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珠江口盆地中部珠海组—珠江组层序结构及沉积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珠海组分为SQ32、SQ25.5两个三级层序,珠江组划分为SQ23.8、SQ21、SQ17.5和SQ16.5四个三级层序,其中前3个层序分为水进域、高位域,后3个层序分为低位域、水进域和高位域。珠江组初期的白云运动使珠海组的浅水陆架环境变更为珠江组的陆架-陆坡沉积环境,造就了古地貌的更迭、层序界面的形成和沉积相的突变。层序界面在陆架主要为粗粒沉积物形成的侵蚀界面、浅水暴露界面,而陆坡为下切水道、丘状扇体底部侵蚀界面和滑塌层。层序的更迭使古珠江三角洲物源供给强度呈现强-弱-强-弱的特点,即珠海组时期的三角洲为陆架三角洲,沉积规模大;之后珠江组物源变弱,珠江组各层序低位域形成陆架边缘三角洲,水进域、高位域演化为陆架三角洲。低位期的三角洲前缘带越过坡折带沉积,并与陆架外的峡谷水道相连,三角洲进积、加积的碎屑沉积物向上陆坡内的白云凹陷内沉积,形成深水扇。因此,相对海平面变化、构造升降和沉积物供给强度控制着层序结构和沉积体展布。  相似文献   

2.
在1987-1997年前人对东沙碳酸盐岩台地的综合研究基础上,系统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在取得新的钻井、薄片、地震等资料基础上,运用岩心/薄片鉴定、地震沉积解释等手段,展开沉积相及沉积模式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与前人认识进行比较分析.在建立研究区沉积体系和沉积模式基础上,将笔者的认识与前人成果进行比较,取得如下认识:①碳酸...  相似文献   

3.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油气勘探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其中须二段、须四段是主要探目的层段,也是盆地周边地区寻找新气源最有利层位之一。依据地震地层学方法和理论,结合钻井与测井资料,将大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划分成7个地震层序边界,分别为SB1—SB7,与之对应6个最大湖泛面,分别为MFS1—MFS6,并对层序界面的地震反射特征进行了总结。利用地震反射内部结构、外部形态和反射波终止类型,在大川中地区须家河组须二段与四段内共识别出平行—亚平行、前积、丘状、透镜状及发散状地震反射特征等5种地震相,并对18条二维地震测线进行了剖面地震相的综合解释,编制了须二段与四段的地震相平面分布图。通过地震相与沉积相的转换,分别划分出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以及湖泊等沉积体系,编制了大川中地区须家河组二段与四段沉积相平面图,对大川中地区须家河组构造格局的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利用地震波组特征研究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下部地层展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过井地震反射特征的分析,把地震波组特征与已知的地层展布联系起来,并利用这些特征推测未知区地层展布边界,从而达到利用地震资料研究地层展布特征的目的。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下部地层变化大,局部区域存在地层尖灭现象。由于本区钻井较少,利用地震资料研究上古生界山西组、太原组的展布,从而为该区构造解释、储层反演初始模型的建立提供基础资料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现代潮滩依据多年平均潮位线划分高、中、低潮滩,这对于古代潮坪沉积相研究无实际意义。本文尝试用潮坪层序粒度参数剖面来划分沉积相。潮坪沉积物以粉砂为主,但敏感地反映沉积动力变化的却是粗、细尾部分。因此,在沉积相划分时主要依据粘土、砂含量及平均粒径的变化特征。分选系数是一重要依据,但要考虑絮凝沉积的影响。偏态和峰态变幅小、较复杂,在相划分中只具参考价值。利用粒度参数剖面进行潮坪沉积相划分可广泛应用于古代潮坪层序研究,而且根据中潮坪沉积厚度(x)与平均潮差(y)存在的显著性相关关系:y=1.8314x 157.31(单位cm),推算古潮差。  相似文献   

6.
东海西湖凹陷平湖组层序地层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共识别出平湖组5个三级层序界面T63、T53(Sb1)、T43(Sb2)、T23(Sb3)、T03(Sb4)和3个体系域界面f1、T33(f2)、f3。平湖组共有6个段,可划分出3个沉积旋回。平湖六段未见底,沉积旋回性不清,平湖五段为SⅢ1,平湖四段和三段组成SⅢ2,平湖二段和一段划分为SⅢ3。本区短周期(四级层序)海平面变化曲线的包络线(相当于三级层序)和全球海平面三级周期的变化曲线基本一致,反映全球海平面变化对本区层序发育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由于东部凹陷大平房—桃园地区沙河街组沙三段地层地震资料以及储层特征不清等原因影响了该区的勘探发现,为了进一步加快该区的勘探程度,通过对该区地震、钻井、测井和岩心等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建立了沙三段岩石地层、地震地层和测井地层对比格架;详细划分和描述了沙三段内部层序、体系域和界面,识别出2个三级层序界面、3个体系域及2种准层...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普光气田主体碳酸岩沉积体系和各种微相特征深入研究,建立区域地层格架,对普光气田主体井层序界面进行识别与划分。研究表明:主要发育有升隆侵蚀层序不整合面、海侵上超层序不整合面、水下沉积间断层序不整合面、局部暴露层序不整合界面和岩性岩相转换界面等五种三级层序界面,同时发育岩性的突变面、沉积相转换面、GR值正向漂移和成岩作用变化等四种四级层序界面。普光102-1井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可划分为一个二级层序、两个三级层序和九个四级层序,并对其中可作为有利储层的层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四川盆地中南部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中南部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划分为3个相(开阔台地相、局限台地相、蒸发台地相)、4个亚相(潮下、泻湖、潮阃坪、潮上坪)和17个微相。沉积相横向上总体变化不大,岩性较统一,蒸发岩较发育,纵向上沉积相变化具有同步性。利用单因素法和优势相法,并结合层序地层学研究成果,把雷口坡组分为7个作图单元,较精确地展示了雷口坡纽不同层段的沉积相展布和演化。研究区内雷口坡期的相对海平面升降变化和台地次级洼隆相间的古地貌共同控制着沉积相带展布和演化。雷口坡组以局限台地相为主,主要发育在雷一段1亚段的台内滩微相,为储集体有利的发育相带,多发育于潮间高处与泻湖的过渡区附近相对高能带。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钻井岩心和测井等资料的研究,认为川西南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存在着混积潮坪、开阔台地、局限台地和蒸发台地4种沉积相类型。嘉一期主要发育混积潮坪相和开阔台地相,嘉三期主要发育开阔台地相,嘉二、嘉四、嘉五期主要发育局限台地和蒸发台地相。选取并研究地层厚度、灰岩厚度、白云岩厚度和颗粒岩厚度等四种能反映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的地质因素,指出了每个层段的沉积相平面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1.
北黄海盆地某研究区块钻井层序地层及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旋回层序地层学的方法,利用钻井、地震、岩心和各种分析资料,对北黄海某研究区块的层序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在中生代上侏罗统-新生代渐新统识别出11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并与相应三级层序对应,从下到上依次命名为层序Ⅰ-层序Ⅺ,从而建立了北黄海某研究区块的高分辨率钻井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北黄海盆地构造发育过程的认识,以及钻井、地震等资料提供的信息,进一步对研究区中新生代地层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研究区主要发育了侏罗系、白垩系两套勘探层系,纵向上主要有三套有利的储盖组合的结论,这对研究区油气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志留统坟头组在巢北地区出露广,层位稳定,岩性主要为一套黄绿色中层状石英细砂岩、黄绿色粉砂质泥岩、石英砂岩、杂色薄层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岩屑砂岩,其中黏土含量较高。本文在2007年7月所测巢湖7410工厂——甘露寺剖面及野外观察的基础上,综合室内手标本观察描述、薄片镜下系统鉴定、粘土矿物差热分析及X射线衍射等工作,探讨中志留统坟头组沉积相和古环境特征。中志留统坟头组形成于温湿的弱碱性环境,经历1次大规模海退和1次不完整海侵过程,主要包含三种沉积相类型,按发育时间顺序为:潮控陆棚相、陆棚相和潮坪相。  相似文献   

13.
根据地震反射特征、古生物组合、湖水面变化及构造变动,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对下第三系进行层序划分,分析了地震相类型,总结出主要的沉积体系特征及其展布规律  相似文献   

14.
岩心观察结果及分析化验资料显示,在石西地区西山窑组沉积物中,砂岩成熟度较低,砂、砾岩中炭屑及炭化植物枝干较多,沉积构造以平行层理、交错层理为主,并识别出了双向交错层理。结合石西地区测井资料及岩心资料,对石西地区西山窑组沉积体系展开研究。研究表明,该区属于曲流河三角洲相沉积,发育3种亚相和10种微相:曲流河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决口扇、河漫泥、河漫沼泽;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河口砂坝、远砂坝、水下天然堤;曲流河前三角洲泥。在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对西山窑组的砂体展布进行了研究,砂体类型以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分流河道、河漫沼泽为主,总结了各种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特征,探讨了砂体展布规律,得出了砂体展布明显受控于沉积微相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错时相”作为一种地质历史时期的特殊沉积类型,在扬子地区下三叠统广泛发育,是良好的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储层之一。通过岩心和野外剖面资料,结合前人已有的研究,分析并总结了下扬子-南黄海地区“错时相”的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探讨了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错时相”出现在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后,类型包括薄层灰岩和条带灰岩、微生物岩、蠕虫状灰岩、扁平砾石砾岩等,其发育与特定的古构造、古海洋环境、古生物环境以及海平面的变化密切相关,并伴随着中生代古海洋生态的恢复而消失。研究“错时相”对于进一步认识下扬子-南黄海地区早三叠世古海洋环境和油气储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岩心、测井、地震、岩石薄片、分析化验等资料为基础,通过对研究区内的岩性特征、测井曲线形态及沉积微相特征分析,对塔贝尔凹陷的沉积相进行了研究。塔贝尔凹陷大磨拐河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三角洲、湖底扇和湖泊沉积体系,其中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是研究区内最为发育的沉积体系类型。综合利用地震属性分析、砂岩百分含量、重矿物等资料,对塔贝尔凹陷的沉积体系平面展布进行了初步的预测。这有助于在更深层次上研究大磨拐河组的储层特征与展布、油气富集规律、圈闭的成藏机理,并为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南黄海盆地是下扬子地块向海洋的延伸,中、古生界海相地层研究程度较低,仍未开展过系统的地层格架研究,制约了研究区的油气勘探进程。结合陆域下扬子的研究成果,利用研究区以及陆上苏北盆地的地质、钻井、测井、岩心等资料建立起下三叠统的三级层序地层格架。研究结果表明:三级层序边界为岩性转换界面或者不整合面;下三叠统可以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其中每个三级层序又可以划分为海侵和高位体系域,低位体系域均不发育。以上研究为后期沉积相划分、储层预测等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