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及都安县自动站资料,对都安2012年6月10-11日出现的大范围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受低涡切变线和西南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不稳定能量和水汽在暴雨发生前都得到积累,当低涡切变线的扰动产生上升运动时,都安暴雨发生.  相似文献   

2.
运用常规天气图、气象卫星资料、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等资料对2007年6月12~13日柳州市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发现这次大暴雨过程的最主要的影响系统是低层的低涡切变和低空急流.柳州市、柳江县的短时大暴雨、特大暴雨产生时低层切变在附近维持,而切变南侧低空急流加强并向北推进致使低层辐合大大加强.随着急流轴的东移,切变线东移南压,地面弱冷空气补充南下,强降水过程趋于结束.  相似文献   

3.
T639在毕节2010年5月5日强对流天气中的释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5月5日傍晚到6日毕节地区出现了一次雷雨、冰雹、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过程,部分乡镇出现暴雨。该文利用T639数值预报产品对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639物理量场预报结果对预报毕节2010年5月5日强对流天气有较好的指示意义,为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提供了有力的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雷达资料等对桂林南部2012年6月23~24日的连续大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低层的低涡切变和高层的高空槽是此次大暴雨过程的动力机制,强降水超级单体造成的线型波动,使得雨量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强暴雨导致江河、水库水位迅速上涨。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2011年5月11日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根据贵州省七要素自动气象站雨量资料、区域自动气象站雨量资料、Micaps常规资料,应用天气学原理和方法对2011年5月10日20时—11日20时(北京时下同)发生在贵州省东南部的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期望加深对低空急流与低涡切变共同导致贵州暴雨的认识,丰富这类天气系统配合下的贵州暴雨天气分析个例,为将来建立低空急流与低涡切变配合型贵州暴雨天气模型积累个例档案,为今后此类贵州暴雨预报与服务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西南低空急流、低层切变辐合是形成此次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低空急流向暴雨区提供了大量的水汽、能量和垂直上升运动条件,对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产生起主导作用。暴雨落区位于:六盘水市东部、黔西南州东部及南部,安顺地区南部,黔南州中部及南部,黔东南州大部,此天气系统配置对贵州暴雨落区预报具有指导性。此次区域性暴雨具有明显的MCC特征。  相似文献   

6.
以2011年6月15-16日发生在梧州北部的强降水过程为个例,结合多种观测资料,从天气形势、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资料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0hPa多波动气流、850hPa切变线以及地面冷空气的补充南下是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卫星云图上可以看出明显的中尺度对流云团特征;雷达回波基本反射率图像的PP1分析表明在强...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造成南宁市2008年6月12-13日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大气物理量场、数值产品应用、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此次暴雨过程的主要系统是高空槽、低涡、切变线和弱冷空气;较好的水汽条件、低层辐合与高层辐散相配合产生的强烈上升运动有利于此次暴雨过程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2002年12月7日强降温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晓玲 《贵州气象》2003,27(1):45-47
应用常规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对2002年12月7日前后贵州出现的一次大范围的强降温过程进行了天气学分析。  相似文献   

9.
对2011年5月2~3日防城港市出现的大范围暴雨过程,此次降水持续时间较短,强度较大,范围较广;笔者利用micap8常规资料及雷达回波资料,对暴雨形成的天气形势、影响系统及物理量场等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切变线和辐合区的存在是提供动力抬升的有利条件,西南急流及水汽通量辐合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暴雨发生前的不稳定能量条件较...  相似文献   

10.
2006年6月28日强对流天气过程中风垂直切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天气图资料和物理量场,分析了2006年6月28日河南省强对流天气过程中风的垂直切变的形成和作用,结果表明:本次过程受前倾槽系统影响,伴随着对流层上部冷空气暴发,高空强风带向下扩伸,出现了明显的风的垂直切变.高层降温和高层冷平流,使大气层结趋向不稳定,不稳定能量聚集.当高空强风带高度下降,促使风的垂直切变加强,上层空气的动能向下迅速减小,失去的动能转化成使下层空气产生扰动的动能;下层扰动加强,有利于产生或增强上升运动,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并引起流场绕水平轴的涡旋运动,从而导致强对流特别是雹暴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利用micaps常规资料、区域自动站降水资料、FY静止气象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12年5月12~13日桂平市区域性特大暴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低涡切边线、高空槽、急流扰动是造成此次强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系统的高低空配置、不稳定能量和水汽条件等与降水时段和落区相一致.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稳定少动,持续时间长,更容易出现降水落区集中,强降水范围大的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2.
2010年5月我国南方持续性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NCEP日再分析资料和常规降水观测资料,对2010年5月5—23日我国南方地区持续性暴雨过程雨情及影响系统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和贝加尔湖低压大槽异常偏强并稳定维持、副热带高压偏强偏南且维持在20°N以南是有利于持续性暴雨发生的稳定环流型;旺盛的水汽输送及其辐合带维持在江南至华南北部为南方持续性暴雨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高原东侧或东移、或停滞的西南低涡和切变气流中频繁活动的涡旋是造成江南至华南持续性暴雨过程的重要中尺度对流系统。  相似文献   

13.
缪敏 《浙江气象》2002,23(3):11-13
通过对1999年梅汛期6月24日-7月1日连续暴雨过程分析,发现850hPa安庆附近低涡中心不断的发展东移和重建、西南和东北偏东两支低空急流加强导致的切变辐合加强,为连续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明显的辐合条件、源源不断的水汽和能量。同时发现:暴雨的雨强变化与副热带高压的南北摆动、中低层冷空气的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2010年7月31日吉林省东南部短时强降水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吉林省加密站实时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吉林省白山观测站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2010 年7月31日吉林省东南部的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500hPa平直锋区上短波扰动出现往往伴随强对流天气的发生;上冷下暖的热力垂直结构有利于低层辐合抬升;当风场引起的辐合抬升仅存在于底层时降水不会发生,故更需关注整层风场的结构变化;强降水水汽来自于暴雨区前期降水的积累,缺外来水汽的持续输送是此次强降水历时短的主要原因之一;小股冷空气入侵高温高湿气团是导致不稳定能量释放的主要原因,强降水落区对应于冷空气侵入高能区位置,强降水时段对应K指数由极大值减小的过程;多普勒雷达资料中雷达回波的强度和缺口、径向速度的强度和零线形状、以及逆风区对预报短时强降水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0年7月18-20日海河流域暴雨过程进行了天气学诊断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是高空低涡及低空暖切变,暴雨是产生在前期大气对流不稳定区域里,暴雨期间对流层中低层的辐合及上升运动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亦是本次暴雨动力场结构的主要特征,而西南暖湿气...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2012年的“端午节”贵港市出现了暴雨过程得出:(1)西太副高和西南风急流的稳定维持,高空槽的加深,低涡的出现是此次暴雨发生的原因.(2)通过分析自动站、卫星云图等资料可以很好的了解暴雨的演变情况.(3)通过对各种物理量的分析,发现其均对暴雨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但对贵港暴雨的提前指示不多.  相似文献   

17.
常德市2002年5月13日大暴雨成因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玉芳  唐小新  陈媛  葛文忠 《气象》2009,35(5):42-48
用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NCEP 1°×1°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产品、实时探测资料及MM5数值模拟,对2002年发生在湖南常德境内的"5.13"大暴雨进行解析,得出此次暴雨过程由高空低槽、中低层切变及西南急流、地面倒槽和弱冷空气共同影响产生,急流形成、发展与减弱对降水强度有直接的影响.暴雨中心与云图上的"U"形缺口区、多普勒基本速度场上的中低层急流轴线位置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多普勒基本速度场上急流强弱振荡出现的时间、低层暖平流之上(高层)出现冷平流的时间、低层气旋式涡旋流场的形成与维持以及低层垂直风切变强度变化对强降水发生的时间有明显的指示作用.数值模拟证实雷达探测到的中尺度涡旋、急流及辐合带是正确的.这些结论对暴雨临近预报业务具有明确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逐6 h 再分析资料、FY-2E 静止卫星红外云图反演的逐时TBB 资料及长沙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对2011 年6 月10 日由低涡切变系统引发的湘中区域暴雨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湘中暴雨发生在高空低槽与中低层低涡相配合的环流背景下,暴雨中心具有低层正涡度(辐合)、高层负涡度(辐散)的垂直结构;此次湘中暴雨过程强降水的出现与TBB 最低值并不同步,而是落后于TBB 最低值1~3 h,强降水区主要出现在云团后侧TBB 梯度较大区域内;该暴雨回波为典型的混合性降水回波,逆风区移过的地区对应强降水区,逆风区出现后的半个小时内为强降水时段,逆风区消失后降水明显减弱,中层弱冷空气增加了暴雨区对流性不稳定。  相似文献   

19.
2009年6月3日商丘市强飑线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商丘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B)观测资料,以及MICAPS资料和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对2009年6月3日发生在商丘的一次以大风为主,并伴有降水、雷电发生的强飑线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地面辐合线是这次强对流和飑线天气过程的触发机制。高空冷涡后部冷空气南下,近地层为暖中心,形成了上冷下暖的位势不稳定层结;风力突增、气压涌升、气温骤降、湿度猛升等气象要素变化符合飑线特征。飑线最大回波强度达69dBz,最大负径向速度值达-37m/s,强回波区呈“厂”字形,位于回波区前沿,移动速度快,并具有径向风速辐合等特征。径向速度场上表现为高层负径向速度中心值的迅速减小和低层负径向速度中心值的快速增大。  相似文献   

20.
张克盛  冯军 《干旱气象》2000,18(2):16-17
1999年 5月 31日至 6月 1 7日康县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连阴雨天气 ,过程雨量为84.3mm。此次过程长达半月多 ,给当地夏收工作造成很大的损失。1 连阴雨的突出特点雨日集中 ,雨量大持续时间长。范围广 ,西北地区大部及西南地区大部出现连阴雨天气。无论从雨日、雨量还是出现时间 ,均不同于往年 ,从康县多年的降水规律看 ,一般春末初夏为少雨干旱时段 ,而今年不但多雨而且造成灾害。2 高空天气形势2 .1 前期形势5月 2 0~ 2 6日整个欧亚地区为经向性环流形势 ,而且发展极强。 2 1~ 2 2日新疆西侧的高压脊开始加强发展 ,2 3日移至蒙古国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