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太湖无锡地区近40a来日照的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无锡站1961—2000年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总云量及低云量资料,对太湖无锡地区近40a来日照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阐述了其年变化及多年变化特征,分析了日照时数与日照百分率、总云量、低云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年日照时数的减少幅度为99.72h/10d,其中又以夏、秋季减少最快;日照时数年内变化为夏秋季大、冬春季小;日照时数与日照百分率变化趋势不完全相同;日照时数与总云量、低云量呈负相关;年日照时数存在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2.
3.
陕西省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时空分布演变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陕西省96站1971—2005年年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资料,应用EOF和REOF等统计方法分析了陕西省年日照时数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陕西省年日照时数可分为全省一致、陕南地区为中心、延安地区为中心、榆林地区为中心等多种分布型。日照百分率与日照时数的分布十分相似。且各种分布型都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即近40a来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秦岭山区及以南地区、陕北长城沿线及渭北高原地区呈缓慢减少趋势,延安地区及关中西北部呈缓慢持续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4.
日照百分率的小网格分析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周锁铨  吴战平 《气象科学》1993,13(2):201-210
本文讨论了在无地形遮蔽情况下山区日照百分率的小网格计算方法,提出了一种简洁、方便、精度高的逐步插值法,有效地解决了剩余误差问题,从理论上证明了计算的一致收敛性。由此计算了贵州省1月、7月份的日照百分率,与气象站实测值比较,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达坂城1959—2008年日照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达坂城气象站1959—2008年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总/低云量、≥0.1 mm降水日数、雾、沙尘暴、扬沙、浮尘等实测资料,运用线性分析方法对达坂城地区近50年来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日照时数呈波动式增加趋势,年日照时数的气候变化倾向率为37.62 h/10a,其中以春、夏季增长幅度为最快。日照时数和总、低云量及≥0.1mm降水日数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其中总云量的减小是影响日照时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沙尘暴、扬沙、浮尘天气由于呈减少趋势,且发生几率很小,对日照时数的变化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叶小猛  洪冉 《广东气象》2011,33(6):34-37
利用临安市1961 ~2010年日照时数等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和气候趋势系数计算、检验的方法,对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临安近50年年均日照时数为1 837.9 h,日照百分率为41.6%,在长三角地区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此两项指标近年均呈现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尤以冬季减少最为明...  相似文献   

7.
黄河流域近40年日照百分率的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买苗  曾燕  邱新法  高苹  王萧宇 《气象》2006,32(5):62-66
利用黄河流域及其周边146个气象站1960--2000年逐月日照百分率资料,研究分析了黄河流域日照百分率的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就整个流域平均而言,日照百分率呈明显下降趋势,黄河流域年平均日照百分率在20世纪90年代较60年代下降了2.49%;日照百分率的下降主要表现在夏季和冬季,春季和秋季下降不明显。对日照百分率气候变化的空间分析表明,除极少数台站的日照百分率呈略有上升趋势外(主要出现在流域上游),黄河流域日照百分率的下降表现得非常明显,遍布整个流域的中、下游。  相似文献   

8.
锡林浩特市太阳辐射变化及相关气象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0—2010年锡林浩特气象站太阳总辐射、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降水量、气温以及总云量的观测资料,运用5a滑动平均及最小二乘原理等方法,分析了锡林浩特市1990—2010年来的总辐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气温、降水、日照、云量等的变化以及与太阳总辐射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锡林浩特市太阳总辐射呈现波动增加的趋势,但四季太阳辐射量在近21a的年际波动略有不同。相关要素分析表明,太阳总辐射与日照时数和夏季、秋季气温有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降水量和春季、夏季的总云量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易志学  王长金  吴廷兴 《贵州气象》2011,35(4):25-26,36
利用黎平气象站1957—2010年54 a日照资料,进行了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黎平年日照时数整体呈下降趋势,日照时数递减率为48.4h/10 a。年际间变化幅度大;季节日照时数变化趋势与年日照时数变化趋势相同,夏季减少的趋势最大,秋季次之,冬春季减少较为缓慢。  相似文献   

10.
济南市近58年日照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分析济南市1951—2008年日照、云量、烟、雾、沙尘等资料,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气候倾向率。结果表明,济南市日照时数平均减少129.7h/10a,日照百分率平均减少2.9%/10a。总云量平均减少0.08成/10a,低云量平均减少0.14成/10a,大雾从70年代起明显减少。沙尘暴、扬沙、浮尘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轻雾自70年代起呈现稳定攀升趋势,烟日数逐年增加,并与济南市工业发展和城市工业布局密切相关。轻雾、烟现象增多,污染使大气气溶胶增加,是造成日照时数减少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1.
利用久治气象站1963—2016年的日照时数、降水、云量等资料,采用气候变化趋势分析和滑动T检验方法分析了54a来久治地区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其变化原因,结果表明:54a来久治地区日照时数以10.34h/10a的倾向率增加,20世纪60年代是日照时数偏少期,21世纪日照时数增加明显。日照时数在四季中变化各异,均以不同的速率增加,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的日照时数分别以5.98h/10a、1.39h/10a、1.51h/10a和5.60h/10a的速率增加,冬季日照时数增加最明显。各月日照时数变化各不相同,12月份日照时数最长,9月日照时数最短;1月和12月的日照时数分别以-1.17h/10a和-1.56h/10a的速率减少,其余月份的日照时数以不同的速率增加,其中9月增加最快,倾向率为5.06h/10a。相关分析得出降水量和总云量是久治地区日照时数变化的主要因子,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呈正相关关系;总云量和日照时数呈负相关关系,四季的日照时数与低云量均存在负相关关系。通过5a滑动检验结果表明,1982年前后日照时数发生了由少向多的突变。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中东部太阳辐射变化及相关要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二连、通辽、海拉尔3个站的太阳总辐射观测资料,分析了内蒙古中东部(1961-2007年)近47年来的总辐射变化规律。探讨了气温、降水、日照、云量等要素的变化及与太阳总辐射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我区东北部太阳总辐射呈波动减少的变化趋势,东南部和中部地区变化趋势虽不明显,但近20年的年际波动明显不同。相关要素分析显示,总辐射与日照时数和夏季气温有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总云量和降水量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太湖无锡地区太阳总辐射的气候学计算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便于研究水气界面辐射传输、水下光辐照度以及湖泊储热量,探讨太湖地区总辐射概况及其变化。文章在概述当前太阳总辐射气候学计算的主要方法及公式基础上,采用最小二乘法,利用上海、南京、杭州3站1961~2000年共40年的历史资料,确定各站的经验系数,然后内插求出太湖无锡地区的经验系数。由此推导出太湖无锡地区太阳总辐射的气候学计算公式,并利用无锡站日照百分率资料求算出近40年到达地面的太阳实际总辐射。然后利用太湖站1998年的太阳总辐射实测资料检验其公式精度,确定公式的可信度。最后对计算值进行分析,阐述了近40年来太湖无锡地区太阳总辐射的变化特征及其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无锡地区太阳总辐射呈下降趋势,而这种下降主要是由于大气中悬浮物增加所致;总辐射年内变化趋势基本上与天文辐射相吻合,但又存在差异,这主要与梅雨的存在有关。  相似文献   

14.
<正>1引言日照是指太阳在一地实际照射的时数。日照时数也称实照时数[1];其定义为,在一给定时间,太阳直接辐照度达到或超过120瓦·米-2(W·m-2)的那段时间总和,以小时(h)为单位,取一位小数。日照时数表示一个地区接受太阳光照射的时间长短,直观反映太阳辐射,是农业生产重要的环境因素,对人民的日常生活影响重大。日照时间的长短决定了对太阳能的利用程度,也对当地的气候资源具有较高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福泉市气象站1961-2018年的日照时数数据,应用线性趋势发、M-K突变分析法,对福泉市日照资料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8年福泉市年日照时数呈现减少的趋势,突变出现2000年。月分布上只有2月是增加的趋势,其余月份日照时数呈现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日照时数是反映太阳辐射强弱的重要指标,是衡量一个地区太阳能开发潜力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表征气候变化的重要气候要素之一,分析日照时数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农业生产、太阳能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595个气象站点1960—2018年逐日日照时数数据,选取3个指数(年平均日照时数、日照时数≥3 h·d-1的天数和日照时数≥6 h·d-1的天数)量化日照时数变化,并分析了中国日照时数指数变化趋势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1) 中国日照时数空间分布不均,日照时数高的地区分布在青藏、西北、华北地区。青海冷湖是中国年平均日照时数最长和日照时数≥6 h·d-1的天数最多的区域;四川盆地是中国年平均日照时数最短、日照时数≥3 h·d-1和≥6 h·d-1的天数最少的区域。中国年平均日照时数、日照时数≥3 h·d-1和≥6 h·d-1天数由最低值的四川盆地向高纬度、高海拔地区增加。(2) 1960—2018年中国年平均日照时数、日照时数≥3 h·d-1和≥6 h·d-1天数均呈显著减少趋势(P<0.001),其中东北的南部、华北地区、华南地区及新疆的中部地区日照时数指数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01);而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的大部分地区日照时数呈不显著上升趋势。(3) 日照时数变化受大气环流的影响显著。日照时数年际变化与亚洲区极涡强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01),与北极涛动指数和西太平洋副高强度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中国东部地区大气环流主要通过影响天气进而影响日照时数变化的。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太阳能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日照时数变化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釆用气候倾向率和气候趋势系数对田阳县1961—2010年日照时数的年、季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田阳县近50a日照时数年、春季趋势减少明显,50a年日照时数气候倾向率为-35.532h/10a,春季气候倾向率为-14.944h/10a,夏、秋、冬季趋势减少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根据佛冈县气象站1957~2011年55年日照时数资料,用线性倾向率、Morlet小波分析、M-K检验和滑动平均T检验等方法,分析了佛冈县日照时数年际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佛冈县55年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0.396 h/年,并且年代际变化明显。最大值为1963年的2 181.7 h;最小值为1961年的1 387.1 h。1957~1970年前期日照时数较多,1975~1990年日照时数较少,2005年以后开始较少。年日照时数的减少主要发生在夏季。年日照总时数主要有准12年的周期,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至1985年前后还存在7年左右的周期。年日照时数在1966和2000年发生了突变。  相似文献   

20.
乌鲁木齐市1955—2007年日照特征变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利用乌鲁木齐市1955—2007年逐月日照时数以及与日照变化相关的≥0.1mm降水日数、雾日数等实测资料,运用一元线性回归、Mann—Kendall等方法分析了乌鲁木齐市日照的变化特征及影响日照减少的可能气象因素。结果发现:乌鲁木齐市日照呈减少趋势,其中秋季日照时数减少比较显著,突变检验的结果表明年日照时数在1976年发生了突变,之后年日照时数逐渐减少。日照时数和≥0.1mm降水日数、雾日数具有很好相关性,说明日照时数减少可能受降水日数、雾日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