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网络RTK应用中,当基准站和流动站之间的高差较大时,流动站定位精度会降低,甚至会导致流动站模糊度无法固定,此种情况对于在我国地形起伏明显区域内的网络RTK经常发生。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基于高差的综合误差内插模型,用此模型对误差进行内插,并和平面内插法、三维内插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2.
一种GNSS网络RTK改进的综合误差内插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网络RTK综合误差内插法(CBI)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综合误差内插方法(MCBI)。该方法把综合误差分为对流层模型改正、一阶电离层影响和除一阶电离层影响外的其他综合影响3个部分。实例证明了该方法不仅在精度上比综舍误差内插法要高,而且更利于流动站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GPS流动站用户在使用网络RTK时,会出现在基准站网区域范围内和区域范围外两种情况,文中从数学模型和实例数据计算两方面,详细分析和比较网络RTK中内插和外推综合误差时的精度差异。  相似文献   

4.
介绍网络RTK常规内插模型,分析内插法的精度,从单站上分析高程对天顶距延迟的影响,分析高程差异对双差对流层延迟的影响,利用网络RTK内插法只可消除其中大部分的误差.这对利用网络RTK算法生成流动站的误差改正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PowerNetwork软件关键技术介绍和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网络RTK系统管理和定位服务软件PowerNetwork软件的主要功能,阐述了该软件采用的长距离基准站模糊度快速确定的三步法、改进的综合误差内插法、流动站模糊度快速确定的分步消元算法等关键技术,并用算例分析了该软件的系统初始化时间、流动站定位的初始化时间和定位精度等性能.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网络RTK中基准站和流动站间气象元素、基线长度、高程差异和模型差异等因素对对流层延迟误差的影响,得出气象元素的大小和基线长度等与单差对流层延迟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由基准站和流动站的对流层模型差异造成的差值与高差之间也存在线性关系,且利用网络RTK内插法只可消除其中大部分的误差.这对利用网络RTK算法生成流动站的误差改正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双差网络RTK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常规实时动态差分(RTK)定位中,整周模糊度的快速解算和流动站位置信息的解算精度问题,该文研究了一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双频双差网络RTK方法,首先解算参考站网B1、B2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利用固定的参考站网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计算参考站的观测误差,使用区域误差内插法计算流动站的综合误差影响,改正流动站的观测误差并进行流动站的整周模糊度解算,最后使用实测数据进行算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文的方法可以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双频观测数据实现网络RTK流动站的厘米级定位。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网络RTK中基准站和流动站间气象元素、基线长度、高程差异和模型差异等因素对对流层延迟误差的影响,得出气象元素的大小和基线长度等与单差对流层延迟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由基准站和流动站的对流层模型差异造成的差值与高差之间也存在线性关系,且利用网络RTK内插法只可消除其中大部分的误差。这对利用网络RTK算法生成流动站的误差改正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多参考站网络的建立,为网络RTK的实现奠定了基础。虚拟参考站技术是网络RTK的一种,它以众多的优势代表了网络RTK的主要发展趋势。简单介绍了VRS系统的工作原理;从基准站间双差改正数的生成、虚拟观测值的生成和流动站处的定位解算3个方面,详细推导了VRS的数学模型;针对差分改正信息,提出了综合误差内插算法;最后,利用4个已知点的观测数据,结合编程计算,证明了文中VRS数学模型的正确性,为虚拟参考站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由于区域误差的空间相关性随着测站间距离的增加而减弱,所以目前网络RTK系统使用的CORS站间距多在30km~80km,而长距离网络RTK算法可以扩大网络RTK的有效作业距离,降低系统建设和维护成本。本文对长距离网络RTK参考站和流动站的整周模糊度实时解算、流动站用户观测值误差的实时改正等算法进行了研究,并基于本文的算法开发了相关的长距离网络RTK软件,最后利用实测CORS网的数据进行长距离网络RTK算法实验。  相似文献   

11.
针对CORS系统RTK服务盲区(RTK使用困难或无法使用)的问题,提出了在CORS系统服务盲区附近建立移动的CORS基准站。通过加密区域CORS系统的基站分布,缩短站间距,改善CORS系统网络RTK在该区域的可用性。通过设计实现的CORS移动基准站系统测试表明:在精度上,移动基准站达到与常规CORS基准站同等的效果,平面x,y≤5cm,高程H≤10cm;在可用性方面,CORS移动基准站自主供电、携带方便、组网灵活,区域网络RTK可用性明显提高。在应急测绘、救灾和临时加密CORS基准站系统等中具有借鉴和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范围网络RTK基准站间整周模糊度实时快速解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RTK是目前实现高精度实时动态定位的重要手段之一,而网络RTK高精度定位的关键问题是基准站间整周模糊度的实时快速准确固定。对于大范围网络RTK,由于基准站间距离的增加,电离层延迟误差、对流层延迟误差和卫星轨道误差相关性降低,导致基准站间整周模糊度不能快速准确地固定,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大范围网络RTK基准站间整周模糊度固定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L1、L2载波相位观测值和P1、P2伪距观测值解算基准站间的双差宽巷模糊度;然后采用Saastamoinen模型和Chao映射函数模型相结合解算双差对流层延迟误差,并将双差宽巷模糊度作为L1、L2双差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的约束关系来确定L1、L2双差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最后采用CORS站的实测数据进行试验,并将本文的试验结果同GAMIT软件的解算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实现单历元双差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的固定。  相似文献   

13.
张锋  郝金明  肖凡 《四川测绘》2010,33(2):51-54
基于载波相位差分的网络RTK技术能够提供厘米级实时定位,但首先必须正确确定参考站间模糊度,并建立流动站误差改正模型。基于数天的历史观测数据获得的先验大气信息,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VRS参考站间模糊度解算方法。本方法主要是利用大气误差的时间相关性,提取先验大气信息,对当前GPS观测值的大气误差进行改正,然后再确定模糊度。初步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提高参考站网络间模糊度解算效率。  相似文献   

14.
基于区域参考站网的网络实时动态定位(real-time kinematic,RTK)方法是实现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BDS)高精度定位的主要手段.研究了一种长距离GPS/BDS双...  相似文献   

15.
主要阐述了利用多基站网络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建立的南宁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综合系统,介绍了一种大区域求解网络RTK转换七参数的方法,并应用于网络RTK测量,对测量成果与我院“CGQC2000与参心坐标系七参数转换研究”转换成果进行比较;应用网络RTK测量市区56个不同等级控制点,并应用基于七参数的大区域网络RTK坐标转换参数进行坐标转换,进行了数据处理和精度分析,同时应用于2009年南宁市地形图修补测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利用SDCORS提供的网络RT K服务,在山东建筑大学校园内利用一台RT K GPS接收机,从初始化时间、定位精度及可靠性等方面对SDCORS 网络RTK的性能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实验表明:待测点周围环境对网络 RT K 初始化所需时间影响较大,在开阔区域,RT K从浮点解到获得固定解的时间约需2 s ,在树木及建筑物等遮挡比较严重的环境下初始化时间约需几分钟甚至更长;在城市环境下,基于SDCORS的网络RT K动态定位的精度达到3 cm左右。  相似文献   

17.
GPS网络RTK技术的优势就是克服了普通RTK测量中测站间距的限制,它的有效距离可以达到几十甚至上百公里,覆盖面广阔,但定位精度仍然可以达到厘米级,可靠性强。这也是GPS网络RTK技术能够很快发展的原因之一。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控制测量的相关工作经验,以笔者参与的福州某工程测量为案例,研究探讨了GPS网络RTK用于图根控制测量及精度分析的方法,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网络RTK的电离层折射估算与改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讨论了目前几类电离层延迟模型,分析了其改正效果,针对网络RTK的特点,给出了一种适合网络RTK定位的电离层延迟估算和处理方法,首先对基准站网的垂直电子总量计算,然后内插用户站处的垂直电子总量,进行估算用户电离层延迟和改正。实验证明,该方法可以取得较理想的网络RTK定位结果。  相似文献   

19.
A traditional interpolation algorithm with the linear interpolation method (LIM) using a fixed number of reference stations is widely used in network RTK to obtain the ionospheric delays for the users. In low-latitude regions, where the ionosphere is relatively active, however, large interpolation errors exist, especially for satellites at low elevation angles. Conside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inciding ionospheric pierce points (CIPPs)” with a similar nature of ionospheric delays, an improved interpolation algorithm is proposed. In this algorithm, all stations with CIPPs are used to establish the interpolation model; thus, more precise interpolation model is achieved. To valid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data from some reference stations in Guangdong Province of China were used, 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with the traditional interpolation algorithm. Numer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interpolation accuracy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ncreases by 10–30%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one. Since the number of reference stations is flexible,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an also balance the model accuracy with the computation burdens. In addition,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less affected by the selection of master reference station. In terms of network RTK on-the-fly positioning, the time-to-first-fix is reduced when replacing the traditional interpolation algorithm with the proposed o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