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1/1952~2004/2005年中国冬季降水变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运用AREM模式对2005年5月31日发生在湖南新邵的一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利用模式输出的1 h基本物理量计算螺旋度,结果表明:螺旋度对特大暴雨的预报有指示意义,特大暴雨产生在低层正螺旋度中心与高层负螺旋度中心相配合的区域.在暴雨强盛期,螺旋度中低层最大正值位于750 hPa,最大负值位于450 hPa.比较新邵1 h实况降雨量和AREM模式模拟的降水值与相应时刻的螺旋度,发现5月31日19~22时之间的暴雨增幅最大,为172 mm/3 h,而螺旋度值也相应出现了最大的增幅20 m2/(s2·3 h),31日21~22时新邵暴雨出现峰值,但螺旋度却开始减小,此后两者又一致地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2.
1951—2005年鞍山冬季气温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51—2005年鞍山逐月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增长率、小波分析与滑动平均等方法对鞍山冬季气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5 a来鞍山冬季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冬季平均气温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突变性特征,存在158、a和5 a的主要周期。  相似文献   

3.
虹桥机场能见度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中国1960年前建站的595个气象台站1951/1952~2004/2005年冬季逐日降水资料为基础,采用面积加权平均法得到冬季全国和8个区(包括东北区、华北区、长江中下游、华南区、青藏高原、西南区、西北东部和西北西部)的平均降水日数距平与降水量标准化距平序列.通过对全国和区域平均距平序列以及全国各站的冬季降水日数和降水量的变化速率和趋势系数的分析,得出:近54年来中国冬季降水日数明显减少,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东北区和西北东部的冬季降水日数减少趋势超过0.01显著性水平,而青藏高原降水量的增加趋势超过0.05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4.
轮台县1961-2008年降水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轮台县气象局1961-2008年的年、季降水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和降水相对变率统计方法,研究了近48a轮台县年、季降水量、降水相对变率及降水日数的年际、年代际变化趋势特征。结果表明:年降水量平均以10.7mm/10a的速率增加;各季降水量平均以0.6-6.5mm/10a的速率增加;年降水相对变率以-6%/10a的速率减小;年降水日数以2.6d/10a的速率增加,各季降水日数以(0.1~1.2)d/10a的速率增加。  相似文献   

5.
根据1951--2005年鞍山逐月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增长率、小波分析与滑动平均等方法对鞍山冬季气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5a来鞍山冬季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冬季平均气温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突变性特征,存在15、8a和5a的主要周期。  相似文献   

6.
喀什地区1961—2005年降水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喀什地区1961-2005年45a的逐月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喀什地区平原和山区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喀什地区平原和山区年降水量年际变化均表明了在周期波动中有增加的趋势,且具有一定的长期性;平原和山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的同步性在不同年代表现不同;喀什地区各季降水变率大体表现为平原地区大,山区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以1959—2008年克拉玛依市逐日降水资料为基础,采用线性趋势法、累积距平法、曼—肯德尔法、最大熵谱分析法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克拉玛依近50 a的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克拉玛依春、秋、冬三季及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夏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四季及年降水日数均呈减少趋势;从降水量级来看,R=0.0 mm的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0.1 mm≤R≤4.9 mm、5.0 mm≤R≤9.9 mm、10.0 mm≤R≤24.9 mm、R≥25 mm的降水日数呈增加趋势(注:R为日降水量)。年降水量以12.9 a、8.3 a、2.9 a为主要周期,1987年为突变点,极端降水事件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采用15个常规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降水数据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降水量、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的变化趋势,包括年和各季节的总降水量和降水日数,不同降水级别降水量、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变化趋势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在近50年内,北京地区平均年降水量和年降水日数、年降水强度均呈下降趋势;各季节中,夏季的降水量呈明显下降趋势,春季降水日数略有增加,夏季略有减少;降水强度在春季增大和夏季减小趋势明显;小雨雨量变化不明显,中雨雨量呈增加趋势,大雨和暴雨雨量呈明显降低趋势;小雨降雨日数略呈减小趋势,中雨降水日数呈显著增加趋势,大雨和暴雨降水日数呈较明显降低趋势;小雨降水强度略呈上升趋势,而大雨和暴雨的降水强度呈明显的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9.
利用19612015年陕西省70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趋势分析及Mann Kendall等方法,分析了陕西省不同等级降水量、降水日数及降水强度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无论是降水量、降水日数,还是降水强度,均呈现出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且随着降水级别的逐级增加,地区分布差异逐渐增大;整体上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呈现出减少趋势,其中降水日数的下降趋势均非常显著,全省年均降水日数的气候倾向率达到了-3.83天·10a-1,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降水强度的增加趋势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每10 a全省年均降水强度增加0.15 mm·d-1;陕西降水量及降水日数的减少主要体现在春秋两季小雨及中雨的减少上,小雨降水强度在夏、秋两季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05和0.04 mm·d-1·10a-1,其上升趋势分别通过了0.01和0.1的显著性检验,这是年均降水强度上升的主要原因;陕西年均降水量及降水日数自1984年出现了突变性下降,而降水强度的突变则出现在2004年,之后一直呈现持续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研究大陆或次大陆尺度日降水长期趋势变化规律,对于检测、理解区域气候和陆地水循环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特征十分重要。利用美国国家气候资料中心(NCDC)和中国基准气候站、基本气象站网降水观测资料,在对该站点资料进行基本质量控制基础上,选取东亚地区619个站1951~2009年日降水数据,按照百分位阈值对降水进行分级,共分为弱、中、强、极强4个级别,用经纬度网格面积加权平均方法构建区域平均的时间序列,分析了各类降水事件长期变化趋势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东亚地区近59年平均总降水量表现出不显著下降趋势,降水日数没有出现趋势性变化,平均日降水强度略有减小;区域平均的年降水量、降水日数和日降水强度在中国北方大部、蒙古东部、俄罗斯远东地区南部和日本列岛多呈减少趋势,而在俄罗斯中西伯利亚南部、朝鲜半岛南部和中国长江中下游流域一般表现为增加。从季节上看,近59年东亚区域平均的冬、春季降水量、降水日数和日降水强度均呈增加趋势,而夏、秋季一般呈减少趋势,仅夏季日降水强度略有增加。降水的年内分配出现均匀化趋势。从不同级别降水事件看,近59年来东亚区域平均的各级别降水量均为下降趋势,中降水、强降水和极强降水日数也呈现下降趋势,弱降水日数表现出较明显增加;仅有全区秋季强降水量、日数减少趋势和冬季中降水量、日数增加趋势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分析还发现,近30年(1980~2009年)东亚地区日降水趋势变化出现了新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大部分地区降水日数呈现增加,日降水强度减少,45°N以南多数台站降水量也增加,全区降水有向非极端化方向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冬季太平洋海温变化对中国5月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EOF-CCA方法研究了12-2月份北太平洋海温场与中国5月降水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2月海温与中国5月降水有较好的相关关系。赤道东太平洋和日本以东洋面的海温与中国东部地区的降水正相关,与中国华南、云南和西部地区的降水负相关。相反,东北太平洋、菲律宾以东洋面和墨西哥以西洋面的海温与中国东部地区的降水负相关,与中国华南、云南和西部地区的降水正相关。上述5个海区的太平洋前期海温对中国5月降水有影响的海温关键区。前期海温异常将影响到5月中高纬度的西风带波动和低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位置、从而导致中国5月降水空间分布的异常。  相似文献   

12.
谭友帮  谢利娟 《四川气象》1996,16(3):38-40,28
利用1960-1993年内江市各测站的逐月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内江市近34年来降水的变化特征,发现区域平均年降水量以-23.86mm/10年的倾向率减少,减少最快在我市西部,东部略有增加,并且指出,近30多年来,内江市的区域平均降水量冬,春两季正在增加,而夏,秋两季却在减少,冬半年与夏半年具有反位相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近40a中国不同量级降水对年降水量变化的影响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1968-2007年全国595个气象台站的日降水资料,将降水量分为0.1~9.9mm、10~24.9mm、25~49.9mm和≥50mm共4个不同量级降水,通过趋势系数等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年雨日与年降水量相关性、年雨日与日平均降水强度的变化趋势、不同量级降水的日数和强度的变化趋势以及它们分别对年降水量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三江源地区近50年降水变化分析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利用西北及三江源(黄河、金沙江及澜沧江)地区122个气象观测台站1956—2004年近50年的逐日降水量及月总降水量资料,分析了三江源地区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三江源地区的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减少幅度为6.73mm/10a;降水日数的趋势变化呈较为明显的减少趋势,递减率为2.7d/10a;平均降水强度总体呈弱的增强趋势,增强速率平均为0.20mm/d/10a,增强幅度比中国西北地区平均水平强;从4~9月最长无降水日数趋于增长反映出西北地区干旱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基于1951—2017年榆林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数据和NCEP/NCAR逐月大气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榆林市区夏季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特征,研究了降水异常时对应的环流特征。结果表明:榆林夏季平均降水2475 mm,最多达516 mm,最少仅621 mm;年际变化上存在显著的3 a和8 a左右周期;夏季降水量主要与大雨及以上降水日数和降水频次有关。榆林降水异常的合成分析(正异常值减去负异常值)发现:榆林夏季降水偏多年,500 hPa高度场贝加尔湖南为负距平,亚州大陆东岸为正距平;100 hPa我国东部正距平;相应的对流层低层700 hPa高原东侧为偏南距平风,对流层水汽通量在河套北部有明显的辐合中心。表明贝湖低压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脊线位置偏北是榆林夏季降水偏多的主要环流特征。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58-2000年地面气象资料分析了黑龙江省年和各季的降水变化。长期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年及夏季降水量呈现东部减少、西部增加的趋势;冬季降水量以正趋势为主,呈现明显增加趋势;春季降水量负趋势占主导地位;秋季降水量除东南部、大兴安岭北部为正趋势外,其他大部分地区为负趋势。降水阶段变化趋势分析与降水强度变化分析表明,黑龙江省夏季降水量伴随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的两次明显转折,夏季降水变化分为3个时段: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多水期)、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少水期)、80年代至90年代末(多水期);80年代以来降水强度出现异常等级频率升高。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61~2010年降水资料,采用线性拟合和MK检验法分析了台山市多年降水变化特征,结果发现:近50a台山市的年降水量整体上呈增加的变化趋势,但增加的趋势并不明显。与之相反,台山市近50a年的降水日数整体上呈显著减少的趋势。台山市的极端日降水总是出现在4~10月,其中5月和9月出现年极端日降水的概率最大,其分别对应华南前汛期和华南后汛期暴雨较多的时期。M-K突变检验表明,从1961至2010年台山市的降水日数在1998年出现突变,而年降水量没有明显的突变年份。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冬季地温场变化特征及与夏季降水场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8,他引:9  
利用我国141个测站1980-1997年间12月-2月3.2m深度地温资料和中国160个测站1951-1997年间6-8月降水资料,采用主成分、旋转主成分分析,对冬季地温的空间异常特征、时间变化规律以及与夏季降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未旋转的前3个载荷向量场可以较好地反映中国冬季地温整体异常结构,即全区一致的高温或低温;东西相反的东高(低)西低(高)型;南北相反南高(低)北低(高)型。旋转后的前4个载荷向量场可较好地代表中国冬季地温的4个主要异常敏感区:北方区、淮河区、西北区和江南区。旋转主分量和代表站资料反映出90年代以来西北区、华南区冬季地温呈下降趋势,北方区、淮河区、江南区呈明显上升趋势。当北方冬季地温偏高时,有利于7月黄河以北大部分地方降水偏多;当淮河区冬季地温偏高时,有利于7月江淮流域降水偏多,而使黄河以北、长江以南降水偏少;当西北区冬季地温偏高时,有利于7月江淮流域降水偏少;当江南冬季地温偏高时,有利于7月四川-云南南部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20.
1951—2005年营口市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951—2005年营口市年和逐月平均气温和极端气温变化特征的分析表明:近55 a来营口市年平均气温呈递增趋势,其中平均最低气温的增温趋势最强、平均气温次之、平均最高气温最弱。极端最高气温与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不同,呈现出前30 a递减、近30 a递增,近20 a气候变暖更为突出;各月极端最高气温变率差异不明显。近55 a营口市年极端最低气温呈递增趋势,近30 a较近55 a显著递增,但近20 a则稳定少动;各月极端最低气温均呈递增趋势,冬季递增趋势最强、夏季最弱;城市化发展及工业化引起的热岛效应是营口市显著增温的重要原因,而全球变暖的大背景则进一步加强了增温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