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地质灾害灾情评估进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系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在论述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的主要内容及类型的基础上,提出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系统。  相似文献   

4.
万县滑坡群稳定性的模糊数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模糊ISODATA聚类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万县滑坡群稳定性作出评价。其计算结果与稳定性评价的地质分析法,极限平衡计算等方法得出的结论一致,从而证实了模糊ISODATA聚类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用于滑坡群稳定性评价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万州示范区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结合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的特点和发展需要,提出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先进技术进行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的框架,讨论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开发平台的区域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系统的设计。建立系统总体框架、工作流程,以及灾情评估模型的模块功能。该设计结合当前地质灾害管理、评估的需要,为区域地质灾害评估提供了一个应用例证。  相似文献   

6.
对海洋地质灾害进行评估意义重大,但目前对海洋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的研究有待加强。已有研究方法通过建立评估指标体系,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和层次分析方法,确定灾情等级,为减灾防灾提供依据。灾情评估模型有助于快速地进行灾情评估。本文认为,应该加强对海洋地质灾害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包括灾害的成因机制、分布规律、发展趋势、致灾因素、危害程度、预防措施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万县滑坡群形成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在现场调研和室内试验基础上,建立了万县滑坡进形成机制的概念模型,并通过二维有限元和离散元数值模拟.再现了滑坡体变形破坏过程.从而揭示了万县滑坡群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8.
单青生 《城市地质》1999,11(2):22-24
1什么是滑坡滑坡大多发生在山区,当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发生整体或分散滑动,即产生了滑坡。其滑动速度在孕育形成时期一般很缓慢,但当发生暴雨、地震等促发条件时,滑动速度常常加快,最大可达25米/秒。由于滑坡的孕...  相似文献   

9.
岩溶浸没内涝灾害是岩溶区特有的,并且是一种与人类社会经济密切相关的灾害类型.减轻并控制其所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对岩溶区的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岩溶浸没内涝灾害风险评价是指对灾害全过程的综合分析与研究.评价的目的①对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作出评估;②不断提高人类抗御灾害的认识能力和技术能力.岩溶浸没内涝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学是科学方法的跨学科运用,它以岩溶多重介质环境中地表水系为主线,岩溶地下河系为支线.二者相互交叉组成的岩溶地表地下流域网络单元为研究对象,应用地质、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由自然和人为因素引起的造成人员伤亡和物质财富损毁的灾害过程,本文将重点对此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利用福建省2013~2017年已发滑坡灾情数据结合福建省第二次土地调查行政村数据,分析滑坡的时间与空间分布特征,可以有重点地预防滑坡。为了精确反映滑坡时空分布特征,分别以日、月、村、县、市为时空统计单元,分别统计福建省5 a内滑坡发生情况,随后分析了福建省滑坡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福建省滑坡空间分布较分散,滑坡频数低,县级滑坡多发地主要集中在安溪县、宁化县、长汀县、闽清县等,村级主要集中在上赤村、洋坊村等村。福建滑坡高发期主要集中在4~9月,具有较强的规律性。最后,针对福建灾情速递数据采集方式提出一点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雁林 《工程地质学报》2007,15(S1):151-154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从源头上减少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是风险管理及减灾管理的基础。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技术研究相比,评估管理的研究十分薄弱。评估项目是综合反映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工作的重要标志。本文在全面分析陕西省2000~2006年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基础上,探讨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效的原因,同时对评估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加快陕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靖边-延川段黄土覆盖区线路上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均较为发育,对管道安全运行存在着潜在的威胁。以该区段主要的地质灾害滑坡为例,基于遥感信息,分别以黄土滑坡能量、滑坡与管线之间的距离以及滑坡稳定性为评价指标,建立了黄土地区油气管道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实践表明该模型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新建铁路工程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特点往往是地质灾害的种类多,影响因素复杂,常规方法不易客观定量的体现各区段在危险性方面的差异。本文在介绍模糊综合评价法基础上,结合实例探讨了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新建铁路工程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矿产开采过程中,大规模不合理的矿渣堆弃以及高强度降雨等所引发的矿渣碎屑流,对矿山的正常生产和人员安全带来了巨大的风险。由于矿渣堆普遍沿沟谷呈串珠状分布,若下级渣堆受到上级矿渣碎屑流的冲击、加载作用,其失稳起动概率及渣流量将明显增加,这种空间逐级影响所表现出的灾害链效应是矿渣碎屑流灾害作用的重要特征。以小秦岭乱石沟为例,在对研究区内矿渣堆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首先以矿渣堆高度、坡度、方量、是否堆载振动、底床坡度以及降雨汇流累积量6项指标对矿渣堆的危险性进行评价。其次,采用UBCDFLOW方法,考虑碎屑流的路径宽度、平均坡角及流动类型,估算碎屑流的滑移距离。最后,在此基础上从风险评价与预测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矿渣堆碎屑流的链状逐级影响,以及下级渣堆位于上级渣堆碎屑流冲击范围内的相对位置,得到灾害链效应下的矿渣堆危险性评价。计算结果表明考虑灾害链效应后,乱石沟内受碎屑流影响的矿渣堆的破坏概率明显增加,研究结果也为矿山沟谷流域矿渣堆灾害的风险评价及防治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GIS技术的产生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发展的共同产物,是管理和研究空间数据的技术系统,可以迅速地获取满足应用需要的信息,能以地图、图形或数据的形式表示处理的结果。此文介绍了GIS技术的应用现状,建立基于GIS技术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的必要性,讨论了基于GIS技术应用在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及系统结构,并就建立地质灾害数据库和建立地质灾害模型做了初步探讨,对于全面掌握一定范围内可能自然灾害的分布,预测和预报可能的工程地质灾害,对地质灾害的防护和处理,最终保障社会的安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由客观世界到信息化世界的认识和抽象过程以及由信息世界返回客观世界的利用改造过程的发展和转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相似文献   

16.
杨建成 《甘肃地质》1996,5(2):91-95
王家山煤矿断层密集,地裂缝发育,采空塌陷严重,这三者构成严重的地质灾害链。地裂缝的形成和发展,使矿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了惨重的损失。从工程地质及地质灾害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新构造运动是动态的地质背景,黄土的特殊物理力学性质是静态的地质基础,人为的采空塌陷是地裂缝群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根据云南文山县已调查的72处地质灾害点相关数据,采用袭扰系数的评价方法,对该县县域地质灾害情况进行了分区评价,共划分出7块地质灾害易发程度不同的区域,为当地国土资源部门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重庆市渝中区斜坡变形体、危岩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遴选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地形地貌、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地质构造、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和岩土性质等6个地质灾害的影响因子; 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FAHP)结合地质灾害综合评价指数法对其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进行评价分区,将重庆市渝中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分为4级区,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每区所占面积分别为1.67km2, 4.49km2, 0.83km2, 17.12km2,其结果符合实际情况。研究结果为渝中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城市规划、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以及防灾、减灾提供了必要充分的地质环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地质灾害评估是协调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内容,可为大型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提供基本依据。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选择历史灾害危险性、潜在灾害危险性2个基本要素和相应的8个评价因子,对甘肃省洮河莲麓水电站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河谷地貌区和山间盆地地貌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中山地貌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地形地质条件复杂, 地质灾害多发, 人类各类工程地质活动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发展. 地质灾害预防与管理工作是保障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的前提与基础.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和风险评价的前提, 也是地质灾害区划和防治工作的基础. 本文基于国内外地质灾害易发性的相关研究, 对地质灾害易发性概念、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计算方法和易发性评价模型进行分析总结, 并指出了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