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系统工程学在大地形变测量预报地震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薄万举 《地震》1991,(3):22-30,36
  相似文献   

3.
4.
为有效管理大地形变流动观测数据,基于关系型数据库设计大地形变流动观测数据库,完成区域精密水准、流动GNSS、流动重力、跨断层场地观测数据的结构化存储,实现了观测过程数据(包括观测数据和管理数据)的规范化管理,从而有效控制了大地形变流动观测数据质量,提高了数据质量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5.
6.
现代大地测量学是当今信息时代最具活力的一门地学基础学科,它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促进了一门前沿交叉新学科--地壳形变大地测量学的形成。地壳形变大地测量学是击破地震预报两个“瓶颈”--“时空信息不足”和“应用基础研究薄弱”的有力武器。它证实地壳动力学的基本状态不是“自组织临界状态”而是“自组织”,因而地震是可能预报的;它开创了“时空图像动力学预报的新途径,发现了几种可望具有重现性的地震前兆。在论述地壳形变大地测量学的形成,给出学科初步定义,评估成绩和问题的基础上,该文当前的研究工作提出了7项建议。  相似文献   

7.
处理台站大地形变资料提取地震前兆信息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薄万举 《地震学刊》1989,(4):117-124
  相似文献   

8.
利用大地形变资料进行地震危险区圈定尚无有效办法。本文提出一种由椭圆脐点突变(D4)模式用W值进行强震危险性判定,并在危险性判定基础通过统计修订,圈定地震危险区的数学方法,推导了全部计算公式,并通过5个中强震实例验算,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参考框架的一致性及其对形变分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形变监测中坐标框架的不一致性对形变分析的影响;讨论了借助于全球站在统一的WGS84或ITRF坐标框架下的已知坐标将不同历元的观测结果归算到全球框架下作位称场分析时可能存在的实际参考框架的不一致性问题。并按目前的精度水平定量估计了这种不一致的大小以及对位移场的影响。最后对区域形变分析时坐标框架的处理问题提出了若干看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巩固和发挥大地形变地震监测预报基础地位和作用、积极推进中国西部防震减灾事业可持续性和协调性发展为主旨,回顾了西部地区20世纪70年代初至“九五”前期大地形变监测与地震预测研究工作基础,介绍了“九五”后期至今大地形变监测与地震预测研究的主要进展,并对该领域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中国西部大地形变监测与地震预测实践为基础, 简要总结回顾了利用大地形变进行强震预测研究的工作思路、方法和一些进展; 进而结合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 2008年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前区域地壳运动变形背景和已有的研究结果, 分析和探讨了基于大地形变监测、 并考虑地震构造的差异性来进一步提高大震预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南北地震带及其附近地区大地形变监测与地震预测实践为基础,简要总结回顾了利用大地形变进行强震预测研究的工作思路、方法和一些进展;进而结合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2008年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前区域地壳运动变形背景和已有的研究结果,分析和探讨了基于大地形变监测,并考虑地震构造的差异性来进一步提高大震预测的科...  相似文献   

13.
大地形变资料用于地震预测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在大地测量学科用于地震预报及相关研究方面所了解的一些进展和历程进行了简要回顾和总结。 其中包括1975年海城地震、 1976年唐山地震、 1989年大同地震、 1996年丽江地震、 2001年昆仑山口西地震、 2005年乌什地震和2004年底的印尼8.7级特大地震等多次强烈破坏性地震及其观测到的形变异常现象和所做的预测研究成果, 显示大地测量, 特别是空间大地测量的发展对地震预测研究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对多学科开展联合攻关研究及地震监测预报的宏观决策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建筑物负荷引起的地面和大地水准面形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球固体潮的有关理论,从物理大地测量的角度推导了建筑物负荷引起的地面和大地水准面的形变量的计算公式,并通过模拟计算,对单幢高层建筑,城市建筑群以及环形高架桥引起的附近地面和大地水准面的形变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5.
围绕气—地间耦合所产生的短临动力对大地形变的影响问题,简要分析了气—地间耦合所产生的短临动力,根据秦安基准地震台前兆仪器2次受气压畸变影响的反应情况,分析了气压短时间内畸变对大地形变的不同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地震前兆仪器对于短临应力影响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唐山及大同-阳高地震大地形变与重力前兆综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大概还了近年来利用大地形变及重力复测资料研究唐山及大同-阳高地震的丰富成果,对这2次地震震前大地形变及重力前兆综合研究认为:震中区震前呈现闭锁状态;断层蠕滑及深部物质的运移,是震前的显著标志;地震成因的组合模式可以较好地解释唐山及大同一阳高地震的机制;跟踪监测形变场、重力场及断层活动时空演化特性,是利用大地形变及重力测量手段进行地震预测的基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7.
由于InSAR数据处理所用的WGS84参考椭球系统与通用的DEM高程系统(EGM96大地水准参考面)不一致,在InSAR形变监测分析中会引入大地水准面高导致的误差.本文利用覆盖青藏高原北部阿尔金断裂带西段的27景Envisat ASAR宽幅模式数据和44景条带模式数据,研究了大地水准面高与InSAR大范围形变测量不确定性的关系:(1)模拟分析表明对于100 m的垂直基线,8.8 m的DEM测量误差,若研究区域存在20 m的大地水准面高的变化,对宽幅或条带模式InSAR形变测量造成的影响将由3 mm增至10 mm左右;(2)实例验证表明对于不同的研究区域,大地水准面高与该地区地形变化存在较大相关性,对于同一研究区域,垂直基线的大小决定了大地水准面高对InSAR不确定性的影响程度;(3)对于大地水准面高有较大梯度变化的研究区域,组合短基线方法与去除轨道平面的方法难以消除大地水准面高的影响.使用基于WGS84高程系统的DEM,可以为InSAR形变测量分析提供统一的高程基准,有效避免大地水准面高误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针对台站形变观测中经常出现的仪器故障,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式企业微信报警的新方法。对传统的依托于台站工作人员登录Web网站、查看仪器工作状态的方式进行了改进,并提供了一种可实现、可操作的设计思路和具体实现过程。该设计框架不但解决了行业内外网切割导致数据采集和报警信息无法发送的问题,还解决了长期以来台站仪器经常性网络不通、断电、死机、超量程等突发情况所导致的形变观测数据缺失和错误无法及时报警的问题。通过Python语言编程,采集实时测量数据,通过逻辑运算后将结果推送到指定的企业微信,实现仪器故障报警,以达到降低数据损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巩守文 《地球物理学报》1995,38(03):329-338
分析了关中、银川、西海固及民乐4个地区褶断隆起与断陷盆地组合构造带上的大地垂直形变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977年前后,鄂尔多斯西侧和南侧的大地垂直形变场变化与大华北应力场的消长过程密切相关.1983年以后,青藏块体边缘的民乐、西海固及银川地区继承性构造形变逐渐增大,在此背景下,1988年以来在亚板块内部及其边缘地区发生了一系列强震.从现今垂直形变场显示的时空结构来看,青藏亚板块和华北亚板块对交接带上的构造形变交替起着主导作用,并产生了不同的形变特征.  相似文献   

20.
监测和预测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需要,促进了大地测量学和地球物理学等学科的相互交融。经过30余年的探索,一门地学前沿交叉新学科-“地壳形变学”已初步形成。地壳形变学已拥有空间-地面-深部立体测地系统,具有在多种空间尺度内精确测定现今地壳运动(秒 ̄数十年)和灾害孕育过程的空前强大能力,从而可望击破长期制约现今地球动力学和地震预测的地球空间信息的“瓶颈”。在21世纪,地壳形变学将成为推动大陆动力学和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