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捕鱼者说     
"我们发现,即使他们的捕鱼量下降了50%,大部分接受调查的渔民,在面对可能更好的生活的诱惑都不为所动,放弃去寻求一个新的生存方式。"清晨5、6点,天刚刚露白,渔民们就要出海打鱼了。这一走,经常要到晚上才能回来,而一天的收获往往只够一家人当天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那年我们船航行去非洲第一大岛-马达加斯加的塔马塔夫港让我终生不会忘记。马达加斯加共和国位于非洲大陆东南印度洋上,四周是水,属热带草原气候。我第一次来到这个非洲岛国,不仅见到了我不认识的各种热带树种,也第一次见到退  相似文献   

3.
拥有天然地势作护荫的海下湾,是一个受遮蔽的海湾,水质洁净,孕育出多姿多彩的海洋生态环境。在香港逾84种珊瑚品种中,至少有59种能在海下湾发现,数目足可媲美加勒比海的珊瑚礁。这片珊瑚乐园,同时孕育了不少珍贵的鱼类。  相似文献   

4.
止敬 《海洋世界》2001,(7):22-22
钻天打洞生活在印度洋和地中海的“球鱼”,有着一种与众不同的斗敌本领和绝招,善于从内部置敌人于死地。这种鱼,遇到敌害立即使身体膨胀如泡,像打足了气的皮球似地浮到水面上来。在通常情况下,敌害看见这圃鼓溜球的东西,倒有七分害怕,不敢贸然侵犯。但也有不知天高地厚的鲨鱼,偏要将它一口吞下,结果惹了杀身之祸。原来球鱼的腹部,长着极其锋利的尖刺,一进入鲨鱼胃后,便很快地将鲨鱼胃壁刺成千疮百孔,使鲨鱼疼痛难忍,直到鲨鱼痛死时,“球鱼”又从鲨鱼腹内慢慢地游出。  相似文献   

5.
Laura 《海洋世界》2012,(9):30-33
在人类短暂又漫长的进化史中,鱼类始终是食谱上最重要的一环。比起猪肉、牛肉之类日常食谱中的常客,鱼类似乎有天生的贵气。人们在谈及吃鱼的时候,往往会将之视作一件重要而奢侈的事。远的有《水浒传》里李逵和张顺在浔阳楼下为几条鱼起的争执,  相似文献   

6.
laura 《海洋世界》2012,(9):34-39
在人类漫长的捕鱼历史中,因地域与文化的差异,世界各地的人们对捕鱼的手法和工具不断改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衍生出了独具特色的捕鱼方式。鱼叉的发展作为最早的捕鱼工具,鱼叉在石器时代大行其道。  相似文献   

7.
规制国际IUU捕鱼行为的港口国措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IUU捕鱼严重影响全球渔业发展,其对国际渔业资源的破坏性已经在国际上达成共识。港口国在打击IUU捕鱼行动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采取的措施包括渔船检查制度、渔船入港预告制度、指定港口制度、强制措施等。港口国措施是预防、制止和消除IUU捕鱼的有效手段之一,已得到国际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8.
《海洋世界》2014,(4):2-3
近日科学家们表示人们严重低估了海洋里鱼的数量——大多数鱼类从未被捕捞过。西澳大利亚大学的卡洛斯·杜阿尔特教授表示海洋中层鱼,也就是生活在海洋表面下方100--1000米深处的鱼类,组成了全世界鱼类生物量的95%,且从未受到渔业的影响,秘诀在于它们躲避渔网的能力。杜阿尔特教授搭乘西班牙考察船赫斯珀里得斯进行了为期7个月的全球旅行,他带领的科学家小组收集了海洋中层鱼的回声探测。他表示,大多数海洋中层鱼在夜间会在靠近海洋表面处进食,而白天进入更深水域以避免鸟类攻击,它们能够在5米远的范围内探测到渔网并设法避开。  相似文献   

9.
黑斑双鳍电鳐黑斑双鳍电鳐属电鳐科,这种鱼的体盘较宽大,团扇形,口内牙齿细小而尖。在其体内有许多由肌肉纤维演变而来的“电板”,这些“电板”串联起来,会产生200伏特的电压。水下作业人员应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10.
属于日本海主要的形态构造单元有 3个深水凹陷 (日本、对马和大和 )和分隔它们的隆起(大和、朝鲜等 )。从 1 985年开始 ,海参崴太平洋海洋学研究所的地球物理学家БЯКарΠ、СНМедведев和ВГПрокудин在此海域采用带有海底地震站的反射波进行了研究。获得的大量信息可以确定 ,在对马和大和凹陷中 ,地壳的厚度大约为 1 4km ,而在日本凹陷的东部则为约 8 5km。专家们在有关这些地区海底地壳的性质上意见有分歧 ,一种认为是变厚的洋壳 ;另一种认为是拉长了的陆壳。在对马凹陷的西部和西南部进行了类似的地震研究工作。这…  相似文献   

11.
对马暖流生成机制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渤海海洋》1990,8(4):12-19
  相似文献   

12.
对马暖流(表层)来源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3.
四指马鲅胚胎发育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人工培育的2龄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亲鱼自然产卵受精而获得的受精卵在实验室中孵化和培育,对受精卵胚胎发育到仔鱼孵出的全过程进行详细的观察记录.结果表明:四指马鲅受精卵呈圆球形,卵膜光滑,单油球.平均卵径675.78μm,油球平均直径258.46μm.在水温为31~33℃,盐度为27.50~28.00,p H值为8.2条件下,胚胎发育用时13 h 52 min,可分为卵裂、囊胚、原肠胚、胚体形成、器官分化和孵化6个阶段,初孵仔鱼全长1.46±0.25 mm,3DAH仔鱼全长2.42±0.18 mm,口和肛门张开,仔鱼开口摄食.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通过二维数值模拟对1986年6月~1988年12月东海对马暖流水的来源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得出东海对马暖流水的来源基本上分为三种类型:(1)东海对马暖流水主要为东海黑潮水继续北上部分构成;(2)东海对马暖流水由东海黑潮水、东海陆架水以及东海北部黄海大陆沿岸水几部分混合而成;(3)东海对马暖流水几乎全部由东海北部的黄海大陆沿岸水构成。模拟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对马暖流“东海段”的流路与流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全面地分析了此段海流的流路与流速结构,首次提出研究海域近底层的环流示意图。指出在夏季,韩国南岸和日本九州北岸均存在着一支南下的逆流。九州西岸出现两种或多种形式的流路。对马暖流在源地流速很弱,流向不稳定,流路时隐时显不明显,只有离开源地后才逐渐显示出一支海流轮廓;强流区在朝鲜海峡附近。该海流可明显地划分为三段流速夏强冬弱,夏季度幅宽约80km.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黄海南部、东海及台湾以东海域表层流分布图提供的资料作为边界条件,对区域119°~132°E,21°~41°N做数值模拟.模拟出的流场各流系与实测的基本吻合。所得主要结论为:(1)在30°~33°N,125°~128°E这一区域流速小,流向不稳定,它的西、南部分别有流入,东、北部有流出的这一特点与孙湘平所提出的“海水集散”区概念一致、(2)对马暖流不能简单地视为黑潮的分支,应该认为“海水集散区”是它的发源地,此“海水集散区“的水来源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8.
夏,冬季对马暖流(表层)来源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黄海南部、东海及台湾以东海域表层流分布图提供的资料作为边界条件,对区域119°~132°E,21°~41°做数值模拟,模拟出的流场各流系与实测的基本吻合。所得主要结论为:(1)在30°~33°N,125°~128°E这一区域流速小,流向不稳定,它的西、南部分别有流入,东、北部有流出的这一特点与孙湘平所提出的“海水集散”区概念一致。(2)对马暖流不能简单地视为黑潮的分支,应该认为“海水集散区  相似文献   

19.
赵优  庄平  张涛  赵峰 《海洋与湖沼》2016,47(1):108-114
多鳞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rhadinum)与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ridactylum)是四指马鲅属(Eleutheronema)中的名贵经济鱼类,具有良好的养殖开发前景。本文对中国沿海多鳞四指马鲅与四指马鲅群体的26个形态特征值进行了多变量比较分析,提取了7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91.112%,前三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28.759%、21.467%、15.469%。多鳞四指马鲅与四指马鲅形态差异主要体现在头背部、尾柄部、背腹轴及头尾轴的特征。利用4个形态学参数建立了2群体判别公式,综合判别准确率高达100%,可作为多鳞四指马鲅与四指马鲅物种资源的初步判定方法。另外,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开发出多鳞四指马鲅与四指马鲅SNP标记69207个、In Del标记12884个,丰富了四指马鲅属鱼类遗传结构研究数据。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四指马鲅数属物种资源评估与保护、选育、功能基因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
利用实测资料对比和FVCOM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利奇马"台风风暴潮在渤海的演变规律。研究表明:渤海沿岸的风暴潮过程是由局地风"直接作用"及外部天气系统"间接影响"共同作用引起的,且它们引起的风暴潮时空分布明显不同。在"利奇马"台风风暴潮中,"直接作用"引起的风暴增水在渤海湾和莱州湾沿岸分别约占总风暴增水的2/3和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