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甲玛矿区位于冈底斯晚燕山-早喜马拉雅期陆缘岩浆弧中段南部。出露地层主要为下白垩统林布宗组(K1l)砂板岩、角岩(矿体顶板)以及上侏罗统多底沟组(J3d)灰岩、大理岩(矿体底板)。矿区岩浆岩主要呈岩脉产出,岩石类型包括花岗斑岩、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闪长玢岩、闪长岩、闪斜煌斑岩、角闪辉绿(玢)岩、石英辉长岩等。由于矿  相似文献   

2.
地质人员一直都非常注意岩脉与矿化的成因关系及其性质.关于这个问题已经发表了许多著作.有些人认为,研究岩脉的特殊的岩石和地球化学性质,有助于弄清岩浆活动与成矿的联系问题.在这一方面,对属于火成岩独立建造的煌斑岩岩脉的研究,已经积累了大量资料.煌斑岩建造的基本岩石特征是:1)呈非常复杂的形态的脉体发育,产状要素和厚度变化剧烈;2)岩石成分十分复杂(云煌岩、云斜煌岩、闪斜煌斑岩、方沸碱煌岩、斜闪煌岩、闪辉正煌岩、云辉玢岩、黄长煌斑岩、拉辉煌斑岩等);3)存在着向辉绿玢岩  相似文献   

3.
<正>1地质概况大坪金矿位于哀牢山构造带南段,行政区划隶属云南省元阳县。矿区出露奥陶系(O)、志留系(S)和泥盆系(D)地层,一套碎屑沉积岩及碳酸盐岩。岩浆岩主要有闪长岩,部分花岗闪长岩、二长岩-二长石英岩脉、辉绿岩、煌斑岩脉。金矿体为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产于小新街断裂附近的闪长岩体中,受次级北西向断裂控制。石英脉长度一般小于500 m,最长大于1200 m,厚0.4~0.6 m,延伸比  相似文献   

4.
<正>1矿床地质特征沙让钼矿产于一个侵入于二叠系蒙拉组(P2m)地层的复式杂岩体中。矿区构造主要表现为线性断裂构造,发育二期断裂构造,断裂带附近的热液蚀变作用发育。矿区岩浆岩活动强烈、复杂,杂岩体早期侵入的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钾长花岗岩,主期侵入的花岗斑岩、石英斑岩、次花岗斑岩呈小岩株、岩脉形式产于早期形成的石英闪长岩、花岗岩和蒙拉组地层中,后期侵入闪长玢岩、石  相似文献   

5.
小赛什腾铜矿赋存于华里西期闪长岩、闪长斑岩中,全岩矿化,岩体普遍含铜,岩体中w(Cu)平均值>500×10-6;铜矿体主要由含铜闪长斑岩、闪长岩等组成,矿石呈中细粒状、斑状结构,细脉浸染状、块状构造;矿体、矿化体与围岩逐渐过渡,界线不清,整个岩体中普遍可见弱孔雀石化.化探异常在平面上由岩体中心到围岩存在明显的元素分带现象,即,W,Mo,(Bi)→Cu,Au→As,(Hg),表现出与典型斑岩型铜矿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岩体蚀变有硅化、碳酸盐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少量钾化,在与大理岩的接触带附近发育夕卡岩化.  相似文献   

6.
脉岩分布在某地槽区一背斜构造轴部的太古代变质岩和燕山期花岗岩、花岗斑岩中。该区脉岩有中-基性脉岩(闪长岩、黑云母角闪岩、煌斑岩),酸性脉岩(花岗斑岩、花岗伟晶岩、霓石正长岩、石英斑岩)和石英碳酸盐脉,构成了一个脉岩群。 太古代变质岩系。下部出露在背斜构造的轴部,为黑云外长片麻岩、混合岩化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有时彼此互层出现,某些地段见大理岩夹层;上部分布在背斜构造的两翼,为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花岗质混合片麻岩,局部夹大理岩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桦甸市大庙子金矿控矿条件与找矿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庙子金矿化区内金矿体以石英脉型为主,矿体的产出受东西向挤压破碎带控制,花岗斑岩和闪斜煌斑岩、辉绿岩是矿体的主要围岩.据此在研究区内共圈定成矿预测区7处.  相似文献   

8.
前言秦岭东段豫南桐柏北部,相当于加里东期的一套中压变质相系变质岩石(326—410百万年)中,有一系列燕山晚期(130—134百万年)的煌斑岩脉群分布,其中既有钙碱性煌斑岩(云煌岩、云斜煌岩、闪斜煌斑岩和云闪正煌岩),也有碱性煌斑岩(斜闪煌斑岩、碱闪煌斑岩和碱煌岩)。这两类煌斑岩不但共生在一起,而且成分上是过渡的。不仅如此,甚至有些煌斑岩还通过半煌斑岩与正长岩类相过渡。这表明钙碱性煌斑岩和碱性煌斑岩以及正长岩类之间在形成上可能是密切相关的,或者都是由相同的同种岩桨在不同的条件下派生形成的。这由它们自身的主要化学成分和微量元素成分特征可以清楚的表现出来。并且煌斑岩和正长岩类侵入体中有相同的混合花岗岩捕虏体和石英捕虏晶,这表明二者都曾有过同化混染作用。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涞源—阜平一带煌斑岩的岩石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涞源地区侵入了大量以碱性为主的煌斑岩,这些煌斑岩是一套来自地幔深部的基性岩石。碱性煌斑岩SiO_2<46%,TiO_2≥1.5%,F≥5%;钙碱性煌斑岩SiO_2≥46%,TiO_2<1.5%,F<5%。碱性煌斑岩有棕闪斜煌斑岩、碱云煌岩,碱云斜煌岩、碱闪正煌岩、碱云闪斜煌斑岩、碱云闪正煌岩,这些碱性煌斑岩均以具含钛暗色矿物为特征。钙碱性煌斑岩主要有闪斜煌斑岩、角闪正煌岩,暗色矿物含钛极少或不含钛。本区煌斑岩受地壳的同化混染的影响不大,基本上为原生岩浆。本区无钾镁煌斑岩。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西北缘米提孜北新发现多条新生代超基性-基性岩脉。岩脉侵位于长城纪赛拉加兹塔格岩群中,整体位于柯岗断裂北侧附近,近东西向展布。岩脉岩性为闪斜煌岩和云斜煌岩,分别具钠质碱性煌斑岩和钠质钙碱性煌斑岩地球化学特征。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闪斜煌岩年龄为38.24±0.54 Ma,表明岩脉形成于新生代古近纪。岩脉稀土元素总量偏低(64.28×10^-6~253.41×10^-6),Eu(δEu=1.04~1.21)和Ce(δCe=0.99~1.03)异常均不明显,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LREE富集(LREE/HREE=4.15~6.45)的右倾型,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相对亏损。研究结果显示,岩脉是岩石圈地幔低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岩浆活动持续时间短,岩脉侵位后冷却速度快;岩脉产出于走滑构造体制下,大型走滑断裂控制了岩浆活动的发生和岩脉的分布。  相似文献   

11.
黄远成  石睿  林泽渊  李永刚 《贵州地质》2015,32(1):32-36,46
贵州镇远马坪地区钾镁煌斑岩体规模较小,以呈岩墙式岩脉、岩床式岩脉、网状岩脉侵入于寒武系石冷水组、娄山关组白云岩中。最近在马坪地区苍蒲塘地表发现钾镁煌斑岩管,进一步揭示了岩体产出形态、规模和岩体特征,证实了该区岩管的客观存在,否定了原有资料认为马坪地区岩体"根部相"的认识,该区存在隐伏钾镁煌斑岩管或岩墙的地质依据充分,因而对镇远马坪地区金刚石找矿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山阳-柞水矿集区位于中秦岭晚古生代弧前盆地中,矿集区内发育有大量中生代岩体,除出露有柞水、东江口、曹坪等印支期大型岩体外,还出露有池沟、小河口、下官坊、园子街等燕山期的小岩体。矿集区内出露的燕山期岩体主要为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及(石英)闪长(玢)岩等组成。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这些岩体主要形成于140148 Ma,表现出强烈的  相似文献   

13.
甘肃李坝金矿位于西秦岭北成矿亚带礼岷金矿带东部,矿区内脉岩主要包括斜闪煌斑岩、云斜煌斑岩、闪长(玢)岩、细晶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斑)岩、花岗细晶岩等。根据各脉岩与金矿的产出关系可划分为成矿前脉岩、成矿期脉岩和成矿后脉岩3类。不同种类、不同期次脉岩的成因及其对金成矿作用的制约存在不同认识。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李坝金矿区花岗斑岩脉的年龄为(210±1)Ma(MSWD=0.15),与中川岩体同属晚三叠世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成矿期花岗(斑)岩脉富碱、高钾,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与成矿密切相关的煌斑岩脉同属高钾钙碱性系列。Nd-Hf同位素结果显示,李坝金矿区花岗斑岩脉的~(143)Nd/~(144)Nd比值为0.512 084±0.000 007,~(147)Sm/~(143)Nd比值为0.0903,ε_(Nd)(t)为-7.98,Nd同位素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_(DM2)为1.64 Ga;锆石ε_(Hf)(t)=-6.30~+1.47,T_(DMC)为1.65~1.15 Ga,显示花岗斑岩脉的源区以古老的壳源物质为主,并有年轻物质的加入。硫同位素和矿床地球化学结果显示,黄铁矿的δ~(34)S值变化于4.3‰~11.6‰,平均值为8.45‰,表明其成矿硫源具有深源特点,金矿成矿物质来源于与脉岩有关的深部岩浆。综上,笔者认为矿区内脉岩与金矿化具有深部同源性,成矿同期的煌斑岩可能为金矿化提供部分成矿物质或成矿流体。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牙克石地区近年来发现了岩山中型钼矿床。赋矿围岩以元古界兴华渡口群为主,其次为燕山期花岗斑岩隐伏岩体。该岩体自边部至中心,大致呈石英斑岩-花岗斑岩-花岗闪长岩相变的特点,U-Pb年龄分别为124±1 Ma、127±2 Ma、124±1 Ma。辉钼矿主要以石英(碳酸盐-萤石)辉钼矿脉、长石石英辉钼矿脉、碳酸盐(-萤石)辉钼矿脉的形式存在于围岩中,切穿岩体与地层的接触带。以兴华渡口群为围岩的辉钼矿Re-Os年龄为125.2±1.7 Ma,以花岗斑岩为围岩的辉钼矿Re-Os年龄为126.6±1.8 Ma,长石石英脉中辉钼矿Re-Os年龄为125.3±1.8 Ma。根据矿体与围岩的相互关系及年龄测定结果,无论从时间上和空间上成矿均与燕山期花岗斑岩的侵入密切相关,热液充填活动明显,属岩浆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5.
新疆哈密三岔口铜矿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三岔口铜矿含矿主岩为海西中期石英闪长岩—闪长岩体边缘相石类闪长(玢)岩和英云闪长斑岩。岩体形态简单,西宽东窄。含矿岩石Na_2O(?)K_2O,钙碱指数CA=67,里特曼指数δ=1,属钙性系列。磷灰石几乎不含氯,黄铁矿Co/Ni值为7.9。岩体蚀变弱,呈面状及不规则条带状,不具同心带状。流体包裹体气液比很小,为不饱和的低盐度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50—240℃。该矿应为受断裂裂隙控制的中—低温热液交代-充填型铜矿床,不属斑岩型铜矿。  相似文献   

16.
铜陵地区高钾钙碱性系列侵入岩主要岩石类型为石英二长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其次为辉长闪长岩。本文报道该系列侵入岩最新锆石U-Pb定年结果及岩石地球化学数据。结果表明,南洪冲和沙滩脚花岗闪长岩、新桥头花岗闪长斑岩、缪家石英二长闪长玢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38.8±1.3)Ma、(144.1±1.2)Ma、(147.2±1.5)Ma和(142.8±1.6)Ma,沙滩脚岩体和缪家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44.1±1.5)Ma、(143.2±1.3)Ma,与SHRIMP定年结果一致。一般来说,区内具有斑状结构的岩石,其年龄大于同类无斑状结构的岩石,但狮子山矿田的南洪冲花岗闪长岩年龄比区域上其他的同类岩石偏小,可能反映了区域上此类岩浆具有多次活动的特点。铜陵地区岩浆侵位的大致顺序为花岗闪长斑岩/第一次花岗闪长岩→辉长闪长岩/第一次辉石二长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玢岩/石英二长闪长岩→第二次花岗闪长岩→第二次辉石二长闪长岩。本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浆侵入活动是中国东部晚侏罗-早白垩世期间岩浆事件的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东部区域构造由晚侏罗世的挤压转变为早白垩世的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17.
铜陵舒家店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发育,主要由舒家店岩体、林家冲岩体及其周围的小岩体构成。区内侵入岩可划分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和橄榄安粗岩系列。对两个主要岩体的钻孔岩心采样并对其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工作。研究结果表明,舒家店地区中酸性侵入岩活动存在多期性,花岗闪长斑岩侵入年龄在147.0~146.9Ma,辉石二长闪长岩为144.8 Ma,石英二长闪长岩为141.0 Ma,花岗闪长岩为138.0 Ma,花岗斑岩在130.5~124.0Ma,长英质细晶岩为129.4 Ma,并给出区内中酸性岩浆侵位先后次序为:花岗闪长斑岩→辉石二长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脉/长英质岩脉。  相似文献   

18.
西藏谢通门县雄村铜金矿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已经查明西藏雄村铜金矿床的Cu 、Au资源量达到超大型规模.通过对雄村铜金矿床Ⅰ号矿体详细的地质编录和测年成果,发现雄村斑岩型铜(金)矿床形成于晚侏罗世,矿体的形成与晚侏罗世侵位的、含眼球状石英斑晶的闪长玢岩(J3δομ)有关,成矿岩体呈不规则的岩枝状,全岩矿化,岩体中Au的平均品位大于1g/t,Cu含量大于0.7%.含矿围岩是早、中侏罗世的凝灰岩,近岩体部分矿化强烈.矿体被后期侵位的多种岩脉穿插,并被始新世侵位的谢通门大岩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穿插和破坏,岩脉的Cu、Au、Ag含量极低,黑云母花岗闪长岩(E2γδβ)Cu、Au、Ag的平均品位(733件样品分析结果统计)分别为0.0091%、0.0053 g/t、0.279 g/t;成矿前侵位的角闪石英闪长玢岩(J2δομ)Cu、Au、Ag的平均品位(1 414件样品分析结果统计)分别为0.0105%、0.048 g/t、0.395 g/t;穿插矿体的安山岩脉Cu、Au、Ag的平均品位(527件样品分析结果统计)分别为0.065%、0.068 g/t、0.728 g/t,穿插矿体的闪长岩脉的Cu、Au、Ag的平均品位(87件样品分析结果统计)分别为0.081%、0.091 g/t、0.818 g/t.根据167个勘探钻孔编录和化学分析(24 369件化学分析样品)资料,以及对海拔4 000 m、3 950 m、3 900 m水平面的Cu、Au、Ag、Mo、Mn、Pb、Zn、W、K、Na、Ca、Rb元素分布规律的分析,显示矿体具有斑岩型矿床的蚀变、矿化以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主要矿化和围岩蚀变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均与含眼球状石英斑晶的角闪石英闪长玢岩(J3δομ)有关.成矿期间与矿化热液活动有关的蚀变主要有:①早期钾硅酸盐化;②红柱石次生石英岩化(硅化);③黄铁绢英岩化;④青磐岩化.成矿期形成的脉体类型主要有早期石英-红柱石-硫化物脉、红柱石-黑云母-硫化物脉、磁铁矿-黑云母-硫化物脉、富黄铜矿硫化物脉、黄铁矿脉和多金属矿脉.从矿体中心向外,元素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在矿体中心局部,由于红柱石-次生石英岩化蚀变作用强烈,致使K、Rb等元素向外迁移.矿石富K贫Na,以及K与Rb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的特点均与国内外典型的斑岩铜矿床相似.  相似文献   

19.
鄂东南矿集区殷祖岩体南部的刘家垄矿区,勘探线和钻孔显示刘家垄铜矿体主要倾向南、南西,受到毛铺-两剑桥东西断裂带的构造控制.矿体主要集中在石英闪长岩体与志留系碎屑岩接触交代部位,在岩体内侧赋存成矿.矿化类型主要有黄铜矿化石英闪长岩和含黄铜矿石英脉.围岩主要为钾化石英闪长岩和角岩化的粉砂岩.通过对比区域上的成矿类型,刘家垄脉状铜矿与斑岩型有关,即斜长石和石英为造岩矿物,可见绿泥石、方解石等蚀变矿物.矿化主要发生在夕卡岩化石英闪长岩带.通过总结成矿规律,认为有利的勘探区段在断裂构造发育、岩体与碎屑岩接触部位的岩体一侧.  相似文献   

20.
北祁连山西段塔儿沟夕卡岩型-石英脉型钨矿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儿沟钨矿床位于北祁连山加里东造山带的西南边缘,具体产出于距野牛滩花岗闪长岩体300~500 m的外接触带中。野午滩岩体由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花岗岩组成,岩石学、岩石化学和微量元素资料证明这套岩石为一种介于I型与S型花岗岩之间的一种过渡型花岗岩类,成矿与花岗闪长岩有关。钨矿床的矿化类型有夕卡岩型、石英黑钨矿脉型和云英岩型三种。夕卡岩型矿体呈似层状及透镜状,以大理岩、斜长角闪岩等为成矿主岩;石英黑钨矿脉型矿体形态复杂,以石英云母片岩、角闪片岩和斜长角闪岩为成矿主岩;云英岩型矿化不具工业价值。夕卡岩化是夕卡型矿化的主要蚀变类型,与石英黑钨矿脉型矿化有关的蚀变也比较强烈,以筒状的白色蚀变晕为特征,具有分带性,从矿脉向外,依次出现石英化、石英黑云母化和黑云母斜长角闪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