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京1951—2008年升温趋势和季节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均一化订正的北京南郊地面日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1951—2008年气温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年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的升高呈明显的不对称性,其中年平均最低气温升高较为明显,升温趋势为0.46℃/10a。根据1951—2008年日平均气温计算北京春、夏、秋、冬四季的季节长度和起始日期,发现北京地区冬季最长,秋季最短;夏季在逐渐延长,冬季在逐渐缩短,夏、冬两季长度变化的线性速率分别为4.4d/10a和-4.7d/10a。春、夏两季逐渐提前,趋势分别为3.0d/10a和2.5d/10a;而秋、冬两季在逐渐推迟,趋势分别为2.0d/10a和1.7d/10a。将季节起始日期与年平均气温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春、夏两季的起始时间与年平均气温存在显著负相关,而秋、冬两季起始时间与年平均气温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采用广西1958~2005年的气温、降水资料,运用统计方法,分析了全区近50a来的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四季平均气温和年、汛期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结果显示,近50a来,广西年及春、秋两季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呈明显偏高趋势,年最高气温、夏、冬两季平均气温及年降水、汛期降水变化较平稳。  相似文献   

3.
广西近50年来气温、降水气候变化   总被引:60,自引:5,他引:60  
采用广西1958~2005年的气温、降水资料,运用统计方法,分析了全区近50a来的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四季平均气温和年、汛期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变化趋势。结果显示,近50a来,广西年及春、秋两季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呈明显偏高趋势,年最高气温、夏、冬两季平均气温及年降水、汛期降水变化较平稳。  相似文献   

4.
利用 1947~2000年沈阳月平均气温资料 ,采用对气温距平求直线回归方程和10a滑动平均值的方法 ,分析沈阳近 50a的气温变化情况 ,结果为 :沈阳年平均气温和春、夏、秋、冬四季气温的变化均呈上升趋势 ;各季变化幅度不同 ,冬季上升幅度最大 ,夏季最小  相似文献   

5.
1954-2011年盐城市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盐城市2个观测站点1954-2011年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K检验、滑动t检验等方法,分析了盐城市气温和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盐城市年平均气温以0.24℃/10a的速率显著增加,其中,春季的升温速率最大(0.32℃/10a),秋季和冬季次之(分别为0.27℃/10a和0.28℃/10a),夏季最小(0.08℃/10a)且不显著。年降水量以17.1 mm/10a的速率呈弱的下降趋势,春、夏、秋季降水量均呈弱的下降趋势,而冬季降水量则呈弱的增加趋势。全年和四季(除春季)平均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后升高明显,进入21世纪后升温幅度明显加大。年降水量具有"减-增-减"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四季降水距平各自波动特征不同,春、夏季降水量偏多期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秋季降水量偏多期在50年代中后期、60年代和80年代,冬季降水量偏多期为90年代以后,其余年代为降水量偏少期。年平均气温在1993年发生突变式增温,春、夏、秋、冬四季气温突变时间分别在1993年、2000年、1997年和1991年。全年和四季降水量都没有明显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广西11个代表站近十年(1981—1990年)平均气温资料的统计分析,得出广西近十年来春、夏、秋、冬四季和年气温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7.
沈阳近50年气温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47~2000年沈阳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对气温距平求直线回归方程和10a滑动平均值的方法,分析沈阳近50a的气温变化情况,结果为:沈阳年平均气温和春、夏、秋、冬四季气温的变化均呈上升趋势;各季变化幅度不同,冬季上升幅度最大,夏季最小。  相似文献   

8.
1960-2008年山西省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60-2008年山西省65个气象站的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滑动平均法、小波分析和突变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49a来山西省气温变化的特点和规律。结果表明:山西省年及四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气温倾向率分别为0.25℃/10a、0.31℃/10a、0.04℃/10a、0.19℃/10a和0.43℃/10a。山西省年平均气温与秋季气温存在准15a及5-10a的周期,春、夏两季气温主要以5-10a的周期变化为主,冬季气温主要存在准15a的周期。山西省年平均气温以及春、冬两季气温均发生了突变,突变开始时间为1993、1997年和1988年。  相似文献   

9.
近60a来南京季节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潘航 《气象科学》2011,31(6):742-746
利用1951年1月-2010年12月南京市逐日气温观测资料,依据张宝堃应用候平均气温稳定通过某一临界值划分四季的标准,建立了近60 a南京的季节平均气温的时间序列,分析了近60a南京春、夏、秋、冬四季开始、结束及持续时间的变化特征,给出了季节气温的变化趋势以及候平均与入季时间、季节持续时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近60a,南京入冬时间推迟,入夏时间提前.冬季变短,缩短的平均速率为2.9 d/10a;夏季变长,增加的平均速率为4.1d/10a;秋季变短,缩短的平均速率为1.5d/10a;春季略有些变长.南京冬、春季平均气温升高,且冬季气温升高更为显著,而夏、秋季平均气温下降,秋季气温下降略明显于夏季.冬季最低气温有升高的趋势,夏季最高气温与年较差有下降的趋势.春季入季时间与春季的平均气温成正相关,而秋季的入季时间与秋季平均气温成负相关;夏季的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与夏季的长度成负相关,冬季的平均最高气温和冬季的长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利用CEOF方法,分析研究了近50年来厄尔尼诺事件影响的当年和翌年新乡市春、夏、秋、冬四季的降水量和平均气温的异常.结果发现厄尔尼诺事件影响的当年,夏、秋两季平均气温比正常年份偏高,雨量比正常年份偏少;冬季平均气温偏低,降水量偏多.厄尔尼诺事件影响的第2年,上半年平均气温比正常年份偏低,降水量比正常年份增多;下半年平均气温比正常年份偏高,雨量比正常年份偏少.  相似文献   

11.
利用贺州市八步区1957-2012年56a逐日平均气温资料,根据中国气象行业标准(QX/T 152-2012)气候季节划分方法,计算建立5d滑动平均气温序列,依据该序列找出常年和逐年的春、夏、秋、冬气候季节的起止日和气候季节长度,并加以分析得出:新行业标准可以更加科学、合理的划分八步区的四季,从新的四季划分情况看出气候变化使得八步区的四季起始与终止变化幅度较大,气候季节长度也出现变化,总的趋势为夏季变长,春、秋变短,冬季略短,另外逐年极端最低、最高气温都有升高的趋势,与气候季节长短变化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利用CEOF方法,分析研究了近50年来厄尔尼诺事件影响的当年和翌年新乡市春、夏、秋、冬四季的降水量和平均气温的异常。结果发现:厄尔尼诺事件影响的当年,夏、秋两季平均气温比正常年份偏高,雨量比正常年份偏少;冬季平均气温偏低,降水量偏多。厄尔尼诺事件影响的第2年,上半年平均气温比正常年份偏低,降水量比正常年份增多;下半年平均气温比正常年份偏高,雨量比正常年份偏少。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丽水市国家气象观测站1953-2010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运用趋势分析、Morlet小波变化和多窗口谱检验对四季长度的气候变化特征、趋势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季长度,夏、冬季长度较长,春、秋季长度较短,且以冬季长度缩短最为明显(气候倾向率达-2.8 d/10 a).Morlet小波分析四季长度的周期变化特征,主要体现在年际时间尺度上,且各周期强度有所差异.MTM检验对周期演变规律进行验证,春季长度以2.8a周期最显著,夏季长度2~7a周期相对明显,秋、冬季长度以2 a左右周期交替为主.  相似文献   

14.
1470年以来我国华东四季与年平均气温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本文根据历史记载恢复了1470年以来我国华东(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夏、秋,冬四季的10年平均气温距平。首先利用近35年(1951-1985年)气温观测对不同强度寒冷事件的气温距平做出估计,然后按事件发生频率定出五百年来每10年寒冷指数,最后转换为对近百年平均气温的偏差。结果表明,过去五百年中,前四百年比近一百年显著偏冷,各季百年平均气温均为负距平,变化于-0.1℃到-0.7℃之间,10年平均气温虽有正距平,但负距平占绝对优势,达到-1.0℃的10年以冬、春为最多,最大负距平(-2.0℃左右)出现在冬季,个别10年(如1650's及1840's)年平均气温距平亦达到-1.0℃。分析表明,在小冰河期不但气温平均值下降,气温变化幅度(方差)也增加,春、秋两季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利用气温季节变化的突出特征,在划分春、夏、秋、冬等气候四季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天气特征,进一步将上述四季划分为春、初夏、盛夏、后夏、秋、冬等六个自然天气季节,并分析了这些季节在地域上的差异和时间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孔瑜  罗旭  冯明燕  邓珺 《贵州气象》2012,36(2):24-27
利用龙里县1960—2010年各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资料,通过线性趋势估计和多项式函数拟合分析了该区域春、夏、秋、冬以及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的长期趋势变化,并利用Mann-Kendall方法检验了气温突变的问题。结果表明:在过去的51 a里,龙里县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冬春季增温显著,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出现了明显的增温突变,极端最低气温增幅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利用焦作地区7站点1971~2000年整编资料和1961~1990年整编资料分析结果表明焦作地区年平均气温增高,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区减少,日照时数全区皆减少.夏季降水量大部分地区明显增加,秋、冬季大部分地区明显减少,春季增多占多数.平均气温冬、春、秋普遍增高,夏季大部分降低.日照时数则四季皆减少.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57~1998年雅鲁藏布江中游拉萨、日喀则、泽当、江孜4个站各月平均气温资料,通过线性趋势估计和多项式函数拟合分析了该流域春、夏、秋、冬4季气温长期趋势变化和周期变化,并利用滑动T检验等方法讨论了气温突变的问题。结果表明:在过去42年里,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各季气温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冬春季增湿显著,80年代初沿江四季气温除耿季外都出现的明显的增浊突变。  相似文献   

19.
利用陕西省98个气象台站1961—2017年的逐日平均气温资料,以GIS为数据处理平台,分析了全省四季起始日期、长度、平均气温及其相应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陕西省四季入季时间呈春夏提前、秋冬推后的特征,春、夏季气候倾向率分别为-1.9d/10a和-0.7d/10a,而秋冬季分别为0.1 d/10 a和0.9 d/10 a...  相似文献   

20.
1961—2010年东北地区四季开始日及长短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1961—2010年东北地区90个气象观测站的观测资料,采用钱诚等四季划分的方法,分析了东北地区四季开始日、长短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研究表明:东北地区近50 a来,四季(春、夏、秋、冬)平均开始日分别为4月10日、6月25日、8月11日和10月20日,平均长度分别为80 d、51 d、72 d和171 d,且区域差异比较明显。春季和夏季的开始日在明显提前,分别为-1.46 d/10a、-1.99 d/10a;秋季和冬季的开始日明显推迟,分别为2.05 d/10a、0.90 d/10a。平均春、秋和冬季的持续时间在缩短,分别为-0.54 d/10a、-1.15 d/10a、-2.50 d/10a,春、秋季的变化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冬季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夏季时间延长,为3.38 d/10a。春季的提前和秋季的推迟,使农作物适宜生育期延长;同时对作物品种熟性和种植格局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