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胜坨地区沙河街组沙四上亚段砂砾岩体沉积相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金亮  张鑫 《沉积学报》2008,26(3):361-368
摘 要 胜坨地区沙四上亚段发育了以砂砾岩扇体为主的沉积体系,在深水区存在各种浊积砂砾岩体。本文在岩心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结合测井等资料,对胜坨地区沙四上亚段砂砾岩体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其油气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胜坨地区沙四上亚段在同生断层的下降盘主要发育水进型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同时还广泛发育了重力流水道和滑塌浊积扇等浊积砂砾岩体。该区各类砂砾岩油藏在平面上由洼陷中心向边缘相带依次分布岩性油气藏—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油气分布明显受沉积相控制,不同的相带储层物性差异明显。扇三角洲扇中部位储集物性较好,为油气聚集有利相带;滑塌浊积扇和重力流水道等浊积岩体次之;扇三角洲扇根、扇端则因储集物性较差,含油气性较差。此外,继承性深洼陷与岩性的分区性对油气分布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砂砾岩体是断陷盆地陡坡带主要的油气储集体。结合地震、测井、录井、岩心、镜下薄片、粒度分析、孔渗化验等资料,对山东省东营市盐家油田永921-920区块沙四上亚段砂砾岩体的沉积特征、成因机制及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块砂砾岩体受控于北部边界断裂控制的近岸水下扇,岩石结构成熟度与成分成熟度均低,粒度概率曲线发育缓慢上拱形与低斜两段式以及块状层理、反粒序层理、鲍马序列(Ta,Tb,Td段)、截切构造、泥岩撕裂屑、滑塌揉皱变形层理等均反映了重力流沉积特点,同时也可见槽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沙纹层理及水平层理等反映牵引流的沉积构造;识别出4期砂砾岩扇体,早期叠置连片,晚期孤立分散,呈退积型沉积复合体,第Ⅰ、Ⅱ及Ⅲ期上部砂砾岩体储层质量较好,其中扇中辫状水道物性最好,扇中前缘与内扇主水道物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3.
以鄂尔多斯盆地ZH40区块水下浊积扇沉积体系为例,根据储层物性、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和X-衍射分析等资料,定量研究水下浊积扇沉积体系沉积微相对物性和成岩的控制作用。分析表明:从水下扇的扇根到扇中,再到扇缘,矿物成分成熟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扇中微相的长石砂岩最为发育,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最好;在水下扇浊积体系中,扇中微相砂体的溶蚀作用和次生孔隙最为发育;扇根、扇中和扇缘微相砂体机械压实作用引起的孔隙度损失程度接近,而扇根和扇缘微相砂体的胶结作用强烈。储集层成岩作用研究和孔隙度预测中,必须考虑沉积微相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长7段浊积岩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松立  李兆雨  李文厚 《地质通报》2016,35(203):424-432
根据野外露头、岩心观察及粒度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长7段浊积岩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浊积岩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以次棱角状为主,成分成熟度及结构成熟度较低;粒度分布上具有典型的浊流沉积的特征,发育粒序层理、包卷层理、沟模、槽模、重荷模、滑塌变形等沉积构造;常见的鲍马序列层序组合有AB型、ABC型、ADE型、AE型。研究区浊积扇可分为上扇、中扇、下扇亚相及主沟道、辫状沟道等相应的沉积微相,上扇、中扇分布范围较广,是浊积扇的主体。在古地理演化过程中,长73浊积岩体规模较小,长72—长71湖侵作用减弱,深湖线收缩,浊积岩逐渐发育,在华池—庆城一带连片展布;湖盆地形、物源供给及构造运动是影响浊积岩发育及分布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南海北部潮汕坳陷侏罗系具有很大的油气勘探潜力,沉积特征对其储层的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通过对研究区最新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可以划分出4个典型地震反射界面和3个地震反射层,根据层序界面圈出侏罗系分布特征和残留厚度;通过地震相-沉积相转换对比分析研究,识别出侏罗纪地层不同时期的沉积相类型及其分布特征,重塑了潮汕坳陷侏罗系沉积演化史。该区主要发育5类沉积相、8种沉积亚相,其中滨岸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深水扇中亚相分别控制了碎屑流砂岩优质储层的发育;此外,浊流砂岩储层主要受控于物源供给的影响,距离三角洲砂体朵叶越近,滑塌浊积体数量越多,面积也越大。总体上,滨岸三角洲前缘亚相、深水扇中亚相和滑塌浊积体是研究区良好的储集相带,该类储集体由于埋藏较深加之被泥岩覆盖,对油气聚集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6.
山东东营凹陷永921地区沙四上亚段扇三角洲沉积与油气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扇三角洲是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永921地区沙四上亚段最发育的沉积相,也是最有利的砂砾岩储层。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镜下鉴定、粒度分析,并结合各类分析资料,认为该地区扇三角洲是受后退型盆地边界条件控制的退积型沉积层序。将沉积体内发育的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3个沉积亚相进一步划分为辫状河道、辫状河道间、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和席状砂6个微相,不同沉积微相内水动力条件、砂体类型不同,其岩性、粒度、分选、填隙物特征以及砂体的岩相组合、时空展布特征均不相同,结果导致不同微相内的砂体物性特征各不相同。分析了影响储层物性的各类因素以及生、储、盖成藏条件,认为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的主河道和分流河口砂坝砂砾岩体储层物性最好,在空间上分布稳定,是最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7.
东营凹陷永554古近系沙四段沟道浊积岩相模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岩心观察基础上,通过薄片鉴定、粒度分析等测试手段,综合地质、物探和测井资料,对东营凹陷永5 5 4井区古近系沙四段砂砾岩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砂砾岩体是在东营凹陷东北边缘陡坡带控盆断层及其派生的次级小断层的控制下,在与凹陷长轴近于平行的断槽中形成的深水沟道浊积岩。该沉积体岩石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碎屑物质以递变悬浮搬运为主,沉积构造具有典型的重力流成因特征。建立了沟道浊积岩退积型相模式,分析了该沟道浊积岩体的储集性能及成因,并对下一步油气勘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大北油田萨尔图油层特低渗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北油田萨尔图油层属于特低渗透储层。从沉积微相的角度对萨尔图油层宏观非均质性研究表明,储层非均质性较强,而其非均质性主要受控于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及裂缝发育情况等因素。萨尔图油层在本区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远砂坝和浊积扇(滑塌沉积)等4种储层微相,油层非均质性在各种沉积微相之间的过渡部位及浊积扇微相中较强;其次为席状砂微相和远砂坝微相,在水下分流河道中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9.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发育的大量砂砾岩扇体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研究针对东营北带利563区块沙四上亚段砂砾岩扇体及其中发育的重力流沉积,通过岩心精细描述,依据岩性、粒度、构造将砂砾岩扇体划分出12种岩相。然后以发育相同水动力条件为单元,依据岩性和沉积机理将岩相在垂向上进行组合,划分8种水动力类型和8种岩相组合类型。再基于砂砾岩沉积的空间分布、尺度大小、接触关系和根据沉积物中泥岩的结构、纹理所细分出的7种泥岩类型所代表的各种环境,定义了5种砂砾岩扇体沉积形态特征:近端厚层砾石沉积、限制性水道沉积、非限制性舌状体沉积、非河道薄层沉积、远端细粒沉积。认为该区砂砾岩扇体为近岸水下扇,包括扇根沟道、沟道间、扇中辫状水道、水道间、扇中前缘、扇端泥6种沉积微相类型并归纳其综合鉴定特征。最终建立本区砂砾岩扇体的沉积过程和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0.
综合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砂砾岩厚度及百分含量等资料,对东营凹陷北带沙四段砂砾岩的沉积特征、成因类型及沉积演化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北带沙四段砂砾岩储层中块状层理、粒序层理、平行层理、叠覆冲刷构造、交错层理发育,同时变形构造、泥岩撕裂屑、重荷模和火焰构造常见。碎屑颗粒表现为无分选-中等分选、棱角状-次棱角状到次圆状的近物源沉积特征。岩相类型以块状层理砾岩相、递变层理砾岩相、递变层理砂质砾岩相、交错层理砾质砂岩相、平行层理砾质砂岩相、块状层理砾质砂岩相、块状砂岩相、平行层理砂岩相、块状层理砂岩相、变形层理砂岩相、泥质撕裂变形砂岩相、薄层透镜状或压扁层理砂岩相为主。综合古地貌、砂砾岩沉积特征及沉积机制等,认为东营凹陷北带沙四段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湖底扇和扇三角洲等成因类型的砂砾岩扇体。在沉积演化上,沙四下亚段沉积时期,胜坨地区和民丰地区发育近岸水下扇沉积,利津地区发育扇三角洲沉积,扇体规模较小,横向连续性较差;沙四上亚段沉积时期,胜坨地区和民丰地区广泛发育近岸水下扇-湖底扇沉积,利津西部地区发育扇三角洲沉积,扇体规模较大,横向连片发育。  相似文献   

11.
乌里雅斯太凹陷南洼槽斜坡带发育一套厚度大、粒级粗和相变快的砾岩体,根据岩心观察、岩电组合特征和地震相分析等手段,结合岩矿等分析化验资料,认为该套砾岩体属具补给水道的湖底扇相沉积。砾岩体夹于较深湖亚相的深灰色泥岩中,发育沉积物重力流成因的沉积构造,内扇、中扇和外扇等相带发育齐全,并具有多期发育的特点。物源区具有的线物源或多物源特征,以及极粗的粒级造成补给水道的稳定性较差、规模较小、迁移性较强,沿斜坡带形成了纵向上由南向北依次叠置、横向上叠加连片的多个湖底扇相砾岩体。坡度很陡的斜坡,特别是构造坡折带的存在控制了湖底扇的形成和发育,使湖底扇相砾岩体主要沿构造坡折带下部分布,具有很好的隐蔽油藏成藏条件,以中扇辫状沟道微相区最为有利,已有多口井发现厚油层并获工业油流,实现了隐蔽油藏勘探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2.
西藏朗杰学群作为雅鲁藏布江结合带洋板块地层序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的环境对研究特提斯构造运动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系统总结了朗杰学群的岩石组合特征、构造变形特征; 通过鲍马序列的识别,建立了4种基本层序; 根据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层序分析,认为其发育海底扇相模式,整体属浊积扇内扇-外扇亚相环境,发育少部分主水道亚相的砂砾岩沉积,具有鲍马层序由A、C段向B、C、D和C、D、E段组合转变的特点,反映了由高流态向低流态转变的特征。运用粒度分析对朗杰学群物质成分的成熟度、分选性、搬运及沉积的形式进行了探讨,认为其与哈德逊浊积扇和现代深海阿里斯托亚扇的粒度曲线相似,应属重力流沉积中的浊流沉积类型,指示其形成于大陆斜坡环境。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盆地昆北油田切12区发育厚层砂砾岩油藏。砂砾岩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认识不清是制约油藏开发的关键地质因素。综合利用地质、测井、地震及开发动态等资料,在等时层序地层格架内,系统研究砂砾岩的成因类型、分布规律及其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切12区下干柴沟组下段发育冲积扇沉积,可划分出辫状水道、泥石流、漫流沉积、径流水道及洪泛平原5种沉积微相类型,可建立“泛连通体”夹间歇性水道、稳定水道形成的叠置分隔复合水道、辫状水道与漫流沉积侧向相间、径流水道镶嵌于洪泛平原泥岩4个沉积构型单元。垂向上,冲积扇整体表现为粒度下粗上细、湖进退积型的沉积序列;平面发育6个冲积扇体,呈由北向南迁移的规律。沉积相带对油气分布具明显控制作用,沉积构型单元控制油气纵向富集,扇体变迁控制油气平面聚集。  相似文献   

14.
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双阳组湖泊水下扇沉积特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本文详细研究了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双阳组沉积类型,并将该区湖泊水下扇的岩相组成划分为5种类型:经典浊积岩相、块状砂岩相、砾质砂岩相、颗粒支撑砾岩相、基质支撑砾岩相;将湖泊水下扇划分为内扇、中扇、外扇三个亚相,对各亚相进一步划分了若干微相。湖泊水下扇沉积为该区地层的主要沉积特征,在垂向上具有进积型和退积型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5.
江西修水地区中元古界双桥山群浊流沉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江西修水地区双桥山群安乐林组和修水组的岩石组合、沉积构造、浊积岩岩相、垂向演化序列进行了详细论述,识别出两个比较完整的浊积扇,其内部可进一步划分为内扇主水道、次级水道、高阶地;中扇分支水道、分支水道漫滩、外缘垛体;外扇沉积,反映了一个从进积到退积的沉积旋回,揭示了从安乐林组发生海退到修水组发生海侵的总体变化趋势.对修水组底部砂岩和砾岩结构、层序特征、横向变化等的系统研究,显示其具有明显的深水重力流特征,系海平面快速下降过程中形成的浊积扇内扇主水道砾岩.研究表明安乐林组与修水组为连续沉积,"修水运动"不存在.  相似文献   

16.
水下扇岩相特征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来,沉积物重力流研究得到沉积学家们的广泛重视,特别是自60年代末期,与沉积物重力流密切相关的水下扇研究成为沉积学领域的热点。通过对国内外大量沉积物重力流及水下扇研究成果的总结,结合我国中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水下扇发育的特点,将水下扇的组成岩相划分为基质支撑砾岩相,颗粒支撑砾岩相,砾质砂岩相,块状砂岩相,经典浊积岩相。水下扇的形成机制系重力流成因。内扇以杂基支撑,颗粒支撑砾岩组合为特征;中扇以砾质砂岩、块状砂岩组合为特征;外扇以CDE序及DE序经典浊积岩发育为特征。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为湖盆环境,盆地深湖区以深湖泥岩沉积为背景,普遍发育浊流沉积,沉积范围广、厚度大,近源的先天优势使其成为油气充注的最先储集单元。弄清浊积扇的沉积特征及不同微相形成的砂体对油气聚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剖面分析与岩心观察统计,对浊积扇微相进行精细划分,明确浊积岩的形状、展布与沉积特征。根据前人研究成果,将有固定补给水道的浊积扇和无固定补给水道的浊积扇划分为坡移浊积扇和滑塌浊积扇。通过单砂体厚度、浊积岩类型与发育位置的不同,将坡移浊积扇划分为内扇、中扇、外扇3个亚相和主沟道、溢岸沉积等6个微相;滑塌浊积扇相划分出中心扇和边缘扇2个亚相。浊积扇微相的划分及其成因的讨论能够指导测井对有利砂体的解释,区分不同的油气储集体,为寻找有利油气储层的分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彭志军  吴攀登  刘松柏  张鹏 《地质通报》2016,35(9):1506-1511
青海贵南县过马营一带隆务河组为一套典型的浊流沉积,对此套浊积岩的沉积特征进行研究。通过对过马营一带隆务河组浊积岩的岩石组合特征、地层层序及鲍玛层序特征分析,探讨其沉积环境特征,并与典型浊积扇模式对比,建立沉积模型。综合分析认为,隆务河组由下向上的3个段分别位于浊积扇的外扇、中扇、内扇,其中中扇辫状河道发育。此研究对于西秦岭造山带的沉积环境分析及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