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出生在地质世家,从小受家庭环境熏陶爱上了地质行业; 他1990年毕业于原长春地质学院,从事地勘工作已20多年。  相似文献   

2.
时近新岁,瑞雪连天。地质大厦顶层大厅里,人流如川。齐院地勘院、哈尔滨地勘院、大庆地勘院、呼蒙地勘院、省第_水勘院和齐齐哈尔地质测绘院等19个基层地勘单位参展的地勘项目原始资料展评会在这里拉开帷幕。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一名地质工程师,他很普通,38年坚守在商丘分站从事野外监测工作,默默奉献,直至2006年光荣退休;作为一个男人,他又不普通,26年如一日悉心照料瘫痪卧床的妻子,不离不弃。他——就是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的退休职工赵荫泉。当年:他们一见钟情熟悉赵荫泉的人都知道,他有一个相濡以沫的妻子,二人的恩爱史在单位曾被传为一段佳话。1968年,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的赵荫泉分配到河南地质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质学会是我国最早成立的群众性学术团体之一。从一九二二年成立,至今已整整六十年了。它的会员由几十人,发展到现有数以万计的地质工作者。它的学术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在国际上也享有崇高的声誊。它有效地促进了国内或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为我国地质科学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作为它的每个会员,对此都感到由衷的高兴。对它的六十周年大庆,表示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5.
我院院长张伯声教授今年已79岁高龄了。1930年他从美国留学回国从事地质教育事业,至今已整整五十二个寒暑。他是我国地质界中迄今健在的老前辈之一。由于他半个多世纪如一日地献身于祖国的地质科学教育事业,为中华民族培育出了一批批地质英才;由于他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地质找矿事业和在地质学基本理论研究方面做出了一件件重大贡献,从而赢得了党和人民的信任,在我国地质界享有盛誉。 张伯声教授,曾用名张遹骏,1903年6月20日出生于河南省荥阳县乔楼村。在小学期间,他就是一名出类拔萃  相似文献   

6.
正光阴荏苒,日月如梭。从1956年筹建河南省地质局,如今已60年了。回顾河南省地质工作60年的发展,有一位老人令人敬仰、令人怀念,他就是新中国河南省地质事业奠基人、原河南省地质局副局长兼第一任总工程师、五届全国人大代表韩影山同志。我一定要回到河南韩影山同志原籍河北,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是著名地质科学家李四光的学生,毕业后来到河南省从事地质工作到1995年病逝,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河南地质事业。他初到河南(省会在开封),在民国政府地质调查所任技佐。  相似文献   

7.
在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二队,有一位从事煤田地质勘探工作26年的地质工作者。在大山之间、茂林之中、平原之地,伴随着一双登山鞋、一把地质锤,他奉献了自己的青春时光。如今人到中年,他仍在最基层的地质队从事着最基层的地质工作。他,就是多次获得省煤田地质局"优秀党  相似文献   

8.
在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二队,有一位从事煤田地质勘探工作26年的地质工作者。在大山之间、茂林之中、平原之地,伴随着一双登山鞋、一把地质锤,他奉献了自己的青春时光。如今人到中年,他仍在最基层的地质队从事着最基层的地质工作。他,就是多次获得省煤田地质局“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称号,2013年被评为洛阳市“劳动模范”的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二队党委书记李宏伟。  相似文献   

9.
老同志是一笔财富,老专家更是一笔宝贵财富。本文讲述的是一群资深地质专家中的先锋。在建国60周年大庆,他们奉献给祖国大地的青春,令人难以忘怀;他们用余生之力继续为祖国的强大发挥余热,更令人敬佩。  相似文献   

10.
正他被称为"廖大师"。他从一名最基层的编录员成长为在基坑支护设计上独当一面的高级岩土工程师,用了10年。对于急难险重的地质工程,他敢想敢干、干就干成。他叫廖振天,是广西地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地建集团)的高级岩土工程师。工作10年,他用攻坚克难的勇气和不凡的业绩,生动地诠释了勇攀高峰的地质人风采。2017年,他荣获广西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  相似文献   

11.
<正>共和国永远不会忘记,在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岁月里,作为经济建设先行者和新时期的游击队,地质工作者为共和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历史可以见证,随着白云鄂博、平顶山、大庆……一个个矿山、一处处油田、一座座新城从荒山野岭、沙漠戈壁上拔地而起,共同铸造了人民共和国地质找矿的黄金时期。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世纪之交,我国的地质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适应经济  相似文献   

12.
正27年来,他主持或参与完成各类项目100余项,各类地质专业报告60多件,参与提交煤炭资源储量近100亿吨;他参与完成河南省重大项目的审查、验收、鉴定200余项;他足迹遍布11个省区,一次次跨越了"情感天山"——他就是首届河南省"最美地质人"获得者、河南省煤田地质局资源环境调查中心总工程师徐连利。让爱扎根1995年、2011年、2012年,徐连  相似文献   

13.
金秋时节,放眼大庆市周边退化、沙化、盐碱化综合治理示范区,碧草从脚下向远方伸展,飞鸟振翅,满目葱翠。而谁能想到,这里曾经因为多年来的石油气开采,脆弱的生态环境一度被当地百姓形容为“春天自茫茫,夏季不渗汤。秋天枯黄草,冬季露凄凉”。这,是大庆实施地质环境治理的一面镜子,更是黑龙江省下大力气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4.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6,28(4):F0002-F0002
戴塔根教授男,1952年8月出生,湖南涟源人,1976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1982年获中南矿冶学院硕士学位,1989年在澳大利亚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他任中国地质学会理事、中国地质教育协会副会长、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地质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理事长、教育部地矿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分会委员。他还兼任《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地质与勘探》、《中国地质教育》和《Geoscience ofChina》等期刊编委。…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月29日,广西地质勘查工作会议上,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李金早做了书面讲话。他在讲话中强调:广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以下简称广西地矿局)是广西唯一的自治区级地质勘查机构,是广西地质勘  相似文献   

16.
第四纪地质学家孙建中教授孙建中,男,汉族,1931年4月出生于陕西省潼关县,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于1949年考入西北工学院,1953年毕业于东北地质学院矿产系;1954~1956年在长春地质学院读研究生,随苏联专家学习工程地质,毕业后留校任教...  相似文献   

17.
《国土资源》2004,(1):15-16
提到农业地质,人们不应当忘记这个名字:爱尔。1916年这位年轻的英国剑桥大学地质系教授对土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认为世界工业的飞速发展,产生的废物会污染土壤。当他将一些土壤放到实验室研究时果然印证了他的设想。作为地质学家,他认为消除土壤侵蚀的关键应是首先采用地质方法进行调查,根据  相似文献   

18.
7月7日至9日,省国土资源厅副巡视员刘升林在大庆市、齐齐哈尔市,对两地土地收储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分别听取了大庆、齐齐哈尔市国土资源局和土地储备中心负责人的汇报。在座谈交流,查看收储地块后,他充分肯定了大庆局建立特色运行模式,注重协调配合、明确责任和齐齐哈尔局从完善制度入手,强调全年收储工作计划性的做法。  相似文献   

19.
<正>丁文江先生(1887—1936)在20世纪中国科学文化界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地质事业的主要创始者和奠基人之一,是我国地质科学的先驱,是享誉中外的科学大师和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知识渊博、学贯中西、热爱祖国、忠诚地质事业。他不但是一位杰出的地质学家和地理学家,而且在考古学、人类学、动物学、测绘学、地图学、历史学等领域,也建树颇多。黄汲清先生在1988年提出中国早期地质事  相似文献   

20.
刘国昌教授,男,1912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饶阳县,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早年从事地质矿产调查和研究,解放后根据国家建设的需要,转入地质教育事业,在我国最先创建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是我国著名的工程地质学家、地质教育家。他曾先后长期担任长春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主任和西安地质学院副院长等职,现任西安地质学院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研究所所长、中国地质学会理事、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