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邢台地震的科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邢台地震的科学研究成就集中表现在开创性上。至今已经过去40年,我们总结邢台地震的科学研究,只能浏览1970年以后陆续恢复出版的学术文献。从《中国知网》WWW.CNKI.COM上检索邢台地震,即有700余篇文献,涉及地震专业的有400余篇,挑选主要属于科学研究的也有百余篇。地震预测方面的科学研究另有文章专门论述,本文不涉及这方面内容。我们不在于简单叙述邢台地震科学研究所取得成果的方方面面,而是强调针对邢台地震开展科学研究的贡献及其为地震科学发展起到的作用。分别从7个方面:烈度、地震活动、震源机制、发震构造、形变测量、震害、机理模拟,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邢台地震20年.20年前发生的这次大地震,在我国地震史册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人口密集地区发生的第一次灾难性的地震,从那时起,我国开展了有计划的以地震预报为前沿的科学研究,使我国的地震科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邢台地震拉开了本世纪我国第四个地震活跃期的序幕.随着一系列大地震的发生,地震预报实践活动也由邢台震区迅速推向全国各主要地震活动区.地震科技队伍也在一次次大地震的袭击下,由分散到集中,不断成长壮大.在与大地震搏斗的日日夜夜里,广大地震工作者牢记周总理的教导和人民的期望,在对地震预报茫然  相似文献   

3.
前言     
20年前,在河北的邢台发生了大地震,这在我国地震史册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人口密集地区发生的第一次灾难性的地震,从那时起,我国开展了有计划的以地震预报为前沿的科学研究,使我国的地震科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邢台地震二十年。二十年前发生的这次大地震,在我国地震史册上,是一次划时代的重大事件。这不仅因为它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我国人口密集地区发生的第一次灾难性地震,更因为从那时起,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有计划的以地震预报为前沿的科学研究,使我国的地震科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5.
1975年2月4日,中国辽宁发布地震预报,辽宁省南部100多万人提前撤离到安全地区, 2个半小时之后,海城发生7.3级地震,震区范围内人员伤亡损失降到最低,此次地震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在正确预测地震的基础上,由官方组织撤离民众,明显降低损失的唯一成功案例.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归功于1966年邢台地震后国家大力推动地震预报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邢台地震孕育发生模型及其前兆机理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梅世蓉 《地震》1999,19(1):1-10
根据人工地震与天然地震测深成果,提出了邢台地震孕育发生的概念模型。根据这个模型,分析了邢台地震前震区应力分布图像与发展过程、结合深部构造特征,探讨了邢台地震的成核过程,进而讨论了邢台地震的直接前震,地形变,地下水位三项主要前兆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7.
1 邢台地震促进了中国地震预报的研究工作 1966年3月邢台地震和此后发生的一系列地震事件, 促进了我国地震学、地震地质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等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 也提出了诸多研究课题, 本文只能摘述一二.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邢台地震台网资料研究了1966年3月邢台地震强震活动期间地震位置的空间分布随时间变化的过程。给出了一系列反映邢台地震序列强震孕育、破裂、应力场调整及地震构造的立体图象。进一步探讨了震区地壳介质中存在的障碍体与地震发生的关系。认为这种震区介质的非均匀构造所导致的邢台地震的破裂是一个沿北北东方向的断断续续的发展过程。较好地解释了几个六级以上强震的发生以及强震期后出现的中强余震两头跳现象。本文还对六级以上强震的破裂过程进行了讨论,并与已有结果作了对比,还考察了强震活动期间震源深度随时间变化与大震发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概述了1966年邢台地震震情及其震害情况;从地震学和地震社会学两个方面阐明了邢台地震的特点;介绍了邢台地震发生后国家和部门采取的应急对策和抗震救灾对策;系统地介绍了周总理在邢台地震时对地震工作的指示;概述了地震科研队伍和群测群防工作的形成知发展;总结了邢台地震对策的效果和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0.
唐山地震10周年之际,人们不仅议起以往劫难,更加关注今后的命运,希望了解我国目前地震科研及预报达到了什么水平.记者请国家地震局局长安启元向本报发表谈话.安启元介绍,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统计,解放以来,我国发生6级以上破坏性地震315次,其中7级以上强烈地震46次,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损失.对此,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早在1956年就把地震预报研究列入了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并从1966年邢台地震后开始了地震预报及研究.他说,唐山地震之前,我国曾较好地预报了1975年2月4日海城地震.可是,却没能对唐山地震作出预报.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根本上说,是没有从科学上认识地震孕育发生的规律,预报方法是经  相似文献   

11.
美国学者盖勒认为地震无法预测,该观点在地震界占据上风.但是,我国曾在1975年海城7.3级地震前成功预报,挽救了数万人的生命.只是,这种地震预报的成功案例是具偶然性还是必然性,值得地震学家深思. 1966年3月8日邢台6.7级地震发生后,毛泽东主席明确指示:不能再让地震杀人.周恩来总理指示,必须加强地震预报研究,做到准确及时,要对地震中的各种现象,任何微弱变化记录下来,综合、辩证的分析,争取从邢台地震中找出地震预报的头绪.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指导下,新中国地震预报科学事业,以邢台地震为起点,踏上了征程.  相似文献   

12.
高民杰 《山西地震》1989,(3):29-32,38
地震科学是一门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地震科学的发展除以地震监测台网的建设和科研人员的培养为基础外,还应依赖地震科学研究的综合化.对地震科学研究综合化的前提、各方法论在地震科学研究综合化上的应用及贡献等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作为活化的古老克拉通,华北地区的地震活动非常频繁。上世纪60年代以来,华北地区曾经发生了1966年邢台M7.2,1975年海城M7.3和1976年唐山M7.8等地震。2012年5月28日,在唐山地震震源区又发生了M4.8地震,引起了国内外地学界的广泛关注和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此次地震是1976年唐山地震的余震,还是唐山地区乃至整个华北地区新一轮地震活动开始的预兆。本文利用华北地区过去40多年的地震活动资料,研究了邢台、海城和唐山地区的地震活动。研究结果显示,邢台、海城和唐山地区过去30多年的小震活动明显高于这些地区大震前的地震活动及华北地区的背景地震活动,应是余震。同时由GPS资料计算的邢台、海城和唐山地区的地壳水平应变率也明显高于华北地区的背景值。这些小震活动和地壳水平应变率同时表明邢台、海城和唐山强震区的余震数十年后仍在持续。震后粘性松弛可能是华北地区长时间余震持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刘亢  杨婷  李红光  房立华  宋键 《地震地质》2023,(6):1328-1348
1966年河北邢台MS7.2地震发生后小地震持续不断,为开展该地区的深部构造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文中基于河北省地震台网1991—2021年间的观测数据,采用双差定位法获得了邢台及其邻区9 644次地震的精定位结果,清晰地刻画出深部断裂的空间形态;结合华北流动地震台阵2006—2008年的观测数据,采用38 578个P波到时数据,获得了研究区高分辨率走时层析成像结果。研究表明:研究区的地壳速度结构存在较强的横向不均匀性,新河断裂与元氏断裂之间的上地壳存在明显的低速异常,中下地壳存在高速异常,邢台地震位于高、低速异常体交界处,该位置具备积累大量应变能的介质条件,易发生破裂,释放应力;邢台震区小地震密集带与高、低速异常体东边界的总体展布趋势比较一致,推测沿高、低速体东边界展布的深、浅部断裂已上下贯通,速度异常体的边界位置同样也是速度变化相对强烈的部位,易发生地震破裂;综合多种地震、地质调查成果,揭示出邢台震区下方存在一条贯通整个地壳的深大断裂,倾向SE,上断点位于东汪附近,邢台地震促使深浅部的先存断裂上下贯通。  相似文献   

15.
强余震和主震地面运动分布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地震动衰减关系计算了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中国大陆及近海发生的21次MSge;7地震序列的主震和强余震产生的有效峰值加速度,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发现76.2%地震序列的强余震产生的有效峰值加速度超过主震,其中50%多的强余震产生的有效峰值加速度在大范围内大幅度地超过主震. 本研究表明在强余震震中区附近,强余震往往会造成比主震更严重的破坏, 因此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要充分考虑强余震的影响场,才能为抗震设防提供科学、安全、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1966年邢台地震,揭开了我国地震科学事业新的一页。一支朝气蓬勃、目的明确、多学科密切合作的地震预报大军,以邢台震区为基地,开展实验研究,并很快地从邢台震区扩展到全国各地。值此邢台地震二十年之际,回顾所走过的历程,总结预报中的经验教训,对规划和指导未来的工作,无疑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阪神大震后,日本地震学界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发历史地震信息资源,应用地震科学研究成果和最新科学技术与方法,在地震强震动、地震烈度、地震震级和区域构造特性等方面的研究取得进展,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地震科学研究和地震防灾等方面。本文主要介绍日本地震学界开发历史地震信息资源的一些思路、做法和成果。  相似文献   

18.
我国37年来在地震中殉难的约27万多人.这个数字是国家地震局局长安启元在今天召开的中国地震工作20年学术交流与表彰会上披露的.他说,地震科学研究必须紧密围绕地震预报这项中心工作.自邢台地震以来,由于把减轻地震灾害作为科研任务的根本方向,1975年曾经成功地预报了海城地震,使10万余人免于丧生,成为世界地震科学史上第一次取得实效的预报实践.但是,限于目前还不能充分认识地震规律,从而导致我国在唐山地震预报中出现重大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1966年邢台7.2级地震的构造背景基础上划定邢台地震窗的范围并选取地震资料,分析和计算了地震窗地震活动高频次异常对华北地区6级以上地震的预测效能.结果表明邢台地震窗高频次异常具有较高预测信度.  相似文献   

20.
邢台地震后,经过现场调查研究,发现了一些前兆异常现象,开展了地震监测台网和群众业余骨干测报点的建设.海城和唐山地震后,提出了专群结合、土洋结合的预报方针,进一步推动了地震前兆观测的发展.后来发展到在有发生地震危险的地方进行短临跟踪,即临时布设一些台网进行前兆学科的短期观测,以期能预测忖可能会发生的地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