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陈桂樵  袁奕康   《气象》1985,11(3):13-13
飑线、龙卷、冰雹、雷雨大风以及伴随的强降水都是强烈的中、小尺度天气现象。它们突发性强、破坏力大,对工农业生产、交通航运、建筑设施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威胁甚大。加强对强对流灾害天气的监测研究,开展短时预报服务,是气象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探索珠江流域强对流风暴灾害的基本特征及其活动规律,我们对该地区1971—1983年强对流风暴灾害天气的704个个例进行了初步的统计分析。 概括统计分析的结果,珠江流域强对流风暴灾害具有以下六个基本特征。 1 盛发期早:在珠江流域,强对流风暴灾害天  相似文献   

2.
选取四川省强对流大风灾害天气个例,利用2009~2019年自动气象站2min平均风速数据,基于最大熵原理,推导出表征强对流大风灾害天气过程时间、空间、强度的概率分布函数。根据其分布函数,确定可以完整表征强对流大风灾害天气过程时间、空间、强度的气象参量。利用灰色关联度法,以强对流大风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为参考,计算气象参量关联度,确定参量权重,构建出表征强对流大风灾害天气过程的致灾能力指数。结果表明:该指数可以正确反映强对流大风灾害过程的致灾能力强度,指数越大,致灾能力越强,反之越弱。   相似文献   

3.
局地分析和预报系统(LAPS)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红莉  张兵  陈波 《气象科技》2008,36(1):20-24
通过2006年7月1~31日逐日08:00探空资料计算1000~100 hPa各层的热成风螺旋度,分析热成风螺旋度在各层等压面以及垂直剖面图上的分布与强对流灾害天气的关系.结果表明:强对流灾害性天气出现前,当地到邻近上游地区有正热成风螺旋度高值区(中心)存在,当高值中心数值很大、正值区垂直方向层次较厚时,出现的对流性灾害天气强度较大,出现站点数较多.热成风螺旋度正值中心出现在强对流灾害天气产生以前,且有6 h以上的提前量,因此可以用热成风螺旋度诊断强对流灾害天气,作为预报指标,建立预报概念模型,为强对流灾害天气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是四川盆地春末夏初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也是我们预报工作中的难点.本文通过对发生在四川盆地区内的一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从环流形势、能量、层结特征、数值预报产品等方面揭示了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产生的必然性,为我们今后的预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广州中心气象台1984—1986年"强对流天气监测与临近预报试验"资料,分析讨论连续数日发生强对流天气的条件概率及其发生范围,指出广州地区的强对流天气灾害主要是2—3天的系统性天气过程引起的。同时在前一天有无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对当天发生强对流天气与否的概率有显著不同。文章还以对流层水平风的垂直切变为标准将强对流天气分为二类四型,并逐型分析其发生的天气背景、稳定度指标、强对流天气发生频率的月际变化和日变化,指出各型强对流天气的卫星云图特征,为强对流天气的临近预报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2009年全疆年平均气温偏高,但北疆5-9月持续偏低;南疆降水偏少,北疆和天山山区略多;年内天气过程频繁,大范围的重大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偏少,局地强对流天气多、强度大、灾害重。年度内出现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大风、寒潮、局地强冰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975—1987年严重灾害的强对流天气的分析,发现3—4月500hpa南支波动活跃、桂 东南冷暖空气活动频繁,易出现能量锋区扰动,在此背景条件下,易产生严重强对流天气;低层辐合扰动, 低空急流、500hpa南支槽前sw气流与边界层能量锋区及上层不稳定高能舌叠交,是桂东南春季严重强对流 产生的主要原因。1975~1987年出现严重灾害的强对流天气共20次,其中春季(3~4月)14次,占 14/20=70%。分析发现,桂东南春季严重灾害强对流天气与行星边界层能量锋区扰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1概况1995年是广东省强对流天气灾害较严重的一年,3月15日至8月13日,全省共有13个强对流日(未包括强降水),先后有57个站次出现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强对流天气的影响遍及全省各地,尤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甚。据统计,1995年广东省受强对流天气袭击,共损坏房屋72200多间,倒塌2390多间,造成526人受伤,3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9.8亿多元。2几次主主的强对流天气过程2.1首次大范围的强对流天气过程3月15日,由于受锋面低槽影响,本省北部的阳山、乳源、连山等地降了冰雹,五大的冰雹直径达到12毫米,这是本年度广东省…  相似文献   

9.
2002年12月份江门地区出现大范围的冰雹,这在历史资料中是绝无仅有的,本文对这次强对流天气成因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是在低层暖湿气流短时加强进退,江南锋生的有利环境背景下发生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我国暴雨和强对流等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频发,涡旋是产生这些灾害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之一。为了不断提高对我国涡旋及其产生的暴雨和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机理的认识和预报准确率,本文对容易引发长江流域沿线灾害天气的三类涡旋(高原低涡、西南低涡和大别山涡)及对北方地区暴雨、强对流天气有重要影响的东北冷涡、中亚低涡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主要回顾了近十年这些涡旋的识别方法、时空分布统计特征、三维结构以及产生的暴雨、强对流天气机理。最后,对与涡旋系统以及相关天气的研究与预报中的问题、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简要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暴雨是造成国民经济损失的重要气象灾害之一。雷达回波分析能客观反映强对流天气系统的生成及演变规律,是预报强对流天气的一种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2.
南雄"4.13"强对流天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3年4月13日凌晨至14日傍晚,广东南雄地区出现了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本文从大气环流背景、动力学、热力学特征和激发机制等对这一过程进行了分析,试图揭示这次强对流天气的成因和某些物理诊断场特征,为作准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0 2 .4 .5”强对流天气过程的背景环流、物理量场特征及卫星图像等分析发现 ,在位势高不稳定大气中 ,高空槽过境扰动使不稳定能量发生暴发性释放是这次强对流天气的成因 ;分析还发现卫星图像产品对强对流天气有较好的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巴州北部农区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库尔勒新一代天气雷达主探区(巴州北部农区)的短时强对流天气的综合分析,总结梳理出巴州地区短时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方法及流程。从巴州北部农区强对流天气特点和路径入手,分析总结了巴州地区易产生强对流的天气形势和影响系统以及如何分析和判断强对流天气,同时综合运用探空曲线、能量分析、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的识别判定来启动和发布库尔勒天气雷达探区的雷雨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预报预警工作。通过这些摸索和实践,期望为巴州地区应对气候变化、加强防灾减灾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以做好突发气象灾害的应对工作。  相似文献   

15.
1引言暴雨是我省夏季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它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巨大影响和损失是众所周知的,其中强对流暴雨国降水强度大、突发性强、预报难度大、防御困难而常常造成更为严重的灾害。1989年7月22日,我省中西部地区出现强对流大范围暴雨,死亡叩余人,直接经济损失达20亿元。1991年7月22日,长春市双阳区出现百年一遇的强对流暴雨,日降水量160毫米,最大一小时降水量达91.9毫米,城区房屋全部被淹,三万多人无家可归。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强对流暴雨造成的灾害损失越来越严重,强对流暴雨预测和预防工作的重要性也日…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两场过程的降水性质、成因、强对流天气特征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初步得到以下结论:"8.14"大暴雨为副高后部冷涡背景下的强对流天气,局地性、突发性强,伴有强雷暴、短时强降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灾害;而"8.16"大暴雨为系统性的降水过程,主要影响系统为地面暖锋,影响范围更广、持续时间更长。两场强对流天气发生条件有显著差别。"8.14"过程为典型上干冷下暖湿结构;而"8.16"整层均为湿层,强对流天气主要以短时强降水为主。连续出现两场大暴雨天气,与高温高湿的天气背景密切相关。高、低空急流的配置起着决定性作用。高、低空急流交叠处形成较强的垂直风切变环境,是强风暴产生发展的有利条件,这两次大暴雨的落区均在急流交叠处下方。  相似文献   

17.
3月17日的系列冰雹天气是兴义多普勒雷达建成并投入使用以来所监测到的第一次强对流天气.通过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得出,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是由于多单体对流性风暴回波所致,如再遇上低槽并配合冷空气及辐合线等系统的活动时,要密切注意回波的生成、演变以及发展成多单体回波或合并后增强的超级单体回波.若出现强回波,强度梯度大,并表征出特殊的结构,则应该考虑有强对流天气发生的可能.分析结果对以后我州及周边地区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开县"5.23"重大雷电灾害事故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家启  覃彬全  陈宏  刘俊 《气象科技》2007,35(Z1):48-51
针对重庆开县"5.23"雷电灾害事故,对2007年5月23日强对流雷暴天气的形成、雷电活动特征以及事故现场调查资料的分析发现,重庆开县"5.23"雷电灾害事故的原因主要是重庆开县兴业村小学无防雷装置(对这类建筑物规范未做强制性防雷要求),该校教室遭雷电直击后,雷电流通过墙壁泄放入地时,由于接触电势、旁侧闪络以及跨步电压作用,导致教室的学生伤亡.  相似文献   

19.
2014年5月17日广东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资料及WRF模式对2014年5月17日出现在广东省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天气尺度背景和中尺度分析,并对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范围大、生命史较长的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WRF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出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可有效地用于强对流天气预警预报;此次强对流过程天气尺度背景属于典型的高空槽配合、切变线配合地面锋面,850 h Pa切变线配合地面锋面共同作用触发了强对流天气发生;环境场强的垂直风切变、强对流雷暴内部有组织的垂直上升和下沉运动是此次强对流天气维持较长生命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正>1引言冰雹是重大杀伤性的对流性灾害天气之一。多发生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空间尺度小,一般水平范围大约在十几公里至二三百公里,有的水平范围只有几十米至十几公里。来势猛、强度大,出现时常伴有大风、强降水、急剧降温等灾害性天气过程。近年来,很多学者对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张腾飞~([1])等利用雷达回波资料对云南一次强对流冰雹天气过程的环流以及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