,中亚造山带是如何从俯冲增生演化到碰撞拼合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文章报道了位于中亚造山带东南缘内蒙古中部地区二叠纪-三叠纪花岗岩新的锆石U-Pb年龄(266~235Ma)、地球化学和同位素数据,并系统梳理了区域内已有资料,从岩浆性质随时... 相似文献
14.
地震层析成像表明,在九州北部深达俯冲的菲律宾海板块的地幔楔存在低速异常,且扩展到弧前区。我们还用岩石学资料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估计地幔楔的流体分布。地震学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年青的板块俯冲带的熔融和岩浆作用不同于老板块。脱水和熔融发生在年青(且热)板块如九州北部(≤26Ma)之上的板块弧和弧前底下,而流体(水溶液和熔融)主要发生在老板块区的弧后。 相似文献
15.
在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的东缘, 广泛出露原岩为新元古代岩浆活动产物的片麻状变质花岗岩. 对区内5个典型岩体(黄镇、大坝、石马、双河和三祖寺)进行了详细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旨在确定这些岩石的原岩属性, 并探讨它们对扬子板块北东缘新元古构造-岩浆作用的启示. 这些岩石的组成矿物主要为石英、钠长石(更长石)、钾长石和少量角闪石、黑云母等, 部分岩体还发育霓石或霓辉石等碱性铁镁矿物, 由于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 岩石中还常见多硅白云母、绿帘石及少量蓝晶石、石榴石等变质成因矿物. 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 区内片麻状变质花岗岩的原岩形成于新元古中期(770~780 Ma), 于早中生代时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 并在215 Ma左右遭受高压榴辉岩相重结晶的改造. 地球化学上, 它们均具有高硅(SiO2%=70.23%~77.23%)、准铝-弱过铝(ASI=0.90~1.05)的特征, 但不同岩体的地球化学组成仍存在差别, 与三祖寺岩体相比, 黄镇、大坝、石马和双河地区的片麻状变质花岗岩全碱含量(ALK=7.76%~9.45%)、铁镁比值[FeO*/(FeO*+MgO)=0.82~0.96]、高场强元素和Ga的含量均偏高, 104×Ga/Al平均值高达3.07, 结合岩石中常含霓辉石, 以及锆石饱和温度较高(=816~918℃)等特点, 表明它们的原岩应为过碱性A型花岗岩. 三祖寺片麻状变质花岗岩的铁镁矿物主要为黑云母和由角闪石变质形成的绿帘石, 化学成分上富钙贫钾, K2O/Na2O=0.42~0.54, 其原岩应归属钙碱性花岗岩类(I型). 这些片麻状变质花岗岩同时具有“弧”和“裂谷”双重岩浆活动的地球化学印记, 其原岩为先前俯冲形成的弧来源地壳物质于伸展引张环境再造的产物, 指示扬子北东缘在新元古中期应处于被动裂谷的初始阶段, 而不应为地幔柱上涌引发的主动裂谷环境.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中国东南大陆中、新生代岩浆作用的多旋回性和迁移性,构造演化与岩石系列和岩石组合的关系。前寒武纪岩石圈制约本区中、新生代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并在三种岩石围岩石学一地球物理综合模型中反映。总结了四个主要构造期岩浆作用源区特征和构造背景,并根据不同大地构造单元在碰撞造山后近南北向刊近北东向伸展裂解,从造山带挤压碰撞向伸展裂解机制转换过程探讨了中、新生代岩浆作用和壳幔演化动力学。 相似文献
17.
18.
华北东部三叠纪岩浆作用与克拉通破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华北岩石圈减薄和克拉通破坏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门课题,虽然已基本确定克拉通破坏发生的峰期为晚中生代,但发生的起始时间以及早中生代大陆深俯冲作用是否对克拉通造成一定的破坏等问题却研究甚少.通过总结华北东部三叠纪侵入岩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地球化学特征,探讨它们的岩浆源区及成岩过程,反演它们形成的深部地球动力学机制,从而提出华北克拉通破坏的起始时间可能为晚三叠世,与大陆深俯冲及陆陆碰撞造山作用所引起的地壳加厚、拆沉作用有关,这一作用也可能是晚中生代克拉通破坏的诱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软流圈岩浆潮的假设来解释作者所发现的全球主要地震区的大地震都存在18.6年的地震轮回。文中阐述了岩浆潮存在的可能性及其影响,认为18.6年分量是岩浆潮的主要分量,并用全球火山活动的18.6年准周期性和各主要地震区地震期的中心时间呈规则分布来支持岩浆潮假设。周期性地震轮回是一类混沌现象。地震轮回可以认为是全球或某一地区对地球内部和外部因素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的响应或自组织过程。 相似文献
20.
高温岩浆在上升过程中遇到地下水或地表水发生水岩相互作用,产生大量水蒸汽导致的爆炸式喷发作用,可称为射汽岩浆喷发作用,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火山活动,主要产物为低平火山口和基浪堆积物.国内外许多火山学家对射汽岩浆喷发作用的喷发过程和产物开展了岩相学、沉积学、火山物理学和地球化学综合研究,通过实验、计算机模拟等方法探究了射汽岩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