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例税的税收、政府转移支付和平衡预算乘数的理论推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国内权威《宏观经济学》教材,关于三部门经济中比例税的税收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的论述和推导具有各种矛盾结果。运用宏观经济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重新界定并推导了三部门经济中比例税的税收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山东省地税部门会同国土部门开展了"以地控税、以税节地"工作,初步探索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信息共享、动态管控、增税节地"的土地税收综合治理新模式,既增加了税收收入,又促进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现了税收征管和土地管理互动双赢。党政协调支持,部门协作配合"控税节地"工作得到山东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郭树清省长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完善‘以地控税、以税节地’工作机制"的工作部署。省委考核办将"控  相似文献   

3.
<正>江西省丰城市国土资源局借"以地控税、以税节地"试点这一契机,充分发挥地籍管理数据库在地理空间、宗地数据等方面的信息优势,与地税部门建立了地籍数据信息专线共享平台。通过土地税收的杠杆作用,构建了"以税节地"的用地管理新模式。2013年7月,江西省地方税务局和江西省国土资源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以地控税、以税节地试点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要求,地税部门要将税收征管和稽查中发现的纳税人未批先占、私改用途等违法用地信息,以及其他土地管理所需的涉税信息提供给国土资源部门,利  相似文献   

4.
全国性的生态服务理所当然应由中央政府财政支出来解决,而具有地域属性的生态服务应该由区域内所有受益者共同承担.作为我国纵向转移支付的有益补充,建立生态补偿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议明确横向转移支付的补充性原则,建立以中央政府牵头的横向转移支付机构,以生态环境指标测算转移支付标准.  相似文献   

5.
《浙江国土资源》2013,(12):23-23
日前,福建省地方税务局、省国土资源厅联合下发试点工作方案,在泉州泉港区、南平建阳市开展“以地控税、以税节地”试点工作,以有效提升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税源控管能力,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方案》明确,试点工作目标主要是地税部门有效应用土地管理信息提高土地税收征管质量、强化税收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案例某县国土执法部门在处理违法案件时发现,当地乡镇政府在违法占地之前,替税务部门代收了违法当事人耕地占用税。违法当事人则认为,政府收取了耕地占用税,就表示默许或者同意占地,以致出现了基层政府纵容违法行为的存在,国土部门则坚决查处的尴尬局面。对于违法占地当事人是否应该缴纳耕地占用税这一问题,国土执法部门在实际工作中产生了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违法占地应该收取耕地占用税。依据  相似文献   

7.
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日前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共同组织开展对纳税人土地占用情况及土地税收缴纳情况的清查工作。这份《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税收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出。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快土地登记进度,扩大登记覆盖面,推进城镇地籍调查和变更登记工作。各级财税部门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清查范围,将城乡结合部、占地面积大和用地情况不清楚的单位列为重点;对新纳入城镇土地使用税征税范围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占地情况要进行全面清查。通知称,对清查中发现的纳税人实际占用土地面积与土地使用证登记面积或批准面积不一致的,财税部门按照实际占用面积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三部门强调,各级财税部门要以贯彻国务院修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为契机,与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联合对在籍建设用地耕地占用税缴纳情况进行一次摸底和清查。国土资源部门应根据财税部门的要求,提供在籍建设用地的档案及农用地转用审批文件。  相似文献   

8.
税收征管是国家重要的经济命脉之一.房地产税的创设与改进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税收体系的重要内容。本文对目前房地产税进行了逐项剖析,并就创设房地产超额利润税等新税种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9.
4月19日,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印发《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对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资金使用范围、预算管理、中央对地方新增费转移支付预算管理、监督检查等进行规范。该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相似文献   

10.
房地产业税收在整个税制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国家调节房地产经济和社会经济分配的重要杠杆,是国家和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目前发达国家房地产业税收占地方总税收的10%以上,而在我国这一比例不到7%。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委日前审议通过一项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文件提出,在逐年增加财政支农资金预算的基础上,将各级政府土地出让纯收益的40%、耕地占用税新增部分的全部、城市建设维护税的30%集中起来,用于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2.
正预算公开,其核心意图是保障公民对预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近日中央部门和各省都陆续公开了2014年"三公"经费预算。从整体上来看,中央部门的三公经费都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国家税务总局的三公经费预算超过17亿元居90余家部门之首,其公务用车费用超过13亿元;而排名最后的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只拨款97.43万元用于三公经费。从2009年起,中央各部门就开始向社会公开"三公"经费预算。五年多来,公开预算的部门越来越多。今年,除了涉密部门外,其他  相似文献   

13.
技术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技术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基本依据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技术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建议:1.在企业分配领域,鼓励技术要素以多种形式参与收益分配,鼓励体制创新,推进技术股份化。2.在政府分配领域,政府财政科技投入比例与其科技发展对经济贡献增长率挂钩,科技财税政策与产业政策、税源经济吻合,营造科技奖励的软环境。3.在社会分配领域,充分发挥技术评估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的作用,对进入技术市场的技术的成熟度和科技含量进行有效的测试和监管,保证技术商品的品质;技术交易当事人应具诚信态度和法制观念;重视中介的作用,把技术市场搞活。  相似文献   

14.
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土资源部于2013年5月联合下发通知,在全国开展以地控税、以税节地试点工作,税务部门依托国土资源部门提供的地籍信息全面管控土地税源,国土资源部门以税务部门提供的税源信息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一年多来,浙江、安徽、江西、江苏、湖北等地都在积极开展这项试点工作,基本实现了"政府增加财力,地税增加税源,国土规范管理"的多赢局面。本期特刊出各地试点经验,并请有关专家结合相关调研,提出对这一探索的思考与认识。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桂西地区堆积型铝土矿中伴生三水铝石的综合利用途径及其经济价值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评述,并对该类伴生三水铝土矿的勘探工作方法及评价指标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桂西地区堆积铝土矿中伴生的三水铝石资源具有巨大的综合利用价值,政府矿政管理部门、矿产勘查和开发单位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将国土资源部门的地籍管理信息、地理信息系统与国税部门的税源监控系统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可使现有电子表格和数据库无法看到的数据模式和发展趋势以电子图表的形式清晰直观地展现出来。并结合中国税收征管信息系统数据进行空间可视化分析,实现了数据可视化、地理分析与数据库应用的有机集成,满足了税收机关决策多维性和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报告提出"要总结推广一些地方以地控税、以税节地的试点经验"。笔者基于文献集成以及对浙江省义乌市等地的实地调研,全面总结了我国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与税务部门联合开展的"以地控税、以税节地"改革试点工作进展、成效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8.
据新华社北京12月6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签署第511号国务院令,公布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条例》的施行,旨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土地管理,保护耕地。《条例》提高了税额标准,统一了内、外资企业耕地占用税税收负担,取消了对铁路线路、飞机场跑道、停机坪、炸药库占地免税的规定,加强了征收管理。《条例》所称耕地,是指用于种植农作物的土地。耕地占用税以纳税人实际占用的耕地面积为计税依据,按照规定的适用税额一次性征收。  相似文献   

19.
信息在线     
2002年河南耕地再次实现总量占补平衡 本刊讯 日前,记者从河南省国土资源厅获悉:面对全省各地红红火火的城镇化和公路等建设热潮,通过全省各地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的艰苦努力,在克服重重困难之后,2002年全省耕地再次实现了占补平衡。到此为止,我省已是连续第四年实现占补平衡了。 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现人均耕地只有1.21亩。加之,目前全省城镇化和交通用地量较大,保护耕地的任务十分艰巨。为此,2002年一开始,省政府就下发《关于确保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目标的通知》,要求各级政府将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作为任期目标,层层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鹤岗市国土资源局采取多项耕地保护措施,实现连续八年耕地占补平衡。该局通过明确政府是耕地保护的行政责任主体,明确政府组成部门负有参与监督管理的责任,明确乡村组织在耕地保护方面的责任等“三个明确”,为建立共同责任机制奠定了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