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孙立 《地图》2002,(3):59-61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而它,是“摇篮之魂”;《黄河大合唱》凡中国人都会唱,而它,是灵感之源。它激怒了黄河,发出声声怒吼;它激励着我们,为之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2.
近日,国土资源部党组印发《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实施方案》. 《方案》指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对于进一步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武装全党,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生机活力,确保全党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激励全党为实现崇高理想和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最可爱的人     
《今日国土》杂志的出版,非常好。请我为杂志写寄语,说什么好呢? 我在读大学时,开始学习工程,后来转到地质系。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其中有一条原因是缘自以后成为我的老师的杨锤健先生发表在当时“益世报”上的一篇文章。抗战胜利后他把有关文章集中起来出版命名为《抗战中看山河》。 我当时还未学地质学,但作为一名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章程》开宗明义地写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从1921年浙江嘉兴南湖出发,中国共产党这艘巨轮一路驶过惊涛骇浪,经历腥风血雨,闯过暗礁险滩,始终以一种战斗的姿态、一种冲锋的姿态乘风破浪,开辟出河清海晏的盛世图景,迎来建党100周年的高光时刻。《义勇军进行曲》中唱道:"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中也唱道:"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相似文献   

5.
编者的话     
国土资源部党组日前印发《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通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阶段性工作安排》,要求把学习宣传贯彻好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扎实地把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断开创国土资源事业改革发展新局面,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胜利而继续奋斗.  相似文献   

6.
《国土资源通讯》2004,(5):32-32
土地,万物之源,国脉所系,民生之本。尊土尚土亲土爱土是中华民族传统之美德。从远古女娲以泥造人的美丽传说到后稷教人稼穑,从先秦的“男乐其畴,女修其业”到周文王演八卦,尊土为“五行”之首,从唐朝的“地为天生,人为地显”到宋朝的“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天为人之父,地为人之母”。土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之源。土地管理事业历经沧桑,土地管理的发展始终贯穿于中国历史进程中,从黄帝经土制亩到清政府颁发的土地证明,从毛泽东亲自起草颁布的《井冈山土地法》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正式颁布······从国家土地局成立到“…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记者 周怀龙)11月2日,中共国土资源部党组印发《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阶段性工作安排》,要求把学习宣传贯彻好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扎实地把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断开创国土资源事业改革发展新局面,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胜利而继续奋斗.  相似文献   

8.
“抗战烽烟七十年,地图绘制血火篇.一张图成如刀纸,直取寇猷凯歌喧”——这是一位老同志在回顾我军抗战时期军用地图事业发展时做的一首诗.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在物质极其匮乏的情况下,以有限的条件发展起我军的地图测绘事业,此间的功绩值得后人牢记.  相似文献   

9.
《国土资源通讯》2004,(4):39-39
土地,万物之源,国脉所系,民生之本。尊土尚土亲土爱土是中华民族传统之美德。从远古女娲以泥造人的美丽传说到后稷教人稼穑,从先秦的“男乐其畴,女修其业”到周文王演八卦,尊土为“五行”之首,从唐朝的“地为天生。人为地显”到宋朝的“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天为人之父,地为人之母”。土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之源。  相似文献   

10.
《卫星测高原理》——一门新边缘学科的专著孟庆遇(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100083)近三十年来,随着空间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古老的测量学科也发生了极其巨大的变化。一门崭新的学科——“卫星测高学”即是随着卫星遥感测量技术的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边缘学科。...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地图》2005,(6):4-5
读了《地图》2005年第5期《抗战十四年舆图》专题后,深感其叙述史料之详尽,汇集各时期地图之齐全,洵为一篇图文并茂、不可多得的历史地图集锦,实是令人叹服。不过,专题中的一幅《“八·一三”淞沪会战要图》有一个美中不足之处,就是未将当时苏州至嘉兴间的苏嘉铁路标出。苏嘉铁路全长74.4千米,是当时京沪与沪杭两线中的一条联络线,有了此线,从南京至杭州就可不必经过上海,能缩短里程176千米。1934年,国民政府为了准备抗战,未雨绸缪,决定修建苏嘉铁路,并于1935年2月动工,1936年7月通车。鉴于国防急需,苏嘉铁路因陋就简,采用的是37公斤的旧铁…  相似文献   

12.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春回大地,春满人间。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卷中,2004年的春天将是重重的一笔。“两会”期间中央召开的唯一会议——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牢固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各行各业都要杜绝浪费,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这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关系的客观要求,意义重大而深远。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树立辩证的资源观。我们一直以“地大物博”而自豪,但面对13亿人口…  相似文献   

13.
成一农 《地图》2014,(1):68-75
“马王堆地图”、《禹跻图》、《华夷图》和《广舆图》,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地图,而“制图六体”和“计里画方”,也是为我们所熟悉的绘图方法。正是由于中国古代存在这些看上去绘制准确的地图以及这两种当时领先于世界的绘图方法,因此我们往往在中国古代地图的研究和评论中,津津乐道于中国古代地图绘制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陈勤奋 《地图》2005,(2):30-35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相似文献   

15.
《地图》1990,(3)
1.最早的石刻地图——春秋时的鲁国人鲁班创造的《九州之图》。 2.最早的城邑地图——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汉代《城邑图》。 3.最早的地图制图理论——西晋裴秀的“制图六体”理论。 4.最早表示历代区域沿革的历史地图集(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地图集)——裴秀主持编制的《禹贡地域图》。  相似文献   

16.
历史永远记住这一天。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终于在这一天以中国人民的胜利和日本法西斯的失败而告结束。历史的脚步匆匆走过60年,当年熊熊的抗日烽火硝烟已经灰飞烟灭,随风飘散,历史仿佛已经远去。但是,中国人民不会忘记,60年前在艰难困苦条件下展开的那场气壮山河的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面对穷凶极恶的侵略者,中华民族英雄儿女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抗敌长城。为此,中国人民付出了极大代价——中国军民共伤亡3500多万人,占二战各参战国伤亡总数的1/3还多,直接经…  相似文献   

17.
我国摄影测量与遥感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测绘学科一代宗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王之卓教授不幸于5月18日逝世.这是我国测绘界、科学界和教育界的一个重大损失.我们为我国失去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杰出科学家和教育家而倍感悲痛! 我们悼念和纪念王之卓教授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这位老科学家、老教育家为我们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继承下来,把他开创并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继续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8.
张文彦  潘达 《地图》2006,(5):89
后海大翔凤胡同6号的小院,虽然被文物局以“曹雪芹故居”的名义列入保护名单,但曹雪芹究竟住没住过这里,却是无从考证。而斜对面的大翔凤胡同3号,即现在的《民族文学》杂志社,则千真万确住过一位颇有名气的女作家——丁玲。  相似文献   

19.
曾前后到过桑干河畔涿鹿县的人,无不为这座因上古时期“黄帝战蚩尤于涿鹿之野”被《史记》记载“千古明开涿鹿”的古城巨变而惊叹!的确,这座古有“京畿右卫”之称的小城,经过近年的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其客貌已非昔日可比。这其中凝聚了涿鹿县国土资源局的许多心血与汗水。  相似文献   

20.
今天是第十六个全国“土地日”,也是《土地管理法》颁布20周年纪念日。今年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是“:依法合理用地,促进科学发展。”地载万物,地生万物。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母。每年的全国“土地日”,我们都会格外深切地感念土地的功用,思考土地管理和利用的涵义。在今年这样一个值得特别纪念的日子里,认真领悟“依法合理用地,促进科学发展”的宣传主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0年,如同一个人从少年成长为壮年,新兴的土地管理事业不断走向成熟。1986年6月25日颁布、1987年1月1日起实施的《土地管理法》,标志着我国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