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概述了辽宁省岫岩地区地质灾害状况与危害、山地灾害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主要灾害种类泥石流、崩(滑)塌灾害特征。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发育成因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对该地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原则、规划及措施。  相似文献   

2.
昆明市官渡区为云南省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地区之一,在对研究区地质概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收集了ETM、高分一号、Quickbird等遥感影像,从而对研究区内进行灾害遥感解译。综合分析官渡区内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以及分布规律,建立该区的地质灾害解译标志;并对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分区评价,分析地质环境发展趋势,为野外勘查提供合理路线。本次共解译了地质灾害点共43处,以滑坡、崩塌灾害为主。  相似文献   

3.
通过野外地质灾害调查收集资料,对该县的各种地质灾害类型,灾害的地质背景,成灾机制及防治对策进行了初步的,较全面的分析和探讨,因地制宜地提出了防治地质灾害的基本对策和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长安区区内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多样,加之人类经济工程活动、降雨、地震等诱发影响,秦岭北坡及黄土台塬边缘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发育,是陕西省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县(区)之一。本文以长安区为研究区域,在对长安区自然地理及区域地质环境条件等资料充分收集的基础上,结合长安区滑坡崩塌灾害点的实际调查资料,详细分析了长安区的滑坡崩塌灾害发育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并采用网络覆盖法,对长安区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形分维计算。求得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分维值为0.876 6,反应出长安区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性的复杂性。研究结果表明,分形分维理论能合理评价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对类似地区的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卢氏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不稳定斜坡、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依据2013年卢氏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资料,阐述了该地区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发育特征以及在时空上的分布特征;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总结了地质灾害的成因机制;为有效预防灾害发生和减轻灾害损失,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青岛崂山地区一直都存在着地质灾害及隐患,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更是加剧了改造环境的人类工程地质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增加了崂山地区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及隐患的存在,而且增强了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近年来随着经济活动的增加,区内地质灾害隐患更是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并且有些已经造成了生命财产损失,因此有必要对区内开展地质灾害研究,为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青岛崂山区为实证,针对旅游背景条件下地质灾害隐患存在区域已经建立的灾害监测系统,对监测数据变化规律进行分析。通过对监测数据和气候因素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强降雨仍然是灾害引发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旅游业的发展所带来的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灾害与隐患的存在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本文为崂山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提供了地质灾害变形方面的参考资料,并为旅游地区的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地质灾害研究拓宽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的自然地理、地质构造、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非常复杂,地质灾害非常严重,具有灾害种类多,分布范围广的特点,是我国地质灾害严重的地区之一。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与汛期的关系密切,给百姓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其影响是巨大的。本文对甘肃省主要城市的地质灾害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有探讨性的提出了防治措施,目的旨在对城市的防灾减灾和经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阜新地区矿山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阜新地区是具有百年开采历史的煤炭工业区,矿山地质灾害对矿区正常生产和人民安全生活的影响十分严重,在我国煤炭工业城市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本文对矿区内的地面沉陷、露天矿滑坡、煤矸石堆放、瓦斯灾害等各类矿山地质灾害的分布范围、灾害规模和造成后果等进行了论述,确定矿区发生地面沉降的面积已近100km2,煤矸石堆放已占地32.1km2,是最为严重的地质灾害;露天矿滑坡则主要分布在海州和新邱露天矿;瓦斯灾害主要出现在井工矿中.这些矿山地质灾害对矿区生产和市区生存环境影响严重.通过对这些灾害的地质背景、形成机理、发育条件的分析,根据不同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各种矿山地质灾害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铜陵地区矿山地质灾害主要有岩溶塌陷,采空区塌陷,滑坡泥石流等,对矿山生产及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通过对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的调查分析,对区内地质灾害调查技术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西南山区是中国地质灾害链最发育、成灾最严重的地区。为深入认识区域地质灾害链成灾模式, 文章在系统收集西南山区历史上19次典型重大灾害事件基础上, 分析了地质灾害链的主控因素及成灾特征, 总结了滑坡型、崩塌型、泥石流型3类灾害链分类模式及5种链式成灾过程, 并选择每一类中的典型地质灾害链成灾过程进行了剖析, 在此基础上对地质灾害链成灾机理研究、数据库构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及跨界流域链式灾害风险防控机制构建等进行了展望, 提出了地质灾害链防范建议, 旨在为区域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规划、重大工程与城镇建设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瞬变电磁法在探测小窑采空区、陷落柱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矿区勘探的三个典型实例,介绍了使用CUGTEM-2002型瞬变电磁系统在探测小窑采空区积水和陷落柱方面的应用。根据瞬变电磁法对低阻地质体的灵敏性,采用在已知地质异常位置布设测线获取地质异常资料特征,然后推断整个测区资料成果的勘探方法,可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实践证明,瞬变电磁法是探测金属矿体、小窑采空区等地质异常体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人工神经网络在识别浅覆盖区地质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水系沉积物资料识别浅覆盖区地质体,对于提高区域地质填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神经网络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依据浅覆盖区基岩和其对应的水系沉积物在化学成分上的继承关系,以内蒙古四子王旗浅覆盖区为例,阐述了运用BP神经网络模式识别地质体的原理和方法,并识别出了化学成分相近的浅覆盖层下地质体。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浅覆盖区地质填图。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河套地方性砷中毒区地质环境特征与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通过对内蒙古砷中毒病区地质环境调查和防砷改水试验工作。从病区地质环境特征入手,系统分析了构造环境;第四纪地质环境水文地质环境,水化学环境,岩矿地球化学环境和古地理及生物化学环境等诸方面特征,对高砷的地质环境成因进行了探讨.得出十条高砷病区与地质环境之间的成因关系,认为高砷病区的形成与地质环境特征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地方性砷中毒是在特定的地质环境条件下形成的。这对地方性砷中毒的形成、分布及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亦为后期防砷改水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格萨拉岩溶地质遗迹景观发育特征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萨拉地区地质遗迹景观资源较为丰富,其中以岩溶地貌景观最为典型。其类型主要有落水洞、溶洞、暗河、石林、湿地、盲谷等。本文从格萨拉岩溶地质遗迹景观的空间分布、规模、数量、面积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格萨拉岩溶地质遗迹景观的发育特征。针对该区岩溶地貌的破坏现状,结合其他地质遗迹景观,提出了通过建立地质公园及开发旅游来保护该区的岩溶地质遗迹景观,提出了在开发中应采取的相应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我国登陆台风影响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环境脆弱的地区,台风的特大暴雨可以诱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严重人员伤亡。本文分析了我国登陆台风影响区域内的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点,利用信息量方法,通过灾害的易发性区划来分析登陆台风影响区地质灾害特征,进而比较台风和非台风影响条件下地质灾害产生的地理条件和信息量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在台风强降雨条件下,地质灾害的触发地质环境条件较非台风降雨触发地质灾害明显降低,地质灾害脆弱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
小秦岭矿区是河南省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区内工程地质岩组、地貌部位、人类工程活动强度的不同,地质灾害发育的类型和程度各异,在分析各种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进行了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分区,同时提出了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尽快开展小秦岭地区风险区划、加强管理、注重宣传等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利用陇西县近20年的地质灾害与降水资料,分析发生地质灾害的主要区域和具体地点及危害程度和分布特征,研究了引发地质灾害的气象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山体滑坡、地裂缝、塌陷和泥石流是陇西县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地质灾害时段主要集中在局部强降雨和暴雨出现的夏季(5~8月)。地质灾害发生有多方面因素构成,大—暴雨、暴雨降水过程是地质灾害发生的决定条件,其次是人为性破坏了地质原有结构,导致出现或诱发地质灾害。我们在探讨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成因的基础上,确定了地质灾害发生的降水强度标准,再根据多年的预报经验,寻找出相关性较好的预报因子,应用气象资料分析判断引发地质灾害可能性大小,发布预警信号和地质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和防御流程。  相似文献   

18.
贵州区域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建江 《贵州地质》2009,26(4):317-320
根据全省完成的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结合各地行政区面积及山地丘陵比例,采用地质灾害综合发育程度指数法,对9个地区级行政区域进行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析,划分出的地质灾害高、中、低发育区比较符合省情实际,对地方政府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贵州织金县城岩溶地下水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小庆  彭钦 《贵州地质》2012,29(2):99-103
本文在全面分析织金县城地下水岩溶流域的水文地质、岩溶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参照有关评价的理论数据提出了适合该区域的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系统与DRKST模型,并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对岩溶流域地下水脆弱性进行了评价,对规划织金县城的建设和发展,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地质异常理论与矿产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质异常是一种与周围地质环境截然不同的地质结构。研究并查明何种地质异常导致成矿,上指导找矿和勘探工作的有效手段。文中以新疆北山地区成矿预测为刨,说明地质异常的应用敢果。该区的区域地质异常主要形成在晚古生代阶段。异常空间分布区——华力西期铜镍矿基性—超基性杂岩体。 研究地质异常演化规律对揭示成矿机理,查明和圈定物、化探异常更具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