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山地景观生态规划--以西南喀斯特地区为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张惠远  王仰麟 《山地学报》2000,18(5):445-452
综合主观生态规划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针对西南喀斯特地区碎裂化的景观特征和严重的水土流失,以及贫困落后的山区社会经济状况,利用遥感资料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信息处理技术,采用适宜性评价与景观整体格局优化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山地景观生态规划的实践途径。其中如何将维护山地景观整体生态质量与水土流失的防治相结构,以及如何将贫困落后的社会经济状况纳入规划方案的确定之中,是本研究力图解决的两大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2.
郭泺  余世孝 《山地学报》2003,21(4):410-415
本文介绍了地球空间信息及其核心3S技术在山地景观生态研究中的应用,分析了山地景观生态研究中的空间信息特征、信息源和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中的尺度问题。总结了山地景观生态研究中的空间信息分析在景观格局与过程、景观动态与空间模拟、景观分类与景观生态评价、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应用。提出了山地景观生态研究应重视空间信息和信息的分析,改变研究的思维方式,尽快于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全面接轨。指出了当前山地景观生态研究中存在的尺度泛化问题和空间信息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3.
山区旅游小城镇建设规划研究——以重庆金刀峡镇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华松  张兴国 《山地学报》2006,24(6):739-743
快速发展的旅游业为山区旅游小城镇带来了生机,但粗放型经营对城镇的生态环境、土地利用、风貌形态等带来建设性破坏。结合山地旅游小城镇生态资源脆弱性、建设用地局限性和人口集聚不均衡性等特点,提出了旅游环境保护、城镇景观优化及城镇功能分区的规划理念,促进山区旅游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曹珂  肖竞 《山地学报》2013,31(4):473-481
为应对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建设逐渐由平原转向山区的发展趋势,探讨城市建设总体层面不同地貌下山地城镇道路规划的关键问题,并提出契合地貌特征的山地城镇道路系统综合设计方法。通过对西南山地地貌形态进行梳理,将其划分为槽谷、岭脊、沟梁、丘状四大类型。以山地地貌特征为依据,探讨顺应现状地貌条件的城市总体层面道路系统规划设计方法,并提出槽谷地貌应分离带状枝杈式布局的干路职能、岭脊地貌应调节立体圈层式布局的出行分布、沟梁地貌应强化蛇形曲尺式布局的系统联系、丘状地貌应疏解自由格网式布局的中心拥堵四种与地貌特征相对应的城镇路网结构组织模式。选取西南山地典型城镇规划案例,从路网结构与城市形态的呼应、交通组织与城市功能的协调、道路布线与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的营造等方面提出契合地貌特征的山地城镇道路系统综合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5.
结合山西云竹湖湿地公园案例,在对山地型湿地公园特征和云竹湖湿地公园景观资源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山地型湿地公园景观营造理念,从保护利用、科普教育、生态观光、休闲娱乐4大功能入手,系统探析了山地型湿地公园景观营造方法及内容,以期对我国山地型湿地公园景观营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存在着以石漠化为表现形式的土地退化过程,以景观生态学及生态经济学原理为基础,寻求人类活动与自然协调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无疑是实现石漠化土地持续利用的一条重要途径。石漠化土地可持续利用景观生态规划是基于格局优化的目标规划和基于干扰分析的问题规划的结合,并借鉴预案研究的方法和思路。首先确定退化土地安全层次和总体规划目标,提出多种预案进行评价比较,最终要落实到实施措施的空间定位。以桂花河流域石漠化土地可持续利用景观生态规划为例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分析桂花河小流域石漠化土地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不同坡度中的分布,提出优先治理的几种预案,综合比较得出6类土地生态修复和可持续利用模式和各项工程的空间布置。希望能为西南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土地综合防治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TM影像的喀斯特山地景观变化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针对以往喀斯特山地土地退化研究中对景观整体功能重视不够、缺乏中小尺度上的区域案例研究等问题 ,以 1 :5万TM影像为主要信息源 ,借助GIS技术 ,以景观生态学为主要的理论与方法依托 ,对贵州高原西部喀斯特山地的景观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8.
对头塘山地系统的侵蚀结构的景观生态学分析,表明H,E,B指数对侵蚀结构的描述是可行和适用的,并对五个集水区的侵蚀结构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城镇山地交互区的景观形态视角,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反映交互区的边界形态,然后分析形态指数与地质灾害发生强度之间的关系,识别关键因子,最后基于GAM模型拟合灾害发生强度与景观格局指数的函数关系,揭示城镇与山地的交互特征及其引发的灾害效应。研究显示:1)大湾区城镇山地交互区主要分布在广州、深圳、香港,面积分别为131.8、81.6、58.5 km2,主要分布于丘陵浅山区占比较高且城市发展较快的地区。2)深圳、香港相较于其他地区,各景观格局指数较高。江门、肇庆、佛山、惠州景观格局指数普遍较低。3)景观格局指数地质灾害频率相关性方面,7个呈正相关,2个呈负相关,其中连接性指数呈现出最高的相关性为0.84 (P<0.01),分离度指数呈现高度负相关为-0.84 (P<0.01),拼块面积、边缘面积比呈现较弱相关性。4)边缘指标、形状指标、聚散性景观指数中,多数与地质灾害频率之间为线性关系,地质灾害频率随景观形状指数与分离度指数的增加而递减,随回旋半径、形状指数、分维数、边缘面积比和相关外接圆指数的增加而递增。5)城镇山地交互区面积越大形状越复杂,边界长度越长,...  相似文献   

10.
应用RS和GIS的方法,通过对1994年、1999年、2003年三期遥感影像的解译分析,结合野外考察,翻阅相关资料,对长安河流域近10 a来景观格局进行分析.以期得到秦岭中山区长安河流域近10 a间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近10 a间研究区景观斑块面积和斑块的数茸发生明显变化,天然次生有林地、人为影响次生林地、荒草地三种景观类型斑块数量大幅度增加;研究区景观多样性增加、景观破碎度指数增大、景观分维数增加,景观异质性增强;研究区各景观面积动态度变化显著,主要景观类型面积呈现"两增三减"的变化规律.自然环境的制约作用、人为活动干扰作用、政策导向作用作为本区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决定和影响了景观格局的变化趋势,进而了本区生态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江苏淤泥质海岸湿地景观格局与景观生态建设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海岸湿地是江苏湿地资源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是海岸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保障。该文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分析了江苏淤泥质海岸湿地景观格局的主要特点及影响景观格局的自然驱动因子和干扰因素,提出江苏淤泥质海岸湿地景观生态建设的原则及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景观与景观生态学的综合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景观具有“风景”,“自然综合体”,“异质性镶嵌体”等多种含义,是风景美学,地理学和生态学等学科的研究对象,并成为现代景观生态学的重要学科基础,以景观为研究对象的景观生态学,以其多学科基础而获得了加大的生命力,但同时也使景观生态学面临强烈的分化危机,景观生态学的整合是未来景观生态学的唯一出路,实现整合的根本途径是景观生态学综合研究的发展和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综合研究包括景观的复杂性,全球环境问题,遥感和GIS技术以及文化等与景观生态学的综合研究,笔者以绿洲景观为例,对绿洲景观的综合研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但由于人口激增、环境恶化和人类的强烈干扰等原因使其大量丧失.这严重威胁着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它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的重视,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新兴的景观生态学的生命力就在于直接涉足人类课题,其理论和应用已经深入到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在分析了近30年来景观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研究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景观生态学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动态,并根据其保护需求和研究趋势,提出了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指导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4.
山地生态农业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文章从我国山区地貌地特点和山区农业发展问题入手,分析了山地农业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作为山地农业最佳选择的山地生态农业构建原则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存在城市景观特色丧失、千城一面等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症结.随着经济发展,城市风貌与景观特色已广受关注.针对城市景观乱象,在总结国内外城市景观研究与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展城市景观调查、加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保护、重视乡土植物景观保护与利用以及加强环境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等思路,探讨了构建符合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时代精神、结合城市自然环境特征、切合社会经济发展与居民文化生活状况的城市景观评价与控制体系,指出通过坚持城市景观特色的继承与发展进行有效地城市景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北京山地系统的三大景观生态区域的现状和土地利用特点以及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基础上提出北京市景观生态环境建设的规划分区原则 ,那立北京市的三个一级规划分区和 8个类型区 ,指出各区的土地利用调整和类型区的景观生态环境建设方向。本文建立土地利用控制分区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的规划模式 ,体现两个《规划》的基本要求 ,从而将人类经济活动、土地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融合在一起 ,实现土地利用规划“一保吃饭 ,二保建设 ,三保生态环境”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庄园式山区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介绍庄园式山区开发模式的特点 ,开发者有了长期的土地使用权 ,可根据自身资金实力进行自主开发 ;以园为家实现生产环境与生活环境的统一 ;经营管理实现生产专业化 ,经营集约化 ,种养科技化 ,管理企业化 ,投资多元化。该模式主要的经营方式为大户独自或联户与集体签定开发合约 ,进行长期开发 ,形成联投入、联劳动、联技术、联效益的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整合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圣彦 《地理科学》2005,25(1):36-42
整合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概念是"整体人类生态系统",是全球生态各个阶层协同进化的最高水平,由生物圈景观和石油燃料驱动的技术圈景观组成,整合景观生态学致力于将两者从结构和功能上整合为一个和谐、可持续的生态圈。文章在讨论整合景观生态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意义的基础上,初步论述了整合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包括整合景观生态学的系统论基础、控制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自组织理论基础、协同进化理论基础、等级理论基础、相互作用系统理论基础和隐含次序理论基础,目的是使整合景观生态(经济和自然景观)和其他跨学科一起,共同促进当今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共生"过程。  相似文献   

19.
景观生态破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方法和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在探讨景观生态破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目的和原则以及分析人类对景观生态系统影响的成因和表现的基础上,通过实例分析、讨论指标体系的可靠性和适应性。结果说明:水土流失率、景观类型多样性指数、生物量指数、开荒率、森林覆盖率等指标能够指示景观生态破坏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