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展大比例尺高精度的地质灾害评价是当前地质灾害调查所亟需的。根据资料和实地调查,本文以广东汕尾地区陆河县为研究区,从现状地质灾害和潜在地质灾害2个方面选取个数密度、面积密度、体积密度、坡度、断裂密度、岩土体类型、降雨量和人类工程活动8个指标,在ArcGIS软件的支持下,应用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法对陆河县的地质灾害及不稳定斜坡的易发性进行区划,评价结果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3级,分区面积为低>高>中,灾害密度为高>中>低,研究所得可作为区域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2.
以绿春县城为研究区,在绿春县城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选取地层岩性、高程、坡度、坡向、断层、道路、河流7个影响因素,在信息量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赋权重,通过GIS空间分析平台,进行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划分为地质灾害极高易发、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4个等级,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32.24%、2... 相似文献
3.
4.
我国登陆台风影响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环境脆弱的地区,台风的特大暴雨可以诱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严重人员伤亡。本文分析了我国登陆台风影响区域内的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特点,利用信息量方法,通过灾害的易发性区划来分析登陆台风影响区地质灾害特征,进而比较台风和非台风影响条件下地质灾害产生的地理条件和信息量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在台风强降雨条件下,地质灾害的触发地质环境条件较非台风降雨触发地质灾害明显降低,地质灾害脆弱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横断山区地质灾害发育多,其中属滑坡灾害易发育,危害大,且山区乡镇多地势环境复杂,不规范活动较多,易引发滑坡。因此对该区域乡镇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以普洱市澜沧县安康佤族乡为例,选择高程、坡度、坡向、起伏度等8个影响因素建立滑坡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小区域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层次结构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出各个因子权重值。基于易发综合强度指数法,利用ArcGIS地理空间分析评价了研究区滑坡易发性,划分了四类区域:高易发区,面积占比14.53%;较高易发区,面积占比34.06%;中易发区,面积占比33.57%;低易发区,面积占比17.84%。为安康佤族乡防灾减灾以及滑坡灾害治理提供参考,也为小区域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提供了思路方法。 相似文献
6.
绿春是云南省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县城,滑坡为突出的地质灾害类型,对县城滑坡发育特征、表现形式、出现时间、空间分布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为强化滑坡防治和管理、减轻灾害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阐述九江市规划区的地质背景、地形地貌特征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地质灾害发育现状的基础上,对规划区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了较详细的评估,圈定出十里铺、沙河街和狮子3个地面塌陷易发区;国棉二厂、官湖、炼油厂和沙河街4个地面塌陷较易发区。在规划区内选取11个均为土岩混合斜坡,斜坡坡度15°~30°,斜坡高度20m~100m,强风化带厚度和残坡积层厚度均小于3m的自然斜坡进行评估,其中有6个为稳定性中等,占总数的54.5%,稳定性好的5个,占总数的45.5%。并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9.
河南红旗渠沿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河南省林州市人民在国家极其困难时期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太行山腰上修建的引漳入林水利工程。建成后灌溉着林州3.6万hm^2农田,解决了98万人口和37万头牲畜的吃水问题,发挥着巨大的经济效益。然而,红旗渠沿线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地质灾害频繁发生,自红旗渠建成运行以来,几乎每年都有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1960~2000年,红旗渠总干渠因地质灾害造成的决口事件有19次。1996年8月3~4日,由于连降暴雨,引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使总干渠沿线154处渠道淤塞,淤积达94402m^3,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达1.17亿元,灾后修复费用达1100万余元。多年来每年用于地质灾害后修复的费用达数百万元。如何有效地防治红旗渠沿线地质灾害,确保顺畅其流,千秋永固,是值得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据调查,共发现各类地质灾害94处,其中危岩体44处,崩塌24处,滑坡12处,泥石流14处。作者基于地质灾害现状,采用定性分析结合定量分析方法,对各类地质灾害进行评价,将红旗渠沿线地质灾害易发性划分为4个区,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为红旗渠沿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基础。本文所述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规定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这些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地形地貌、岩体类型、密度、降水强度等地质环境条件及人为工程活动等密切相关,本文对吉林省地质灾害易发地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北京山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发育大量突发地质灾害隐患,既直接威胁山区村庄、道路、景区的人员及设施的安全,又会对城镇的规划建设构成威胁。通过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工作,划分出地质灾害易发区,以评价结果指导城镇建设规划,减轻地质灾害的威胁,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文章在阐述北京山区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突发地质灾害发育情况的基础上,选取了坡度、起伏度、工程地质岩组、地质构造、地貌类型及降水等6个影响因子,采用综合信息量模型方法,分别对北京山区斜坡类灾害(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易发性进行评价,并根据“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叠加各灾种的易发性评价结果划分出北京山区突发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图,为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及完善空间治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15.
永新县是江西省内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县之一,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遍布全县各乡镇。本文基于地表调查的地质灾害现状,综合考虑各类型地质灾害形成的影响因素,选取地层岩石、地质构造、自然坡度、自然坡高、人工切坡、矿产开采等6个影响因子,通过对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及潜在发育程度的分析,运用基于地质灾害危险性指数和层次分析模型的耦合分析,将全县划分为2个地质灾害高易发区、4个中易发区、2个低易发区和1个不易发区。分区结果与实地野外调查情况相符,高易发区与地质构造、地形、降雨以及人类活动引起的水土流失等因素有密切关系。该评价方法可以为永新县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并可为山地、丘陵地区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提供针对性指导。 相似文献
16.
在了解地质环境和灾害特征的基础上,依据综合指数法,确定因子权重,通过Arcgis空间分析软件,作出宿松县斜坡单元网格并进行相应的模拟运算,得出每一个评价单元内所有影响因子的加权和。最后,依据分区标准对易发程度指数图层进行插值处理,便得到宿松县地质灾害的易发性分区。将区域的受威胁对象和易发性叠加计算,将得出各个区域的危险性等级,最后结合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得出危险性分区。分区结果反应出野外调查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地质灾害易发性综合评价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的地质灾害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及地面沉降。论文在总结陕西省107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陕西省地质灾害易发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不同灾种选择了25个评价指标作为其易发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使用专家——AHP定权法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并基于GIS构建了综合评价数学模型——综合指数模型,将各指标因子图层按权重进行代数叠加运算,计算出全省地质灾害易发性综合指数。然后根据综合指数的大小,将陕西省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划分为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和非易发四级区。 相似文献
18.
地质灾害的易发性评价是区域地质灾害预警的基础,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基于北京市平谷区1: 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对其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地分析。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 对影响地质灾害演变的区域构造断裂、工程地质岩组、植被覆盖率、地形坡度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 采用频率比模型完成了地质灾害易发评价区划。结果显示:平谷区地质灾害分布主要与地形地貌、构造断裂及人类工程活动相关, 这与实际情况较为一致。根据评价结果可将平谷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划分为4个等级。其中, 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面积125.6km2, 占11.7%, 中易发区面积273.02km2, 占25.4%, 低易发区总面积为326.89km2, 占30.4%, 不易发区面积349.49km2, 占32.5%。评价结果可为平谷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的确定性系数法在地质灾害易发性分析中未能考虑各评价因子对地质灾害易发性影响的差异性问题,提出了将层次分析法与确定性系数法相耦合的加权确定性系数法。利用传统确定性系数法计算各因子不同特征变量下的地质灾害易发性指数,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大小,并将所有因子的易发性指数进行加权求和,进而分析多因素耦合下地质灾害的易发性大小。以陕西省澄城县地质灾害为例,在GIS支持下分别采用传统确定性系数法与加权确定性系数法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分析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加权确定性系数法对地质灾害易发性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优于传统确定性系数法。可为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分析的理论方法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发育严重,开展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的地质灾害易发性分析,对提高全省易发性评价效率、实现智能化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各种人工神经网络算法的比较,选取径向基神经网络(RBF)、概率神经网络(PNN)、模糊神经网络(FNN)作为模型算法,采用基于GIS平台的空间数据建模软件(SDM)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的地质灾害风险分析模型系统,通过数据准备、数据处理、模型训练、模型调用、评估优化等步骤,开展基于三种人工神经网络的贵州山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分析应用探索。结果表明:(1)三种人工神经网络计算的易发性结果分区合理、精度检验合格,AUC检验显示具有良好预测价值;(2)通过与专家经验分析结果对比,RBF算法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更为吻合,表明RBF算法可更好地应用于地质灾害易发性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