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昆特依盐湖氯同位素特征及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于1994-1996年,采用高精度正热电离质谱测定氯同位素(δ37Cl)的方法,对青海柴达木盆地昆特依盐湖区的盐湖卤水、湖底盐类矿物、油田水以及该地区的盐类沉积物钻孔剖面的δ37Cl值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的δ37Cl值(卤水)变化范围在-2.05‰—1.04‰,盐湖卤水的δ37Cl值较低,这与卤水的相对密度及pH值有关;盐类沉积钻孔剖面的δ37Cl值呈现自下而上逐渐降低的趋势,这一变化与该地区的古气候变化有关。盐类沉积的δ37Cl值研究将会对高原干旱、蒸发环境条件下湖相沉积古气候演化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根据盐湖野外考察和钻井记录,盐湖沉积的重要特征是盐类沉积物和碎屑沉积物互层或混层,构成沉积旋回。盐湖碎屑沉积物一般是松散的,或致密的,与石膏和其它盐类,特别是碳酸盐密切共生,多具微层理。我们曾先后对青海、内蒙等地区某些盐湖163个沉积物样品中不溶物进行了粒度分析。本文报导的是对这些盐湖沉积物粒度成分研究的初步结果。所有原始样品均是找室历来野外考察中采取的。由于盐湖碎屑沉积物中常常含有不同量的可溶的、或不溶的其它盐类沉积物,情况比较复杂,以及作者水平有限,本文不妥之处欢迎指正。  相似文献   

3.
可可西里地区盐湖现代蒸发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秉孝 《海洋与湖沼》1993,24(4):400-404
1990年夏季,对青藏高原西北部无人区,进行了地理、地质、生物等方面的综合考察。现代含盐湖盆固相沉积的研究结果,发现了8种盐类矿物、4种泉华析出物,初步摸清了该区现代沉积与蒸发岩的矿物组合、湖盆演化现状,填补了本区含盐湖盆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4.
随着世界各地大陆架调查的深入,人们对陆架海现代沉积的兴趣,已从沉积类型的划分、分布,转移到动力特征上。风暴浪、潮流、海流等的沉积动力学,在国内外均有所研究,里丁(Reading,H.G.)主编的《沉积环境和相》第一版(1978,1985译)、第二版(英文,1986),王琦、朱而勤的《海洋沉积学》(1989)都有一定报导;但冲淡水沉积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辽东湾是渤海的三大湾之一,进入该区的主要河流有辽河、大凌河、滦河和六股河等,水深一般在10.2-35m之间,沉积环境很复杂。测定、研究该区现代沉积速率和沉积通量对沉积动力学的研究和海洋油气开发工程都有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利用210Pb法测定江河、湖泊和海洋陆架的沉积速率等方面取得了有价值的成果。到目前为止,除在渤海锦州湾测得两个岩芯的沉积速率外(夏明等,1983),关于辽东湾大面积海域的现代沉积速率和沉积通量还未见报道。本文介绍了该区现代沉积速率和沉积通量,利用210Pb的垂直剖面,探讨该区近百年来的沉积作用和沉积环境,划分了沉积强度区。  相似文献   

6.
南海铁锰结核(壳)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南海中部铁锰结核(壳)的地球化学特征。南海铁锰结核(壳)以高Mn富Ni为特征。但不同沉积部位的铁锰结核(壳),化学成分也有一定的差异,这是受不同沉积区的物源特性,地化环境差异和沉积成矿过程中环境的变化所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利用南黄海西部陆架区SYS-0804(孔深65.10m,水深38m)钻孔岩心和高分辨率的浅地层剖面资料,开展浅地层剖面解译、岩心沉积物的岩性特征和有孔虫组合综合分析以及AMS14 C测年,并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开展对比研究,深入探讨南黄海西部陆架残留沉积区氧同位素6(MIS 6)期以来的地层、沉积环境演化以及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SYS-0804钻孔可划分为DU 1和DU 4~DU 8共6个沉积单元,对应于MIS 6、MIS 5、MIS 4、MIS 3和MIS 1早期的沉积地层,缺失DU 2和DU 3(包括MIS 2期以及MIS 3和MIS 1晚期的沉积)。MIS 6期(128~189cal.kaBP)研究区为河流沉积(河漫滩)环境。MIS 5早期(115~128cal.kaBP),研究区为近岸浅海沉积环境,发育海洋冷水团沉积。MIS 5中-晚期—MIS 4(60~115cal.kaBP)研究区沉积环境从早期的滨海沉积向近岸浅海沉积以及河流沉积过渡。MIS 3早-中期(40~60cal.kaBP),早期为滨海-浅海沉积,中期发育潮道充填沉积。MIS 2末期—MIS 1中期(11.5~13.0至0.7cal.kaBP),研究区在11.5~13.0cal.kaBP形成冰后期海侵界面,随后随着海平面的进一步上升,为滨海-浅海环境,发育冰后期海侵沉积序列。  相似文献   

8.
近代黄河三角洲海域210Pb多阶分布与河口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凤业  袁巍 《海洋与湖沼》1992,23(5):566-571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流,输沙量居世界之冠(平均年输沙量约12亿吨),黄河的频繁改道和大量泥沙入海促成了黄河三角洲的迅速形成。测定黄河口外海区近代沉积速率和沉积通量对沉积动力学的研究及黄河三角洲的治理与开发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利用~(210)Pb法广泛测定了江、河、湖泊和浅海陆架的沉积速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然而,测定象黄河口外高速沉积环境海域的近代沉积速率是一个新的尝试。本文利用~(210)Pb法测定了黄河三角洲海域4个岩芯~(210)Pb的放射性强度,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9.
中国淤泥质潮滩沉积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潮滩(tidal flat),亦作潮坪。 潮滩沉积的研究近年己引起国内外沉积学家和海洋地质、地貌学家的注意,它对恢复古海岸线位置有重要参考价值,古海岸线位置的恢复在石油勘探有重要意义。 潮滩主要可分为砂质和淤泥质两大类型。两者不但剖面形态不同,而且其动力过程和沉积相分布也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10.
琼东南盆地井震地层对比分析及区域地层格架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琼东南盆地历经断陷、断坳、裂后热沉降和裂后加速沉降等一系列的构造变动,沉积环境由始新世的滨海环境发展为现今的深水环境,形成了一套包括滨岸沉积、滨浅海沉积、陆架和陆坡沉积、以及半深海沉积的地层组合,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的生储盖条件,已成为当前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本文首先对盆地区域内钻井和地震剖面进行了主要地层界面(T20、T30、T40、T50、T60和T70)的识别和提取(点),继而结合连井地震剖面(线)和盆地区域过井地震剖面(面)对主要地层界面做了追踪对比分析,再依据古生物年代,建立了适用于琼东南盆地的区域地层年代格架。在琼东南盆地浅水区主要沉积了新近系地层(T60-T20),断裂基本不发育,地层厚度变化不大,极少有明显的上超和削截,局部地区发育有利于油气储集的三角洲沉积体系,表明琼东南盆地新近纪时期受构造作用影响较小。在深水区,新近系地层(T60-T20)和浅水区特征相似,仅反射特征有所不同;古近系地层(T100-T60)内部层序结构主要为楔状或近平行状,具有明显的上超和削截,地层厚度较大,断裂明显并导致地层错断,表明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在古近纪时期主要受构造作用控制,并伴随着强烈的拉张和快速沉降作用,沉积环境主要为浅海。在近东西向的中央峡谷内存在有三期砂体:第一期砂体(井深3 528~3 336m,厚约192m)形成于距今11.6~5.5Ma(T40-T30),分布范围跨越中央峡谷的陵水-松南-宝岛段,沉积物构成包括浊积水道沉积、浊积席状砂、块体流沉积、深海泥质沉积、天然堤及漫溢沉积等;第二期砂体(井深4 100~3 900m,厚约200m)形成于距今5.5~4.2Ma(T30-T29),分布范围跨越中央峡谷的乐东-陵水段,以重力流沉积为主;第三期砂体(深度3 630~3 400m,厚约230m)发育于距今4.2~3.6Ma(T29-T28),分布于峡谷的乐东-莺东段,以浊积水道沉积为主。三期砂体在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带自东向西、由老到新依次展布,构成了良好的油气储层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