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718天气雷达对2007年7月6日午后出现在松原市境内不同地点的两次强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跟踪监测,结合松原市冰雹云模式,通过对两块强冰雹云进行消雹与否的比较,以及同一雷达回波消雹前后参数特征的变化分析,对消雹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冰雹云旺盛发展阶段进行积极的消雹作业能使冰雹云快速消散,减少成核机率,大大减少大冰雹发生概率,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相似文献   

2.
张瑜  魏山城 《气象科学》2008,28(1):81-84
冰雹对农业、工业等会造成很大危害,多年来一直没有一种比较有效、简单的方法来对冰雹进行测量和预测.本文给出了一种利用测量闪电中紫外线的方法进行冰雹的测量和预测的方法和设备,经实验验证,这种方法能够较精确地测量出冰雹存在的类型(非雹云、弱雹云和强雹云),从而为有效地进行消雹作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阿克苏地区冰雹云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普查阿克苏地区8县1市、10个气象站和120个防雹作业点1991~2000年4~9月在地区人工防雹作业阶段的降水、降雹情况及对应的雷达回波生消演变情况,对地区冰雹云天气发生背景、雹云路径及雷达回波、降雹情况等进行分析,摸清阿克苏地区冰雹云的活动规律和结构特征,改进地区人工防雹的作业模式,提高全地区人工防雹作业效益.  相似文献   

4.
用济南平原的雷达回波资料和探空资料,分析了山东冰雹云回波特征和700hPa,500hPa的平均绝热含水量,得出济南周围200km内冰雹季节的700hPa,500hPa平均绝热含水量和用以确定雹云演变不同阶段的雷达回波综合参数BB值,以及该区冰雹云的判别依据和人工消雹作业的用弹量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5.
徐乃璋  王昂生 《气象》1976,2(6):24-25
正确判断云体是冰雹云还是雷雨云,这是进行人工防雹作业的重要依据。广大劳动群众在长期的防雹抗灾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根据雹云的声、光、雷电、降水和移动等宏观特征,用耳听目测来识别雹云,并用许多生动的谚语形象地指出冰雹云的特征。例如冰雹云多“拉磨雷”、“蜂子朝王声”;“横闪多雹”;“黄云黑边子,必定下雹子”,“黑云尾,黄云头,雹子打死羊和牛”;“雹走老路”、“雹打一条线”以及雹云光象异常等等。这在人工防雹工作中起了很大的作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的人工防雹作业已普遍采用三七高炮,选择适宜时机,向云体的适当部位发射适量的碘化银炮弹,影响雹云的发展过程,达到抑止冰雹生长的目的.同时,随着雷达探测雹云技术的发展,已经能够根据雷达回波识别雹云的结构和类型.由于不同类型的雹云,冰雹在云中的生长过程不尽相同,因此,为提高人工防雹的作业效果,必须注意对不同类型的雹云采用不同的作业方法.本文根据国内外的防雹理论和各地的实践经验,对五种类型雹云作业方法的设计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昭苏雹块的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雹云的微结构,对于研究冰雹增长的机制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由于直接进入雹云内部进行观测非常困难,所以目前主要通过遥感技术和冰雹样品的切片分析,推断雹云内部的微观结构和成雹机制. 众所周知,冰雹是从冰雹云中降落下来的固态降水物.不同的冰雹云类型,不同的增长过程,具有不同的微观结构.因此研究冰雹样品,有助于我们认识冰雹在云中的形成和增长过程,这对于人工防雹研究和作业设计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由冰雹云概念模型指标,对强对流单体进行雹云或雷雨云识别,并对识别的雹云进行降雹直径的预测,可直接应用于防雹作业和判断效果。  相似文献   

9.
雷达识别雹云指标和防雹作业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711数字化雷达资料进行统计研究,得到雷达识别雹云的各项参数指标,结合当时的情况,提出防雹作业方法,根据这些参数指标自动识别冰雹云,利用雹云观测资料估算雹云所在位置及雹源含水量,从而得出应该作业的炮点和炮点作业时的仰角。方位角、用弹量,并研制了防雹作业实时指挥系统。  相似文献   

10.
利用CPAS系统中的雷达资料,结合探空资料和冰雹资料,分析了2015年5月17日一次冰雹天气过程的两块冰雹云在不同路径生命周期相同的情况下作业前、中、后的回波特征。结果发现:条件性不稳定和较大的垂直风切变指示当天有利的降雹环境。对雹云A实施防雹作业一次,45 d Bz顶部高度降低至少5 km,60 d Bz以上的强回波面积减少了39.3%,最大回波强度减少10 d Bz,云体加宽、减弱。对雹云B实施防雹作业两次,作业后45 d Bz顶部高度降到6 km以下,60 d Bz以上的回波面积为0,有弱回波生成,云体分裂。两块雹云人工防雹作业有效。  相似文献   

11.
董学友 《四川气象》2001,21(3):46-47
本文对人工防雹作业中冰雹云的识别和不同雹云采用不同的作业方法从理论上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对大连地区2003—2008年多普勒雷达观测到的37个冰雹和强雷雨个例雷达体扫资料进行PUP软件计算和处理,得到了每个个例雷达回波强度、回波顶高、30 dBz强回波中心高度、强回波顶高和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几个主要雷达参数值、以及各参数随时间的变化特征,总结了冰雹云识别的雷达技术指标模型;根据大连地区降雹特点,将冰雹云分为强(超级单体)雹云、多单体雹云和单体雹云三类,总结了冰雹云类型判别的雷达指标(即防雹作业决策指标)。  相似文献   

13.
消雹作业经济效益评价方法的改进,需要采用一种与现在预测农作物损失有本质区别的新方法。本文提出的一种评价方法,是基于对每次防雹作业结果的分析,以及由于作业引起的雹云物理变量变化同减轻作物损失程度之间关系的应用。由于这是一种根据作业的最后信息建立的评价方法,因此是更有前途的方法。此外,这种方法对每次冰雹过程分别进行分析,且不仅对消雹作业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也对其物理效应进行分析。现在,让我们考虑在目标区内的一块常规雹云(图1)。  相似文献   

14.
应用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建立的三维雹云模式,对河南南阳1999年5月9日一次降雹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云内存在过冷水累积区,冰雹在过冷水累积区长大;使用不同催化方案催化后,均能起到减少地面降雹的作用,但是在雹云形成的不同时间、不同的催化部位和使用不同的催化剂量,其消雹效果不一样,在冰雹形成前于过冷水累积区催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人工防雹作业中冰雹云的识别和不同雹云采用不同的作业方法从理论上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董学友 《四川气象》2001,21(3):46-47
本文对人工防雹作业中冰雹云的识别和不同雹云采用不同的作业方法从理论上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应用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建立的三维雹云模式,对河南南阳1999年5月9日一次降雹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云内存在过冷水累积区,冰雹在过冷水累积区长大;使用不同催化方案催化后,均能起到减少地面降雹的作用,但是在雹云形成的不同时间、不同的催化部位和使用不同的催化剂量,其消雹效果不一样,在冰雹形成前于过冷水累积区催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防雹工作的发展,对冰雹预报的需求日益增加.在现行防雹技术手段条件下,进一步提高作业效果必须依靠比较详细的冰雹预报.国外在防雹效果的评价上提倡根据雹云强度、类型和不同发展阶段选择相应的作业方法.本文介绍了原苏联的冰雹预报方法,它可提前6-12小时预报出雹云  相似文献   

19.
多物理参量检验防雹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雨曾  郁青 《气象》1995,21(10):3-8
除使用地面冰雹资料(即冰雹动能、质量、降雹强度等)外,还选用了反映雹云变化的雷达回波参量等10个物理参量,作为作业效果的检验量,检验防雹效果。结果表明:高炮作业后雷达回波顶高、强度及30dbz强回波顶高显著地比作业前小;作业区比未作业区冰雹动能、冰雹质量、冰雹动能通量、质量通量、最大冰雹直径、数密度以及降雹持续时间也有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20.
咸阳市冰雹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7-2016年旬邑711雷达资料和咸阳市冰雹资料对冰雹云的发生、发展、移动和合并等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咸阳市五条冰雹移动路径.其主要特征有:雹云移动路径、影响区域等具有较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多条路径雹云相互作用、合并加强是造成咸阳冰雹灾害的一大特征;根据冰雹移动路径科学规划防雹作业点布设,可有效实施防雹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